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讯网 新闻稿]与IT业每隔三、五年就要“改朝换代”不同,百年来,汽车一直都在平稳的轨道上行进着。不过,这种平稳正随着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谷歌和苹果的跨界闯入而改变。
当汽车遇上IT,这个曾经保守的传统行业是否将迎来颠覆革新的时代?有人理想化地认为,汽车在大数据无所不能的时代,势必沦为一个大型移动终端,就像《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汽车将被赋予更多人性化的属性。与此有关的“智能化交通”,也随之成为人们对未来交通的期许。
最近,借成都财富论坛唯一汽车行业赞助商的身份,沃尔沃通过一场有关“未来交通”的圆桌论坛,表明了自己布局智能交通的雄心。
在汽车“智能化”这一领域,沃尔沃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汽车品牌。此前,宝马就曾打出“互联驾驶”的招牌,将最时髦的互联应用装载上车。随后,福特在2013年的CES展上,也向苹果iOS和安卓Android系统开发者们开放了App linkAPI,开发者可以自由为福特开发应用。
不过,真正将互联时代的“智能应用”导向驾驶本质的,却是沃尔沃。在这场“智能汽车”的新战役中,沃尔沃祭出了“自动驾驶”牌。这是一个涵盖驾驶、云计算、电子信息技术等很复杂的一个规划,其目标直指安全、环保、高效和轻松驾驶等人类渴望的终极目标。
在6月6日的“未来的交通”分论坛上,沃尔沃汽车集团产品战略及产品线管理高级副总裁莱克斯•科斯迈科斯清晰地表达了沃尔沃汽车在自动驾驶上的开发蓝图。
莱克斯•科斯迈科斯同时在论坛上强调,安全始终是沃尔沃汽车的基因,沃尔沃汽车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时,其首要目标是实现零伤亡,而且沃尔沃相信,依靠科技可以实现这个愿景。
比如,沃尔沃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实时沟通,能够让汽车自动列队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另外,在与iCloud合作,增加互联网娱乐体验时,沃尔沃也利用了先进的技术设计,如声控技术等,来保证驾驶安全。
“自动驾驶”快速商业化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通过道路航标识别系统进行自动驾驶的发明,但问题是,对未来全球道路进行航标改造的成本,似乎远远超过自动驾驶能够带来的直接效益。因此,类似的想法并未获得社会认可。
沃尔沃关心的是,怎么让这些技术真的进入到生活中。按照莱克斯?科斯迈科斯描绘的蓝图,沃尔沃自动驾驶的定义,是指转向、加速和刹车由汽车自动控制,人在其中只需要很少地干预或交互沟通。这样,改造的是车本身,而不是交通基础设施。
沃尔沃认为,要想使自动驾驶的汽车能真正开始普及,必须适用于现有的交通设施(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等),只需在现有的汽车上加装一些特殊的配置。这项技术必须易于安装和使用,而且价格不贵,即实用又能快速商业化。
即使是这样,要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也远没那么容易。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沃尔沃自动驾驶四部曲,即驾驶员辅助阶段、半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
从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的四部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动驾驶实现的时间表与进化过程。这意味着,当第四步实现的时候,驾照都是多余的,开车更像是坐在一个会自己快速移动的“生物”肚子里吃喝玩乐,你甚至还能和这个“生物”对个话,让其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告诉你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前方天气如何,是否可以停下小憩等。
根据沃尔沃的规划,“四部曲”的第一步,要先实现辅助驾驶,让我们防范车祸于未然。这一阶段的许多技术其实已经开始投入应用,比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正面碰撞警告系统(FCW)以及盲点信息(BLIS)系统等。它们均已在刚刚上市的沃尔沃V40上装备。
顾名思义,这些技术可以自动警告司机驾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比如车道偏离、可能发生的碰撞,并全方位收集盲点信息等。它们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予清晰、精确的警告,从而降低车祸的发生概率。
第二步,沃尔沃称为半自动驾驶阶段。在这一阶段,汽车不会仅停留在“警告”上,它们会智能地判断司机是否对已提示的危险状况做出响应,如果没有,则会立即“越俎代庖”,自动替司机采取行动,比如沃尔沃汽车的紧急自动刹车系统(AEB)、紧急车道辅助系统(ELA)等。
现实的例子是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即将发生的碰撞,有必要时,将以比司机更迅速的反应采取制动。而装备在沃尔沃V40上的增强版城市安全系统,可以在时速50公里内发挥作用。
第三步,为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在此阶段,汽车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自动控制行驶。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其实沃尔沃现有的技术离这一阶段已经不远了。沃尔沃汽车将在2014年量产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堵车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汽车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
