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西柳州这个城市或许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提起刘三姐这个名字却早已家喻户晓。没错,柳州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歌圣地。柳州除了有刘三姐之外,更是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当然,此次柳州之所以被关注在于其独特的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并且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高度关注,而且王秉刚发朋友圈为“柳州模式”站台。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考察“柳州模式”
1月17日至18日,在广西柳州召开的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使得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行业关注。
柳州市副市长旷青春对外介绍,2017年柳州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3.5万辆,城市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的8.7%,稳居国内汽车产量的排名前三,是全国汽车产量最多的城市。
当然,最为值得柳州骄傲的便是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目前数据统计柳州市内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为1.2万辆,或许这一数据听起来与一些销售2万辆以上的大城市相比有些相形见绌,那么让外界感到疑惑的是柳州骄傲的底气究竟何来?
柳州新能源骄傲的这份底气就在于1.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中,90%为个人消费。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尽管高于柳州,但主要消费群体为集团客户消费以及公司组织消费。
后补贴时代的“柳州模式”
目前,在能源短缺、绿色出行、环境污染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产业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从2009年“十城千辆”到2016年呈现井喷式爆发。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并且全年环比皆是增长态势。其中纯电动车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82.1%。
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调整、补贴退坡。有行业专家指出消费端是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持续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补贴政策完全退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方海峰表示,下一步补贴政策向专项扶优扶强层面发力,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补贴政策应遵循扶优扶强原则,综合考虑产品技术进步,包括成本,适时调整技术门槛和补贴标准,目的是保证产业在补贴逐步退出,甚至完全退出之后整个产业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和持续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是整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责任主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正要实现普及,需要更多像柳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发力。
“柳州模式”怎么操作
新能源电动车“柳州模式”是什么,在王秉刚看来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补贴退出以后,如何在三线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做法,这就是“柳州模式”。
从2011年至今,我国新能源累计推广超170万辆,初步统计,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占到40%,这些城市往往有限行限购措施,以及强有力的财力辅助。而一般三四线城市往往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柳州便如此。但数据显示,2017年短短4个月柳州全市共销售1.1万台纯电动乘用车,基本上为私人购买。据了解,目前还有许多用户登记等候购车,车厂将在2018年重新定价后销售。
柳州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远在在于如下几方面:
柳州政企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以书记市长,以及几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作为第一决策层成立领导组;传递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决策的中间层,由发改委牵头,参与了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土地、规划、交通、物价、交管等20多部门共同组成协调组;为使协调结果落实,三级联动小组里有更接地气的一层就是现场工作组,由政府2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派驻一名人员和上汽通用五菱成员团队一起上班工作,遇到问题当场解决,不需要回到办公室召集部门开会审批。这便是“柳州模式”的制度保障。
提供充电桩、停车位解决充电难、停车难
柳州市提供智能充电插座5000个,规划落实专用停车位3600个。据了解,如果燃油车停占电动车专用车位,将被贴条罚款150元,同时柳州共建各类示范小区和示范道路和示范点30个,如商业化停车站可免费停车2小时。
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
未来,柳州市仍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建立1万个充电插座,专用停车位6000个。从政府部门开始,财政的公共部门,以及公共的场所,商超、医院,学校等进行停车位的释放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复制推广。
在出行方面,电动汽车可以使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电动汽车可以进公园停车场停车。
三年充电免费
柳州市除了国家的国补和地补之外,也相应的推出了柳州特色的地补,将补贴到使用者,每一公里补贴一毛钱,一年最多补贴可达1000元,按照消费者日常使用水平,一个月充电50元加上充电服务费80元,一年1000元的补贴相当于免费充电。资金由政府与车企各承担一半。
解决消费者认知难问题
柳州市投放约2100辆免费供市民试用,先后有约1.5万人参与,用户提出了1万余条产品改进建议、1千余条使用环境改进建议,这些参加体验的用户普遍喜欢上了电动汽车,其中70%购买了电动汽车。
柳州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及宣传文化墙
同时,柳州市在居民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商业区组织160个示范区,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建设充电设施,营造使用氛围。购车方面简化购车程序,实行线上销售和一条龙服务。
柳州市领导和机关带头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据实地考察,已经售出的电动汽车出行率很高,对购买了电动汽车的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几乎不使用燃油汽车”的用户比例高达42%。
“柳州模式”不是柳州保护
由于上汽通用五菱是柳州地方本土企业,柳州市政府作出的新能源政策给外界造成印象是柳州地方保护主义。对此柳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方华表示,柳州只是个试验田。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推向全国并不能完全依靠柳州政策,柳州市政府针对新能源出台的政策恰恰是在破除政策特权阻碍。
柳州市政府希望“柳州模式”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未来柳州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向物联化方面发展。同时在“柳州模式”塑造和探索的过程中,对“柳州模式”的内涵还需要理清、提炼和总结,使得它更符合具有更普遍的市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
2018-01-19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提起广西柳州这个城市或许有些人会感到陌生,但提起刘三姐这个名字却早已家喻户晓。没错,柳州便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歌圣地。柳州除了有刘三姐之外,更是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企业的城市。当然,此次柳州之所以被关注在于其独特的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并且受到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高度关注,而且王秉刚发朋友圈为“柳州模式”站台。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组组长王秉刚考察“柳州模式”
1月17日至18日,在广西柳州召开的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使得柳州新能源汽车发展备受行业关注。
柳州市副市长旷青春对外介绍,2017年柳州汽车产业规模达到253.5万辆,城市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的8.7%,稳居国内汽车产量的排名前三,是全国汽车产量最多的城市。
当然,最为值得柳州骄傲的便是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根据目前数据统计柳州市内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为1.2万辆,或许这一数据听起来与一些销售2万辆以上的大城市相比有些相形见绌,那么让外界感到疑惑的是柳州骄傲的底气究竟何来?
