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位于三里屯嘉铭中心的体验厅举行的新营销生态沟通会上,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在发言之初就开门见山地表态,已完成超200万公里总测试里程的奇点iS6将在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上市,目前正与北汽就共同推进生产线做准备,预期在2019年奇点iS6可完成2万辆的销量目标。
2019年春节,这个时间节点比预期计划的稍有延迟。不过,有上市近一年至今也不过生产了千余辆的蔚来ES8做参考,沈海寅似乎有自己的底气。他指出,“奇点汽车不去抢时间,而是把生产和质量把控等各方面做扎实之后再向市场推出产品。‘创新’之上,‘靠谱’是奇点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前提。”
不难看出,量产交车已成为检验造车新势力的炼金石。
将时间拉回到2014年,就在这一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奇点汽车等几家如今炙手可热的车市“新玩家”诞生了。几年下来,经过“融资造势”“讲故事““卖情怀”等一波操作后,造车新势力们的声势在北京车展期间达到一个顶峰。彼时,蔚来、云度、拜腾、威马和奇点等数十家新势力车企齐聚一堂,媒体记者也纷纷撰稿将其称为本届北京车展的最大亮点。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几个月之后的成都车展上,造车新势力的参展热情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仅剩威马、新特和前途等寥寥几家车企点缀其中,聚光灯下的焦点重回传统车企身上。有业内资深人士就此分析称,造车毕竟不是“耍花腔”,而是必须有“真刀实枪”,在经历了多轮融资后,造车新势力终要面对量产交车的“大考”。
虽被外界统一贴上了“新势力”的标签,但在“量产交车”这个关键议题上,新势力们却抱持不同的观点。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与蔚来汽车CEO李斌就“2018年能否交付一万辆”打起了“嘴上官司”,一时间在业内引发一轮新势力新车“难产”的热议。
与小鹏、蔚来汽车一样,同样在2014年诞生的奇点汽车虽不像前两者一样活跃在舆论场,但对于企业的未来,奇点汽车CEO沈海寅有着自己的节奏规划。除了有条不紊地推进奇点iS6的上市进程外,2018年奇点汽车也是收获满满。
乘用车+商用车并举的产品规划
目前,奇点汽车首款智能电动车iS6预览版在2017年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在2018年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后,开始使用北汽的资质生产销售。此外,奇点iS6近日也正式获得工信部发布的第313批《道路机动车辆成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同时列入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除iS6外,在乘用车层面,奇点汽车还将同步推进MPV(iM8)及小型车的研发,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三款车型布局。
在商用车层面,2018年7月奇点汽车启动了商用车项目,在取得了生产资质的同时,位于湖南株洲的智能电动商用车基也于10月正式破土动工。未来,生产iT500超微型货车、iT800微型货车和iT1500轻型货车的株洲商用车基地将成为奇点汽车进军智能物流领域的重要部署。
在生产制造上,随着湖南株洲基地动工,奇点汽车形成了“一拖三”的三大生产基地布局。其中铜陵产业基地于2016年开建,总投资额80亿元,年产能达20万辆,主要投产中大型智能新能源汽车;奇点苏州相城产业基地于2018年开建,一期生产基地占地600亩,年产能5万辆,二期生产基地占地400亩,预计年产能可达到20万辆,未来计划投产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车;奇点汽车株洲基地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0年竣工后年产能可达5万辆,主要用于生产基于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驾舱、车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动商用车。
“三国七地”构建全球性研发布局
造车新势力身上不乏标签,其中“IT”身份可以说是其跨界制造汽车的有力武器之一。拥有20多年互联网行业经验的沈海寅自然将“智能”“科技”等基因注入奇点汽车。
在沈海寅看来,汽车制造眼下正处于百年不遇的风口期,造车新势力仅靠一两款车型是无法长期存活的,唯有以智能科技着眼才能带动整个出行行业的改变。与此同时,他也深知汽车研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形成多方联动才能加快技术落地。
因此,奇点汽车已建成“三国七地”研发生产体系,其中,“三国”是指中国、美国和日本,“七地”分别是北京、上海、铜陵、硅谷、宇都宫、苏州和株洲七个城市。以苏州全球研发中心为统领,分别就车载智能系统、车联网、三电研发、自动驾驶测试、整车设计、地图导航设计研究等领域开展研发。
