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新闻稿] 王小川:我觉得这个时代到来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我自己比较关注像这种自动驾驶技术,不管是谷歌的自动驾驶,还是清华大学在理解怎么做自动驾驶,我自己尝试着能够商用里面偶尔体验一下自动驾驶的情况。
基本上我想谈两件事情,对于互联网或者是新兴技术中间容易有一种误解,就是怎么智能化,其实这个地方本身不是大家所去赞扬的IT,或者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所在,很多IT并不是代表着技术至高无上的堡垒,通常我们年轻人对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热情,医院不好互联网公司来干,汽车互联网公司来干。
他们有两点对互联网公司的理解,第一点是免费,这一点本身是不太现实的,我也不这么认同。第二点就是说体验会提升,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怎么真正能够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这样一个公司形态。
我们看到ipone5S有一个指纹识别的扭,这个我觉得是一个进步。互联网以网民为中心,换到汽车产业是以用户为中心。像后视镜,大门还记得几分之一吗?左右还不太一样,你让大家去理解非常难,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人有想法,一种情况是我扫你的眼睛自动取调,这个技术比自动化驾驶会简单非常多,或者是后视镜变成一种摄象头然后去拍,战后去整理这个图像,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个事情互联网思路是在于通过网络的连接使得这个策略和最后的决策能够做的更加好。
回到刚才的题目我其实蛮惊讶的,技术能做多高?我今年的时候体验了一辆简单自动驾驶的车,我们公司出厂的。我发现这个车虽然很安全,能够避免撞车,但是我的体验并不舒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常行驶的,时候它太保守了,给前面留了比较多的距离,我估计是它认为前面的车随时可能会停下来,中国的道路里面不断有超车,因为我跟前面的车速是一定的,不断的有车会插进来,然后它再跟人家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记得个路前面路口已经停了一辆车在等红绿灯了,我离它挺远的,我知道红灯有一段时间还要放行,当我开到它面前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的,这个时候就变得很激进,它认为前面100米是没有车的,冲到快跟前的时候才刹车,所以它跟人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技术真的要做到一个舒服的自动驾驶,这个距离还是挺远的,这个时候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包括利用互联网的体验的思路,各种测量在能使得在安全和舒适层面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咱们这个时候不要逼着厂商往前去走,我觉得已经很领先了,我不知道这个沃尔沃的XC90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互联网现在我觉得更多强调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的方式,其实我刚才讲的汽车复杂还是不复杂已经不重要的,你就看这个结果里面谁能够让用户真正在里面得到这样一个实惠,让他用起来爽,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我在公司做管理的时候,一个员工对产品有想法,我也有对产品有想法,那听谁的?
我也看到在一些产业里面更多是听老板的,这个时候怎么平衡老板的视野更高看的更远,以及一线员工对用户的理解,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了解更多的情况。互联网公司把这个事情贯穿到了极致,使得这个产品的设计,用户用起来很爽,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精神。
第二个做法就是有大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信息的共享分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做决策的能力,最后确实比用户想得更全,想的更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而不是在于免费。从这个理论来讲,汽车公司获得IT的精神是很挺安全的,我们不是打过去把汽车厂商消灭了,或者是他们攻过来把我们同化了。
2013-12-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张丁
[V讯网 新闻稿] 王小川:我觉得这个时代到来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我自己比较关注像这种自动驾驶技术,不管是谷歌的自动驾驶,还是清华大学在理解怎么做自动驾驶,我自己尝试着能够商用里面偶尔体验一下自动驾驶的情况。
基本上我想谈两件事情,对于互联网或者是新兴技术中间容易有一种误解,就是怎么智能化,其实这个地方本身不是大家所去赞扬的IT,或者是互联网公司的优势所在,很多IT并不是代表着技术至高无上的堡垒,通常我们年轻人对互联网企业有很大热情,医院不好互联网公司来干,汽车互联网公司来干。
他们有两点对互联网公司的理解,第一点是免费,这一点本身是不太现实的,我也不这么认同。第二点就是说体验会提升,这个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怎么真正能够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来组织这样一个公司形态。
我们看到ipone5S有一个指纹识别的扭,这个我觉得是一个进步。互联网以网民为中心,换到汽车产业是以用户为中心。像后视镜,大门还记得几分之一吗?左右还不太一样,你让大家去理解非常难,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人有想法,一种情况是我扫你的眼睛自动取调,这个技术比自动化驾驶会简单非常多,或者是后视镜变成一种摄象头然后去拍,战后去整理这个图像,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另外一种思路。另外一个事情互联网思路是在于通过网络的连接使得这个策略和最后的决策能够做的更加好。
回到刚才的题目我其实蛮惊讶的,技术能做多高?我今年的时候体验了一辆简单自动驾驶的车,我们公司出厂的。我发现这个车虽然很安全,能够避免撞车,但是我的体验并不舒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正常行驶的,时候它太保守了,给前面留了比较多的距离,我估计是它认为前面的车随时可能会停下来,中国的道路里面不断有超车,因为我跟前面的车速是一定的,不断的有车会插进来,然后它再跟人家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记得个路前面路口已经停了一辆车在等红绿灯了,我离它挺远的,我知道红灯有一段时间还要放行,当我开到它面前的时候就应该停下来的,这个时候就变得很激进,它认为前面100米是没有车的,冲到快跟前的时候才刹车,所以它跟人的思考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技术真的要做到一个舒服的自动驾驶,这个距离还是挺远的,这个时候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包括利用互联网的体验的思路,各种测量在能使得在安全和舒适层面找到最好的平衡点,咱们这个时候不要逼着厂商往前去走,我觉得已经很领先了,我不知道这个沃尔沃的XC90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
互联网现在我觉得更多强调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考的方式,其实我刚才讲的汽车复杂还是不复杂已经不重要的,你就看这个结果里面谁能够让用户真正在里面得到这样一个实惠,让他用起来爽,不管是收费还是免费以用户为中心,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我在公司做管理的时候,一个员工对产品有想法,我也有对产品有想法,那听谁的?
我也看到在一些产业里面更多是听老板的,这个时候怎么平衡老板的视野更高看的更远,以及一线员工对用户的理解,在发生碰撞的时候了解更多的情况。互联网公司把这个事情贯穿到了极致,使得这个产品的设计,用户用起来很爽,这是互联网的第一个精神。
第二个做法就是有大量数据的共享,通过信息的共享分析,来解决信息不对称以及做决策的能力,最后确实比用户想得更全,想的更好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而不是在于免费。从这个理论来讲,汽车公司获得IT的精神是很挺安全的,我们不是打过去把汽车厂商消灭了,或者是他们攻过来把我们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