|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原联想高管布局后市场电商 4S店成革命对象

2015-06-18 10:19出处:赵成 [原创]责编:田大鹏

  在整车电商发展正酣的同时,汽车后市场也在迎来一场电商颠覆大战。

  6月10日,寰球汽车记者得到消息,博世、飞利浦、盖茨、TRW、日联、辉门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配电商中驰车福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授权中驰车福为全国汽车维修厂和最终用户直接提供“正品”服务。

  这一绕过整车厂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模式旋即引起一些4S店的担忧。“此前厂家正品一说恐怕会慢慢消失。”某4S店相关负责人私下里向记者表示,“现在电商对后市场的冲击已经超过了整车销售。”

  事实上,记者通过采访中驰车福相关负责人发现,他们并没回避这一话题,还明确表示“汽配城和4S店正是其革命对象”。

  瞄准汽配城和4S店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44万家修理厂,8万家左右一类修理厂,4S店大约有1.6万家,其余都是三类修理厂。在后市场方面与美国相比虽有一定差距,(美国有2.5亿保有量,车龄是12年;中国只有1.6亿保有量,车龄4年)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仍是大蓝海。

  而在国内,汽车配件往往有两条销售渠道:获得整车厂采购资格的配件厂只给整车厂及指定4S店供应配件,这些配件称作原厂件;未获得整车厂采购资格的配件厂生产的配件称为副厂件,这些配件会通过若干级代理商销售到汽配城的零售店,再销往修理厂。

  然而,副厂件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时候连修理厂老板都无法辨识真假,此时,优质配件厂也很难突破劣质件厂家的包围。

  “在维保方面,传统模式致使垄断体系内的维修机构往往收费虚高,而在垄断体系之外的广大汽修厂实则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却因群体性的生存压力陷入无序竞争,主动或被动地使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其最终后果就是汽车后市场生态混乱,车主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安心养车用车。”中驰车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后启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依靠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攫取利益的生态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尤其是在政策决心、市场需求、互联网渗入行业等多方面条件成熟的背景之下,变革即在眼前。”

  “联想”光环

  “4S店的利润来源有个‘127定律’,‘2’是指卖车利润占到20%,‘1’是指保险占10%,‘7’是指修车占70%。”长安PSA 副总裁、长安PSA 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徐骏向寰球汽车记者表示,“现在7没有改变,只是1和2互换了一个位置,卖车不挣钱了,保险也规范了,所以4S店的净利润基本来自维修。”

  在这种情况下,4S店会更加在售后维修方面进行深挖,也会守住这块肥肉。然而,中驰车福这个“门外汉”的突然杀出,让很多经销商感到惊讶。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张后启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双博士学位。在他30岁出头时便炒了财政部的“鱿鱼”,创办了汉普管理咨询公司,从此开始了与IT的不解之缘。2002年3月,汉普从联想融得5500万港币和100多人的管理咨询队伍,张后启也从老板变成了联想集团副总裁兼COK(首席知识官)。

  2009年,张后启又炒了柳传志的“鱿鱼”,飞到重庆加盟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兼CEO。一年后,张后启再次宣布离开金算盘,创办中驰车福。“消费电商诞生了淘宝和京东,汽配市场还没有垂直电商平台,我决定试一下。”张后启说。

  “我们不是卖配件的”

  尽管5年前就进入汽车后市场领域,但“今天才找到感觉”。张后启和多数布局汽车电商业务的一样,认为“互联网+”让他找到了汽车后市场的“风口”。

  在中驰车福的一份资料里,他们是这样描述如何“革”汽配城和4S店命的:建立的供应链云平台首先绕开中间商,让配件价格更便宜;经过中驰车福选择的零配件,可以保证质量;能解决修理厂技师的知识盲点,不同的汽车、不同的故障所需的配件可以迅速在数据库中匹配获得。更重要的是,厂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了解到末端用户的需求,从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生产变成大规模定制。在库存管理上,根据修理厂随时反馈来的信息,在区域仓库中每天延递补货。

