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汽车商报记者辗转联系到湖北超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超亿科技)董事长谢帮文的秘书,上述关于穆斯克的话便是该秘书告诉记者的。“我也姓谢,但我们不是亲戚。”当记者询问他的姓名时,他说。
此前,汽车商报记者曾多次联系这家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因其在11月5日突然公布要收购远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叫做广东清远粤江微型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清远粤江)的汽车企业,收购价超过6亿元人民币。而在10月中旬,国家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在这份“首批48家特别公示企业”名单中,清远粤江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也意味着清远粤江新产品申报将被暂停,并将在公示期接受有关部门严格考核。
一家存在被国家“劝退”风险的汽车企业,在短时间内被一家声称其领导人与穆斯克私人关系很铁的零部件企业花6亿元收购,这是怎样的一个汽车业重组案例?汽车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清远粤江曾有过坎坷的身世但仍“价值不菲”,而超亿科技却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中国版的“特斯拉”,这起看似平凡的重组实际上并不平凡。
超亿科技
“这家企业并不是我们工商联的会员,但是从襄阳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情况来看,它因为收购了一个牌照(清远粤江的整车生产资质),成了这里唯一可以生产纯电动轿车的新能源汽车企业。”11月下旬,襄阳市工商联的一位了解湖北超亿科技的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据该人士介绍,在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地的一个主导产业,仅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就有数十家企业从事此方面生产,超亿公司也不例外,但它不是最大的,也不出名。
汽车商报记者查阅超亿科技的官网资料发现,该企业是一家纯民营企业,占地330亩,员工1300余人,2011年全年销售收入24亿元。它的前称叫做襄樊越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后改称超亿科技,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机车零部件、高低压电气设备,是东风汽车公司的一级供应商,是一家典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在近期,其业务线中又增添了专用车生产和纯电动车整车生产两个项目。
11月下旬汽车商报记者联系到该公司销售部,该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现在主要产品还是汽车和机车零部件,比如汽车仪表盘、变速器等,至于新能源整车,还没有销售。”
“谢总最近在为那件事(收购清远粤江)操心,具体的情况董事长办公室可能知道。”超亿科技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位女主管对汽车商报记者说。但记者之后多次联系该办公室,并没能取得有效沟通。
12月2日,记者辗转联系到谢帮文的秘书谢先生,他向记者介绍说,谢帮文目前“正在欧洲与相关企业洽谈发动机技术”。“谢总和特斯拉创始人穆斯克的私人关系很铁。”谢先生强调说,“他常去国外做访谈。”
汽车商报记者就此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谢帮文曾在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襄阳市地方官员的带领下,作为襄阳经贸团的代表之一,前去美国波士顿和旧金山举办招商恳谈会,期间曾考察过TESLA电动汽车公司。
事后谢帮文表示,TESLA是一家用“硅谷的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从事汽车制造的企业,是国际前沿电动车企业在产品开发定位、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打造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成功经验,并表示此次参观对自己的经营理念产生了“颠覆性提升”。
巧合的是,11月5日,即他参观完TESLA归国后的第4天,便宣布斥资6亿元收购清远粤江,宣称进军电动汽车整车生产。
然而,被收购的清远粤江是什么来头?为何要卖掉自己的生产资质?又为何要卖给超亿科技?
清远粤江
此前,远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车企业最近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却以一种不怎么光彩的方式:10月中旬,国家工信部根据《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发布了“首批48家特别公示车企”,清远粤江微型汽车公司在列。
按照特别公示规定,特别公示期间(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业内普遍认为,如清远粤江的48家车企从此被判了“死缓”。
11月下旬,汽车商报记者从相关资料得知,被收购前的清远粤江是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车企,它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仓栅式运输车、公路客车、轻型客车、厢式车、载货车等,主要品牌是“奔得”牌。
“奔得客车,是本地产的车子,但是现在好像停产了。”清远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记者又联系到清远粤江所在的清远市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一位女士告诉记者:“粤江公司被收购的消息我也是看报纸看到的,收购与否也是企业自己的行为,具体的事需要联系企业。”
然而,汽车商报记者从清远粤江官网、相关黄页网站、相关企业平台找了十多个清远粤江的联系方式,包括该企业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的电话,却没有一个能够拨通,全部显示是空号。
随后记者从当地国土资源局网站发现一份有关清远粤江土地使用权利证明书的公告,该公告显示,清远粤江抵押给当地银行的3宗土地使用权被注销,另有一块面积为7959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被转让,公告时间显示是2011年8月。
据了解,进入工信部“特别公示车企”名单的企业,均是年产能严重不足(少于1000辆)的车企。汽车商报记者从各方打探,均无从得知清远粤江目前的年产能。而如上述,其一些土地使用权早在两年前被当地国土资源局收回,莫非它已经消失了?惹是,缘何又能够被卖出6亿的价格?
