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被遗忘的校车

2013-08-26 14:13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赵颖


       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赵颖 
V讯网

被遗忘的校车

2013-08-26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赵颖


       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8月15日,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发布的上半年客车销售数据显示,中型客车销售略有增长,但低于行业增速。某商用车媒体称,中型客整体市场增长乏力的一个原因是校车销量同比下滑17.3%,拖累了整个细分市场。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他告知汽车商报记者,媒体报道的数据不实,但今年校车增幅放缓是事实。

        据了解,自2012年4月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后,各地政府纷纷响应中央政策,争相公布了校车采购或安全管理举措。但一年多的运营管理之后,各地关注校车的热情不复往日。
 
        普及进度迟缓
 
        河北邯郸,曾是国内校车运营实施动作最快的县市之一。即便如此,据记者本月中了解,面对巨额的资金缺口,辖区内仍有13个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没有普及校车服务。

        2012年,在河北省还未公布校车过渡期时限时,邯郸市就已率先宣布“跨过过渡期”,并制定了本市的《中小学幼儿园校车购置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此后,邯郸市启动“校车全覆盖工程”,采用政府补贴结合企业化经营的模式——每年政府补贴2000多万用于校车服务。同时,县财政也承担部分费用。

        截至目前,共有133辆校车在辖区内6个县市运营。据了解,邯郸市管辖区内有19个县市,中小学、幼儿园3811所,学生约181万人,其中需乘车上下学的学生58.1万人。在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张长春估计,总共要购买千余辆专用校车才能实现全市覆盖计划,预计需要投资4.2亿元。

        8月18日,邯郸市校车公司负责人王先生对记者介绍,这133辆车90%是投入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使用,先期购置阶段花费了4000万元,预计运营成本每年在2660万左右,经营所得全年下来不到240万,每年面临2000多万的亏损。

         “校车服务是公益服务,微利在所难免,没有政府的补贴,根本无法推广。”王先生得知本报记者的采访需求后表示,“现在市政府财政一年一拨的方式让校车运营资金链很紧张,购置、维修、保养、人事都需求大量资金维持。期间,县政府的财政补贴没有到位,甚至没有明确的补贴时间,让我们原先的普及计划滞后。”

        采访中,记者发现,邯郸市馆陶县在专用校车服务启动半年多来仍然没有校车。看到周边县有校车接送学生,当地居民反应强烈。有居民表示,每天私家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太耽误时间,应该尽快对居住地较远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经费问题
 
        “邯郸的状况表明,仅靠地方财政推动校车远远不够”8月19日,某关注校车的客车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后发现,其第三条中规定,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然而据记者调查,2012年《条例》实施后,校车实现短暂“爆发”增长,但这期间中央财政拨款的准确数字一直是一个未知数。记者注意到,2012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被问到占GDP比例4%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是否会有校车经费时回答:“会有,校车当然要有经费。”然而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对校车补贴多少没有公开数字。

        同样在2012年,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曾向教育部提出校车成本需由中央政府补贴。然而,此后教育部给周洪宇一封长达4000字的回信中表示,政府买单费用太大,“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的预算,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

        面对教育部的回应,周洪宇称:“教育经费支出中,校车具体占多少金额,是分次划拨还是一次性划拨到位,这些目前都还不清楚”。

        经费不足导致大宗购买力陡降,这种影响也直接反应在校车企业的销售上。
 
         财政责任不明
   
         8月15日,宇通客车北京区域校车销售经理雷昭俊对记者称:“政策不明朗是主因,相比去年由政府为主导购买,今年私人学校自主购买占大头,但数量肯定比不上政府集中采购”。他同时表示,私人学校的购买力相对较弱,由于资金的不足倾向购买中低端的校车车型。

        据宇通汽车相关人员介绍,按照行业内的统计,全国校车的总需求量大概108万辆,一辆7.2米中等大小的校车,价格为30万左右,仅此计算,校车采购的费用就超过3000亿,这还不包括运营费用。但这3000亿的市场还停留在纸面上。

        记者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江苏淮安地区去年采购的300辆校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的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据媒体报道,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等问题是普遍现象。

         8月19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对记者表示,校车问题与如何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责任问题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本来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多年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把这个“就近入学”格局打破了。政府又没有及时彻底解决学生的上学远问题。寄宿制是政府的一个措施。但是寄宿制不能替代上学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应该主要走读上学,一旦离家较远就应该有交通工具。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范围。

        对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袁桂林认为,它起到一些作用,但没有把寄宿制和校车的关系摆正。“应该是校车优先才对,不应该寄宿制优先!此外,国家没有明确校车的财政责任问题,这是校车普及难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