堵车辅助驾驶功能是当前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集成与延伸。按照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的话说,就是“在系统启动后,发动机、制动和转向系统将自动做出反应,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保持与前车之间的适当距离,同时保持对转向的控制”。这对于备受“堵车”煎熬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第四步,就是沃尔沃蓝图中的最高阶段——完全自动驾驶阶段。在此阶段,汽车可以在无需司机监控的情况下,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这就是说,我们真的可以抛弃驾照,坐在车里上网、睡觉、玩游戏。
与此相关的著名项目,就是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项目。该项目重点研究在传统高速公路上实施道路列队行车(Road Train)的可行性,即在存在其它道路使用者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列队交通,并在长距离列队行车驾驶过程中解放驾驶员的可能性。
沃尔沃汽车是参与该项目的唯一汽车制造商。经过沃尔沃汽车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努力,SARTRE项目的研究非常成功。测试车队包括一辆由驾驶员操控的领头卡车,后面跟随一辆卡车和三辆沃尔沃轿车(分别是S60、V60和XC60)。在行驶速度不超过9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各车之间的距离不超过4米。这项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后车重复领头车的动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沃汽车扩展了当前安全和支持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雷达和激光技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城市安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盲点监测系统和停车辅助等先进技术。该项目成果如果能够成功商业化,将能不同程度地实现减低油耗、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等目标。
当产业发生重大变革时,只有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沃尔沃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才下血本布局智能交通,赌的就是在这一轮的技术变革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2013-11-12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王思
[V讯网 新闻稿]与IT业每隔三、五年就要“改朝换代”不同,百年来,汽车一直都在平稳的轨道上行进着。不过,这种平稳正随着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谷歌和苹果的跨界闯入而改变。
当汽车遇上IT,这个曾经保守的传统行业是否将迎来颠覆革新的时代?有人理想化地认为,汽车在大数据无所不能的时代,势必沦为一个大型移动终端,就像《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汽车将被赋予更多人性化的属性。与此有关的“智能化交通”,也随之成为人们对未来交通的期许。
最近,借成都财富论坛唯一汽车行业赞助商的身份,沃尔沃通过一场有关“未来交通”的圆桌论坛,表明了自己布局智能交通的雄心。
在汽车“智能化”这一领域,沃尔沃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汽车品牌。此前,宝马就曾打出“互联驾驶”的招牌,将最时髦的互联应用装载上车。随后,福特在2013年的CES展上,也向苹果iOS和安卓Android系统开发者们开放了App linkAPI,开发者可以自由为福特开发应用。
不过,真正将互联时代的“智能应用”导向驾驶本质的,却是沃尔沃。在这场“智能汽车”的新战役中,沃尔沃祭出了“自动驾驶”牌。这是一个涵盖驾驶、云计算、电子信息技术等很复杂的一个规划,其目标直指安全、环保、高效和轻松驾驶等人类渴望的终极目标。
在6月6日的“未来的交通”分论坛上,沃尔沃汽车集团产品战略及产品线管理高级副总裁莱克斯•科斯迈科斯清晰地表达了沃尔沃汽车在自动驾驶上的开发蓝图。
莱克斯•科斯迈科斯同时在论坛上强调,安全始终是沃尔沃汽车的基因,沃尔沃汽车在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时,其首要目标是实现零伤亡,而且沃尔沃相信,依靠科技可以实现这个愿景。
比如,沃尔沃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实时沟通,能够让汽车自动列队行驶,并保持安全距离。另外,在与iCloud合作,增加互联网娱乐体验时,沃尔沃也利用了先进的技术设计,如声控技术等,来保证驾驶安全。
“自动驾驶”快速商业化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通过道路航标识别系统进行自动驾驶的发明,但问题是,对未来全球道路进行航标改造的成本,似乎远远超过自动驾驶能够带来的直接效益。因此,类似的想法并未获得社会认可。
