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湘潭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期刊社、湘潭市千亿汽车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在湖南湘潭正式开幕。本届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主题为紧抓变革机遇 协同创新升级。
会议邀请到中汽咨询委、中汽协会、中汽中心的领导与专家,整车制造和出行服务企业高层以及各地经信系统代表集聚湘潭。围绕自主产业变革新机遇和地方转型升级新思路两大主题,会议将从宏观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分析、企业战略分享和区域发展特点方面展开深度讨论,直击行业痛点,共创区域经济新格局。
吉利汽车 副总裁 张爱群
以下是吉利汽车 副总裁 张爱群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出席2017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并受邀进行大会分享。我发言的题目是人才+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吉利集团的基本概况
吉利1986年开始创业,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予民营经济从事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是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吉利关心关注,使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后,我们较好地实现了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吉利正在进入企业发展新阶段。
事实上,了解吉利的领导和老朋友们都知道,吉利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我们经历了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和懵懂无知;经历了第一次转型时期的壮士断腕和拨云见日;经历了国际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理念突破;整个创业、创新过程波折起伏、艰辛异常。但是就像李书福董事长说的,真正的创业者永远都不会放弃心中的梦想,正是吉利人“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的文化理念支撑着吉利在强者如林、千变万化的世界汽车行业里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2016年吉利实现销售76.54万辆,同比增长50.6%,增幅高于乘用车行业35.7个百分点。2016年,吉利控股含吉利和沃尔沃共实现销售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88亿,实现利润13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2016年沃尔沃的市场表现非常好,实现了89年以来全球销量最高,而且持续盈利,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的增幅突出,在美国市场新增的是会计师、律师、医生这样阶层的用户群体,使沃尔沃的品牌和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刚刚过去的10月份,吉利汽车实现销量125118辆,首次突破月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30%,排名中国汽车品牌第一;1-10月份,吉利累计销售95.2万辆,同比增长71.5%,完成全年110万辆销售目标的87%。11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吉利造车20年第一次实现当年产销突破100万辆,今年110万辆销售目标胜利在握,吉利继续在轿车和SUV两个市场保持强劲的热销劲头。
目前吉利汽车所属各制造基地几乎都以双班(设置2.5班)最大产能运行,产能和物流调配成为制约市场销售的瓶颈,交货周期长的问题突出,尤其博越、帝豪GS等热销车型,
终端市场一车难求现象持续存在。
截止2017年6月底,吉利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2600亿元,连续十几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首批创业新型企业。2012年7月,世界财富杂志发布,吉利集团以2011年实现营业额233.5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亿元)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是浙江省首家,全国第五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已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2016年以营业额3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88亿元)跃居世界500强第343位。
吉利从零起步进入汽车行业,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曲折,但是始终专注实业,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人才培养,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打基础练内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从吉利历年的营业额可以看出,吉利从1997年到2011年用了14年时间达到了千亿元的规模,从2011年到2016年用了用五年的时间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2016年到2017年,吉利将用一年的时间达到3000亿级的规模,吉利正在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稳健发展。
2、吉利的战略创新
