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豪掷3000万美元“小超人”救菲斯克?

2013-10-20 19:05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赵颖

       10月12日,很久没有消息传出的美国豪华电动跑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爆出重磅新闻。国内有媒体称,美国能源部DOE于10月11日对菲斯克汽车公司债务进行拍卖,而之前与菲斯克前CEO亨里克•菲斯克联合竞标的中国商人、亚洲首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则在投标当中胜出。
菲斯克是否已经花落李泽楷?它是否能够借助李泽楷的资金卷土重来?“小超人”的中国背景又能给菲斯克前行之路带来哪些利好?这些问题依然萦绕菲斯克身上。

        低价甩卖

        15个月内一辆车都未生产的菲斯克再也挺不住了。

        10月初,一位熟知菲斯克财产状况的消息人士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它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巨额的到期债务。今年四月,伴随着大量中层员工的离开,CEO亨里克•菲斯克也被赶出决策层。如果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收购它,菲斯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上月,美国能源部决定将菲斯克的未付政府贷款债务进行公开拍卖,“我们将用尽任何的可能性来保证我们的投资得到回报,我们决定对菲斯克进行拍卖,而这一举动则是对纳税人负责。”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负责人Peter Davidson称。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设想,参与投标的竞标人至少要拿出3000万美元来完成竞价,而已知的投标人就包括亨里克•菲斯科与李泽楷的太平洋世纪公司、万向集团旗下的VL汽车公司和王晓麟的GTA汽车公司以及德国投资公司Fritz Nols AG。

        “3000万美元的价格与菲斯克18个月之前的估值相差甚远。”路透社给出评论称,“2012年春天,菲斯克的估值曾经高达22亿美元。”从22亿美元到3000万美元,两者相差70多倍,可谓是低价甩卖。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对拥有百亿财富的李泽楷来说3000万美元不是问题,但国内媒体报道的竞标成功却尚未板上钉钉。

        成功竞标?

        记者注意到,美国政府部门的一份公开报告显示,菲斯克未付政府贷款的拍卖将从10月7日持续到10月11日,随后美国能源部将与胜出者发布联合公告,将拍卖细节公之于众,整个过程将持续几个星期之久。

        但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在菲斯克官方网站、美国能源部官方网站、路透社、彭博社等相关站点都没有发现中标的正式消息。

        “这事还不能这么说,我问过美国那家法院,他们都说结果还没出来,还反问我中国人是如何得到的消息?”在采访当中,长期关注美国新能源车企动向的汽车分析师田永秋告诉本报记者。

         “美国法院的消息说,这件事还要等三到四个星期才有结论,如果现在预测的话,那么资金实力雄厚的李泽楷当然很有机会。”田永秋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李泽楷如果真的成功竞标,那么菲斯克可能会卷土重来。但李泽楷原来就是菲斯克的小股东,并且与亨里克•菲斯克有过合作经历,接手后新的运作能否达到预期还很难说。”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菲斯克除了政府贷款尚未支付之外,还亏欠相关供应商约8000万美元以及在芬兰为菲斯克代工的Valmet汽车公司1000万美元,要想完全控制菲斯克,李泽楷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尽管,各种迹象表明,李泽楷是否中标尚未有最终结果,但媒体已经再次把菲斯克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今年上半年,菲斯克曾与北汽集团、东风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传出绯闻,但最终不了了之。李泽楷接手之后菲斯克的下一站还将是中国?

         押宝中国?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菲斯克就与国内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签署协议,授权广汇汽车成为菲斯克在国内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的总代理商。但在2012年10月菲斯克Karma车型在国内正式销售的消息才第一次被媒体所报道。由于在华销售车辆的许可证、供应商破产、公司本身破产等危机,菲斯克Karma已经停产15个月之久,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句“空谈”。

        尽管如此,8月底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Karma车型的亮相一度被视为菲斯克“再战中国市场”的预演。

        然而,不看好菲斯克中国前途的人也大有人在。“就算李泽楷完全控制菲斯克,现在看来,押宝中国市场的做法也不现实。我们认为菲斯克会来中国往往带有一种感情色彩,即李泽楷是中国人,那么中国人掌权的企业就一定会来中国,现实当中不能这么说。”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记者,“李泽楷还是应该被看做是一个资本来源,盈利在哪资本就在哪。从目前来看,即使李泽楷真的拿下菲斯克,菲斯克也不会马上就向中国市场突进,美国本土市场还是它深耕的对象。”
田永秋则表示:“除了资金上的压力之外,没有核心竞争力一直是菲斯克面临的最大问题。菲斯克除了在车型设计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其他的技术几乎都靠外包,这样一个企业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博得一席之地。Tesla尚且迟迟未能打开中国市场,何况快要倒闭了的菲斯克。”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豪掷3000万美元“小超人”救菲斯克?

