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时值第27届“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召开之际,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同期举办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江宁开发区)研洽会”(以下简称“研洽会”),研洽会邀请到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同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机遇与以及合作机会。
创投峰会以“智创 共享 新势力 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共享经济的叠加效应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二是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和市场环境,三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景下,资源、创新、资本如何组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以下是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烈发言实录:
提到发展无论是乘用车车辆还是运营车辆,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当汽车行业电动化之后,这些电池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说先我们一步走的日本,它的汽车已经在世界上大卖了,一款车型销售量是我们全国各种车型的总和。但是现在它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电池该怎么办。其实大家都在讨论说我们可以做储能,储能对电力系统来讲有重大的意义。就是可以结合新能源发电。
除此以外可以在做调峰调频,我们国家有大量的高耗能企业,像钢铁、化工、造纸,峰谷电价基本是7毛钱左右,北京是最高的,一块三毛高一点。可以通过储能来创造盈利的,但是依据现有的储能体系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因为电池实在是太贵了。基本上每做一兆瓦时都要亏好多,成本高是现在储能行业一直在热炒,但是始终没有爆点的核心元素。在这个方面我们去做再生资源的利用,三元材料还有一定的再回收价值,因为可以基本做到材料提取不回本。这是没有充分发挥电动汽车价值的,电池的特征就是我们在电动汽车上高倍率的电可以让寿命衰减到80%,如果我们拿来做储能的话,有很长一个利用价值。
但是有一个问题,它的离散性。同一天生产的车型,三年、五年之后,在不同的使用之后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无法控制客户的充电习惯和使用习惯。所以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新能源汽车的梯次利用变成一种可能。想要实现梯次储能,第一就是打破成组模式,把现在大规模串联的并网体系打破。第二个就是异构兼容,能够做到不同品类、不同厂家的作用。第三个是大规模降低分选和成组的难度。拿到的行业平均数字是7%,是一个乐观数据,实际上过程中还是可以保证车用电池的一致性。但是出厂的时候一致不代表全生命周期一致,X数据不能讲,伤人太重。国内最好的企业大概这个值在75%左右。所以电池串联最后就是一个木桶效应。如果是做储能,基于这个模式,这个传统的技术思路必须要求200左右的电池特性是完全一致的才能够进行串联,这是最技术的诉求。如果是离散性极强的电池的话我们做不到,有的人说可以大数据,我说理论上可行,但是它的操作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
所以我们想做的第一个就是能不能不串联或者少串联,第二个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将串联的体系异构兼容,就是把不同类型的厂家电池混用。第三个能不能够通过改变循环的模式让系统效率更高,提升我们的积极性。这个方案是比较学术的东西,特点就是低压串联很少,大概都是可以独立受控的,这个模式非技术可能看不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并网的目的就是输出一个电压,当我们要实现并网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这张图,我们必须要拉到足够高,让电压平台能够输出这样一个电压。新的方法就是我们不要去把直流电压拉的非常高,而是通过对交流的分割,分割成不同的电频,在这样的体系下整个回路的电流是一样的,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不同电频的模块输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控制不同模块的排序,就控制了在20毫秒内这个模块输出能力的多与少。这种模式就是一种点对点能量的应用,我们称作为多点云技术。我们可以进行一个非常智能的排序,电池的SOC、电压、温度的特性,在充电的时候放在最顶端,就是可以补充能量。比如说调峰调频,对于电网来讲特别有一个很好的品质。这种体制下我们的品质可以做到1.9%,这个数据远远高于PM(音)的技术,对于电网来讲是一个非常有友好的体系。如果大幅度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的时候,单体循环寿命和成组的循环寿命在提高,这种体系就是对它的延缓寿命。简单来讲就是木桶效应不明显,同时由于你的控制进入了温度的考量,所以对大规模的温度控制非常好。集装箱中一定要有空调,之间会差将近10℃,这就是因为你无法主动去控制每个模块的发力,导致工作在不同环境和处理情况下是非常严重的。这种温度的变化和衰减是一致恶性的循环。
同时对于电网调频来讲这个太学术了,所以我就不细讲了。现在已经开发了管的百千瓦级的设备,实际上做的是定网,相当于系统20%的电池出现故障都可以在线做。同时模组的接触点有相对较宽的范围,可以实现兼容电池,很高的电流品质,同时在电网使用方面储备一些功能。这个就是我们在用户安装的时候得到一些实践的模型,可以看到有影响的就是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波及。电压黄色的这个就是我们的(英文)电压和电网的对比,是接近完美的。在这种产品的设计思路上我们秉持的方法和现在的储能方法不一样,这种思路就是所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不要去做能量的搬移和搬迁,就是差异化的定义,就是多用有余而少用不足。非常感谢,也希望这种新的技术能够解决我们电动汽车在产业最末端我们的电池大规模推移之后这样的问题,来实现真正产业的绿色和环保。谢谢各位。