坚持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打造各个细分市场的标杆产品,满足引领消费者不断升级和个性化需求。2007年吉利实施战略转型,提出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当时的吉利年产销在20万辆,李书福提出实现200万辆的目标,这就要求吉利不仅要在经济型轿车中占领一席之地,更要在A级车、B级车、C级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还要在SUV、MPV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现在看来,十年前的战略转型非常正确,吉利今天能在轿车和SUV两个市场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完全得益于十年前的战略转型。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吉利实现了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的使命转型,确立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吉利成功进行了战略转型,彻底抛弃了“低价策略”,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坚决不打价格战。
我们坚信,谁占据了道德高地,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
2014年吉利进行品牌战略转型,提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并陆续推出了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3.0时代精品车,在市场上收获了不俗的销量和口碑。博瑞开启了吉利品牌战略之门,成功的实现了吉利品牌华丽转身,也冲破了自主品牌B级车的天花板和神话,今年上市的新博瑞每月销售4000-5000辆,稳居自主品牌同级别车榜首。吉利好开好看好智能的中国三好SUV—博越,上市一年销售就突破30万辆,订单超过40万+,2017年10月份首次月销量突破3万辆,不是没有订单而是产能供不应求。吉利打造了全球设计,全球开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新兴的高端品牌LYNK&CO(领克),打造了个性、互联、开放的全新品牌价值,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开创了三位一体的销售渠道:领克中心&领克空间带给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领克商城24小时不打烊,透明的订单系统可以实时在线跟踪订单状态,领克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交工具。吉利的品牌战略是2017年-2020年进入合资的主流梯队。
通过持续性的研发投入,确保形成世界一流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原创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吉利过去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坚持“自主突破创新,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术”的研发战略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与突破。
目前吉利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建有四大研发中心;在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洛杉矶建有四大造型中心;吉利的研发人员超过10000名,其中整车研发中心6000名,欧洲研发中心2000多名,造型中心400名,动力总成研发中心2000多名;杭州湾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吉利-沃尔沃中国试验试制中心,已于2016年底投入使用,这里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任务,是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和研发大本营,占地近280000㎡,投资超过62亿元,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汽车研发中心。吉利杭州湾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拥有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整车试制中心;拥有领先的测试资源,如动力总成试验中心2015年8月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体系认证;具备国内领先精测水平一流的检测标准,国内最综合、最强的无人驾驶试验场,道路设施技术参数满足中国以及欧盟、北美、泛欧、中东等市场的汽车法规&标准要求;吉利是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人才最多的民营企业。2017年的5月10日,吉利正式发布iNTEC 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包括G-POWER
高效动力技术、 G-SAFETY人本安全设计、G-PILOT智能驾驶技术 、G-NETLINK智慧车行技术 、G-BLUE健康生态技术等。
3、吉利的融合创新
我们坚持自主、融合、创新和突破的技术之路。挑战抓住了,就是机遇。
2008年吉利抓住机遇实现三大海外收购。
第一个是收购英国锰铜公司,拥有了这家百年历史的伦敦出租车公司100%股权,即将上市的投资数亿元开发的新一代伦敦出租车TX5,利用沃尔沃轻量化技术和全铝车身,减重了900kg;2015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投资3亿英镑,为伦敦出租车公司建设一座高技术、现代化的全新工厂和研发中心,用来研发、生产下一代零排放及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今年三月这个全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已经投入运营。
第二个收购的是澳大利亚DSI公司,这家独立于整车企业之外的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拥有80多年的历史,拥有200牛米以上的前驱后驱6AT、7DCT产品和18万台的生产能力,曾经是美国的福特、韩国双龙等企业的供应商,因全球金融危机这三家整车企业减少订单而资金链断裂倒闭,吉利在得知信息后的以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收购的各项工作,仅以4000万美金的价格闪电般的实现了100股权的收购;2011年DSI中国第一家工厂在湘潭建成投产,以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为吉利汽车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个收购是瑞典的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订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100%股权收购协议;2010年8月2日完成全部股权收购,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跨国公司。
