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揽胜加价竟达50万 路虎对经销商失控

2013-07-12 09:08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责编:王思

  7月5日,汽车商报记者发现,在包括北京、天津、四川等多个市场,路虎2013款揽胜5.0L排量四款车型的加价幅度均达到了20万元以上,其中北京地区5.0T尊崇创世版的加价幅度更是达到了40万元,算上被强制安装的近10万元的配置,其加价幅度已经达到了30万-50万元。

  这意味着,两年间在经历了从加价数十万到降价接近百万元的价格落差后,随着新一代揽胜的上市,路虎又回到了“一直在加价,从未被超越”的状态。

  路虎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加价冠军”的角色?加价现象从遮遮掩掩到如今的愈演愈烈,难道是路虎中国放任经销商的结果?亦或路虎旗下经销商早已脱离了路虎中国的控制?

揽胜最高加价达50万

  统一口径:默契

  新一代揽胜上市以来,北京各店面的销售人员并不避讳“加价”一词:“揽胜加价20万元,以官方指导价209.8万元的5.0L V8 VOGUE SE版为例,现在的价格是229.8万元,全办下来需要260万元左右。”7月5日,位于北京金港汽车公园的燕英捷捷豹路虎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根据汽车商报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包括燕英捷、惠通陆华、运通嘉捷在内的几家经销商均表示2013款揽胜加价20万元,为何经销商之间的加价幅度如此统一?

  对此,位于金宝街的运通嘉捷捷豹路虎展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种“统一口径”的做法并不罕见,与其说是“默契”,不如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北京现在六七家卖捷豹路虎的,加价的幅度都一样。即使有差,肯定也是一两万的事儿。一方面,路虎产能不足,热销车型加价属于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各个店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熟络,同一款车,价格肯定心里都有底儿。最重要的是,几位大老板也都认识。”言下之意,“有钱大家一起赚”。

  “路虎单车利润大,经销商之间犯不上为了抢一辆两辆的销量而彼此压价,与其像某些品牌同城4S店间恶性竞争,还不如达成默契。”7月5日,国内某大型经销商集团的董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新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捷豹路虎中国共售出汽车4.21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捷豹品牌售出7933辆,同比增长85%,已经超越2012全年的销量;路虎品牌交付3.42万辆。经销商方面,截至2013年6月,捷豹路虎签约授权经销商已达170家,同比增长31%,其中120家已投入运营。“粗略计算,平均每家路虎4S店的月销量在60辆左右,一线城市的店面销量肯定相对要多,所以经营压力并不大。”7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

  路虎加价 捷豹降价

  曾几何时,路虎号称在全尺寸SUV市场上“没有对手”,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奔驰GL、吉普大切诺基、奥迪Q7、大众途锐,以及包括保时捷卡宴在内的多款产品已经在这个市场上打开了局面,颇有些与揽胜分庭抗礼的意味。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上述车型目前在市场上纷纷存在价格不等的优惠,但唯独路虎,依然以加价的姿态我行我素。

  一方面,对于路虎在中国的加价行为,以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迟亦枫为代表的业内人士曾不止一次痛斥其为“独霸”;另一方面,这种毫不避讳的明码加价也引发了媒体对捷豹路虎中国的质疑。

  资料显示,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路虎一直采用区域代理商销售制度,北京惠通陆华、深圳中汽南方、上海世贸以及大连尊荣四家拥有进口权的区域代理商直接从英国总部订货,再进行分销。数据显示,上述四大经销商曾经一度占据路虎国内销量的70%以上。

  但随着销量的增长,该制度的问题日益凸显:价格不统一、零部件供应不能协调运作、独立经销商受制于大区域代理商,路虎在中国的发展渐渐开始受到限制。

  2010年7月1日,路虎中国销售公司成立,公司规定,其有权自行招募经销商。自此,路虎中国收回了代理商把控七年之久的进口权,并掌握了国内路虎销售的定价权。

  对此,时任路虎中国区总经理的狄思豪表示:“成立销售总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控制车辆、车型的分配,现在我们可以更清楚更明确地告诉消费者,他订的车需要等多久。”