在未来,奇点汽车还将利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车载以太网三个核心竞争力,打造开放的的智能系统,并积极与多家车企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
打造“1+N”立体化渠道体系 搭建新营销生态圈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渠道降本增效为目的,以技术创新、数字驱动为手段,构成了奇点汽车2018年着力打造的“1+N”立体化渠道体系。
所谓“1+N”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模式。其中,“1”是指主店,即在核心商圈建立起的体验中心、交车中心和服务中心;N是辅店,即位于次级商圈的体验中心、交车中心开通的销售功能的店铺或者连锁销售及维修机构等,是整个外围的部分销售以及服务的连锁店,可进行多场景的覆盖。通过灵活选择经营内容和网络拓展,形成奇点汽车多层次的立体网络体系。
具体来看,体验中心是集车辆、智能、技术、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年轻生活客厅,通过利用AI、XR(AR/MR/VR)等智能化手段,打造“智趣空间”为用户带来有趣的互动体验。同时,奇点汽车还将体验厅打造为品牌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基地,定期举办跨界兴趣活动、行业论坛、大咖见面会等,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和氛围告别用户进店看车买车的传统模式;交车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交车和使用指导服务,提供车辆短期存储,PDI及个性化产品扩展坞的加装等;服务中心则负责车辆销售之后的保养、保修、三包和维修服务等。
而在新营销生态方面,奇点汽车也与销售、服务、金融、保险、出行和充电桩等各个领域的领跑者达成合作,满足消费者在购车、用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场景化、定制化等需求。
结语:临近年关,虽说还未到年终盘点的最好时机,不过总得来看,中国汽车市场2018年的表现几成定局——“微增长”带来的销量下行压力正考验着一众“老将新兵”。
对造车新势力车企来说,挑战尤为艰巨。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就曾表示,“对造车新势力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抢机会和抢时间。”以奇点汽车为例,从2014年创立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随着造车新势力新车交付日期的日益临近,白热化竞争下末位淘汰赛也必将愈演愈烈,而奇点汽车眼下其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推动奇点iS6早日量产上市。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8-11-09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周燕妮
近日,在位于三里屯嘉铭中心的体验厅举行的新营销生态沟通会上,奇点汽车CEO沈海寅在发言之初就开门见山地表态,已完成超200万公里总测试里程的奇点iS6将在2019年春节前后正式上市,目前正与北汽就共同推进生产线做准备,预期在2019年奇点iS6可完成2万辆的销量目标。
2019年春节,这个时间节点比预期计划的稍有延迟。不过,有上市近一年至今也不过生产了千余辆的蔚来ES8做参考,沈海寅似乎有自己的底气。他指出,“奇点汽车不去抢时间,而是把生产和质量把控等各方面做扎实之后再向市场推出产品。‘创新’之上,‘靠谱’是奇点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前提。”
不难看出,量产交车已成为检验造车新势力的炼金石。
将时间拉回到2014年,就在这一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奇点汽车等几家如今炙手可热的车市“新玩家”诞生了。几年下来,经过“融资造势”“讲故事““卖情怀”等一波操作后,造车新势力们的声势在北京车展期间达到一个顶峰。彼时,蔚来、云度、拜腾、威马和奇点等数十家新势力车企齐聚一堂,媒体记者也纷纷撰稿将其称为本届北京车展的最大亮点。
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几个月之后的成都车展上,造车新势力的参展热情却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仅剩威马、新特和前途等寥寥几家车企点缀其中,聚光灯下的焦点重回传统车企身上。有业内资深人士就此分析称,造车毕竟不是“耍花腔”,而是必须有“真刀实枪”,在经历了多轮融资后,造车新势力终要面对量产交车的“大考”。
虽被外界统一贴上了“新势力”的标签,但在“量产交车”这个关键议题上,新势力们却抱持不同的观点。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与蔚来汽车CEO李斌就“2018年能否交付一万辆”打起了“嘴上官司”,一时间在业内引发一轮新势力新车“难产”的热议。
与小鹏、蔚来汽车一样,同样在2014年诞生的奇点汽车虽不像前两者一样活跃在舆论场,但对于企业的未来,奇点汽车CEO沈海寅有着自己的节奏规划。除了有条不紊地推进奇点iS6的上市进程外,2018年奇点汽车也是收获满满。
