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网购狂欢季:汽车电商的路还很遥远

2013-11-14 11:32出处:腾讯汽车 [转载]责编:陈冬菊

        从11月11日零点开始,电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狂欢季。这个被称之为“光棍节”的日子,在这几年逐步被演变成电商界的盛宴——无数的网友在这一天的凌晨,守着电脑,不断刷屏等待付款——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根据马云透露,去年淘宝“双11”当天的销售额达到200亿元,再加上其他的电商平台,保守估计这一天电商的消费在千亿元左右,今年,这个数字或将再创新的记录。除了衣服、百货等商品外,今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加入电商行列,成了一大看点。此外,一些汽车网站也利用自己的渠道加入了“卖车”的行列,让这场网购盛宴来得更加轰轰烈烈。

        热闹背后,电商是否会改变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电商对汽车行业会产生什么冲击,成为更值得业界关注的话题。

        像买衣服一样买汽车?

        从2009年奔驰SMART首次在网上售卖,到今年国内汽车“触网”才不过4年的时间。然而,据天猫汽车馆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共有16个汽车品牌加入“双11”活动。尽管销量统计还没出来,但不到6个小时,天猫的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另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在今年8月初的首届“天猫汽车节”上,共有10个汽车厂商、超过800家4S店共同参与,卖出了3430辆车。

         “2012年天猫商城总共卖出近1万辆车,随着POS机的产品优化和后续天猫售车新模式推出,今年销售额有望冲击30亿元。”天猫商城一位负责人表示,2011年,天猫商城成交量在2000辆左右;2012年成交量超过1万辆;2013年预计在5万辆;2014年的成交目标预计在25万辆左右。

        每年5倍的增速,是天猫对于网购汽车的判断,也是我国汽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称,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532亿元,同比增长44.1%,预计2013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1300亿元。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约2.5亿人,预计2013年将增长到3.7亿人。截至2013年6月,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7805万人,预计到2013年年底将达1.5亿人。

        在天猫大肆扩张、攻城略地的时候,包括汽车之家、搜狐等汽车网站也也甘落后,率领国内外众车企加入“双11”网购的电商大战中。这是否意味着汽车网购时代已经来临?今后汽车网站中,会不会出现专门的汽车电商?

        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笔者从来不惮以最乐观的想法去预测未来,特别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然而,在未来几年里,对于汽车销售模式的变革,笔者并不持乐观态度。目前,汽车网购还是O2O模式,也就是“网上支付定金——在线留下信息——分销4S店与客户联系——到店体验——付清余款——提车”的流程,当然,现在也有“全款支付——4S店提车上牌”的案例。

        从汽车的商品属性来说,网购也离不开4S店提车、验车和上牌环节,因此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购。而且,后期还有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环节。因此,即便汽车也可以像衣服一样,点一下就下单,并且享受到比实体店还低的价格,但终归,完成这单消费还是离不开实体店。

        这就是汽车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

        赚噱头还是赚利润?

        “鉴于汽车行业本身的特性,网上卖车是不太现实的。汽车行业出不了苏宁国美,汽车行业更出不了京东。”早在轰轰烈烈的“双11”开抢之前,就有业内人士泼冷水。

        事实上,作为大宗商品,促使消费者愿意在网上下单唯一的动力就是便宜。而且,几乎不会有消费者因为单纯便宜就决定下单。在网上支付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先在网上做很多功课,先决定选什么品牌什么车型,然后再去4S店进行试乘试驾,最后才是比价阶段。在汽车网购中,冲动消费的案例并不多。

        那么,在对消费者最终支付具有决定意义的价格上,究竟谁才有真正的话语权呢?这就涉及到谁才是真正的电商主体。在目前这个阶段,包括汽车厂家、经销商和汽车网站都认为自己是电商的主体。汽车之家甚至号称斥资5000万元回馈消费者。

        然而,无论是天猫还是其他汽车媒体平台,如果真的对各个车型的价格与4S店的终端价格去比较的话,让利幅度并不大,甚至,如果你是个砍价高手的话,在4S店也能拿到同等甚至更低的价格。这一方面是因为厂家对于产品有固定的定价,而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媒体,“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可以有,但不可能长期有。