  但这次收权并没能抑制加价,反而给了经销商新的加价理由。据报道,由于路虎中国销售公司在订金支付、订单提交过程中的参与,导致提车时间加长,经销商便以此为由,知会前来买车的消费者“如果想早提车,就要加价”。

  然而,这并不是加价的唯一借口。随后,为使旗下另一个品牌捷豹在中国市场打开市场,路虎中国开始强制其在华经销商销售捷豹。“对于已经加盟的经销商,他们(捷豹路虎中国)的办法是进几辆路虎必须搭一辆捷豹,否则就不给你车;对于新加盟的经销商或者新开的店面,他们的条件是‘想卖路虎,就必须同时卖捷豹’。”7月7日,一位前燕英捷市场部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但由于中国市场对于捷豹的接受程度有限,厂家对于捷豹又制定了销售任务,经销商开始对捷豹进行优惠,“优惠的价格,有一部分加到了路虎的热销车型上”。

  “如果买揽胜,加20万,顶配的加40万。”7月5日,运通嘉捷展厅内的工作人员指着店内摆放的揽胜行政版向本报记者表示,随后,他又将手指向了一车之隔的捷豹XJ,以一种玩笑的口气说:“如果买这个,便宜20万。”

  随后,本报记者在查阅相关信息时发现,捷豹降价的新闻比比皆是,根据网易的报道,上海地区2013款捷豹XJ的降价幅度已经突破了90万元。

路虎恐怕已经失去了对中国经销商的控制

  从放纵到失控

  对于路虎加价的行为,捷豹路虎中国曾频频表态。

  自上任以来,捷豹路虎中国总裁高博曾不止一次表示:“经销商以加价的形式售卖给消费者,一旦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会对这样的经销商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处。”但时至今日,高博所谓的“严肃惩处”依然无声无息。

  7月6日,针对捷豹路虎中国的问题,一位行业观察者告诉本报记者:“聚焦近年来管理层的变化,捷豹路虎中国始终没有像宝马任用‘中国通’史登科那样,找到一个熟悉中国并拥有强硬手腕的人来帮助他们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机会。”从2007年6月到2012年3月,在接近五年的时间里,路虎中国更换了五位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胡波在仅仅任职九个月后就宣布去职。对此,曾有媒体发表评论称,频繁更换高管,代表了路虎中国内部关于其在华发展方向的纠结。“从美籍背景的瑞德夫,到从台湾调来的白马汀,又到回复英国本土的狄思豪,转而又是大陆本土的胡波,在路虎内部保守派与本土激进派的管理思路一直存在着激烈交锋,并且在不同时期此消彼长,胡波的离职再次说明本次斗争保守派再次获得上风”。

  外界认为,这种管理层的频繁变动或许不仅造成了路虎在华管理缺乏连贯性,也是其对经销商价格失控的原因之一。

  “毕竟经销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捷豹路虎中国作为企业,对经销商有控制管理权,但从加价车的角度来说,我们只能告知经销商不许违法——这是企业之间都认同的做法。”7月5日,针对目前市场上一直存在的路虎加价的行为,捷豹路虎中国公关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比如,消费者去买车,被告知加价10万或者20万,但经销商最后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这就是违法,不符合财务流程;但如果经销商告诉他,你想尽快提车可能要多掏20万去购买一些配件,然后将这笔费用体现在票面上,客户能接受的话没问题,如果不能接受,提车需要等上几个月或者半年,这也是一种共识。”该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无论是加价还是等待,这种所谓的共识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达成的。

  经销商加价,果真如上述工作人员所说的,是商家与消费者达成的某种共识?对此问题,运通嘉捷的工作人员则有另外一番说法。他向本报记者出具了一份库存详单,标明该店目前5.0L V8 VOGUE SE版2013款揽胜共有四辆,其中一辆已经订出。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单据中,除了厂家指导价,还有一栏“应售价”,这个价格要比厂家指导价多出接近8万元,使得该车的价格从209.8万元变成了217.35万元。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加价”?“这并不是加价。而是某些出厂就已经加装的选配,比如音响,出厂定制的时候就是高配,再比如全方位车身影像、后排DVD娱乐等等,这些东西拆不了。”据来自厂家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这些配件的加装成本均不过万元左右。

