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牌限购大连既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这个事从2011年北京限购开始,又到广州…..这种狼来了的喊叫有很多,我觉得这是汽车这几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汽车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不能单兵独进,汽车现在的发展过快,连续两年增加的新车的销售量是400万辆,相当于两个英国,或者是一个德国或日本,这仅仅是新增的。
汽车今年打入2000万辆,这样的一个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是不相平衡的,就是它的支撑力量是不到位的,包括交通道路的发展,环保事业的跟进以及能源、人们用车的心态和习惯的培养,都还没有做好,这就造成了汽车业的发展过度超前,那么它的发展就自然会受到一些阻挠。我觉得这个现象是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这个事不必去太警惕它。
现在的汽车产业已经不像过去的汽车产业了,像德国那些大国,过去一年卖上500万辆车,他们的人口和车子的保有量是有限的。我们现在有2000万的销量,有一亿多近两个亿的汽车保有量,按每年10%的汽车更新计算,都是一个巨大的量。从全部卖车到以卖旧车为主,是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所走的共同的道路。
中国以后也是要走这条路的,经过十年的轿车普及和发展,现在基数已经是这么大了。如果每辆车的使用期是十年,一年光更新就有至少1000多万量,所以限牌不用恐惧,不能单站在汽车行业的立场谈,要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综合平衡的角度来看。
汽车发展过快还造成了一些别的问题,除了我们上述所讲的道路,交通,环境的压力和能源外,我们现在人对汽车社会的思想准备也不够,现在汽车事故频发,交通冲突不断,这说明大家对于汽车使用的心态都没有准备好,所以说汽车应该缓缓的发展,要注意速度,不要过于追求快。今后那种持续的两位数增长,甚至翻番的情况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承受的。
我们过去说北京是“首堵”,但其实北京也不是啊,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包括小县城都在堵,包括环保,雾霾问题,不是北京的专利,现在全国都有这个情况。所以我们不能单独的看增长速度,我们追求的是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不能光有汽车业什么都不要。我们现在应该把心态调整好,不要去追求汽车业的一户独大,单兵独进。由于我们现在汽车保有量的基数很大,即使只是换车也是个很巨大的数字,所以不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
市场导向为主不是说政府无所作为,现在这些行政性措施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就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结果,现在是还账。现在是以市场化为主,但不排斥政府的行政干预力量。以前也没有完全市场化,要是完全市场化,我们的环保能源交通都会受经济杠杆调节,可能早就施行了。比如排放问题,道路堵塞问题,停车问题都是用价格调整,那车子可能就发展不到现在,就不会一直是低价享受,甚至一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刺激性政策。
我们知道09年之后,是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汽车增长40%,才出现了这种扭曲的现象,我觉得也不会全国都限制,但会在一些交通和环保压力比较大的地方实行。我觉得现在政府采取这些措施都是行动太晚了,而且迫不得已,如果不去鼓励汽车发展,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就稳定在一年四五十万辆,也不用到今天这种严格限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