柳州新能源骄傲的这份底气就在于1.2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中,90%为个人消费。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尽管高于柳州,但主要消费群体为集团客户消费以及公司组织消费。
后补贴时代的“柳州模式”
目前,在能源短缺、绿色出行、环境污染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社会各界公认的产业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从2009年“十城千辆”到2016年呈现井喷式爆发。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7.7万辆,同比增长53.3%,并且全年环比皆是增长态势。其中纯电动车销售46.8万辆,同比增长82.1%。
新能源汽车呈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调整、补贴退坡。有行业专家指出消费端是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持续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补贴政策完全退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新能源财税研究室副主任方海峰表示,下一步补贴政策向专项扶优扶强层面发力,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补贴政策应遵循扶优扶强原则,综合考虑产品技术进步,包括成本,适时调整技术门槛和补贴标准,目的是保证产业在补贴逐步退出,甚至完全退出之后整个产业能够实现平稳的过渡和持续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是整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责任主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真正要实现普及,需要更多像柳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发力。
“柳州模式”怎么操作
新能源电动车“柳州模式”是什么,在王秉刚看来可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补贴退出以后,如何在三线城市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做法,这就是“柳州模式”。
从2011年至今,我国新能源累计推广超170万辆,初步统计,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占到40%,这些城市往往有限行限购措施,以及强有力的财力辅助。而一般三四线城市往往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柳州便如此。但数据显示,2017年短短4个月柳州全市共销售1.1万台纯电动乘用车,基本上为私人购买。据了解,目前还有许多用户登记等候购车,车厂将在2018年重新定价后销售。
柳州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远在在于如下几方面:
柳州政企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以书记市长,以及几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作为第一决策层成立领导组;传递市委市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决策的中间层,由发改委牵头,参与了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土地、规划、交通、物价、交管等20多部门共同组成协调组;为使协调结果落实,三级联动小组里有更接地气的一层就是现场工作组,由政府20多个部门每个部门派驻一名人员和上汽通用五菱成员团队一起上班工作,遇到问题当场解决,不需要回到办公室召集部门开会审批。这便是“柳州模式”的制度保障。
提供充电桩、停车位解决充电难、停车难
柳州市提供智能充电插座5000个,规划落实专用停车位3600个。据了解,如果燃油车停占电动车专用车位,将被贴条罚款150元,同时柳州共建各类示范小区和示范道路和示范点30个,如商业化停车站可免费停车2小时。
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
未来,柳州市仍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建立1万个充电插座,专用停车位6000个。从政府部门开始,财政的公共部门,以及公共的场所,商超、医院,学校等进行停车位的释放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复制推广。
在出行方面,电动汽车可以使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电动汽车可以进公园停车场停车。
三年充电免费
柳州市除了国家的国补和地补之外,也相应的推出了柳州特色的地补,将补贴到使用者,每一公里补贴一毛钱,一年最多补贴可达1000元,按照消费者日常使用水平,一个月充电50元加上充电服务费80元,一年1000元的补贴相当于免费充电。资金由政府与车企各承担一半。
解决消费者认知难问题
柳州市投放约2100辆免费供市民试用,先后有约1.5万人参与,用户提出了1万余条产品改进建议、1千余条使用环境改进建议,这些参加体验的用户普遍喜欢上了电动汽车,其中70%购买了电动汽车。
柳州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及宣传文化墙
同时,柳州市在居民区、机关、学校、企业和商业区组织160个示范区,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建设充电设施,营造使用氛围。购车方面简化购车程序,实行线上销售和一条龙服务。
柳州市领导和机关带头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据实地考察,已经售出的电动汽车出行率很高,对购买了电动汽车的家庭的问卷调查显示,“几乎不使用燃油汽车”的用户比例高达42%。
“柳州模式”不是柳州保护
由于上汽通用五菱是柳州地方本土企业,柳州市政府作出的新能源政策给外界造成印象是柳州地方保护主义。对此柳州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方华表示,柳州只是个试验田。上汽通用五菱未来将推向全国并不能完全依靠柳州政策,柳州市政府针对新能源出台的政策恰恰是在破除政策特权阻碍。
柳州市政府希望“柳州模式”可以在全国复制、推广,未来柳州在电动化的基础上,向物联化方面发展。同时在“柳州模式”塑造和探索的过程中,对“柳州模式”的内涵还需要理清、提炼和总结,使得它更符合具有更普遍的市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