  为什么所有车型都没有不加选配的裸车?“我们现在订车要提前半年,从下单到生产,再到交付,大概需要三个月。在下订单的时候,我们会先选配一些东西,但这个环节我们是控制不了的,有可能选的东西没有,也有可能在出厂的时候加装其他的配置。所以,根据这个单子,在车拿到手之前,应售价这一栏是空白的,只有车到了,我们才知道加了什么。说实话,其实也是为了各自再加点儿利润。所以,我们订的大部分车,都是加了东西的,很少有不带的。”前述路虎经销商运通嘉捷工作人员表示,加价,是在“应售价”的基础上再加20万。“所以最后实际的价格应该是237.35万”。

  “按照我的了解,我们的车在出厂时,选配的配置是必须要装的,有2万、3万、4万,如果8万可能就有点儿高了。”在得知该情况后,前述捷豹路虎中国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价格上,如果我们对经销商过分干涉,那么就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在每款产品出产的时候,我们会有官方建议零售价,这仅仅是指导价,是我们建议经销商卖的价格。但如果说经销商要强行卖一个价格,我们要强行干涉的话,这就是垄断。打个比方,经销商在促销的时候,极光、发现还会便宜很多,这个时候也要去干涉吗?如果我们干涉,说你不许降这么多,这种降价对于品牌来讲是有稀释作用的,如果这样,也是垄断。所以我们现在在寻找一个平衡。如果外界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也会考虑加入到我们的制度中,但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我所说的那样。”

  她同时表示,“对于经销商的加价行为,我们会有严格的处理办法,但这个办法不会向外界公布。每个厂家对于经销商的处罚,包括扣分、扣利润,都有一套不一样的系统,比如说,如果经销商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们都会从他的拿车、返点到利润都会有相应的处罚。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经销商的错误不一样、加的价格不一样、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也不一样。说白了我把这套制度发出去经销商该如何看待我们?毕竟我们与经销商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我可以对经销商进行管理、处罚,但不能在这之后再公布这个结果。”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路虎仍然处于加价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严格的处理办法”尚未起到作用?

   “毕竟厂家与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每年厂家与经销商签订的合同中,只规定了销售任务,不管是加价还是降价,只要经销商能完成任务,那么厂家对于这种行为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7月7日,业内专家田永秋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年路虎确实在中国市场上供不应求,但尽管如此,随着诸多产品如Q7、新大切诺基的加入与升级换代,揽胜的产品竞争力在慢慢地走下坡路,未来全尺寸SUV市场将越来越激烈,路虎还能加价多久,值得进一步探讨。

  “路虎加价是厂家纵容的结果。从去年的降价再到加价,路虎一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近百万元的价格波动,说明捷豹路虎中国作为厂家,已经失去了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从放纵经销商加价,到现在价格失控,经销商说加多少就是多少,捷豹路虎中国需要对此负责。”7月7日,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王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揽胜加价竟达50万 路虎对经销商失控

2013-07-12 出处:汽车商报 [转载] 责编:王思

  7月5日,汽车商报记者发现,在包括北京、天津、四川等多个市场,路虎2013款揽胜5.0L排量四款车型的加价幅度均达到了20万元以上,其中北京地区5.0T尊崇创世版的加价幅度更是达到了40万元,算上被强制安装的近10万元的配置,其加价幅度已经达到了30万-50万元。

  这意味着,两年间在经历了从加价数十万到降价接近百万元的价格落差后,随着新一代揽胜的上市,路虎又回到了“一直在加价,从未被超越”的状态。

  路虎为什么能始终保持“加价冠军”的角色?加价现象从遮遮掩掩到如今的愈演愈烈,难道是路虎中国放任经销商的结果?亦或路虎旗下经销商早已脱离了路虎中国的控制?