  据悉,从品牌配件工厂到维修企业再到车主,中驰车福的配件平台是由维修终端汽修厂直接下订单,通过中驰汽配商城挑选自己的产品,完成订单以后直接进行在线支付。

  “但我们不是卖配件的,中驰提供的是供应链服务以及在其背后的大数据服务,我们的每件产品,中驰只加价10%。我做了五年到今天也不过是才找到感觉。”张后启向本报记者表示。

  一般来说,汽车在不同的使用年龄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产品,比如新车在保修期一般会选择“原厂件”,出了保修期会选择零部件工厂直接销售的“品牌件”,到车使用了10年左右或二手车阶段,人们会选择“再制造件”,再到车跑了三十万公理以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成本很低的“拆车件”。目前,国内的平均车龄只有是4.1年,大部分车子都在4S店,以后越来越多的车会进入独立售后市场。再过几年,再制造件和拆车件市场也会兴起。基于每个产业海量商品的数量,中驰车福建立的供应链云平台将终端客户销售情况、库存变动可视化,可以让制造商通过平台,直接与终端客户互动,以及自主补货调节供应,构建了一个在“B2B2C+O2O”基础上打造的垂直电商平台。

  “中驰车福的定位就是提供供应链服务及其背后的大数据服务。没有配件大数据支撑,汽修厂无法下订单;没有大数据,企业就无法实现供应链贷款;没有大数据,也同样不可能优化供应链成本与效率。制约任何一个产业向前快速发展的桎梏从来离不开成本与效率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始终就是要降低汽配供应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中驰车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后启表示。

  “中国汽车后市场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其一是修理厂如何能给车主用户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准确地诊断以及配件,其二是配件数据库的完全匹配问题。”TRW天合汽车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售后市场总监Tim Ward认为,“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以后拼的就是数据库资源。”

责任编辑:田大鹏 

原联想高管布局后市场电商 4S店成革命对象

2015-06-18 出处:赵成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在整车电商发展正酣的同时,汽车后市场也在迎来一场电商颠覆大战。

  6月10日,寰球汽车记者得到消息,博世、飞利浦、盖茨、TRW、日联、辉门等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配电商中驰车福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授权中驰车福为全国汽车维修厂和最终用户直接提供“正品”服务。

  这一绕过整车厂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模式旋即引起一些4S店的担忧。“此前厂家正品一说恐怕会慢慢消失。”某4S店相关负责人私下里向记者表示,“现在电商对后市场的冲击已经超过了整车销售。”

  事实上,记者通过采访中驰车福相关负责人发现,他们并没回避这一话题,还明确表示“汽配城和4S店正是其革命对象”。

  瞄准汽配城和4S店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44万家修理厂,8万家左右一类修理厂,4S店大约有1.6万家,其余都是三类修理厂。在后市场方面与美国相比虽有一定差距,(美国有2.5亿保有量,车龄是12年;中国只有1.6亿保有量,车龄4年)但中国的汽车后市场仍是大蓝海。

  而在国内,汽车配件往往有两条销售渠道:获得整车厂采购资格的配件厂只给整车厂及指定4S店供应配件,这些配件称作原厂件;未获得整车厂采购资格的配件厂生产的配件称为副厂件,这些配件会通过若干级代理商销售到汽配城的零售店,再销往修理厂。

  然而,副厂件品牌众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时候连修理厂老板都无法辨识真假,此时,优质配件厂也很难突破劣质件厂家的包围。

  “在维保方面,传统模式致使垄断体系内的维修机构往往收费虚高,而在垄断体系之外的广大汽修厂实则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却因群体性的生存压力陷入无序竞争,主动或被动地使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其最终后果就是汽车后市场生态混乱,车主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安心养车用车。”中驰车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后启在接受寰球汽车记者采访时表示,“依靠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攫取利益的生态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尤其是在政策决心、市场需求、互联网渗入行业等多方面条件成熟的背景之下,变革即在眼前。”

