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回顾:东风重组福汽双方能否如愿以偿

2013-05-15 11:42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责编:孙放

  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微增长时代的到来让市场不免显得比较沉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船大好冲浪"似乎更成为了一些实力汽车巨头们所追求的方向所在。日前,沉寂多时的东风重启福汽项目并已达成备忘。相对于广汽、北汽等竞争对手,东风汽车在双方政府的协助下获得了本次重组的优先权。  

  据了解,福汽重组之后将整体纳入东风公司战略规划,成为东风在南方的战略基地,未来将主要发展自主品牌轿车,而这一块业务也正是在商用车方面增长乏力的东风集团最欲提升的。重组之后,福汽集团也将利用东风集团资源,在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以及零部件方面获得更大发展。一旦重组被付诸行动,东风集团的架构将变得更为庞大,去年宣布的大东风计划大大提速。

  重组将为东风乘用车"大自主"目标打开空间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的汽车销量排名中,东风依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上汽。前三名的销量来看,上汽221.63万辆、东风163.43万辆、一汽133.61万辆。对于东风来说,必须要稳定销量,从而加大与一汽的差距,并在此基础这上,逐步缩小与上汽的距离。

  而在这一切当中,乘用车是达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领域。其中,在轿车销量前十名的阵营当中,上汽合资公司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毫无意外地占据在前三甲的位置上,而东风日产暂为第四,除此之外,神龙公司则跻身第九。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在今年的上半年中,东风在乘用车合资公司中的步伐也在加快。

  东风集团嫡系自主品牌风神起步较晚,尚处于成长期,在当前微增长的市场环境下,每月仅4000左右的销量。而柳汽的景逸系列虽然销量走俏,但也仅仅维持在5000多辆左右,都不能支撑起东风自主大局。因此东风如能控股福汽,福汽的自主资源也将顺其自然地为己所用。东南汽车自主技术相对成熟,V3菱悦等产品市场接受度较高,刚亮相的V5菱致也非常被市场看好,如能把这一块加上的话,能帮助东风自主有效地提高销量。

  东风收购福汽,双方能否如愿以偿?

  福汽集团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福建政府新注入3.5个亿支撑,当年其产、销汽车分别为12.3万辆和12.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07%;销售收入约115亿 元,下降5.94%。重组不得不被福建省政府提至台前。

  在不久前发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中,福建省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以福建为总部跨区域发展,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其中《纲要》要求福汽在"十二五"末期总产值要达到2000亿元、产销量 110万辆的目标(2011年,福汽集团总产值为130.59亿元,销量为12.31万辆)。

  "但要完成这一目标,福汽通过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嫁接央企、改制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将成为首选。"福建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有关负责人曾对《证券日报》表示。福建省政府有"嫁接央企"的意愿,但在此前与福汽有重组牵连的分别为东风集团、北汽集团及广汽集团,其中东风是唯一一家央企,显然更符合福汽兼并重组的首选条件。而作为在商用车领域业已增长乏力的东风,也想利用福汽在乘用车方面的资源来迅速扩大自己的扩张目标,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在于,这两家的重组将会在各自的目标方向上有效取得双赢的效果吗?

  近年来尝试重组者众多,但成功案例似乎不多

  近两年以来,尝试兼并重组的车企并不在少数,其中心思想无非还是那句话:"船大好冲浪"。但一方面是随着车市环境的恶化,有效需求在减少,经营压力的增大,如果重组双方不能实现力量倍增,拿得出极具市场冲击力的产品的话,那么在很多情况下,重组双方非但没有实现优势互补,倒是搞成了劣势的叠加。

  国内汽车业兼并重组似乎已无可避免,但是许多厂企们在重组之前过多盘算的是利益、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其实两个不同的企业往往不容易做到优势互补,更多的原因是在文化方面出了问题,两个文化观不同的企业,在产品观、市场观方面似更难达成共识,这对中外车企的兼并重组尤为显著。

  兼并重组的"联姻"过程是颇费周折的,但联姻成功后的双赢或者说多赢更是困难重重的,同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见得真的就是"船大好冲浪",仅是从规模上做大了的长安汽车便是例子。

