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国务院发了文件中提到车改,然后据说内部还传出了一个方案,分别补贴多少多少,那次好像从副部级开始依次往下,这补贴政策差距非常大,补贴的可能比有些级别的干部的工资还要高,所以这个方案始终也没有拿出来。后来这个方案就不了了之放那儿了,以后各地推出了很多方案,各地的方案基本上都不靠谱。除了个别的不具操作性,大部分都在给干部找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收入,这其实是变向的一种福利。
车改的问题一直提,到现在大约有十八九年,一直没有进展。中央发出这个文件以后,我认为这是车改以来最好也是最彻底的一个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所有的一半公务用车。过去按规定是一律没有专车,但实际形成了一个实际的专车。所有的专车都统统取消,这个面是很大的,能真正达到效果。另外,就是把所有的公务用车都取消了以后,以后大家就实行货币化、市场化,这是这次车改最大的亮点。
最难的是补贴的政策。我认为最关键是按照级别来补贴还是按照实际乘车公务用车的消费情况来补贴。如果说继续按照级别来补贴,不管你坐不坐车都固定补贴,那车改就失败了,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按照真正的谁用了车给谁补贴,按照规定用车多就多补,用车少就少补,这就是我们这次车改能否成功的最大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取消所有一般性公务用车,那你就没有公务用车,那就不存在什么监管的问题,只在于政策固定的制定。因为没有车了你还监管什么呢?什么用GPS、贴标、喷字等,这都是治标不治本,都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次公车改革和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没有关系,不是为了支持汽车工业或抑制汽车工业而进行的改革。公车改革的目标很清楚,一个按照中央这次提出的目标是为了厉行节约,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达到的效果可能是消灭特权,或者是抑制特权。其实我们官员的特权思想就是来自于专车,只有你坐了专车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别人在挤排队的时候你坐上了官车悠哉悠哉你才会有特权思想。如果官员一旦去打出租,一旦去挤公共汽车,这个时候大家就平等了,任何特权思想就没有了。如果说我们硬要把它跟汽车工业的发展来靠,那是自作多情。这个车改跟汽车工业的发展或是不发展没有关系,至于说将来哪些类型的车收益,哪些类型的车受影响,这就看具体政策的制定。如果说对于将来使用公务车补贴政策是属于节约归己,那就大家用的比较节省,用的车的档次比较低。如果说实报实销,另外在标准上制定的比较松,他肯定愿意用好车用贵车,这个东西都是看具体政策出来以后会对汽车销售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很重要,而且和我们这次的车改没有关系,没有必要做过深的解读。其实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这些,而是来自于跨国公司或合资公司。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他们的战略已经改变了,他们不是守高端了,现在任何一个标准的车它都可以做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车不改革,照样可以打压自主品牌。所以现在五万以下的车它都可以做出来,我们还是相信市场竞争吧。
2013-12-15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陈冬菊
从1994年国务院发了文件中提到车改,然后据说内部还传出了一个方案,分别补贴多少多少,那次好像从副部级开始依次往下,这补贴政策差距非常大,补贴的可能比有些级别的干部的工资还要高,所以这个方案始终也没有拿出来。后来这个方案就不了了之放那儿了,以后各地推出了很多方案,各地的方案基本上都不靠谱。除了个别的不具操作性,大部分都在给干部找福利,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收入,这其实是变向的一种福利。
车改的问题一直提,到现在大约有十八九年,一直没有进展。中央发出这个文件以后,我认为这是车改以来最好也是最彻底的一个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所有的一半公务用车。过去按规定是一律没有专车,但实际形成了一个实际的专车。所有的专车都统统取消,这个面是很大的,能真正达到效果。另外,就是把所有的公务用车都取消了以后,以后大家就实行货币化、市场化,这是这次车改最大的亮点。
最难的是补贴的政策。我认为最关键是按照级别来补贴还是按照实际乘车公务用车的消费情况来补贴。如果说继续按照级别来补贴,不管你坐不坐车都固定补贴,那车改就失败了,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按照真正的谁用了车给谁补贴,按照规定用车多就多补,用车少就少补,这就是我们这次车改能否成功的最大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取消所有一般性公务用车,那你就没有公务用车,那就不存在什么监管的问题,只在于政策固定的制定。因为没有车了你还监管什么呢?什么用GPS、贴标、喷字等,这都是治标不治本,都不是一个好办法。
这次公车改革和我们汽车工业的发展没有关系,不是为了支持汽车工业或抑制汽车工业而进行的改革。公车改革的目标很清楚,一个按照中央这次提出的目标是为了厉行节约,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达到的效果可能是消灭特权,或者是抑制特权。其实我们官员的特权思想就是来自于专车,只有你坐了专车和别人不一样的时候,别人在挤排队的时候你坐上了官车悠哉悠哉你才会有特权思想。如果官员一旦去打出租,一旦去挤公共汽车,这个时候大家就平等了,任何特权思想就没有了。如果说我们硬要把它跟汽车工业的发展来靠,那是自作多情。这个车改跟汽车工业的发展或是不发展没有关系,至于说将来哪些类型的车收益,哪些类型的车受影响,这就看具体政策的制定。如果说对于将来使用公务车补贴政策是属于节约归己,那就大家用的比较节省,用的车的档次比较低。如果说实报实销,另外在标准上制定的比较松,他肯定愿意用好车用贵车,这个东西都是看具体政策出来以后会对汽车销售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很重要,而且和我们这次的车改没有关系,没有必要做过深的解读。其实对自主品牌的冲击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这些,而是来自于跨国公司或合资公司。跨国公司和合资公司他们的战略已经改变了,他们不是守高端了,现在任何一个标准的车它都可以做出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车不改革,照样可以打压自主品牌。所以现在五万以下的车它都可以做出来,我们还是相信市场竞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