吉利仅仅以18亿美金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包括:沃尔沃轿车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10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产品平台以及发展升级策略;已经进入产量前准备沃尔沃全新的SPA平台;在哥德堡、比利时等4个整车厂约57万辆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设备;1 家发动机公司、3 家零部件公司、1 个拥有40%股权的生产变速箱、悬架和底盘附件的公司;拥有83年历史(现在已经90年了)的数字化汽车设计开发平台和3800名(现在已经8000名)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的研发体系和研发能力;分布100多个国家的2325个网点的销售服务体系;涵盖发动机、整车平台、模具安全技术、电动技术的 10,963 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在福特会计报表上,无形资产达16亿美元)等八大宝贵财产;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就是要承载起中国自主品牌高端突破的重要历史使命。
收购以后我们坚持吉利是大众化汽车品牌,沃尔沃是豪华汽车品牌,两个汽车品牌携手参与世界汽车市场不同层面的竞争。收购后吉利没有派一个人到沃尔沃去,而是在全球招聘CEO和CFO,组成新的经营管理团队;整合全球资源,邀请具有国际视野和成功实践的优秀企业家组成豪华的董事会;制定了沃尔沃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制定了绩效指标和激励政策,由沃尔沃经营管理团队自己管理自己,7年来,吉利与沃尔沃实现了文化融合、技术融合,人才融合,吉利与沃尔沃实现了联手参与世界汽车市场竞争。
2013年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通过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整合,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即CMA架构)及相关部件,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CMA架构的兼容性非常高,她的轴距、轮距都可调,可以用于轿车、SUV、MPV等车型,其动力可以是纯电动、新能源和燃油等,CMA架构第一款车是领克01,即将在本月底正式上市,另一款沃尔沃XC40车也将于明天投放市场。
2016年9月中国的企业家协会到瑞典访问,瑞典首相在讲话中称“吉利是一家负责的企业”,李书福说我们收购沃尔沃没有用解放、拯救的词语,而是尊重。沃尔沃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吉利当时只有十三年的造车历史,我们就是要向沃尔沃好好学习,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
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的陪同下,访问了沃尔沃汽车集团比利时根特工厂,为沃尔沃根特工厂所生产的第550万辆车揭幕。习近平主席说:我和菲利普国王夫妇一起,参观了位于根特的沃尔沃汽车工厂。这家工厂是比利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这是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最高的评价和鞭策!
2017年8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成立技术合资公司。新公司将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开启了中国汽车融合创新合资企业的先河!
2017年6月23日,吉利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正式签订合同,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PROTON Holding)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 Group)51%的股份。签约现场,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DRB集团CEO Syed Faisal Albar等重要嘉宾到场见证。李书福表示,双方合作的首要目标是将宝腾莲花扭亏为盈,使宝腾莲花尽量达到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双方要尽量资源共享,减少两方的重复投资,宝腾莲花的复兴不仅仅要靠吉利更要靠宝腾莲花自身的人才流动,创新工艺。
2017年10 月17 日,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全新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 公布了其公司愿景,并发布了全新Polestar 产品组合的首款车型Polestar 1。Polestar 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90 年来积累的汽车制造专业知识打造自己的产品组合,并将作为新成员进入高性能电动汽车市场。Polestar 品牌及产品将以沃尔沃汽车备受好评的平台为基础,引领沃尔沃在电气化、性能、操控性及产品上市方面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吸引力。
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Polestar 、宝腾、莲花、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8个汽车品牌。
4、吉利的人才创新
吉利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一条技术吉利的道路。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吉利艰苦创业的进程中我们得出了一条真理,即人类的一切文明来源于实践,在创新创业中培养造就吉利事业的中流砥柱;
我们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国际国内大企业背景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
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吉利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
我们投资办学,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创新GM1000人才培养项目,倡导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文化。