揽胜最高加价达50万

  统一口径:默契

  新一代揽胜上市以来,北京各店面的销售人员并不避讳“加价”一词:“揽胜加价20万元,以官方指导价209.8万元的5.0L V8 VOGUE SE版为例,现在的价格是229.8万元,全办下来需要260万元左右。”7月5日,位于北京金港汽车公园的燕英捷捷豹路虎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根据汽车商报记者在市场上了解到的情况,包括燕英捷、惠通陆华、运通嘉捷在内的几家经销商均表示2013款揽胜加价20万元,为何经销商之间的加价幅度如此统一?

  对此,位于金宝街的运通嘉捷捷豹路虎展厅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种“统一口径”的做法并不罕见,与其说是“默契”,不如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北京现在六七家卖捷豹路虎的,加价的幅度都一样。即使有差,肯定也是一两万的事儿。一方面,路虎产能不足,热销车型加价属于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各个店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熟络,同一款车,价格肯定心里都有底儿。最重要的是,几位大老板也都认识。”言下之意,“有钱大家一起赚”。

  “路虎单车利润大,经销商之间犯不上为了抢一辆两辆的销量而彼此压价,与其像某些品牌同城4S店间恶性竞争,还不如达成默契。”7月5日,国内某大型经销商集团的董事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最新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捷豹路虎中国共售出汽车4.21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捷豹品牌售出7933辆,同比增长85%,已经超越2012全年的销量;路虎品牌交付3.42万辆。经销商方面,截至2013年6月,捷豹路虎签约授权经销商已达170家,同比增长31%,其中120家已投入运营。“粗略计算,平均每家路虎4S店的月销量在60辆左右,一线城市的店面销量肯定相对要多,所以经营压力并不大。”7月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位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

  路虎加价 捷豹降价

  曾几何时,路虎号称在全尺寸SUV市场上“没有对手”,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奔驰GL、吉普大切诺基、奥迪Q7、大众途锐,以及包括保时捷卡宴在内的多款产品已经在这个市场上打开了局面,颇有些与揽胜分庭抗礼的意味。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上述车型目前在市场上纷纷存在价格不等的优惠,但唯独路虎,依然以加价的姿态我行我素。

  一方面,对于路虎在中国的加价行为,以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迟亦枫为代表的业内人士曾不止一次痛斥其为“独霸”;另一方面,这种毫不避讳的明码加价也引发了媒体对捷豹路虎中国的质疑。

  资料显示,自200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路虎一直采用区域代理商销售制度,北京惠通陆华、深圳中汽南方、上海世贸以及大连尊荣四家拥有进口权的区域代理商直接从英国总部订货,再进行分销。数据显示,上述四大经销商曾经一度占据路虎国内销量的70%以上。

  但随着销量的增长,该制度的问题日益凸显:价格不统一、零部件供应不能协调运作、独立经销商受制于大区域代理商,路虎在中国的发展渐渐开始受到限制。

  2010年7月1日,路虎中国销售公司成立,公司规定,其有权自行招募经销商。自此,路虎中国收回了代理商把控七年之久的进口权,并掌握了国内路虎销售的定价权。

  对此,时任路虎中国区总经理的狄思豪表示:“成立销售总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直接控制车辆、车型的分配,现在我们可以更清楚更明确地告诉消费者,他订的车需要等多久。”

  但这次收权并没能抑制加价,反而给了经销商新的加价理由。据报道,由于路虎中国销售公司在订金支付、订单提交过程中的参与,导致提车时间加长,经销商便以此为由,知会前来买车的消费者“如果想早提车,就要加价”。

  然而,这并不是加价的唯一借口。随后,为使旗下另一个品牌捷豹在中国市场打开市场,路虎中国开始强制其在华经销商销售捷豹。“对于已经加盟的经销商,他们(捷豹路虎中国)的办法是进几辆路虎必须搭一辆捷豹,否则就不给你车;对于新加盟的经销商或者新开的店面,他们的条件是‘想卖路虎,就必须同时卖捷豹’。”7月7日,一位前燕英捷市场部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但由于中国市场对于捷豹的接受程度有限,厂家对于捷豹又制定了销售任务,经销商开始对捷豹进行优惠,“优惠的价格,有一部分加到了路虎的热销车型上”。

