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大众承诺:移动出行成果大约在两年后显现

2017-10-27 09:35出处:汽车预言家 [原创]责编:王双双

  早在去年广州车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开始致力于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一年的时间后,大众为何能够承诺其数字化发展将在一两年后展现成果?

  10月24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年汽车产业蓝皮书)在上海正式发布。

  截至2017年,大众已经用十年的时间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梳理了十本文献报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汽车蓝皮书)。今年,汽车产业蓝皮书以“汽车产业数字化战略”为主题,聚焦了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和具体变化。

  虽然大众是汽车蓝皮书的三方合作者之一,当下的汽车产业及车企数字化转型也已在发展之中,但在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会现场,我们却很少听到大众在这一领域中的“爆料”。

  目前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数字化或智能化的大时代中,全球汽车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数字化转型浪潮。大众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必然是外界眼中的关注点。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大众已经制定了2025战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字化战略。目前数字化和移动出行已上升为大众集团的战略发展要求,未来将加大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预计在一两年后将看到更多成果。”

  随着工业4.0的出现,汽车产业逐步面临者向数字化转型,汽车也由交通工具向出行服务平台、载体等方式逐渐演进。而早在一年之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深谙这一趋势,开始致力于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

  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大众汽车可谓是全面出击,在近一年的时间中,其分别与滴滴出行、首汽集团、滴滴出行合作,打在优质、安全、高效的移动出行服务,同时挖掘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与先进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车载人工智能技术,以便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夺得先机。

  所以毫无疑问,在发展2025战略时,移动出行服务的成败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大众汽车是否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即便移动出行服务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眼中如此重要,但就目前其对外所展现的情况来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该领域确实没有明显的成果可言。对此,究竟是外界的“误读”,还是大众“只说未做”的表现?

  数字化是实现智能化、网联化、“工业4.0”等未来愿景的技术性基础,现在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全部实现数字化。据汽车预言家了解,中国是汽车市场的重中之重,大众未来将和合作伙伴加强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与中国政府和行业紧密合作,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外,张绥新认为对一个传统车企而言,任何新业务都需要时间,当下大众的移动出行还处在起步阶段,而要把把互联网与汽车行业良好对接,对车企而言是一个很大考验。同时,从合作启动,到产品研发,再到最后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也需要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大众当下负责研发、生产、销售的部门是各自分开的独立系统,只有建立一个共同的、基于数字化的平台,然后在既有的基础上开展诸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到数字化的下一阶段。

  

  据了解,真正是数字化是将研发、制造、服务三个环节打通,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真正数字化。如今,大多数车企都在第一步上有所成就,而大众也不例外。仅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车身车间制造一线,就有超过800台机器人,而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其全球领先的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在上汽大众宁波工厂数字化规划平台上,其广泛使用智能设备,电子化、透明化的流程管理让该共产的两期一线生产能力达到一年45万辆。

  在汽车研发中,上汽大众“虚拟产品开发团队”通过新项目数字化虚拟开发工作试点形成并逐步完善了数字化开发虚拟整车评审和验收机制。研发数字化轻松为车企节省了成本的开支和开发流程。而在产品的体现中,刚上市不就的全新奥迪A8已具备L3级水平。两三年以后,L4级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该就会出现。

  从制造到研发、再到服务,每一步的数字化转型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对于大众这样一个千万级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更是如此。从这个层面上看,大众承诺在两年之后看到移动出行有所成果时,也正是其制造、研发、服务全面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巅峰时刻。

责任编辑:王双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众承诺:移动出行成果大约在两年后显现

2017-10-27 出处:汽车预言家 [原创] 责编:王双双

  早在去年广州车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开始致力于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一年的时间后,大众为何能够承诺其数字化发展将在一两年后展现成果?

  10月24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著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7年汽车产业蓝皮书)在上海正式发布。

  截至2017年,大众已经用十年的时间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梳理了十本文献报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汽车蓝皮书)。今年,汽车产业蓝皮书以“汽车产业数字化战略”为主题,聚焦了近几年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和具体变化。

  虽然大众是汽车蓝皮书的三方合作者之一,当下的汽车产业及车企数字化转型也已在发展之中,但在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会现场,我们却很少听到大众在这一领域中的“爆料”。

  目前汽车产业正处于一个数字化或智能化的大时代中,全球汽车企业都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数字化转型浪潮。大众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其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必然是外界眼中的关注点。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

  大众中国执行副总裁张绥新博士表示,“在全球范围内大众已经制定了2025战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字化战略。目前数字化和移动出行已上升为大众集团的战略发展要求,未来将加大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预计在一两年后将看到更多成果。”

  随着工业4.0的出现,汽车产业逐步面临者向数字化转型,汽车也由交通工具向出行服务平台、载体等方式逐渐演进。而早在一年之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就深谙这一趋势,开始致力于从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提供者。

  为了打造一种全新的移动出行服务,大众汽车可谓是全面出击,在近一年的时间中,其分别与滴滴出行、首汽集团、滴滴出行合作,打在优质、安全、高效的移动出行服务,同时挖掘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市场,与先进互联网企业共同研发车载人工智能技术,以便在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夺得先机。

  所以毫无疑问,在发展2025战略时,移动出行服务的成败很有可能成为今后判断大众汽车是否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即便移动出行服务在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眼中如此重要,但就目前其对外所展现的情况来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该领域确实没有明显的成果可言。对此,究竟是外界的“误读”,还是大众“只说未做”的表现?

  数字化是实现智能化、网联化、“工业4.0”等未来愿景的技术性基础,现在几乎没有企业能够全部实现数字化。据汽车预言家了解,中国是汽车市场的重中之重,大众未来将和合作伙伴加强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与中国政府和行业紧密合作,在智能驾驶等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

  另外,张绥新认为对一个传统车企而言,任何新业务都需要时间,当下大众的移动出行还处在起步阶段,而要把把互联网与汽车行业良好对接,对车企而言是一个很大考验。同时,从合作启动,到产品研发,再到最后产品在市场上推出,也需要一段时间。

  

  除此之外,大众当下负责研发、生产、销售的部门是各自分开的独立系统,只有建立一个共同的、基于数字化的平台,然后在既有的基础上开展诸如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才能够真正的进入到数字化的下一阶段。

  

  据了解,真正是数字化是将研发、制造、服务三个环节打通,从而实现汽车产业的真正数字化。如今,大多数车企都在第一步上有所成就,而大众也不例外。仅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的车身车间制造一线,就有超过800台机器人,而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其全球领先的的供应商关系管理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在上汽大众宁波工厂数字化规划平台上,其广泛使用智能设备,电子化、透明化的流程管理让该共产的两期一线生产能力达到一年45万辆。

  在汽车研发中,上汽大众“虚拟产品开发团队”通过新项目数字化虚拟开发工作试点形成并逐步完善了数字化开发虚拟整车评审和验收机制。研发数字化轻松为车企节省了成本的开支和开发流程。而在产品的体现中,刚上市不就的全新奥迪A8已具备L3级水平。两三年以后,L4级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应该就会出现。

  从制造到研发、再到服务,每一步的数字化转型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对于大众这样一个千万级的传统汽车制造商而言更是如此。从这个层面上看,大众承诺在两年之后看到移动出行有所成果时,也正是其制造、研发、服务全面走向数字化转型的巅峰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