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类自主品牌来说,合资股比的变化,其实没有很大影响。无论合资公司的股权如何亦或即使是独资,它们都必须要面对竞争。它们要做的,只有不断向对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政府保护过度只会越来越弱?
有媒体指出,尽管我们限定了一定的本土化率,使得合资公司不得不使用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在中国的零部件公司几乎70%以上是外方带进来的独资企业,垄断了所有关键的零部件。因为我们并没有对零部件公司设置股比限制。
其实这段话不仅说明不设股比限制带来的外资垄断问题,更说明了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尴尬结果,一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明了真相。在外资输入技术、品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国企只需提供土地和人员就能坐享其成,导致多数合资企业不肯出力搞自主研发。合资30年,国企虽然得到了利润、人才和管理经验,但技术、品牌依然在外方手里,如何避免成为跨国汽车品牌的代工厂依然是合资企业绕不开的课题。现状早已背离了当初建立合资企业的初衷。50:50的政策,已经沦为车企分享红利的工具。试想如果真的强大,又怎么会惧怕股比放开?
过度的保护只会使得弱的企业更弱,这样汽车工业没有办法变的更强,如今,开放股比限制,也许不会是一场灾难,而是汽车业的一个新发展?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促使我们的企业去主动的发展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和品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提供给他们一个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温床。况且,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中方企业,二者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没必要将其看成是摧毁自主品牌的敌人。
大势所趋?
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看,汽车业合资股比放开可能是把“双刃剑”,但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对中国车企来说,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真正挑战。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合资股比放开,可能是5年后,也可能是10年后,最多不会超过15年,届时就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真刀实枪的较量,留给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保护性政策不是永久的保护伞,中国汽车企业不能长期靠政策优惠生存,如果永远心甘情愿做个“打工仔”,那更廉价的“打工仔”已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迫不及待地排长队等候了。
搜狐特约评论员杨再舜指出,取消股本比例限制后,国内整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利润率也将趋于合理而有利于消费者。为了维护和提高在华市场上的竞争力,外方势必会加大技术和投资的力度,会把更先进的新技术、新车型和先进的管理专业技能等拿进来,提高跨国公司提供新技术的积极性,以此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使中国能更好地融入汽车全球化的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我们的固有和潜在优势来不断壮大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4-03-06 出处:搜狐汽车 [转载] 责编:赵颖
对第二类自主品牌来说,合资股比的变化,其实没有很大影响。无论合资公司的股权如何亦或即使是独资,它们都必须要面对竞争。它们要做的,只有不断向对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政府保护过度只会越来越弱?
有媒体指出,尽管我们限定了一定的本土化率,使得合资公司不得不使用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在中国的零部件公司几乎70%以上是外方带进来的独资企业,垄断了所有关键的零部件。因为我们并没有对零部件公司设置股比限制。
其实这段话不仅说明不设股比限制带来的外资垄断问题,更说明了所谓“市场换技术”的尴尬结果,一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明了真相。在外资输入技术、品牌、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国企只需提供土地和人员就能坐享其成,导致多数合资企业不肯出力搞自主研发。合资30年,国企虽然得到了利润、人才和管理经验,但技术、品牌依然在外方手里,如何避免成为跨国汽车品牌的代工厂依然是合资企业绕不开的课题。现状早已背离了当初建立合资企业的初衷。50:50的政策,已经沦为车企分享红利的工具。试想如果真的强大,又怎么会惧怕股比放开?
过度的保护只会使得弱的企业更弱,这样汽车工业没有办法变的更强,如今,开放股比限制,也许不会是一场灾难,而是汽车业的一个新发展?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促使我们的企业去主动的发展技术,提升管理能力和品牌,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提供给他们一个只注重短期利益的温床。况且,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中方企业,二者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没必要将其看成是摧毁自主品牌的敌人。
大势所趋?
从长远战略角度来看,汽车业合资股比放开可能是把“双刃剑”,但趋势是势不可挡的,对中国车企来说,自主创新才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的真正挑战。汽车专家贾新光认为:“合资股比放开,可能是5年后,也可能是10年后,最多不会超过15年,届时就将是中国汽车工业真刀实枪的较量,留给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保护性政策不是永久的保护伞,中国汽车企业不能长期靠政策优惠生存,如果永远心甘情愿做个“打工仔”,那更廉价的“打工仔”已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迫不及待地排长队等候了。
搜狐特约评论员杨再舜指出,取消股本比例限制后,国内整车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利润率也将趋于合理而有利于消费者。为了维护和提高在华市场上的竞争力,外方势必会加大技术和投资的力度,会把更先进的新技术、新车型和先进的管理专业技能等拿进来,提高跨国公司提供新技术的积极性,以此来推动我国汽车工业的进步。另一方面使中国能更好地融入汽车全球化的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我们的固有和潜在优势来不断壮大增强我国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