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商道 > 电商观察 > 正文

“店商”遭遇“电商” “二房东”不好当了

2015-01-30 11:19出处:新华网 [转载]责编:田大鹏

  “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电商浪潮冲击下,资金实力雄厚的百货集团、传统零售商努力转型寻求突围,涅槃能否重生?日子究竟怎么样?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了调研。

  超六成零售商“触网”

  开业9年从未盈利,位于北京西直门的华堂商场去年12月关张,这也是该公司同年在北京关的第三家店。不单是华堂,整个百货业日子都不好过。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百货企业)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6%。

  萧条,是中国实体商业遭遇电商冲击的惨烈注脚。2014年上半年百强实体零售商关闭门店160多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创历史之最,百货和超市业态是“重灾区”。持续“关店潮”之后,负增长也开始成为困扰零售业发展的一大隐疾。截至目前,公布2014年三季报的88家商贸零售企业中,31家商贸零售企业净利同比下滑,占比高达35%。

  形成对比的是,电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阿里巴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3.7%;京东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61%。

  “不‘触网’等死,‘触网’找死”——由于开网店投入巨大,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业界流行的这句话,勾勒出传统零售商对待转型的纠结心态。

  尽管如此,在生死关头选择拥抱互联网的零售商还是大多数。王府井、银泰百货、天虹商场等七成以上百货企业已开设网店;大润发、TESCO乐购、步步高等传统超市也纷纷上线。据调查,国内63%的传统零售商已开展实体店、互联网、移动端等多渠道零售业务。

  转型遭遇阻力,试水O2O

  “店商”开网店看上去很美,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盈利前景差等诸多困境。

  据记者调查,目前零售商自建的网购平台规模较小,流量与销售额都无法与纯电商抗衡。2013年连锁百强中,四成企业网络零售年销售额小于500万元。一半以上企业经营单品数在三千个以内,且缺乏特色,也毫无价格优势。上市公司报表显示,2012年以来受经济放缓及电子商务投入影响,国美、苏宁等零售商相继出现业绩亏损。为走出困境,原先势同水火的店商和电商开始探索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百强企业中43%的企业已开展O2O业务。

  “标准化、同质化的商品,容易产生线上消费。但对于高端体验型、生活定制型商品,更容易产生线下的体验式消费,线上和线下具备各自优势,O2O融合将带来新商机。”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说。

  服务和品质仍是救命稻草

  无论是店商还是电商,O2O转型探索仍在路上。“电商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实体店做得不够好。”一位业界大佬曾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体店风生水起,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但如今看来,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许多零售商靠出租柜台、充当“二房东”获取高额收益,并未提供更精致的服务和产品。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网购对实体店也造成一定冲击,但大型零售店中的佼佼者仍然用他们的办法留住人:美国梅西百货90%以上商品自营、德国阿尔迪折扣店90%以上为自有品牌,都是努力把商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极致,“粘”住消费者。“国外排名靠前的十家电商中,九家有实体。长久以来,中国百货业靠联营扣点盈利,超市靠进场费转嫁风险,这些经营模式都导致实体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丧失,回归服务本质刻不容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

  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商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机遇。能否重生,要看店商能否抓住零售业的内核,推动O2O升级,转型成为“无缝零售商”。业内预计,各类电商、服务商、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将呈现更多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豪赌,曾经掀起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谁与争锋的热议。这场“世纪赌局”,输赢判断为时过早。但更多的传统零售业正在闷头做事。银泰百货总裁陈晓东表示:“传统实体店如能在‘虚实融合’上创新,并将消费者体验的功课做到极致,他们自然会重返实体店的阵地。”

责任编辑:田大鹏 

“店商”遭遇“电商” “二房东”不好当了

2015-01-30 出处:新华网 [转载] 责编:田大鹏

  “触网”找死,不“触网”等死?电商浪潮冲击下,资金实力雄厚的百货集团、传统零售商努力转型寻求突围,涅槃能否重生?日子究竟怎么样?新华社记者就此展开了调研。

  超六成零售商“触网”

  开业9年从未盈利,位于北京西直门的华堂商场去年12月关张,这也是该公司同年在北京关的第三家店。不单是华堂,整个百货业日子都不好过。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主要是百货企业)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6%。

  萧条,是中国实体商业遭遇电商冲击的惨烈注脚。2014年上半年百强实体零售商关闭门店160多家(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创历史之最,百货和超市业态是“重灾区”。持续“关店潮”之后,负增长也开始成为困扰零售业发展的一大隐疾。截至目前,公布2014年三季报的88家商贸零售企业中,31家商贸零售企业净利同比下滑,占比高达35%。

  形成对比的是,电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4年阿里巴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3.7%;京东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61%。

  “不‘触网’等死,‘触网’找死”——由于开网店投入巨大,会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业界流行的这句话,勾勒出传统零售商对待转型的纠结心态。

  尽管如此,在生死关头选择拥抱互联网的零售商还是大多数。王府井、银泰百货、天虹商场等七成以上百货企业已开设网店;大润发、TESCO乐购、步步高等传统超市也纷纷上线。据调查,国内63%的传统零售商已开展实体店、互联网、移动端等多渠道零售业务。

  转型遭遇阻力,试水O2O

  “店商”开网店看上去很美,但转型之路布满荆棘,面临投资回报率低、盈利前景差等诸多困境。

  据记者调查,目前零售商自建的网购平台规模较小,流量与销售额都无法与纯电商抗衡。2013年连锁百强中,四成企业网络零售年销售额小于500万元。一半以上企业经营单品数在三千个以内,且缺乏特色,也毫无价格优势。上市公司报表显示,2012年以来受经济放缓及电子商务投入影响,国美、苏宁等零售商相继出现业绩亏损。为走出困境,原先势同水火的店商和电商开始探索线上线下O2O融合发展。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百强企业中43%的企业已开展O2O业务。

  “标准化、同质化的商品,容易产生线上消费。但对于高端体验型、生活定制型商品,更容易产生线下的体验式消费,线上和线下具备各自优势,O2O融合将带来新商机。”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说。

  服务和品质仍是救命稻草

  无论是店商还是电商,O2O转型探索仍在路上。“电商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实体店做得不够好。”一位业界大佬曾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实体店风生水起,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求。但如今看来,以百货商店为代表的许多零售商靠出租柜台、充当“二房东”获取高额收益,并未提供更精致的服务和产品。

  放眼全球,发达国家的网购对实体店也造成一定冲击,但大型零售店中的佼佼者仍然用他们的办法留住人:美国梅西百货90%以上商品自营、德国阿尔迪折扣店90%以上为自有品牌,都是努力把商品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极致,“粘”住消费者。“国外排名靠前的十家电商中,九家有实体。长久以来,中国百货业靠联营扣点盈利,超市靠进场费转嫁风险,这些经营模式都导致实体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丧失,回归服务本质刻不容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说。

  专家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商迎来了数字化变革的机遇。能否重生,要看店商能否抓住零售业的内核,推动O2O升级,转型成为“无缝零售商”。业内预计,各类电商、服务商、货品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深度合作,将呈现更多体验、社交、生活服务和购物融合为一体的全新商业模式。

  马云和王健林的1亿元豪赌,曾经掀起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谁与争锋的热议。这场“世纪赌局”,输赢判断为时过早。但更多的传统零售业正在闷头做事。银泰百货总裁陈晓东表示:“传统实体店如能在‘虚实融合’上创新,并将消费者体验的功课做到极致,他们自然会重返实体店的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