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汽车三包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现在从政策,制度,三包的配套性来说可能还有待完善,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对消费者维权来说,从制度上从法规上应该是有一定保证的,特别是退换车这块,过去都是各个厂家有自己质保的一些政策,但这些政策实际上厂家是在强势。虽然厂家总体上也会遵照执行,但是那时候还没有上升到政府规章制度的层面上,所以对消费者的保障上来说,应该比政府出台三包还是显得弱一些。
今后随着三包政策逐步配套完善,我想消费者权益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或者能够具有操作性的。对经销商来说,有了这份规定,他对于厂家来说他也有一定的话语权了。那对于消费者来说,过去确实有一些很不明确的消费者对退车换车这块也不明确,从三包出台的规定看来,原来没有达到这种程度的,需要退换车,中间发生的纠纷是比较多的,而且有些表现形式也比较偏激。对经销商来说,他也有一个规矩,对于经销商日产的质保也有一定的依据了,所以说厂家这块呢,虽然厂家还是有一些强势,在总体来说从退换车这个角度,他跟厂家也有一些处理的依据了,经销商的这种夹板气,通过三包这个规定在今后也能逐步得到一些改善。
目前采取的专家团的质量的鉴定现在在三包当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这种鉴定我觉得最后是不是就以这个为最终的一种模板呢?我觉得不见得,但我觉得就今后从公平公正性上会逐步在实践摸索中找到一个第三方的这么一个模式。从三包的制度实施上来说先迈出第一步是非常好的,有了第一步才能有未来逐步的完善,不能说把现在的专家团一竿子打死。
现在大部分厂家已经提前一个月,有的提前两个月实行了品牌内部的三包,等到真正政府执行三包的时候再进行对接,那么现在车企基本是瞄着政府三包的模式进行操作的,三包的凭证啊,所有这些,在日常销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实施了,我觉得这个主要是从厂家开始实行的,商家主要是从厂家的规定从日常的销售过程中进行逐步的落实。
从汽车市场这个角度来讲,督促各个经销商按照各个厂家的规定去进行三包工作。从亚市这来说,因为我们是一个销售的平台嘛,实际上也在做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对消费者来说我们对投诉纠纷的解决,强化我们的投诉处理机制,使其更加完善。三级处理机制,联合驻场的工商共同把三级处理机制更加完善,二一个也是在督促商家或者说是要求商家按照厂家的品牌提前实行三包的规定,督促经销商认真履行。要求经销商要做好十一以后实行三包的准备,同时也是在分析实行三包以后对商家的经营有哪些影响,利好的利空的,找一些我们的应对措施。
总体来说实行三包对厂家来说,我们系统的维修成本和其他方面都是有所提高的,三包对于商家来说,对汽车市场来说也还是有一些挑战的,从整个市场的人气和即刻的动态来看,或者从交易情况来看,北京确确实实已经进入了平稳的销售期,旺季也没多么旺,淡季也没多么淡,中间的波动确实有,但也不是很显著,今年确实也是如此,从我们九月上旬来看,确实汽车市场更加体现了这一点,从下旬开始应该说从汽车市场的人气上来看也还是比上半月人气有所回升,但总体感觉还是比较温热的平稳,至于原因是不是就是消费者在等十月一号以后的三包实施,持币代购,这种现象不是没有,但是随着厂家陆续推出三包的承诺,这种现象也在逐步的消除。从金九银十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从往年的销售旺季还是车展结束后九月份集中的新车型上市的刺激,应该期待于十月份的黄金周,或者说金九银十,应该说比前期的市场还是有所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