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东风起 雷诺到

2013-12-13 09:18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王思

  [V讯网 企业新闻]12月5日,东风集团宣布:东风雷诺合资公司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至此,雷诺-日产联盟旗下两大主要品牌均已在中国落户。

  汽车商报记者了解到,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12亿美元,其中东风汽车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份,雷诺持有45%的股份。按照双方约定,双方后续将对该合资公司进行增资,以最终形成双方各占50%股权比例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年产15万辆汽车,总投资额达人民币77.556亿元。

东风起 雷诺到


  事实上,双方的合资尝试已经延续了十年,除了工厂选址出现分歧等原因导致合资一度搁浅之外,中国汽车市场彼时的弱小也让雷诺没有充足的合资动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年产销2000万台的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再加上东风与日产合资的巨大成功,也促使雷诺-日产联盟旗下的雷诺品牌最终加快了与东风汽车合资的步伐。

  有意思的是,随着东风雷诺的合资,法国三大汽车品牌标致、雪铁龙、雷诺均已经与东风汽车牵手,也让中国东风与法国汽车工业的渊源进一步加深。

  随着雷诺国产合资项目的尘埃落定,这段中法车企之间的恋爱长跑却为外界留下了太多谜团:是什么使得东风和雷诺合资路走得如此漫长与艰辛,未来东风雷诺的首款车型究竟是不是科雷傲,东风与雷诺电动汽车产品又将是哪款车型?

  十年“相亲路”

  从2003年将合资事宜提上日程至今,东风与雷诺之间的“若即若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的合资发起人之一、时任东风汽车董事长的苗圩如今已是主管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部之长。有人风趣地形容,东风与雷诺之间的合资谈判“谈出了”一位共和国部长。

  时间回拨到2003年,时任国资委第一主任的李荣融、东风汽车董事长苗圩与雷诺日产CEO戈恩共同提出了“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构想。这一想法的源头来自东风与日产的合资成功。

  2003年东风和日产实现战略合作,东风与雷诺的合作却一波三折。造成这一合作难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选择厂址上中方与法方出现了分歧,另外令人头疼的问题则是雷诺在中国还有一段未了的“孽缘”——三江雷诺项目。

  关于东风雷诺的落点坊间曾存在着不同的版本,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广州与武汉之间的博弈,中法双方也在这两座城市之间举棋不定。

  雷诺在当时倾向于广州花都,主要考虑的是其共用平台战略的实施。在汽车行业,雷诺-日产CEO戈恩的别称是“成本杀手”。多年以来,戈恩一直致力于提高雷诺与日产在资源共享上的力度,以此大幅节约成本。

  自东风日产项目2003年落户广州花都后,雷诺方面就已经准备将雷诺项目放在花都,但是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国家发改委并不倾向于把雷诺项目放在华南地区。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对于东风公司而言同样也希望项目能落在湖北。雷诺项目放在武汉对东风公司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部分解决十堰产业工人的出路问题,这有利于为东风在总部迁出十堰后稳定后方。同时国务院与国资委提出要求,雷诺之前与三江集团在湖北孝感的“畸形儿”三江雷诺必须在东风雷诺合资之前解决清楚。

  为了让东风、雷诺项目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集团顺利退出,武汉市出大价钱承担了全部的买“壳”费用。

  2012年上半年,武汉市政府、三江集团、东风公司三方签订了有关“借壳”协议,共13.5亿元的“壳”费用,由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武汉市政府共同分担。其中经济开发区出10亿元,武汉市财政承担3.5亿元,然后以“一元钱”友情价卖给东风公司。

  至此,双方在厂址选择上做出让步、政府与企业相互转让生产资质后,东风雷诺终于搬走了合资路上的两大“绊脚石”。

  “长子”不是科雷傲

  对于在华拥有自己的进口车销售渠道,然后又与国内车企合资的外资车企来说,销售渠道一直是最为头疼的问题。

  例如奔驰,关于奔驰进口车和北京奔驰的渠道整合问题曾让双方头疼不已,甚至出现同样车型双方都在卖的局面。相互之间差价明显,导致经销商怨声四起,渠道整合成为制约外来车企在华合资发展的顽疾。

  相比奔驰的难题,雷诺似乎也有着同样的烦恼。根据雷诺中国提供的数据,雷诺在一线市场的经销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未来雷诺在中国的进口经销商数量将于2013年年底达到110家。

  但东风派驻东风雷诺项目的人士并不愿意全盘接收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东风雷诺经销商渠道未来将独立于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之外,由东风雷诺自主确定。”12月9日,东风汽车宣传与企业文化处业务主任周密向汽车商报记者透露。

  一位接近东风雷诺的人士表示,作为妥协渠道独立的代价,东风雷诺未来国产后,法方可能会在国产车型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同时他向记者透露,未来国产的首款车型并非外界推测的科雷傲,而是由雷诺-日产研发的另一款SUV。

  据了解,雷诺目前在华销售的车型中,科雷傲占到了雷诺全部销售业绩的8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之前推测首款国产车型是科雷傲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进口雷诺经销商将失去其主要销售车型和大部分销售利润。

  “这对于陈国章含辛茹苦努力出来的3万辆进口雷诺销售业绩和销售网络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科雷傲是否国产将左右进口雷诺经销商的去留问题。”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汽车商报记者分析称。

  但汽车商报记者又从其他渠道获悉,东风雷诺方面试图通过协商把东风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2014年全年靠销售进口车维持企业利润,2015年才推出首款车型,但这一消息并未获得东风雷诺方面的确认。

  押宝新能源?

