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北汽将成立新能源公司 产续航400公里电动车

2013-11-19 17:26出处:法制晚报 [转载]责编:陈冬菊
        作为北京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企业,北汽集团正在对旗下新能源业务进行改组。日前,北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原本隶属于北汽股份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变身”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股份”),成为与北汽股份平级的集团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北汽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规模也将扩张。北汽集团近日正在制定相关扩张计划。
        新能源股份被“独立”
        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此前在名为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内运营,该公司完全隶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年底前,北汽将单独成立新能源股份公司。有消息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将亲自兼任新公司的董事长。
        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新能源股份并非北汽全资子公司,而是一家由北汽集团控股,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参股的企业。通过与多个公司的合作,新能源股份将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毕竟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烧钱的项目。”
        目前,北汽新能源内部正在进行行政等方面的业务交接,“今年年底前,新能源股份将完成工商变更工作。今后,新能源股份将与北汽股份平级,成为北汽集团的子公司。”
        据了解,新能源股份成立后,不排除单独上市的可能性,“包括股权变更等,但目前还是先把规模做大,把水平提高”,上述人士表示。
        
        将产续航400公里电动车
        作为“上水平”的一部分,北汽与韩国SK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电池企业“BESK”,还将与西门子合作,共同生产车用电机。
        此前,北汽新能源一直与大洋、普莱德等零部件公司合作,前者是电机生产商,后者是电池生产商。“这些公司的技术水平虽然在国内领先,但通过与SK、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北汽新能源汽车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平。”
        除引进更多合作伙伴外,新能源股份还将继续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北汽已斥资1亿元建成了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一期项目。该中心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试验验证的基地,其研发技术在国内领先。北汽还启动了该中心的二期项目建设,将于201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
        通过研发与合作,北汽希望到2014年,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要达到200公里,2015年达到300公里,2016年达到400公里。
        
        2018年产销或超15万辆
        据透露,新能源股份目前正在设定2018年的产销规划。“我们将结合北京市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行产销规模的测算”,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至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这20万辆中,既包括公交、环卫等行业及政府机关的新能源汽车示范用车,也包括个人购买的车辆。
        其中,从明年起至2017年,购买新能源车的指标年配比分别为2万个、3万个、6万个和6万个,即未来四年,北京市新增新能源汽车的总量为17万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上周透露:“目前我们还在争取将个人购买清洁能源、新能源小汽车的数量提高到15万辆以上。”
        “我们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规模考虑,不仅考虑新增,还包括置换、黄标车淘汰等。所以2018年的产销规划应该会比北京市的高几倍。”北汽内部人士称。
        由于目前北京市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包括已有传统汽油车的消费者能否置换新能源汽车等细节尚不明确,因此北汽的计划能否成行,目前还要打个问号。
        北汽已在大兴区采育镇建成了一个集零部件生产、整车车间、研发试验、物流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并完成了一期的项目建设。
        据北汽新能源发展规划部副部长佀海介绍,产业园区一期项目的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整车车间的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单班年产能为2万辆。该园区还预留了2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用于二期发展。“通过第二期项目的建设,北汽新能源将可实现15万辆整车的年产能。” 佀海说。
       如果真如上述内部人士所说,到2018年,北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至少达到15万辆规模。那么,未来北汽在相关产业布局及扩张方面还将有大动作。
        “我们是朝着全国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产品工程院院长王可峰表示。
责任编辑:陈冬菊 

北汽将成立新能源公司 产续航400公里电动车

2013-11-19 出处:法制晚报 [转载] 责编:陈冬菊

        作为北京市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点企业,北汽集团正在对旗下新能源业务进行改组。日前,北汽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原本隶属于北汽股份的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变身”为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股份”),成为与北汽股份平级的集团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北汽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规模也将扩张。北汽集团近日正在制定相关扩张计划。
        新能源股份被“独立”
        北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此前在名为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内运营,该公司完全隶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年底前,北汽将单独成立新能源股份公司。有消息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将亲自兼任新公司的董事长。
        据北汽内部人士透露,新能源股份并非北汽全资子公司,而是一家由北汽集团控股,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参股的企业。通过与多个公司的合作,新能源股份将获得充足的资金,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毕竟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是烧钱的项目。”
        目前,北汽新能源内部正在进行行政等方面的业务交接,“今年年底前,新能源股份将完成工商变更工作。今后,新能源股份将与北汽股份平级,成为北汽集团的子公司。”
        据了解,新能源股份成立后,不排除单独上市的可能性,“包括股权变更等,但目前还是先把规模做大,把水平提高”,上述人士表示。
        
        将产续航400公里电动车
        作为“上水平”的一部分,北汽与韩国SK集团合作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电池企业“BESK”,还将与西门子合作,共同生产车用电机。
        此前,北汽新能源一直与大洋、普莱德等零部件公司合作,前者是电机生产商,后者是电池生产商。“这些公司的技术水平虽然在国内领先,但通过与SK、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北汽新能源汽车可以进一步提高水平。”
        除引进更多合作伙伴外,新能源股份还将继续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北汽已斥资1亿元建成了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一期项目。该中心是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试验验证的基地,其研发技术在国内领先。北汽还启动了该中心的二期项目建设,将于201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
        通过研发与合作,北汽希望到2014年,纯电动汽车行驶里程要达到200公里,2015年达到300公里,2016年达到400公里。
        
        2018年产销或超15万辆
        据透露,新能源股份目前正在设定2018年的产销规划。“我们将结合北京市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进行产销规模的测算”,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至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力争达到20万辆。这20万辆中,既包括公交、环卫等行业及政府机关的新能源汽车示范用车,也包括个人购买的车辆。
        其中,从明年起至2017年,购买新能源车的指标年配比分别为2万个、3万个、6万个和6万个,即未来四年,北京市新增新能源汽车的总量为17万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上周透露:“目前我们还在争取将个人购买清洁能源、新能源小汽车的数量提高到15万辆以上。”
        “我们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市场规模考虑,不仅考虑新增,还包括置换、黄标车淘汰等。所以2018年的产销规划应该会比北京市的高几倍。”北汽内部人士称。
        由于目前北京市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尚未出台,包括已有传统汽油车的消费者能否置换新能源汽车等细节尚不明确,因此北汽的计划能否成行,目前还要打个问号。
        北汽已在大兴区采育镇建成了一个集零部件生产、整车车间、研发试验、物流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并完成了一期的项目建设。
        据北汽新能源发展规划部副部长佀海介绍,产业园区一期项目的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整车车间的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单班年产能为2万辆。该园区还预留了2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用于二期发展。“通过第二期项目的建设,北汽新能源将可实现15万辆整车的年产能。” 佀海说。
       如果真如上述内部人士所说,到2018年,北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至少达到15万辆规模。那么,未来北汽在相关产业布局及扩张方面还将有大动作。
        “我们是朝着全国技术领先、产业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产品工程院院长王可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