        另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目前,天猫店的收费已经高过了线下购车的费用。今年7月份之前,天猫旗舰店按照销售的数量提取返点,每销售一辆车提取千分之五的销售业绩,一辆6万元左右的汽车,所缴纳的费用就是300元左右。不过,7月份以后,淘宝改变收费方式,开始收取固定费用,除了10万元押金外,每年每个汽车旗舰店收取技术服务费70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卖1000辆车的话,那么光技术服务费,分摊到每辆车的成本就高达700元,这还不算高额的人工费等。因此,在目前新车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如果产品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那么前期投入的费用根本无法回收,这也是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汽车4S店模式会不会被取代?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4S店模式备受诟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额的建店费用、资金运转费用等。根据发达国际的经验,随和汽车的普及和利润降低,今后,汽车4S店会逐渐减少,变成更多的2S、3S店,甚至销售与售后分开,建立更多的便民维修店。

        同此同时,汽车电子商务的优势会更加明显。首先,网络可作为销售手段补充,通过网络延伸销售环节,以此来收集一些潜在用户的信息,一些赢利水平较低的产品可尝试走网络销售的道路,比如东风日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数字营销部”,寻找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第二,改变传统4S销售模式。通过网络营销让客户网上下订单,提出个性化需求,厂家根据客户需求予以量产,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互动起来,这就需要现有的4S店进行转变,从原来以销售为主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主。

        最理想的汽车网销模式是——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可以通过网络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有优势的可靠商家进行网上下单,并将货款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将新车送货上门完成验车后,根据客户需求帮助完成上牌手续。而目前星罗棋布的4S店将逐步衍生成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城市展厅类型,在市中心的旗舰店展示产品,便于客户前往看车并试车。而另一种则是弱化销售功能,加强售后服务功能的便利服务店。

        这是理想化,还是未来几年内就可能实现。目前还不得而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就曾明确表态,作为高档车品牌,服务本身就是品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奥迪暂时不会采取网络的销售模式。

        有意思的是,薄石话音未落,包括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已经开始在德国及附近国家和地区实现网上销售。宝马近日宣布,将通过网络直销电动汽车i3。实际上,除了i3电动汽车,宝马还计划其他车型今后也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宝马德国销售部经理罗兰德·克鲁格表示:“我们还在考虑将网上销售推广至所有车型。”但这一计划遭到了德国汽车经销商的强烈反对。

        不过,反对有效吗?

责任编辑:陈冬菊 
V讯网

网购狂欢季:汽车电商的路还很遥远

2013-11-14 出处:腾讯汽车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从11月11日零点开始,电商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狂欢季。这个被称之为“光棍节”的日子,在这几年逐步被演变成电商界的盛宴——无数的网友在这一天的凌晨,守着电脑,不断刷屏等待付款——这在以前难以想象。

        根据马云透露,去年淘宝“双11”当天的销售额达到200亿元,再加上其他的电商平台,保守估计这一天电商的消费在千亿元左右,今年,这个数字或将再创新的记录。除了衣服、百货等商品外,今年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加入电商行列,成了一大看点。此外,一些汽车网站也利用自己的渠道加入了“卖车”的行列,让这场网购盛宴来得更加轰轰烈烈。

        热闹背后,电商是否会改变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电商对汽车行业会产生什么冲击,成为更值得业界关注的话题。

        像买衣服一样买汽车?

        从2009年奔驰SMART首次在网上售卖,到今年国内汽车“触网”才不过4年的时间。然而,据天猫汽车馆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共有16个汽车品牌加入“双11”活动。尽管销量统计还没出来,但不到6个小时,天猫的销售额已经突破百亿元大关。另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在今年8月初的首届“天猫汽车节”上,共有10个汽车厂商、超过800家4S店共同参与,卖出了3430辆车。

         “2012年天猫商城总共卖出近1万辆车,随着POS机的产品优化和后续天猫售车新模式推出,今年销售额有望冲击30亿元。”天猫商城一位负责人表示,2011年,天猫商城成交量在2000辆左右;2012年成交量超过1万辆;2013年预计在5万辆;2014年的成交目标预计在25万辆左右。

        每年5倍的增速,是天猫对于网购汽车的判断,也是我国汽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久前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称,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532亿元,同比增长44.1%,预计2013年底这一数字有望达1300亿元。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约2.5亿人,预计2013年将增长到3.7亿人。截至2013年6月,中国移动购物用户规模达7805万人,预计到2013年年底将达1.5亿人。

        在天猫大肆扩张、攻城略地的时候,包括汽车之家、搜狐等汽车网站也也甘落后,率领国内外众车企加入“双11”网购的电商大战中。这是否意味着汽车网购时代已经来临?今后汽车网站中,会不会出现专门的汽车电商?