沃尔沃关心的是,怎么让这些技术真的进入到生活中。按照莱克斯?科斯迈科斯描绘的蓝图,沃尔沃自动驾驶的定义,是指转向、加速和刹车由汽车自动控制,人在其中只需要很少地干预或交互沟通。这样,改造的是车本身,而不是交通基础设施。
沃尔沃认为,要想使自动驾驶的汽车能真正开始普及,必须适用于现有的交通设施(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等),只需在现有的汽车上加装一些特殊的配置。这项技术必须易于安装和使用,而且价格不贵,即实用又能快速商业化。
即使是这样,要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也远没那么容易。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沃尔沃自动驾驶四部曲,即驾驶员辅助阶段、半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
从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的四部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动驾驶实现的时间表与进化过程。这意味着,当第四步实现的时候,驾照都是多余的,开车更像是坐在一个会自己快速移动的“生物”肚子里吃喝玩乐,你甚至还能和这个“生物”对个话,让其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告诉你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前方天气如何,是否可以停下小憩等。
根据沃尔沃的规划,“四部曲”的第一步,要先实现辅助驾驶,让我们防范车祸于未然。这一阶段的许多技术其实已经开始投入应用,比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DW)、正面碰撞警告系统(FCW)以及盲点信息(BLIS)系统等。它们均已在刚刚上市的沃尔沃V40上装备。
顾名思义,这些技术可以自动警告司机驾驶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比如车道偏离、可能发生的碰撞,并全方位收集盲点信息等。它们利用信息技术,在关键的时候能够给予清晰、精确的警告,从而降低车祸的发生概率。
第二步,沃尔沃称为半自动驾驶阶段。在这一阶段,汽车不会仅停留在“警告”上,它们会智能地判断司机是否对已提示的危险状况做出响应,如果没有,则会立即“越俎代庖”,自动替司机采取行动,比如沃尔沃汽车的紧急自动刹车系统(AEB)、紧急车道辅助系统(ELA)等。
现实的例子是沃尔沃的城市安全系统。该系统可以自动感应即将发生的碰撞,有必要时,将以比司机更迅速的反应采取制动。而装备在沃尔沃V40上的增强版城市安全系统,可以在时速50公里内发挥作用。
第三步,为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在此阶段,汽车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实现自动控制行驶。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其实沃尔沃现有的技术离这一阶段已经不远了。沃尔沃汽车将在2014年量产全球第一个自动驾驶技术——堵车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使汽车在车流行驶速度低于5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自动跟随前方车辆行进。
堵车辅助驾驶功能是当前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集成与延伸。按照莱克斯•科斯迈科斯的话说,就是“在系统启动后,发动机、制动和转向系统将自动做出反应,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自动保持与前车之间的适当距离,同时保持对转向的控制”。这对于备受“堵车”煎熬的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第四步,就是沃尔沃蓝图中的最高阶段——完全自动驾驶阶段。在此阶段,汽车可以在无需司机监控的情况下,完全实现自动驾驶。这就是说,我们真的可以抛弃驾照,坐在车里上网、睡觉、玩游戏。
与此相关的著名项目,就是欧洲环保型道路安全列队行车(SARTRE)项目。该项目重点研究在传统高速公路上实施道路列队行车(Road Train)的可行性,即在存在其它道路使用者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列队交通,并在长距离列队行车驾驶过程中解放驾驶员的可能性。
沃尔沃汽车是参与该项目的唯一汽车制造商。经过沃尔沃汽车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努力,SARTRE项目的研究非常成功。测试车队包括一辆由驾驶员操控的领头卡车,后面跟随一辆卡车和三辆沃尔沃轿车(分别是S60、V60和XC60)。在行驶速度不超过90公里/小时的情况下,各车之间的距离不超过4米。这项技术的基本原则是后车重复领头车的动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沃尔沃汽车扩展了当前安全和支持系统中使用的摄像机、雷达和激光技术,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城市安全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盲点监测系统和停车辅助等先进技术。该项目成果如果能够成功商业化,将能不同程度地实现减低油耗、减少拥堵、提升交通安全等目标。
当产业发生重大变革时,只有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胜者。沃尔沃正是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才下血本布局智能交通,赌的就是在这一轮的技术变革中,成为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