“学得一身真本领、练就一身真功夫”是吉利技术工人培养的方向。 制定的“星级”员工和“质量零缺陷”员工激励政策,大大激发了一线员工钻研技术、自我质量控制的热情。通过四大工艺技能训练馆和人才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吉利的技术工人在全国汽车模具工、汽车装调工、汽车发动机装调工等技能大赛中,与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的高手同台竞技,屡次摘金挂银,赢得业界钦佩;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吕义聪等一大批有梦想、有追求、有技术、有本领的新一代汽车技术工人;吉利的吕义聪是典型的代表,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责任,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他刻苦钻研技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生产一线,他勤奋好学,利用工余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的学习,去年底成为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他有理想、有追求,在吉利入了党,并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全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十九大;因他的业绩突出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得者,受到习总书记亲切的接见。
我们倡导“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的学习文化;坚持“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力资源之道;实施元动力工程,构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劳动关系。
2007年李书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元动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说企业像人一样是有元气的,人的元气足底气就足,生命力就旺盛。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元气不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不是厂房设备、固定资产,而是员工的心,谁伤害了员工的心谁就伤了企业的元气。我们要理顺员工的心、理顺员工的气,要把员工的所思所想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元动力工程颠覆传统的管理思想,核心思想是“领导为员工服务,部门为一线服务,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在吉利有一个问题文化:“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我们通过问题解决票鼓励将现场员工发现的无法自己觉得生产、质量、物流、工艺等问题提出来,相关的部门必须要进行答复和改进,在承诺的时间内给予解决的员工在问题解决票上进行签收,问题票闭环;如果在承诺时间内没有完成或者解决问题不彻底的,员工可以拒绝签收,实现了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
吉利从2010年开始尝试构建“快乐经营体”机制建设,通过“快乐经营体”机制的构建与实施,逐渐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让离市场最近、能听见市场炮声的人来指挥运行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快乐经营体的实施:
让营销人员不断通过努力与奋斗,享受市场占有率及销量提升带来的收益;
让研发人员的业绩和收入,与研发产品在各阶段质量阀节点是否按时通过,及未来市场表现密切挂钩,
让采购人员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实现降成本目标来获益;
让所有制造人员不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分享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等带来的经营收益。
比如研发项目快乐经营体,项目奖金的60%按照开发的阀点完成情况进行兑现,30%+10%与上市后的市场销量挂钩。在立项目初期,所有参加研发项目的人员就非常的明确未来的市场目标是什么—就是款款都是爆款,卖一台车就有一台车的提成,研发人员与市场息息相关,产品竞争力体现出来,他们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016年吉利发布了20200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大规模人才的需求、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效率人才管理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有梦想、肯奋斗,敢担当,愿意分享的管理干部队伍。吉利创建了自己的领导力模型,包括对未来事业激情的核心价值;关注市场与战略落地;体系化协作与专业影响力的高价值运营;建立互信与尊重、培育团队与发展人才的文化与人员管理。
吉利集团领导力培养项目以“航”计划命名,针对不同管理层级,共设置领航项目、远航项目和启航项目。三个项目都以吉利全球领导力标准为基础,围绕“方向、方法、秩序”三项修炼,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同时以实践课题推动年度目标的落地和培训成果的转化。
在吉利“人人争做奋斗者,坚决不做僵尸粉”。这个奋斗者是有定义的,即“以用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追求卓越,不断创造价值,成为受人尊重的人”。吉利的奋斗者就是要为吉利的发展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吉利的奋斗者就是愿意到最艰苦的项目当中去,愿意开拓最艰难的市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样的创业的精神。
吉利已经按照到2020年吉利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行业企业的十强的目标全面部署,奋力拼搏,我们希望成为最具竞争力和最受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全局性的课题,我们依然处在不断摸索、不断修正的阶段。我们深知只有中国汽车企业集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在全球舞台上站稳脚跟。让我们以谦卑的心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共筑中国汽车强国梦!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谢谢大家!