“像清远粤江那样没有产能还一直存在的公司,就是因为有整车生产资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壳资源,现在工信部的产业退出政策就是要让他们去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壳资源就会被兑现。”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随后记者从资料中发现,清远粤江这家企业曾有一段十分坎坷复杂的历史。该企业最初是清远粤江集团下属的几个与汽车有关的子公司,包括汽车装修总厂、一汽吉轻清远汽车厂、奔得发动机厂联合组成的一家国有企业,后被政府卖给了企业高管变身为民营企业,改称奔得汽车公司。奔得汽车具备年产各类轻型、微型汽车系列产品3万辆、发动机6万台的生产能力,时为广东省唯一的微型车和微型车发动机生产企业。不过在2005年前后,其经营遇到困难,又正值国内第一轮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潮兴起,于是其先后与多家企业谈判过兼并重组事宜,包括广汽集团、香港济泰集团、马来西亚杰雅帝集团,然而最终却落到了东风小康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奔得汽车与广汽集团的兼并重组曾是广东省工业局与国家发改委一手指定的项目,后来却没有成功,据报道称原因在于“企业领导想自己搞,觉得自己能搞好”。
但几年过去了,奔得汽车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即便到了东风小康旗下亦无济于事。据了解,东风小康本身有着成熟的微车项目,而清远粤江的微车被收购后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成了无人打理的“过剩品”。
而如今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再一次走上被收购的道路,收购方变成了湖北超亿科技,并且被卖出了6亿元的高价。
6亿交易
“花了多少钱其实不重要,我们企业早在几年前就想做新能源汽车了,对于一个真心想发展整车制造的企业来说,花6亿元可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说我们只是用6亿元买了一个资质,那未免也太片面了。”上文中提到的谢秘书告诉记者。
他的说法与谢帮文曾经对襄阳当地媒体的表态一致:“为摆脱整车企业的牵制,从2011年开始,我们将企业发展方向由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转向汽车整车制造商。但由于国家收紧了整车制造的审批,这一转型一拖就是两年,直到这次通过借壳,最终拿到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同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19个汽车生产公告,成为襄阳首家拥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据悉,重组后的湖北超亿公司,将把新能源汽车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除了引进德国、法国先进的磁能、空气能发动机技术外,还将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独享香港中文大学最前沿的技术研发成果。2016年年底前,该企业力争形成15万辆的产能,迈入百亿元企业行列。据了解,在本月15日前,此次兼并所涉交接工作将全部完成。
“明年1月份就会有第一辆整车下线,近期内整车主要以MPV这种传统车为主。”谢秘书透露说。
然而襄阳市发改委开发区管理科的一位官员对记者坦言:“不太看好生产纯电动整车的前途,但谢和政府关系相当紧密,他经常作为经贸团代表出国,2010年还当选过襄阳市年度经济人物。”
上述行业分析师则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兼并重组不管对被重组的壳资源来说,还是对重组方来说,都是好事,应该看到国家目前在鼓励汽车行业的产能升级和重组,以前多是靠政府的指示来办事,而现在更多的是让市场自主去决定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位穆斯克的“中国铁哥们”是来真的了。不过,想要学习特斯拉、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这位“穆斯克的铁哥们”,他能做好吗?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3-12-06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王思
12月2日,汽车商报记者辗转联系到湖北超亿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超亿科技)董事长谢帮文的秘书,上述关于穆斯克的话便是该秘书告诉记者的。“我也姓谢,但我们不是亲戚。”当记者询问他的姓名时,他说。
此前,汽车商报记者曾多次联系这家位于湖北省襄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因其在11月5日突然公布要收购远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叫做广东清远粤江微型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清远粤江)的汽车企业,收购价超过6亿元人民币。而在10月中旬,国家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在这份“首批48家特别公示企业”名单中,清远粤江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也意味着清远粤江新产品申报将被暂停,并将在公示期接受有关部门严格考核。