  无论是刻意还是无奈,雷诺入华的时机被部分媒体评价为滞后,因为它错过了中国车市最为黄金的十年高速增长期。雷诺的在华业绩,与其他几大跨国汽车集团也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在东风雷诺看来,这些都不是大问题。12月5日,雷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Gilles Normand先生表示:“对于雷诺而言,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规模接近2000万辆的汽车市场而言,有着庞大基数作为支撑,无论增幅降到多低,也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市场。”12月10日,某汽车分析师向汽车商报记者坦言,“关键是雷诺能拿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才是最为关键的”。

  同时,根据我国2011年年底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汽车整车制造已列为不属于被鼓励的产业,这意味着合资车企未来政策空间将逐渐变小。但是《目录》中提出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此来看,雷诺要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策和市场支持,最适合的方式是其提出的引进纯电动汽车计划。

  汽车商报记者发现,东风雷诺规划工厂一期产能15万台,投产车型将包括SUV、电动车等多功能乘用车,此举表明雷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将亮出电动汽车杀手锏。那么雷诺首先拿到中国的首款电动汽车产品将会是谁?

  目前雷诺在售的电动汽车有风朗Z.E.、Kangoo Z.E.、Twizy和Zoe4款车型。经过分析舆论认为,风朗Z.E.与Zoe4率先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最大。

  据了解,风朗Z.E.是在原风朗传统车型的基础上衍生而成。该车从2011年开始在雷诺土耳其工厂投产,动力采用前置前驱布局,按照欧洲新循环工况电动续航里程185千米。

  在外界看来,在雷诺日产B平台基础上生产的风朗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引进中国,而与传统燃油车风朗同一平台的电动汽车风朗E.Z.同时引进中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一位汽车分析师向记者笑言:“不要忘了,戈恩的看家本领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责任编辑:王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东风起 雷诺到

2013-12-13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王思

  [V讯网 企业新闻]12月5日,东风集团宣布:东风雷诺合资公司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至此,雷诺-日产联盟旗下两大主要品牌均已在中国落户。

  汽车商报记者了解到,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112亿美元,其中东风汽车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份,雷诺持有45%的股份。按照双方约定,双方后续将对该合资公司进行增资,以最终形成双方各占50%股权比例的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计划年产15万辆汽车,总投资额达人民币77.556亿元。

东风起 雷诺到


  事实上,双方的合资尝试已经延续了十年,除了工厂选址出现分歧等原因导致合资一度搁浅之外,中国汽车市场彼时的弱小也让雷诺没有充足的合资动力。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年产销2000万台的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再加上东风与日产合资的巨大成功,也促使雷诺-日产联盟旗下的雷诺品牌最终加快了与东风汽车合资的步伐。

  有意思的是,随着东风雷诺的合资,法国三大汽车品牌标致、雪铁龙、雷诺均已经与东风汽车牵手,也让中国东风与法国汽车工业的渊源进一步加深。

  随着雷诺国产合资项目的尘埃落定,这段中法车企之间的恋爱长跑却为外界留下了太多谜团:是什么使得东风和雷诺合资路走得如此漫长与艰辛,未来东风雷诺的首款车型究竟是不是科雷傲,东风与雷诺电动汽车产品又将是哪款车型?

  十年“相亲路”

  从2003年将合资事宜提上日程至今,东风与雷诺之间的“若即若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当年的合资发起人之一、时任东风汽车董事长的苗圩如今已是主管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部之长。有人风趣地形容,东风与雷诺之间的合资谈判“谈出了”一位共和国部长。

  时间回拨到2003年,时任国资委第一主任的李荣融、东风汽车董事长苗圩与雷诺日产CEO戈恩共同提出了“东风-日产-雷诺”金三角构想。这一想法的源头来自东风与日产的合资成功。

  2003年东风和日产实现战略合作,东风与雷诺的合作却一波三折。造成这一合作难产的主要原因,一是在选择厂址上中方与法方出现了分歧,另外令人头疼的问题则是雷诺在中国还有一段未了的“孽缘”——三江雷诺项目。

  关于东风雷诺的落点坊间曾存在着不同的版本,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则是广州与武汉之间的博弈,中法双方也在这两座城市之间举棋不定。

  雷诺在当时倾向于广州花都,主要考虑的是其共用平台战略的实施。在汽车行业,雷诺-日产CEO戈恩的别称是“成本杀手”。多年以来,戈恩一直致力于提高雷诺与日产在资源共享上的力度,以此大幅节约成本。

