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广州车展,除了一如既往的靓车美女吸引大家目光,车联网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汽车产业新晋高富帅,各厂家的发力之势已初见端倪。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目标也给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车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点状的成长,它牵扯到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只有以用户需求为王,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能够协同合作,汽车产业尽早探索出一条符合车联网需求的行业标准,市场对车联网的高期望值才能得到对等的回馈,甚至还有惊喜。
新晋高富帅 各家垂涎欲得
车联网,似乎成了各车企在未来一致看好的“新领地”,而谁将拔得头筹,又或谁能独占鳌头,广州车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和试金石。包括奔驰COMAND、宝马iDrive、丰田G-Book、上汽inkaNet,吉利汽车、一汽马自达等国内外汽车品牌纷纷加入车联网之争,广州车展无疑是展现它们自己最好的平台之一。
在外资品牌中,搭载奔驰COMAND系统的奔驰E级,不仅融合了各种媒体信息操作,还能更简单直观形象的控制主要车辆功能,这一切都通过位于中央扶手的COMAND按钮来控制。
![]() | |
奔驰COMAND |
搭载i-Drive的宝马5系以简易便捷操作特性为最高开发目标。在菜单控制的焦点和车辆内部中心,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控制显示屏和iDrive控制钮。可以通过带手写输入功能的iDrive控制旋钮进行文档编辑,轻松发送电子邮件或短信。
![]() |
宝马iDrive |
在自主品牌中,上汽荣威550的inkaNet3.0车联网系统,屏幕切换极为流畅,语音指令每次收听完毕到识别完毕几乎无顿挫,当你对他说完“我饿了”后,屏幕上会立马显示附近餐厅信息。一键呼叫客服下发导航点快,自由行导航能够计算出路线自驾最快。
![]() |
上汽inkaNet |
搭载Pad In Car的纳智捷5采用了双系统切换的方式,采用与手机同步的方式,将手机变身为车机的一部分,插入手机则可以变身为智能系统的车机产品。同时,系统自身搭载了多媒体娱乐、HUD抬头显示仪、全景倒车显示、转向辅助显示以及安全防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借助HTC智能手机,使车机可以在安卓智能系统与本机内置系统之间做无缝切换。不仅方便,而且效率更高。
![]() |
纳智捷Pad In Car |
盼行业标准 用户体验为王
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车联网虽然备受厂商们“宠爱”,但它们的目的是用户的欢心。用户期待很高,耐心也有,但同时“唠叨”也不可避免:“反应速度不给力”、“一些鸡肋功能可有可无”、“亲,能不能靠谱点”……
罗兰贝格副总裁沈军也认为,现在车联网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行业标准,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技术操作的专业度及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还都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永远都在追赶客户,用户反馈是车联网成长最直接的动力。比如考虑到安全性,我们将车联网的触屏操作模式改成语音操作,并且对语音识别率一直在不断精确化,另外将按键设置在方向盘上,方便操作,不断提高芯片的后台处理能力等”上汽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在“快”、“准”、“稳”上下功夫,完善细节。
本届广州车展,众商家都将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带出来“显摆”,车联网应用的改善是讨好客户的一大利器,并将吸引潜在客户对其未来有所期许。作为汽车互联网的端口,车联网的规模化发展,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本届广州车展就可见一斑。
只有解决了用户最痛苦的地方他才会尖叫,而车企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尖叫”。
拥抱大数据 求产业链共赢
“汽车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机械方面能够发生的变化已经很小,而互联网应对变化的及时性正好可以弥补汽车硬件发展的‘笨重感’。”上汽一位内部人士称,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如果将汽车和互联网融合,就会创造未来全新优势,上汽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才较早地关注了车联网,力求在汽车电子化和人性化方面有所突破。
如果谈论大数据的问题过于高端和专业化,那么将其落地,车联网到底如何实现汽车智能化,为客户提供人性服务?恐怕这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了,最起码要涉及厂商、通信运营商和IT公司等主要参与方。这样,便有一个问题引发了争论,谁将主导车联网的未来?