2017-11-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11月16日-1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湘潭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期刊社、湘潭市千亿汽车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湘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单位承办的2017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在湖南湘潭正式开幕。本届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主题为紧抓变革机遇 协同创新升级。
会议邀请到中汽咨询委、中汽协会、中汽中心的领导与专家,整车制造和出行服务企业高层以及各地经信系统代表集聚湘潭。围绕自主产业变革新机遇和地方转型升级新思路两大主题,会议将从宏观政策解读、行业趋势分析、企业战略分享和区域发展特点方面展开深度讨论,直击行业痛点,共创区域经济新格局。
吉利汽车 副总裁 张爱群
以下是吉利汽车 副总裁 张爱群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出席2017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并受邀进行大会分享。我发言的题目是人才+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1、吉利集团的基本概况
吉利1986年开始创业,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给予民营经济从事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是在座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长期以来给予吉利关心关注,使吉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后,我们较好地实现了文化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吉利正在进入企业发展新阶段。
事实上,了解吉利的领导和老朋友们都知道,吉利的造车之路并不平坦。我们经历了初创时期的一穷二白和懵懂无知;经历了第一次转型时期的壮士断腕和拨云见日;经历了国际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理念突破;整个创业、创新过程波折起伏、艰辛异常。但是就像李书福董事长说的,真正的创业者永远都不会放弃心中的梦想,正是吉利人“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的文化理念支撑着吉利在强者如林、千变万化的世界汽车行业里逐渐占据了一席之地。
2016年吉利实现销售76.54万辆,同比增长50.6%,增幅高于乘用车行业35.7个百分点。2016年,吉利控股含吉利和沃尔沃共实现销售1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088亿,实现利润13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2016年沃尔沃的市场表现非常好,实现了89年以来全球销量最高,而且持续盈利,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的增幅突出,在美国市场新增的是会计师、律师、医生这样阶层的用户群体,使沃尔沃的品牌和盈利能力快速提升。
刚刚过去的10月份,吉利汽车实现销量125118辆,首次突破月度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30%,排名中国汽车品牌第一;1-10月份,吉利累计销售95.2万辆,同比增长71.5%,完成全年110万辆销售目标的87%。11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吉利造车20年第一次实现当年产销突破100万辆,今年110万辆销售目标胜利在握,吉利继续在轿车和SUV两个市场保持强劲的热销劲头。
目前吉利汽车所属各制造基地几乎都以双班(设置2.5班)最大产能运行,产能和物流调配成为制约市场销售的瓶颈,交货周期长的问题突出,尤其博越、帝豪GS等热销车型,
终端市场一车难求现象持续存在。
截止2017年6月底,吉利的资产总值已经超过2600亿元,连续十几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首批创业新型企业。2012年7月,世界财富杂志发布,吉利集团以2011年实现营业额233.5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亿元)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是浙江省首家,全国第五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已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2016年以营业额31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88亿元)跃居世界500强第343位。
吉利从零起步进入汽车行业,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曲折,但是始终专注实业,整合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人才培养,坚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打基础练内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从吉利历年的营业额可以看出,吉利从1997年到2011年用了14年时间达到了千亿元的规模,从2011年到2016年用了用五年的时间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2016年到2017年,吉利将用一年的时间达到3000亿级的规模,吉利正在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稳健发展。
2、吉利的战略创新