一家存在被国家“劝退”风险的汽车企业,在短时间内被一家声称其领导人与穆斯克私人关系很铁的零部件企业花6亿元收购,这是怎样的一个汽车业重组案例?汽车商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清远粤江曾有过坎坷的身世但仍“价值不菲”,而超亿科技却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创造一个中国版的“特斯拉”,这起看似平凡的重组实际上并不平凡。
超亿科技
“这家企业并不是我们工商联的会员,但是从襄阳市目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情况来看,它因为收购了一个牌照(清远粤江的整车生产资质),成了这里唯一可以生产纯电动轿车的新能源汽车企业。”11月下旬,襄阳市工商联的一位了解湖北超亿科技的人士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据该人士介绍,在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当地的一个主导产业,仅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就有数十家企业从事此方面生产,超亿公司也不例外,但它不是最大的,也不出名。
汽车商报记者查阅超亿科技的官网资料发现,该企业是一家纯民营企业,占地330亩,员工1300余人,2011年全年销售收入24亿元。它的前称叫做襄樊越红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后改称超亿科技,业务涉及汽车零部件、机车零部件、高低压电气设备,是东风汽车公司的一级供应商,是一家典型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在近期,其业务线中又增添了专用车生产和纯电动车整车生产两个项目。
11月下旬汽车商报记者联系到该公司销售部,该部门相关负责人称:“现在主要产品还是汽车和机车零部件,比如汽车仪表盘、变速器等,至于新能源整车,还没有销售。”
“谢总最近在为那件事(收购清远粤江)操心,具体的情况董事长办公室可能知道。”超亿科技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位女主管对汽车商报记者说。但记者之后多次联系该办公室,并没能取得有效沟通。
12月2日,记者辗转联系到谢帮文的秘书谢先生,他向记者介绍说,谢帮文目前“正在欧洲与相关企业洽谈发动机技术”。“谢总和特斯拉创始人穆斯克的私人关系很铁。”谢先生强调说,“他常去国外做访谈。”
汽车商报记者就此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谢帮文曾在今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襄阳市地方官员的带领下,作为襄阳经贸团的代表之一,前去美国波士顿和旧金山举办招商恳谈会,期间曾考察过TESLA电动汽车公司。
事后谢帮文表示,TESLA是一家用“硅谷的方式”而非“底特律的方式”从事汽车制造的企业,是国际前沿电动车企业在产品开发定位、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全面打造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成功经验,并表示此次参观对自己的经营理念产生了“颠覆性提升”。
巧合的是,11月5日,即他参观完TESLA归国后的第4天,便宣布斥资6亿元收购清远粤江,宣称进军电动汽车整车生产。
然而,被收购的清远粤江是什么来头?为何要卖掉自己的生产资质?又为何要卖给超亿科技?
清远粤江
此前,远在广东清远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汽车企业最近走进人们的视野,但是却以一种不怎么光彩的方式:10月中旬,国家工信部根据《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发布了“首批48家特别公示车企”,清远粤江微型汽车公司在列。
按照特别公示规定,特别公示期间(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业内普遍认为,如清远粤江的48家车企从此被判了“死缓”。
11月下旬,汽车商报记者从相关资料得知,被收购前的清远粤江是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车企,它主要生产的产品是仓栅式运输车、公路客车、轻型客车、厢式车、载货车等,主要品牌是“奔得”牌。
“奔得客车,是本地产的车子,但是现在好像停产了。”清远市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汽车商报记者。记者又联系到清远粤江所在的清远市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一位女士告诉记者:“粤江公司被收购的消息我也是看报纸看到的,收购与否也是企业自己的行为,具体的事需要联系企业。”
然而,汽车商报记者从清远粤江官网、相关黄页网站、相关企业平台找了十多个清远粤江的联系方式,包括该企业销售部、售后服务部等部门的电话,却没有一个能够拨通,全部显示是空号。
随后记者从当地国土资源局网站发现一份有关清远粤江土地使用权利证明书的公告,该公告显示,清远粤江抵押给当地银行的3宗土地使用权被注销,另有一块面积为7959平方米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被转让,公告时间显示是2011年8月。
据了解,进入工信部“特别公示车企”名单的企业,均是年产能严重不足(少于1000辆)的车企。汽车商报记者从各方打探,均无从得知清远粤江目前的年产能。而如上述,其一些土地使用权早在两年前被当地国土资源局收回,莫非它已经消失了?惹是,缘何又能够被卖出6亿的价格?
