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今年5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增加,库存预警指数达51.32%。虽比上月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警戒线水平以上。该月调研汽车经销商库存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经销商集团。它覆盖全国1000多家4S店,且品牌涵盖国内市场上主要量产销售的进口、合资、自主汽车品牌55个。
据记者了解,从构成预警指数的市场总需求、销量指数有所上升,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等5个分指数看,5月略有下降,调查显示,5月份市场总需求上升,平均日销量增加,库存量略有减少,从业人员略有减少,经销商经营状况相比上月略差。
“5月份,‘五一’小长假及地方较大型车展活动对汽车市场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5月份市场总需求相比上月增加,经销商销量增加,库存压力略有减小。”就有经销商分析到。
不过,5月的有所缓和却掩车市连续8个月库存预警指数高于50%的“高压红灯警示”,分分钟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据了解,今年1月开始,该指数的蹿升之势难掩,1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3%,比2014年12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2月、3月、4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分别为50.9%、67.5%、60.5%。经销商库存仍存风险。
再来看看市场车企跌幅“滑铁卢榜”:一汽-大众官方发布5月销售整车13.73万辆,同比下滑了14.5%。另一个德系阵营的上海大众,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其5月销量144008辆,4月较之3月已然出现了1%的跌幅震荡,5月仍难胜过157007辆的3月份的量。另一个巨头上海通用也没有把握增势!据通用汽车官网公告,该公司及其中国境内合资公司在五月份共计销售25.2567万辆汽车,同比下滑4%,为连续第二个月销量下滑。对此,车企解释主要是“受部分车型转换和旧车型逐步退出等影响”。数据显示,5月别克品牌在华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2.9%,雪佛兰在华销量同比同期下降2.2%。
而此前势头不错的长安汽车也开始疲软,据其发布的5月产销快报显示,其5月产销分别为21.70万辆、21.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与微增0.34%。上汽集团今年1-5月销量更出现6年来首次降低。
此外,一季度以来,豪车市场收紧,降价与下滑风波也不断。数据显示,捷豹路虎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却猛然下滑超过20%;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2.2%,而“其它市场”严重拖了后腿,销售量下降了18.8%。奥迪的Q3却没有获得一个好成绩,4月销量曾大跌34.1%。车企的“防线”一一被冷谈的市场攻破。
4月、5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多家车企的降价与促销活动,还有福州本土经销商一轮接一轮的促销活动,似乎也没有遏制住车市销量“刹车”的速度。
记者从51QC汽车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分析看到,虽然4月份与3月份相比,销售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与去年相比,福州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或者车型,多个汽车品牌或车型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当记者问及,福州经销商今年的整体的库存压力是不是都较往年大,进而再引起车市近期不断增加的降价与促销?福州的经销商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今年的库存压力比较大,比往年都提升了不少,这主要是目前车市产销不平衡引起的。”福州一法系汽车经销商在采访中透露分析到。
而据记者从汽车4S店市场部了解,由于今年不少福州车企的销量目标很高,但是整体汽车市场在萎缩,眼看着2015的“半年大限”也将至,年度目标还相去甚远,这也愈发加剧了福州经销商的库压。
也有经销商在采访中透露:“厂家的拼命压库存,在加上5月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少了很多,这无疑加剧了经销商的销售困境。”目标的达成度,也成为了车商不愿说的痛!