坚持以市场和用户为中心,打造各个细分市场的标杆产品,满足引领消费者不断升级和个性化需求。2007年吉利实施战略转型,提出从低价战略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当时的吉利年产销在20万辆,李书福提出实现200万辆的目标,这就要求吉利不仅要在经济型轿车中占领一席之地,更要在A级车、B级车、C级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还要在SUV、MPV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现在看来,十年前的战略转型非常正确,吉利今天能在轿车和SUV两个市场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完全得益于十年前的战略转型。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吉利实现了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的使命转型,确立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吉利成功进行了战略转型,彻底抛弃了“低价策略”,打技术战、品质战、品牌战、服务战、企业道德战,坚决不打价格战。
我们坚信,谁占据了道德高地,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
2014年吉利进行品牌战略转型,提出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品牌使命,并陆续推出了博瑞、博越、帝豪GS、帝豪GL等3.0时代精品车,在市场上收获了不俗的销量和口碑。博瑞开启了吉利品牌战略之门,成功的实现了吉利品牌华丽转身,也冲破了自主品牌B级车的天花板和神话,今年上市的新博瑞每月销售4000-5000辆,稳居自主品牌同级别车榜首。吉利好开好看好智能的中国三好SUV—博越,上市一年销售就突破30万辆,订单超过40万+,2017年10月份首次月销量突破3万辆,不是没有订单而是产能供不应求。吉利打造了全球设计,全球开发,全球制造,全球销售的新兴的高端品牌LYNK&CO(领克),打造了个性、互联、开放的全新品牌价值,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开创了三位一体的销售渠道:领克中心&领克空间带给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领克商城24小时不打烊,透明的订单系统可以实时在线跟踪订单状态,领克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社交工具。吉利的品牌战略是2017年-2020年进入合资的主流梯队。
通过持续性的研发投入,确保形成世界一流的技术研发体系和技术原创能力,培养高素质的研发和技术人才队伍。吉利过去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坚持“自主突破创新,融合全球智慧,掌控核心技术”的研发战略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与突破。
目前吉利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建有四大研发中心;在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洛杉矶建有四大造型中心;吉利的研发人员超过10000名,其中整车研发中心6000名,欧洲研发中心2000多名,造型中心400名,动力总成研发中心2000多名;杭州湾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吉利-沃尔沃中国试验试制中心,已于2016年底投入使用,这里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任务,是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和研发大本营,占地近280000㎡,投资超过62亿元,是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汽车研发中心。吉利杭州湾技术研发中心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拥有目前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整车试制中心;拥有领先的测试资源,如动力总成试验中心2015年8月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体系认证;具备国内领先精测水平一流的检测标准,国内最综合、最强的无人驾驶试验场,道路设施技术参数满足中国以及欧盟、北美、泛欧、中东等市场的汽车法规&标准要求;吉利是国家千人计划高端人才最多的民营企业。2017年的5月10日,吉利正式发布iNTEC 人性化智驾科技技术品牌,包括G-POWER
高效动力技术、 G-SAFETY人本安全设计、G-PILOT智能驾驶技术 、G-NETLINK智慧车行技术 、G-BLUE健康生态技术等。
3、吉利的融合创新
我们坚持自主、融合、创新和突破的技术之路。挑战抓住了,就是机遇。
2008年吉利抓住机遇实现三大海外收购。
第一个是收购英国锰铜公司,拥有了这家百年历史的伦敦出租车公司100%股权,即将上市的投资数亿元开发的新一代伦敦出租车TX5,利用沃尔沃轻量化技术和全铝车身,减重了900kg;2015年10月,吉利控股集团宣布投资3亿英镑,为伦敦出租车公司建设一座高技术、现代化的全新工厂和研发中心,用来研发、生产下一代零排放及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今年三月这个全新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已经投入运营。
第二个收购的是澳大利亚DSI公司,这家独立于整车企业之外的世界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拥有80多年的历史,拥有200牛米以上的前驱后驱6AT、7DCT产品和18万台的生产能力,曾经是美国的福特、韩国双龙等企业的供应商,因全球金融危机这三家整车企业减少订单而资金链断裂倒闭,吉利在得知信息后的以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收购的各项工作,仅以4000万美金的价格闪电般的实现了100股权的收购;2011年DSI中国第一家工厂在湘潭建成投产,以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为吉利汽车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第三个收购是瑞典的沃尔沃,2010年3月28日,吉利与福特签订沃尔沃轿车公司最终100%股权收购协议;2010年8月2日完成全部股权收购,吉利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跨国公司。