乘用车+商用车并举的产品规划
目前,奇点汽车首款智能电动车iS6预览版在2017年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在2018年与北汽新能源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后,开始使用北汽的资质生产销售。此外,奇点iS6近日也正式获得工信部发布的第313批《道路机动车辆成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同时列入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除iS6外,在乘用车层面,奇点汽车还将同步推进MPV(iM8)及小型车的研发,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三款车型布局。
在商用车层面,2018年7月奇点汽车启动了商用车项目,在取得了生产资质的同时,位于湖南株洲的智能电动商用车基也于10月正式破土动工。未来,生产iT500超微型货车、iT800微型货车和iT1500轻型货车的株洲商用车基地将成为奇点汽车进军智能物流领域的重要部署。
在生产制造上,随着湖南株洲基地动工,奇点汽车形成了“一拖三”的三大生产基地布局。其中铜陵产业基地于2016年开建,总投资额80亿元,年产能达20万辆,主要投产中大型智能新能源汽车;奇点苏州相城产业基地于2018年开建,一期生产基地占地600亩,年产能5万辆,二期生产基地占地400亩,预计年产能可达到20万辆,未来计划投产小型智能新能源汽车;奇点汽车株洲基地总投资50亿元,预计2020年竣工后年产能可达5万辆,主要用于生产基于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驾舱、车联网技术的智能电动商用车。
“三国七地”构建全球性研发布局
造车新势力身上不乏标签,其中“IT”身份可以说是其跨界制造汽车的有力武器之一。拥有20多年互联网行业经验的沈海寅自然将“智能”“科技”等基因注入奇点汽车。
在沈海寅看来,汽车制造眼下正处于百年不遇的风口期,造车新势力仅靠一两款车型是无法长期存活的,唯有以智能科技着眼才能带动整个出行行业的改变。与此同时,他也深知汽车研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形成多方联动才能加快技术落地。
因此,奇点汽车已建成“三国七地”研发生产体系,其中,“三国”是指中国、美国和日本,“七地”分别是北京、上海、铜陵、硅谷、宇都宫、苏州和株洲七个城市。以苏州全球研发中心为统领,分别就车载智能系统、车联网、三电研发、自动驾驶测试、整车设计、地图导航设计研究等领域开展研发。
在未来,奇点汽车还将利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系统、车载以太网三个核心竞争力,打造开放的的智能系统,并积极与多家车企等合作伙伴展开合作。
打造“1+N”立体化渠道体系 搭建新营销生态圈
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以渠道降本增效为目的,以技术创新、数字驱动为手段,构成了奇点汽车2018年着力打造的“1+N”立体化渠道体系。
所谓“1+N”是一种相辅相成的模式。其中,“1”是指主店,即在核心商圈建立起的体验中心、交车中心和服务中心;N是辅店,即位于次级商圈的体验中心、交车中心开通的销售功能的店铺或者连锁销售及维修机构等,是整个外围的部分销售以及服务的连锁店,可进行多场景的覆盖。通过灵活选择经营内容和网络拓展,形成奇点汽车多层次的立体网络体系。
具体来看,体验中心是集车辆、智能、技术、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城市年轻生活客厅,通过利用AI、XR(AR/MR/VR)等智能化手段,打造“智趣空间”为用户带来有趣的互动体验。同时,奇点汽车还将体验厅打造为品牌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基地,定期举办跨界兴趣活动、行业论坛、大咖见面会等,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和氛围告别用户进店看车买车的传统模式;交车中心能够为用户提供专业交车和使用指导服务,提供车辆短期存储,PDI及个性化产品扩展坞的加装等;服务中心则负责车辆销售之后的保养、保修、三包和维修服务等。
而在新营销生态方面,奇点汽车也与销售、服务、金融、保险、出行和充电桩等各个领域的领跑者达成合作,满足消费者在购车、用车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场景化、定制化等需求。
结语:临近年关,虽说还未到年终盘点的最好时机,不过总得来看,中国汽车市场2018年的表现几成定局——“微增长”带来的销量下行压力正考验着一众“老将新兵”。
对造车新势力车企来说,挑战尤为艰巨。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就曾表示,“对造车新势力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抢机会和抢时间。”以奇点汽车为例,从2014年创立至今已有4年的时间,随着造车新势力新车交付日期的日益临近,白热化竞争下末位淘汰赛也必将愈演愈烈,而奇点汽车眼下其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就是推动奇点iS6早日量产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