2013-10-20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赵颖

       10月12日,很久没有消息传出的美国豪华电动跑车制造商菲斯克(Fisker)爆出重磅新闻。国内有媒体称,美国能源部DOE于10月11日对菲斯克汽车公司债务进行拍卖,而之前与菲斯克前CEO亨里克•菲斯克联合竞标的中国商人、亚洲首富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则在投标当中胜出。
菲斯克是否已经花落李泽楷?它是否能够借助李泽楷的资金卷土重来?“小超人”的中国背景又能给菲斯克前行之路带来哪些利好?这些问题依然萦绕菲斯克身上。

        低价甩卖

        15个月内一辆车都未生产的菲斯克再也挺不住了。

        10月初,一位熟知菲斯克财产状况的消息人士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它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巨额的到期债务。今年四月,伴随着大量中层员工的离开,CEO亨里克•菲斯克也被赶出决策层。如果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收购它,菲斯克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上月,美国能源部决定将菲斯克的未付政府贷款债务进行公开拍卖,“我们将用尽任何的可能性来保证我们的投资得到回报,我们决定对菲斯克进行拍卖,而这一举动则是对纳税人负责。”美国能源部贷款项目办公室负责人Peter Davidson称。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设想,参与投标的竞标人至少要拿出3000万美元来完成竞价,而已知的投标人就包括亨里克•菲斯科与李泽楷的太平洋世纪公司、万向集团旗下的VL汽车公司和王晓麟的GTA汽车公司以及德国投资公司Fritz Nols AG。

        “3000万美元的价格与菲斯克18个月之前的估值相差甚远。”路透社给出评论称,“2012年春天,菲斯克的估值曾经高达22亿美元。”从22亿美元到3000万美元,两者相差70多倍,可谓是低价甩卖。

         然而,据本报记者了解尽管对拥有百亿财富的李泽楷来说3000万美元不是问题,但国内媒体报道的竞标成功却尚未板上钉钉。

        成功竞标?

        记者注意到,美国政府部门的一份公开报告显示,菲斯克未付政府贷款的拍卖将从10月7日持续到10月11日,随后美国能源部将与胜出者发布联合公告,将拍卖细节公之于众,整个过程将持续几个星期之久。

        但截至发稿前,本报记者在菲斯克官方网站、美国能源部官方网站、路透社、彭博社等相关站点都没有发现中标的正式消息。

        “这事还不能这么说,我问过美国那家法院,他们都说结果还没出来,还反问我中国人是如何得到的消息?”在采访当中,长期关注美国新能源车企动向的汽车分析师田永秋告诉本报记者。

         “美国法院的消息说,这件事还要等三到四个星期才有结论,如果现在预测的话,那么资金实力雄厚的李泽楷当然很有机会。”田永秋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李泽楷如果真的成功竞标,那么菲斯克可能会卷土重来。但李泽楷原来就是菲斯克的小股东,并且与亨里克•菲斯克有过合作经历,接手后新的运作能否达到预期还很难说。”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菲斯克除了政府贷款尚未支付之外,还亏欠相关供应商约8000万美元以及在芬兰为菲斯克代工的Valmet汽车公司1000万美元,要想完全控制菲斯克,李泽楷需要付出的代价相当大。

        尽管,各种迹象表明,李泽楷是否中标尚未有最终结果,但媒体已经再次把菲斯克和中国联系在一起。今年上半年,菲斯克曾与北汽集团、东风集团等多家中国企业传出绯闻,但最终不了了之。李泽楷接手之后菲斯克的下一站还将是中国?

         押宝中国?

          公开信息显示,2010年菲斯克就与国内经销商集团广汇汽车签署协议,授权广汇汽车成为菲斯克在国内地区的销售和服务的总代理商。但在2012年10月菲斯克Karma车型在国内正式销售的消息才第一次被媒体所报道。由于在华销售车辆的许可证、供应商破产、公司本身破产等危机,菲斯克Karma已经停产15个月之久,进入中国市场成为一句“空谈”。

        尽管如此,8月底9月初的成都车展上,Karma车型的亮相一度被视为菲斯克“再战中国市场”的预演。

        然而,不看好菲斯克中国前途的人也大有人在。“就算李泽楷完全控制菲斯克,现在看来,押宝中国市场的做法也不现实。我们认为菲斯克会来中国往往带有一种感情色彩,即李泽楷是中国人,那么中国人掌权的企业就一定会来中国,现实当中不能这么说。”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告诉记者,“李泽楷还是应该被看做是一个资本来源,盈利在哪资本就在哪。从目前来看,即使李泽楷真的拿下菲斯克,菲斯克也不会马上就向中国市场突进,美国本土市场还是它深耕的对象。”
田永秋则表示:“除了资金上的压力之外,没有核心竞争力一直是菲斯克面临的最大问题。菲斯克除了在车型设计方面有所建树之外,其他的技术几乎都靠外包,这样一个企业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电动汽车市场博得一席之地。Tesla尚且迟迟未能打开中国市场,何况快要倒闭了的菲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