吉利仅仅以18亿美金全资收购沃尔沃轿车100%股权,包括:沃尔沃轿车商标的全球所有权和使用权;10个可持续发展的产品、产品平台以及发展升级策略;已经进入产量前准备沃尔沃全新的SPA平台;在哥德堡、比利时等4个整车厂约57万辆的生产能力、物流能力以及工艺制造设备;1 家发动机公司、3 家零部件公司、1 个拥有40%股权的生产变速箱、悬架和底盘附件的公司;拥有83年历史(现在已经90年了)的数字化汽车设计开发平台和3800名(现在已经8000名)的高素质科研人才的研发体系和研发能力;分布100多个国家的2325个网点的销售服务体系;涵盖发动机、整车平台、模具安全技术、电动技术的 10,963 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在福特会计报表上,无形资产达16亿美元)等八大宝贵财产;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目的就是要承载起中国自主品牌高端突破的重要历史使命。
收购以后我们坚持吉利是大众化汽车品牌,沃尔沃是豪华汽车品牌,两个汽车品牌携手参与世界汽车市场不同层面的竞争。收购后吉利没有派一个人到沃尔沃去,而是在全球招聘CEO和CFO,组成新的经营管理团队;整合全球资源,邀请具有国际视野和成功实践的优秀企业家组成豪华的董事会;制定了沃尔沃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目标,制定了绩效指标和激励政策,由沃尔沃经营管理团队自己管理自己,7年来,吉利与沃尔沃实现了文化融合、技术融合,人才融合,吉利与沃尔沃实现了联手参与世界汽车市场竞争。
2013年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通过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优势资源整合,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即CMA架构)及相关部件,以满足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未来的市场需求。CMA架构的兼容性非常高,她的轴距、轮距都可调,可以用于轿车、SUV、MPV等车型,其动力可以是纯电动、新能源和燃油等,CMA架构第一款车是领克01,即将在本月底正式上市,另一款沃尔沃XC40车也将于明天投放市场。
2016年9月中国的企业家协会到瑞典访问,瑞典首相在讲话中称“吉利是一家负责的企业”,李书福说我们收购沃尔沃没有用解放、拯救的词语,而是尊重。沃尔沃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吉利当时只有十三年的造车历史,我们就是要向沃尔沃好好学习,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才能天下大同。
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在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及王后玛蒂尔德的陪同下,访问了沃尔沃汽车集团比利时根特工厂,为沃尔沃根特工厂所生产的第550万辆车揭幕。习近平主席说:我和菲利普国王夫妇一起,参观了位于根特的沃尔沃汽车工厂。这家工厂是比利时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比利时、瑞典三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典范,在“中国投资”和“欧洲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互利共赢的桥梁,这是对吉利收购沃尔沃最高的评价和鞭策!
2017年8月4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与沃尔沃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成立技术合资公司。新公司将按照50:50的股比,通过相互授权的方式,实现整车架构技术、高效清洁动力总成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共享与零部件联合采购,开启了中国汽车融合创新合资企业的先河!
2017年6月23日,吉利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正式签订合同,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PROTON Holding)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Lotus Group)51%的股份。签约现场,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DRB集团CEO Syed Faisal Albar等重要嘉宾到场见证。李书福表示,双方合作的首要目标是将宝腾莲花扭亏为盈,使宝腾莲花尽量达到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双方要尽量资源共享,减少两方的重复投资,宝腾莲花的复兴不仅仅要靠吉利更要靠宝腾莲花自身的人才流动,创新工艺。
2017年10 月17 日,沃尔沃汽车集团旗下全新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Polestar 公布了其公司愿景,并发布了全新Polestar 产品组合的首款车型Polestar 1。Polestar 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90 年来积累的汽车制造专业知识打造自己的产品组合,并将作为新成员进入高性能电动汽车市场。Polestar 品牌及产品将以沃尔沃汽车备受好评的平台为基础,引领沃尔沃在电气化、性能、操控性及产品上市方面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沃尔沃汽车品牌的吸引力。
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已经拥有吉利、领克、沃尔沃、Polestar 、宝腾、莲花、伦敦电动汽车、远程商用车等8个汽车品牌。
4、吉利的人才创新
吉利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一条技术吉利的道路。这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吉利艰苦创业的进程中我们得出了一条真理,即人类的一切文明来源于实践,在创新创业中培养造就吉利事业的中流砥柱;
我们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国际国内大企业背景国际化高级管理人才;
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吉利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
我们投资办学,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创新GM1000人才培养项目,倡导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的学习文化。