2017-09-13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9月13日,时值第27届“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召开之际,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同期举办 “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江宁开发区)研洽会”(以下简称“研洽会”),研洽会邀请到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共同分享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机遇与以及合作机会。
创投峰会以“智创 共享 新势力 新机遇”为主题,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一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与共享经济的叠加效应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方向,二是如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良好创新和市场环境,三是造车新势力不断涌入,产业链不断延伸的背景下,资源、创新、资本如何组合助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以下是北京友信宏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许烈发言实录:
提到发展无论是乘用车车辆还是运营车辆,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当汽车行业电动化之后,这些电池该怎么办呢?实际上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比如说先我们一步走的日本,它的汽车已经在世界上大卖了,一款车型销售量是我们全国各种车型的总和。但是现在它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电池该怎么办。其实大家都在讨论说我们可以做储能,储能对电力系统来讲有重大的意义。就是可以结合新能源发电。
除此以外可以在做调峰调频,我们国家有大量的高耗能企业,像钢铁、化工、造纸,峰谷电价基本是7毛钱左右,北京是最高的,一块三毛高一点。可以通过储能来创造盈利的,但是依据现有的储能体系这一切都不存在了,因为电池实在是太贵了。基本上每做一兆瓦时都要亏好多,成本高是现在储能行业一直在热炒,但是始终没有爆点的核心元素。在这个方面我们去做再生资源的利用,三元材料还有一定的再回收价值,因为可以基本做到材料提取不回本。这是没有充分发挥电动汽车价值的,电池的特征就是我们在电动汽车上高倍率的电可以让寿命衰减到80%,如果我们拿来做储能的话,有很长一个利用价值。
但是有一个问题,它的离散性。同一天生产的车型,三年、五年之后,在不同的使用之后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你无法控制客户的充电习惯和使用习惯。所以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让新能源汽车的梯次利用变成一种可能。想要实现梯次储能,第一就是打破成组模式,把现在大规模串联的并网体系打破。第二个就是异构兼容,能够做到不同品类、不同厂家的作用。第三个是大规模降低分选和成组的难度。拿到的行业平均数字是7%,是一个乐观数据,实际上过程中还是可以保证车用电池的一致性。但是出厂的时候一致不代表全生命周期一致,X数据不能讲,伤人太重。国内最好的企业大概这个值在75%左右。所以电池串联最后就是一个木桶效应。如果是做储能,基于这个模式,这个传统的技术思路必须要求200左右的电池特性是完全一致的才能够进行串联,这是最技术的诉求。如果是离散性极强的电池的话我们做不到,有的人说可以大数据,我说理论上可行,但是它的操作难度非常大,成本非常高。
所以我们想做的第一个就是能不能不串联或者少串联,第二个就是我们能不能够将串联的体系异构兼容,就是把不同类型的厂家电池混用。第三个能不能够通过改变循环的模式让系统效率更高,提升我们的积极性。这个方案是比较学术的东西,特点就是低压串联很少,大概都是可以独立受控的,这个模式非技术可能看不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并网的目的就是输出一个电压,当我们要实现并网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这张图,我们必须要拉到足够高,让电压平台能够输出这样一个电压。新的方法就是我们不要去把直流电压拉的非常高,而是通过对交流的分割,分割成不同的电频,在这样的体系下整个回路的电流是一样的,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不同电频的模块输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控制不同模块的排序,就控制了在20毫秒内这个模块输出能力的多与少。这种模式就是一种点对点能量的应用,我们称作为多点云技术。我们可以进行一个非常智能的排序,电池的SOC、电压、温度的特性,在充电的时候放在最顶端,就是可以补充能量。比如说调峰调频,对于电网来讲特别有一个很好的品质。这种体制下我们的品质可以做到1.9%,这个数据远远高于PM(音)的技术,对于电网来讲是一个非常有友好的体系。如果大幅度降低为原来的十分之一的时候,单体循环寿命和成组的循环寿命在提高,这种体系就是对它的延缓寿命。简单来讲就是木桶效应不明显,同时由于你的控制进入了温度的考量,所以对大规模的温度控制非常好。集装箱中一定要有空调,之间会差将近10℃,这就是因为你无法主动去控制每个模块的发力,导致工作在不同环境和处理情况下是非常严重的。这种温度的变化和衰减是一致恶性的循环。
同时对于电网调频来讲这个太学术了,所以我就不细讲了。现在已经开发了管的百千瓦级的设备,实际上做的是定网,相当于系统20%的电池出现故障都可以在线做。同时模组的接触点有相对较宽的范围,可以实现兼容电池,很高的电流品质,同时在电网使用方面储备一些功能。这个就是我们在用户安装的时候得到一些实践的模型,可以看到有影响的就是输出的电压和电流波及。电压黄色的这个就是我们的(英文)电压和电网的对比,是接近完美的。在这种产品的设计思路上我们秉持的方法和现在的储能方法不一样,这种思路就是所谓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不要去做能量的搬移和搬迁,就是差异化的定义,就是多用有余而少用不足。非常感谢,也希望这种新的技术能够解决我们电动汽车在产业最末端我们的电池大规模推移之后这样的问题,来实现真正产业的绿色和环保。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