“车联网确实会改变一些现有供应商的格局,过去整车厂的采购体系相对是比较封闭的,但现在与汽车无关的一些非传统的甚至电子商务或门户网站参与到经营,可能会让这个行业的开放性更大一些。”罗兰贝格副总裁沈军认为,谁能够掌握用户数据,谁就更有可能在车联网发展上握有主动权。
而上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网,“车联网发展肯定由厂商主导,我们自己的汽车中心有电子电器部门,产品规划和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汽车资深评论员吴迎秋认为,不论从技术发源、现实市场还是服务意识方面,车联网未来发展唱主角的都是车企,“车联网根本目的不是在汽车里装上一块屏幕,而是为了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
2013-11-15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陈冬菊
本届广州车展,除了一如既往的靓车美女吸引大家目光,车联网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作为汽车产业新晋高富帅,各厂家的发力之势已初见端倪。在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目标也给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但车联网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点状的成长,它牵扯到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只有以用户需求为王,产业链中的每一环能够协同合作,汽车产业尽早探索出一条符合车联网需求的行业标准,市场对车联网的高期望值才能得到对等的回馈,甚至还有惊喜。
新晋高富帅 各家垂涎欲得
车联网,似乎成了各车企在未来一致看好的“新领地”,而谁将拔得头筹,又或谁能独占鳌头,广州车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台和试金石。包括奔驰COMAND、宝马iDrive、丰田G-Book、上汽inkaNet,吉利汽车、一汽马自达等国内外汽车品牌纷纷加入车联网之争,广州车展无疑是展现它们自己最好的平台之一。
在外资品牌中,搭载奔驰COMAND系统的奔驰E级,不仅融合了各种媒体信息操作,还能更简单直观形象的控制主要车辆功能,这一切都通过位于中央扶手的COMAND按钮来控制。
![]() | |
奔驰COMAND |
搭载i-Drive的宝马5系以简易便捷操作特性为最高开发目标。在菜单控制的焦点和车辆内部中心,可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控制显示屏和iDrive控制钮。可以通过带手写输入功能的iDrive控制旋钮进行文档编辑,轻松发送电子邮件或短信。
![]() |
宝马iDrive |
在自主品牌中,上汽荣威550的inkaNet3.0车联网系统,屏幕切换极为流畅,语音指令每次收听完毕到识别完毕几乎无顿挫,当你对他说完“我饿了”后,屏幕上会立马显示附近餐厅信息。一键呼叫客服下发导航点快,自由行导航能够计算出路线自驾最快。
![]() |
上汽inkaNet |
搭载Pad In Car的纳智捷5采用了双系统切换的方式,采用与手机同步的方式,将手机变身为车机的一部分,插入手机则可以变身为智能系统的车机产品。同时,系统自身搭载了多媒体娱乐、HUD抬头显示仪、全景倒车显示、转向辅助显示以及安全防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同时借助HTC智能手机,使车机可以在安卓智能系统与本机内置系统之间做无缝切换。不仅方便,而且效率更高。
![]() |
纳智捷Pad In Car |
盼行业标准 用户体验为王
然而,处于起步阶段的车联网虽然备受厂商们“宠爱”,但它们的目的是用户的欢心。用户期待很高,耐心也有,但同时“唠叨”也不可避免:“反应速度不给力”、“一些鸡肋功能可有可无”、“亲,能不能靠谱点”……
罗兰贝格副总裁沈军也认为,现在车联网发展还不成熟,缺乏行业标准,没有成熟的业务模式,技术操作的专业度及用户信息的安全性还都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我们永远都在追赶客户,用户反馈是车联网成长最直接的动力。比如考虑到安全性,我们将车联网的触屏操作模式改成语音操作,并且对语音识别率一直在不断精确化,另外将按键设置在方向盘上,方便操作,不断提高芯片的后台处理能力等”上汽一位负责人表示,他们一直在“快”、“准”、“稳”上下功夫,完善细节。
本届广州车展,众商家都将自己最疼爱的孩子带出来“显摆”,车联网应用的改善是讨好客户的一大利器,并将吸引潜在客户对其未来有所期许。作为汽车互联网的端口,车联网的规模化发展,似乎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本届广州车展就可见一斑。
只有解决了用户最痛苦的地方他才会尖叫,而车企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尖叫”。
拥抱大数据 求产业链共赢
“汽车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机械方面能够发生的变化已经很小,而互联网应对变化的及时性正好可以弥补汽车硬件发展的‘笨重感’。”上汽一位内部人士称,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如果将汽车和互联网融合,就会创造未来全新优势,上汽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才较早地关注了车联网,力求在汽车电子化和人性化方面有所突破。
如果谈论大数据的问题过于高端和专业化,那么将其落地,车联网到底如何实现汽车智能化,为客户提供人性服务?恐怕这就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了,最起码要涉及厂商、通信运营商和IT公司等主要参与方。这样,便有一个问题引发了争论,谁将主导车联网的未来?
“车联网确实会改变一些现有供应商的格局,过去整车厂的采购体系相对是比较封闭的,但现在与汽车无关的一些非传统的甚至电子商务或门户网站参与到经营,可能会让这个行业的开放性更大一些。”罗兰贝格副总裁沈军认为,谁能够掌握用户数据,谁就更有可能在车联网发展上握有主动权。
而上汽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本网,“车联网发展肯定由厂商主导,我们自己的汽车中心有电子电器部门,产品规划和技术中心主要负责。”汽车资深评论员吴迎秋认为,不论从技术发源、现实市场还是服务意识方面,车联网未来发展唱主角的都是车企,“车联网根本目的不是在汽车里装上一块屏幕,而是为了制造一辆更好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