“学得一身真本领、练就一身真功夫”是吉利技术工人培养的方向。 制定的“星级”员工和“质量零缺陷”员工激励政策,大大激发了一线员工钻研技术、自我质量控制的热情。通过四大工艺技能训练馆和人才培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吉利的技术工人在全国汽车模具工、汽车装调工、汽车发动机装调工等技能大赛中,与国内外著名汽车企业的高手同台竞技,屡次摘金挂银,赢得业界钦佩;涌现出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吕义聪等一大批有梦想、有追求、有技术、有本领的新一代汽车技术工人;吉利的吕义聪是典型的代表,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责任,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他刻苦钻研技术,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生产一线,他勤奋好学,利用工余时间完成了中专、大专、大学本科的学习,去年底成为浙江汽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他有理想、有追求,在吉利入了党,并在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全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光荣地参加了十九大;因他的业绩突出成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五四青年奖章的获得者,受到习总书记亲切的接见。
我们倡导“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的学习文化;坚持“尊重人、成就人、幸福人”的人力资源之道;实施元动力工程,构建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劳动关系。
2007年李书福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元动力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他说企业像人一样是有元气的,人的元气足底气就足,生命力就旺盛。企业也是一样,企业的元气不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也不是厂房设备、固定资产,而是员工的心,谁伤害了员工的心谁就伤了企业的元气。我们要理顺员工的心、理顺员工的气,要把员工的所思所想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元动力工程颠覆传统的管理思想,核心思想是“领导为员工服务,部门为一线服务,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在吉利有一个问题文化:“发现问题是好事、解决问题是大事、回避问题是蠢事、没有问题是坏事”。我们通过问题解决票鼓励将现场员工发现的无法自己觉得生产、质量、物流、工艺等问题提出来,相关的部门必须要进行答复和改进,在承诺的时间内给予解决的员工在问题解决票上进行签收,问题票闭环;如果在承诺时间内没有完成或者解决问题不彻底的,员工可以拒绝签收,实现了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
吉利从2010年开始尝试构建“快乐经营体”机制建设,通过“快乐经营体”机制的构建与实施,逐渐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让离市场最近、能听见市场炮声的人来指挥运行我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快乐经营体的实施:
让营销人员不断通过努力与奋斗,享受市场占有率及销量提升带来的收益;
让研发人员的业绩和收入,与研发产品在各阶段质量阀节点是否按时通过,及未来市场表现密切挂钩,
让采购人员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实现降成本目标来获益;
让所有制造人员不断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分享质量提升、降本增效等带来的经营收益。
比如研发项目快乐经营体,项目奖金的60%按照开发的阀点完成情况进行兑现,30%+10%与上市后的市场销量挂钩。在立项目初期,所有参加研发项目的人员就非常的明确未来的市场目标是什么—就是款款都是爆款,卖一台车就有一台车的提成,研发人员与市场息息相关,产品竞争力体现出来,他们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2016年吉利发布了20200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了大规模人才的需求、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效率人才管理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有梦想、肯奋斗,敢担当,愿意分享的管理干部队伍。吉利创建了自己的领导力模型,包括对未来事业激情的核心价值;关注市场与战略落地;体系化协作与专业影响力的高价值运营;建立互信与尊重、培育团队与发展人才的文化与人员管理。
吉利集团领导力培养项目以“航”计划命名,针对不同管理层级,共设置领航项目、远航项目和启航项目。三个项目都以吉利全球领导力标准为基础,围绕“方向、方法、秩序”三项修炼,形成统一的管理语言,同时以实践课题推动年度目标的落地和培训成果的转化。
在吉利“人人争做奋斗者,坚决不做僵尸粉”。这个奋斗者是有定义的,即“以用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追求卓越,不断创造价值,成为受人尊重的人”。吉利的奋斗者就是要为吉利的发展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吉利的奋斗者就是愿意到最艰苦的项目当中去,愿意开拓最艰难的市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样的创业的精神。
吉利已经按照到2020年吉利将实现年产销2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行业企业的十强的目标全面部署,奋力拼搏,我们希望成为最具竞争力和最受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全局性的课题,我们依然处在不断摸索、不断修正的阶段。我们深知只有中国汽车企业集体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在全球舞台上站稳脚跟。让我们以谦卑的心态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共筑中国汽车强国梦!
快乐人生,吉利相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