  “联想”光环

  “4S店的利润来源有个‘127定律’,‘2’是指卖车利润占到20%,‘1’是指保险占10%,‘7’是指修车占70%。”长安PSA 副总裁、长安PSA 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徐骏向寰球汽车记者表示,“现在7没有改变,只是1和2互换了一个位置,卖车不挣钱了,保险也规范了,所以4S店的净利润基本来自维修。”

  在这种情况下,4S店会更加在售后维修方面进行深挖,也会守住这块肥肉。然而,中驰车福这个“门外汉”的突然杀出,让很多经销商感到惊讶。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张后启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双博士学位。在他30岁出头时便炒了财政部的“鱿鱼”,创办了汉普管理咨询公司,从此开始了与IT的不解之缘。2002年3月,汉普从联想融得5500万港币和100多人的管理咨询队伍,张后启也从老板变成了联想集团副总裁兼COK(首席知识官)。

  2009年,张后启又炒了柳传志的“鱿鱼”,飞到重庆加盟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并出任公司总裁兼CEO。一年后,张后启再次宣布离开金算盘,创办中驰车福。“消费电商诞生了淘宝和京东,汽配市场还没有垂直电商平台,我决定试一下。”张后启说。

  “我们不是卖配件的”

  尽管5年前就进入汽车后市场领域,但“今天才找到感觉”。张后启和多数布局汽车电商业务的一样,认为“互联网+”让他找到了汽车后市场的“风口”。

  在中驰车福的一份资料里,他们是这样描述如何“革”汽配城和4S店命的:建立的供应链云平台首先绕开中间商,让配件价格更便宜;经过中驰车福选择的零配件,可以保证质量;能解决修理厂技师的知识盲点,不同的汽车、不同的故障所需的配件可以迅速在数据库中匹配获得。更重要的是,厂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了解到末端用户的需求,从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生产变成大规模定制。在库存管理上,根据修理厂随时反馈来的信息,在区域仓库中每天延递补货。

  据悉,从品牌配件工厂到维修企业再到车主,中驰车福的配件平台是由维修终端汽修厂直接下订单,通过中驰汽配商城挑选自己的产品,完成订单以后直接进行在线支付。

  “但我们不是卖配件的,中驰提供的是供应链服务以及在其背后的大数据服务,我们的每件产品,中驰只加价10%。我做了五年到今天也不过是才找到感觉。”张后启向本报记者表示。

  一般来说,汽车在不同的使用年龄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产品,比如新车在保修期一般会选择“原厂件”,出了保修期会选择零部件工厂直接销售的“品牌件”,到车使用了10年左右或二手车阶段,人们会选择“再制造件”,再到车跑了三十万公理以后,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成本很低的“拆车件”。目前,国内的平均车龄只有是4.1年,大部分车子都在4S店,以后越来越多的车会进入独立售后市场。再过几年,再制造件和拆车件市场也会兴起。基于每个产业海量商品的数量,中驰车福建立的供应链云平台将终端客户销售情况、库存变动可视化,可以让制造商通过平台,直接与终端客户互动,以及自主补货调节供应,构建了一个在“B2B2C+O2O”基础上打造的垂直电商平台。

  “中驰车福的定位就是提供供应链服务及其背后的大数据服务。没有配件大数据支撑,汽修厂无法下订单;没有大数据,企业就无法实现供应链贷款;没有大数据,也同样不可能优化供应链成本与效率。制约任何一个产业向前快速发展的桎梏从来离不开成本与效率问题,我们的努力方向始终就是要降低汽配供应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中驰车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后启表示。

  “中国汽车后市场面临两个主要挑战,其一是修理厂如何能给车主用户提供非常专业的服务、准确地诊断以及配件,其二是配件数据库的完全匹配问题。”TRW天合汽车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售后市场总监Tim Ward认为,“现在各个企业都在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以后拼的就是数据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