“像清远粤江那样没有产能还一直存在的公司,就是因为有整车生产资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壳资源,现在工信部的产业退出政策就是要让他们去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壳资源就会被兑现。”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汽车商报记者。
随后记者从资料中发现,清远粤江这家企业曾有一段十分坎坷复杂的历史。该企业最初是清远粤江集团下属的几个与汽车有关的子公司,包括汽车装修总厂、一汽吉轻清远汽车厂、奔得发动机厂联合组成的一家国有企业,后被政府卖给了企业高管变身为民营企业,改称奔得汽车公司。奔得汽车具备年产各类轻型、微型汽车系列产品3万辆、发动机6万台的生产能力,时为广东省唯一的微型车和微型车发动机生产企业。不过在2005年前后,其经营遇到困难,又正值国内第一轮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潮兴起,于是其先后与多家企业谈判过兼并重组事宜,包括广汽集团、香港济泰集团、马来西亚杰雅帝集团,然而最终却落到了东风小康手里。
值得注意的是,奔得汽车与广汽集团的兼并重组曾是广东省工业局与国家发改委一手指定的项目,后来却没有成功,据报道称原因在于“企业领导想自己搞,觉得自己能搞好”。
但几年过去了,奔得汽车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即便到了东风小康旗下亦无济于事。据了解,东风小康本身有着成熟的微车项目,而清远粤江的微车被收购后就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变成了无人打理的“过剩品”。
而如今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再一次走上被收购的道路,收购方变成了湖北超亿科技,并且被卖出了6亿元的高价。
6亿交易
“花了多少钱其实不重要,我们企业早在几年前就想做新能源汽车了,对于一个真心想发展整车制造的企业来说,花6亿元可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但如果说我们只是用6亿元买了一个资质,那未免也太片面了。”上文中提到的谢秘书告诉记者。
他的说法与谢帮文曾经对襄阳当地媒体的表态一致:“为摆脱整车企业的牵制,从2011年开始,我们将企业发展方向由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转向汽车整车制造商。但由于国家收紧了整车制造的审批,这一转型一拖就是两年,直到这次通过借壳,最终拿到汽车整车生产资质,同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19个汽车生产公告,成为襄阳首家拥有乘用车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据悉,重组后的湖北超亿公司,将把新能源汽车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除了引进德国、法国先进的磁能、空气能发动机技术外,还将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独享香港中文大学最前沿的技术研发成果。2016年年底前,该企业力争形成15万辆的产能,迈入百亿元企业行列。据了解,在本月15日前,此次兼并所涉交接工作将全部完成。
“明年1月份就会有第一辆整车下线,近期内整车主要以MPV这种传统车为主。”谢秘书透露说。
然而襄阳市发改委开发区管理科的一位官员对记者坦言:“不太看好生产纯电动整车的前途,但谢和政府关系相当紧密,他经常作为经贸团代表出国,2010年还当选过襄阳市年度经济人物。”
上述行业分析师则对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实际上兼并重组不管对被重组的壳资源来说,还是对重组方来说,都是好事,应该看到国家目前在鼓励汽车行业的产能升级和重组,以前多是靠政府的指示来办事,而现在更多的是让市场自主去决定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位穆斯克的“中国铁哥们”是来真的了。不过,想要学习特斯拉、打造全新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这位“穆斯克的铁哥们”,他能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