        在这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笔者从来不惮以最乐观的想法去预测未来,特别是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然而,在未来几年里,对于汽车销售模式的变革,笔者并不持乐观态度。目前,汽车网购还是O2O模式,也就是“网上支付定金——在线留下信息——分销4S店与客户联系——到店体验——付清余款——提车”的流程,当然,现在也有“全款支付——4S店提车上牌”的案例。

        从汽车的商品属性来说,网购也离不开4S店提车、验车和上牌环节,因此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网购。而且,后期还有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环节。因此,即便汽车也可以像衣服一样,点一下就下单,并且享受到比实体店还低的价格,但终归,完成这单消费还是离不开实体店。

        这就是汽车与其他商品最大的区别。

        赚噱头还是赚利润?

        “鉴于汽车行业本身的特性,网上卖车是不太现实的。汽车行业出不了苏宁国美,汽车行业更出不了京东。”早在轰轰烈烈的“双11”开抢之前,就有业内人士泼冷水。

        事实上,作为大宗商品,促使消费者愿意在网上下单唯一的动力就是便宜。而且,几乎不会有消费者因为单纯便宜就决定下单。在网上支付之前,基本上所有的消费者都会先在网上做很多功课,先决定选什么品牌什么车型,然后再去4S店进行试乘试驾,最后才是比价阶段。在汽车网购中,冲动消费的案例并不多。

        那么,在对消费者最终支付具有决定意义的价格上,究竟谁才有真正的话语权呢?这就涉及到谁才是真正的电商主体。在目前这个阶段,包括汽车厂家、经销商和汽车网站都认为自己是电商的主体。汽车之家甚至号称斥资5000万元回馈消费者。

        然而,无论是天猫还是其他汽车媒体平台,如果真的对各个车型的价格与4S店的终端价格去比较的话,让利幅度并不大,甚至,如果你是个砍价高手的话,在4S店也能拿到同等甚至更低的价格。这一方面是因为厂家对于产品有固定的定价,而无论是经销商还是媒体,“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可以有,但不可能长期有。

        另一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的数据显示,目前,天猫店的收费已经高过了线下购车的费用。今年7月份之前,天猫旗舰店按照销售的数量提取返点,每销售一辆车提取千分之五的销售业绩,一辆6万元左右的汽车,所缴纳的费用就是300元左右。不过,7月份以后,淘宝改变收费方式,开始收取固定费用,除了10万元押金外,每年每个汽车旗舰店收取技术服务费70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年卖1000辆车的话,那么光技术服务费,分摊到每辆车的成本就高达700元,这还不算高额的人工费等。因此,在目前新车利润越来越薄的情况下,如果产品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那么前期投入的费用根本无法回收,这也是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汽车4S店模式会不会被取代?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4S店模式备受诟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额的建店费用、资金运转费用等。根据发达国际的经验,随和汽车的普及和利润降低,今后,汽车4S店会逐渐减少,变成更多的2S、3S店,甚至销售与售后分开,建立更多的便民维修店。

        同此同时,汽车电子商务的优势会更加明显。首先,网络可作为销售手段补充,通过网络延伸销售环节,以此来收集一些潜在用户的信息,一些赢利水平较低的产品可尝试走网络销售的道路,比如东风日产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推进的“数字营销部”,寻找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客户;第二,改变传统4S销售模式。通过网络营销让客户网上下订单,提出个性化需求,厂家根据客户需求予以量产,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互动起来,这就需要现有的4S店进行转变,从原来以销售为主转向以客户服务为主。

        最理想的汽车网销模式是——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可以通过网络货比三家,选择价格最有优势的可靠商家进行网上下单,并将货款转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商家将新车送货上门完成验车后,根据客户需求帮助完成上牌手续。而目前星罗棋布的4S店将逐步衍生成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城市展厅类型,在市中心的旗舰店展示产品,便于客户前往看车并试车。而另一种则是弱化销售功能,加强售后服务功能的便利服务店。

        这是理想化,还是未来几年内就可能实现。目前还不得而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薄石就曾明确表态,作为高档车品牌,服务本身就是品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奥迪暂时不会采取网络的销售模式。

        有意思的是,薄石话音未落,包括宝马、奔驰等豪华车品牌已经开始在德国及附近国家和地区实现网上销售。宝马近日宣布,将通过网络直销电动汽车i3。实际上,除了i3电动汽车,宝马还计划其他车型今后也采用这种销售方式。宝马德国销售部经理罗兰德·克鲁格表示:“我们还在考虑将网上销售推广至所有车型。”但这一计划遭到了德国汽车经销商的强烈反对。

        不过,反对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