  自东风日产项目2003年落户广州花都后,雷诺方面就已经准备将雷诺项目放在花都,但是从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国家发改委并不倾向于把雷诺项目放在华南地区。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对于东风公司而言同样也希望项目能落在湖北。雷诺项目放在武汉对东风公司最直接的好处是,可以部分解决十堰产业工人的出路问题,这有利于为东风在总部迁出十堰后稳定后方。同时国务院与国资委提出要求,雷诺之前与三江集团在湖北孝感的“畸形儿”三江雷诺必须在东风雷诺合资之前解决清楚。

  为了让东风、雷诺项目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集团顺利退出,武汉市出大价钱承担了全部的买“壳”费用。

  2012年上半年,武汉市政府、三江集团、东风公司三方签订了有关“借壳”协议,共13.5亿元的“壳”费用,由武汉经济开发区和武汉市政府共同分担。其中经济开发区出10亿元,武汉市财政承担3.5亿元,然后以“一元钱”友情价卖给东风公司。

  至此,双方在厂址选择上做出让步、政府与企业相互转让生产资质后,东风雷诺终于搬走了合资路上的两大“绊脚石”。

  “长子”不是科雷傲

  对于在华拥有自己的进口车销售渠道,然后又与国内车企合资的外资车企来说,销售渠道一直是最为头疼的问题。

  例如奔驰,关于奔驰进口车和北京奔驰的渠道整合问题曾让双方头疼不已,甚至出现同样车型双方都在卖的局面。相互之间差价明显,导致经销商怨声四起,渠道整合成为制约外来车企在华合资发展的顽疾。

  相比奔驰的难题,雷诺似乎也有着同样的烦恼。根据雷诺中国提供的数据,雷诺在一线市场的经销商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未来雷诺在中国的进口经销商数量将于2013年年底达到110家。

  但东风派驻东风雷诺项目的人士并不愿意全盘接收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东风雷诺经销商渠道未来将独立于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之外,由东风雷诺自主确定。”12月9日,东风汽车宣传与企业文化处业务主任周密向汽车商报记者透露。

  一位接近东风雷诺的人士表示,作为妥协渠道独立的代价,东风雷诺未来国产后,法方可能会在国产车型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获得相对较大的利润。同时他向记者透露,未来国产的首款车型并非外界推测的科雷傲,而是由雷诺-日产研发的另一款SUV。

  据了解,雷诺目前在华销售的车型中,科雷傲占到了雷诺全部销售业绩的8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之前推测首款国产车型是科雷傲的说法成立的话,那么进口雷诺经销商将失去其主要销售车型和大部分销售利润。

  “这对于陈国章含辛茹苦努力出来的3万辆进口雷诺销售业绩和销售网络来说是致命的打击,科雷傲是否国产将左右进口雷诺经销商的去留问题。”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汽车商报记者分析称。

  但汽车商报记者又从其他渠道获悉,东风雷诺方面试图通过协商把东风雷诺进口车销售渠道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2014年全年靠销售进口车维持企业利润,2015年才推出首款车型,但这一消息并未获得东风雷诺方面的确认。

  押宝新能源?

  无论是刻意还是无奈,雷诺入华的时机被部分媒体评价为滞后,因为它错过了中国车市最为黄金的十年高速增长期。雷诺的在华业绩,与其他几大跨国汽车集团也有着较大的差距。

  但在东风雷诺看来,这些都不是大问题。12月5日,雷诺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Gilles Normand先生表示:“对于雷诺而言,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对于一个规模接近2000万辆的汽车市场而言,有着庞大基数作为支撑,无论增幅降到多低,也依旧是一个不小的市场。”12月10日,某汽车分析师向汽车商报记者坦言,“关键是雷诺能拿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才是最为关键的”。

  同时,根据我国2011年年底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汽车整车制造已列为不属于被鼓励的产业,这意味着合资车企未来政策空间将逐渐变小。但是《目录》中提出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此来看,雷诺要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政策和市场支持,最适合的方式是其提出的引进纯电动汽车计划。

  汽车商报记者发现,东风雷诺规划工厂一期产能15万台,投产车型将包括SUV、电动车等多功能乘用车,此举表明雷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市场中将亮出电动汽车杀手锏。那么雷诺首先拿到中国的首款电动汽车产品将会是谁?

  目前雷诺在售的电动汽车有风朗Z.E.、Kangoo Z.E.、Twizy和Zoe4款车型。经过分析舆论认为,风朗Z.E.与Zoe4率先进入中国的可能性最大。

  据了解,风朗Z.E.是在原风朗传统车型的基础上衍生而成。该车从2011年开始在雷诺土耳其工厂投产,动力采用前置前驱布局,按照欧洲新循环工况电动续航里程185千米。

  在外界看来,在雷诺日产B平台基础上生产的风朗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引进中国,而与传统燃油车风朗同一平台的电动汽车风朗E.Z.同时引进中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正如一位汽车分析师向记者笑言:“不要忘了,戈恩的看家本领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