还有经销商表示:官降固然给经销商单车销售增加了一点盈利空间,但车企年初销量目标的提升给经销商带来的压力并未减弱。消费者持币观望的不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5月份的销量并不理想,6月份又进入高温的季节,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5月份销量的下降,意味着经销商在未来6月和7月的日子更难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虽然5月份略有下滑,但整体上来说仍然处在容库线之上,这意味着需求仍然不足,库存增加的状况依旧。”郎学红再补充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也分析表示,今年车市消费环境较复杂,中小企业经营预期严重偏淡,消费也遭遇年轻人要创业和炒股,中老年人以炒股为事业,导致家庭流动资产结构调整,正常适时消费受阻,从而暂时抑制了消费改善型购车需求,继而导致车市增速放缓。
“整个汽车大盘需求在减少,今年实体经济真的很艰难,眼下4S店有依托汽车经销商大集团的支撑,但是由于资金占用大,4S店也不好过。”福州经销商集团旗下的4S店负责人如是坦言。
市场需求放缓以及车企产能过剩,正在合力将中国汽车产业推入“危机周期”,就有汽车分析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已开始从微增长陷入危机周期。
2015-06-11 出处:V讯网 [转载] 责编:田大鹏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今年5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压力持续增加,库存预警指数达51.32%。虽比上月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警戒线水平以上。该月调研汽车经销商库存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年度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百强经销商集团。它覆盖全国1000多家4S店,且品牌涵盖国内市场上主要量产销售的进口、合资、自主汽车品牌55个。
据记者了解,从构成预警指数的市场总需求、销量指数有所上升,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经营状况指数等5个分指数看,5月略有下降,调查显示,5月份市场总需求上升,平均日销量增加,库存量略有减少,从业人员略有减少,经销商经营状况相比上月略差。
“5月份,‘五一’小长假及地方较大型车展活动对汽车市场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因此,5月份市场总需求相比上月增加,经销商销量增加,库存压力略有减小。”就有经销商分析到。
不过,5月的有所缓和却掩车市连续8个月库存预警指数高于50%的“高压红灯警示”,分分钟处于警戒线水平以上。据了解,今年1月开始,该指数的蹿升之势难掩,1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6.3%,比2014年12月上升了0.8个百分点。2月、3月、4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分别为50.9%、67.5%、60.5%。经销商库存仍存风险。
再来看看市场车企跌幅“滑铁卢榜”:一汽-大众官方发布5月销售整车13.73万辆,同比下滑了14.5%。另一个德系阵营的上海大众,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其5月销量144008辆,4月较之3月已然出现了1%的跌幅震荡,5月仍难胜过157007辆的3月份的量。另一个巨头上海通用也没有把握增势!据通用汽车官网公告,该公司及其中国境内合资公司在五月份共计销售25.2567万辆汽车,同比下滑4%,为连续第二个月销量下滑。对此,车企解释主要是“受部分车型转换和旧车型逐步退出等影响”。数据显示,5月别克品牌在华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2.9%,雪佛兰在华销量同比同期下降2.2%。
而此前势头不错的长安汽车也开始疲软,据其发布的5月产销快报显示,其5月产销分别为21.70万辆、21.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与微增0.34%。上汽集团今年1-5月销量更出现6年来首次降低。
此外,一季度以来,豪车市场收紧,降价与下滑风波也不断。数据显示,捷豹路虎今年前4个月累计销量却猛然下滑超过20%;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下降了2.2%,而“其它市场”严重拖了后腿,销售量下降了18.8%。奥迪的Q3却没有获得一个好成绩,4月销量曾大跌34.1%。车企的“防线”一一被冷谈的市场攻破。
4月、5月,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京现代等多家车企的降价与促销活动,还有福州本土经销商一轮接一轮的促销活动,似乎也没有遏制住车市销量“刹车”的速度。
记者从51QC汽车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分析看到,虽然4月份与3月份相比,销售情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但与去年相比,福州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或者车型,多个汽车品牌或车型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当记者问及,福州经销商今年的整体的库存压力是不是都较往年大,进而再引起车市近期不断增加的降价与促销?福州的经销商还是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今年的库存压力比较大,比往年都提升了不少,这主要是目前车市产销不平衡引起的。”福州一法系汽车经销商在采访中透露分析到。
而据记者从汽车4S店市场部了解,由于今年不少福州车企的销量目标很高,但是整体汽车市场在萎缩,眼看着2015的“半年大限”也将至,年度目标还相去甚远,这也愈发加剧了福州经销商的库压。
也有经销商在采访中透露:“厂家的拼命压库存,在加上5月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少了很多,这无疑加剧了经销商的销售困境。”目标的达成度,也成为了车商不愿说的痛!
还有经销商表示:官降固然给经销商单车销售增加了一点盈利空间,但车企年初销量目标的提升给经销商带来的压力并未减弱。消费者持币观望的不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分析称,5月份的销量并不理想,6月份又进入高温的季节,是汽车销售的传统淡季。“5月份销量的下降,意味着经销商在未来6月和7月的日子更难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预测。“虽然5月份略有下滑,但整体上来说仍然处在容库线之上,这意味着需求仍然不足,库存增加的状况依旧。”郎学红再补充说。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也分析表示,今年车市消费环境较复杂,中小企业经营预期严重偏淡,消费也遭遇年轻人要创业和炒股,中老年人以炒股为事业,导致家庭流动资产结构调整,正常适时消费受阻,从而暂时抑制了消费改善型购车需求,继而导致车市增速放缓。
“整个汽车大盘需求在减少,今年实体经济真的很艰难,眼下4S店有依托汽车经销商大集团的支撑,但是由于资金占用大,4S店也不好过。”福州经销商集团旗下的4S店负责人如是坦言。
市场需求放缓以及车企产能过剩,正在合力将中国汽车产业推入“危机周期”,就有汽车分析专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已开始从微增长陷入危机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