责任编辑:孙放 
V讯网

回顾:东风重组福汽双方能否如愿以偿

2013-05-15 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 责编:孙放

  今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虽然微增长时代的到来让市场不免显得比较沉闷,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船大好冲浪"似乎更成为了一些实力汽车巨头们所追求的方向所在。日前,沉寂多时的东风重启福汽项目并已达成备忘。相对于广汽、北汽等竞争对手,东风汽车在双方政府的协助下获得了本次重组的优先权。  

  据了解,福汽重组之后将整体纳入东风公司战略规划,成为东风在南方的战略基地,未来将主要发展自主品牌轿车,而这一块业务也正是在商用车方面增长乏力的东风集团最欲提升的。重组之后,福汽集团也将利用东风集团资源,在乘用车领域和商用车以及零部件方面获得更大发展。一旦重组被付诸行动,东风集团的架构将变得更为庞大,去年宣布的大东风计划大大提速。

  重组将为东风乘用车"大自主"目标打开空间

  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的汽车销量排名中,东风依然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上汽。前三名的销量来看,上汽221.63万辆、东风163.43万辆、一汽133.61万辆。对于东风来说,必须要稳定销量,从而加大与一汽的差距,并在此基础这上,逐步缩小与上汽的距离。

  而在这一切当中,乘用车是达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领域。其中,在轿车销量前十名的阵营当中,上汽合资公司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毫无意外地占据在前三甲的位置上,而东风日产暂为第四,除此之外,神龙公司则跻身第九。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在今年的上半年中,东风在乘用车合资公司中的步伐也在加快。

  东风集团嫡系自主品牌风神起步较晚,尚处于成长期,在当前微增长的市场环境下,每月仅4000左右的销量。而柳汽的景逸系列虽然销量走俏,但也仅仅维持在5000多辆左右,都不能支撑起东风自主大局。因此东风如能控股福汽,福汽的自主资源也将顺其自然地为己所用。东南汽车自主技术相对成熟,V3菱悦等产品市场接受度较高,刚亮相的V5菱致也非常被市场看好,如能把这一块加上的话,能帮助东风自主有效地提高销量。

  东风收购福汽,双方能否如愿以偿?

  福汽集团自2008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福建政府新注入3.5个亿支撑,当年其产、销汽车分别为12.3万辆和12.3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85%和6.07%;销售收入约115亿 元,下降5.94%。重组不得不被福建省政府提至台前。

  在不久前发布的《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中,福建省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培育大公司大集团,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总部经济,以福建为总部跨区域发展,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其中《纲要》要求福汽在"十二五"末期总产值要达到2000亿元、产销量 110万辆的目标(2011年,福汽集团总产值为130.59亿元,销量为12.31万辆)。

  "但要完成这一目标,福汽通过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嫁接央企、改制上市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快速扩张将成为首选。"福建省发改委发展规划处有关负责人曾对《证券日报》表示。福建省政府有"嫁接央企"的意愿,但在此前与福汽有重组牵连的分别为东风集团、北汽集团及广汽集团,其中东风是唯一一家央企,显然更符合福汽兼并重组的首选条件。而作为在商用车领域业已增长乏力的东风,也想利用福汽在乘用车方面的资源来迅速扩大自己的扩张目标,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在于,这两家的重组将会在各自的目标方向上有效取得双赢的效果吗?

  近年来尝试重组者众多,但成功案例似乎不多

  近两年以来,尝试兼并重组的车企并不在少数,其中心思想无非还是那句话:"船大好冲浪"。但一方面是随着车市环境的恶化,有效需求在减少,经营压力的增大,如果重组双方不能实现力量倍增,拿得出极具市场冲击力的产品的话,那么在很多情况下,重组双方非但没有实现优势互补,倒是搞成了劣势的叠加。

  国内汽车业兼并重组似乎已无可避免,但是许多厂企们在重组之前过多盘算的是利益、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其实两个不同的企业往往不容易做到优势互补,更多的原因是在文化方面出了问题,两个文化观不同的企业,在产品观、市场观方面似更难达成共识,这对中外车企的兼并重组尤为显著。

  兼并重组的"联姻"过程是颇费周折的,但联姻成功后的双赢或者说多赢更是困难重重的,同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也不见得真的就是"船大好冲浪",仅是从规模上做大了的长安汽车便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