  “如果买揽胜,加20万,顶配的加40万。”7月5日,运通嘉捷展厅内的工作人员指着店内摆放的揽胜行政版向本报记者表示,随后,他又将手指向了一车之隔的捷豹XJ,以一种玩笑的口气说:“如果买这个,便宜20万。”

  随后,本报记者在查阅相关信息时发现,捷豹降价的新闻比比皆是,根据网易的报道,上海地区2013款捷豹XJ的降价幅度已经突破了90万元。

路虎恐怕已经失去了对中国经销商的控制

  从放纵到失控

  对于路虎加价的行为,捷豹路虎中国曾频频表态。

  自上任以来,捷豹路虎中国总裁高博曾不止一次表示:“经销商以加价的形式售卖给消费者,一旦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会对这样的经销商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惩处。”但时至今日,高博所谓的“严肃惩处”依然无声无息。

  7月6日,针对捷豹路虎中国的问题,一位行业观察者告诉本报记者:“聚焦近年来管理层的变化,捷豹路虎中国始终没有像宝马任用‘中国通’史登科那样,找到一个熟悉中国并拥有强硬手腕的人来帮助他们在中国找到更多的机会。”从2007年6月到2012年3月,在接近五年的时间里,路虎中国更换了五位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胡波在仅仅任职九个月后就宣布去职。对此,曾有媒体发表评论称,频繁更换高管,代表了路虎中国内部关于其在华发展方向的纠结。“从美籍背景的瑞德夫,到从台湾调来的白马汀,又到回复英国本土的狄思豪,转而又是大陆本土的胡波,在路虎内部保守派与本土激进派的管理思路一直存在着激烈交锋,并且在不同时期此消彼长,胡波的离职再次说明本次斗争保守派再次获得上风”。

  外界认为,这种管理层的频繁变动或许不仅造成了路虎在华管理缺乏连贯性,也是其对经销商价格失控的原因之一。

  “毕竟经销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捷豹路虎中国作为企业,对经销商有控制管理权,但从加价车的角度来说,我们只能告知经销商不许违法——这是企业之间都认同的做法。”7月5日,针对目前市场上一直存在的路虎加价的行为,捷豹路虎中国公关部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比如,消费者去买车,被告知加价10万或者20万,但经销商最后并没有出具任何凭证,这就是违法,不符合财务流程;但如果经销商告诉他,你想尽快提车可能要多掏20万去购买一些配件,然后将这笔费用体现在票面上,客户能接受的话没问题,如果不能接受,提车需要等上几个月或者半年,这也是一种共识。”该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无论是加价还是等待,这种所谓的共识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达成的。

  经销商加价,果真如上述工作人员所说的,是商家与消费者达成的某种共识?对此问题,运通嘉捷的工作人员则有另外一番说法。他向本报记者出具了一份库存详单,标明该店目前5.0L V8 VOGUE SE版2013款揽胜共有四辆,其中一辆已经订出。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份单据中,除了厂家指导价,还有一栏“应售价”,这个价格要比厂家指导价多出接近8万元,使得该车的价格从209.8万元变成了217.35万元。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加价”?“这并不是加价。而是某些出厂就已经加装的选配,比如音响,出厂定制的时候就是高配,再比如全方位车身影像、后排DVD娱乐等等,这些东西拆不了。”据来自厂家内部的消息人士透露,这些配件的加装成本均不过万元左右。

  为什么所有车型都没有不加选配的裸车?“我们现在订车要提前半年,从下单到生产,再到交付,大概需要三个月。在下订单的时候,我们会先选配一些东西,但这个环节我们是控制不了的,有可能选的东西没有,也有可能在出厂的时候加装其他的配置。所以,根据这个单子,在车拿到手之前,应售价这一栏是空白的,只有车到了,我们才知道加了什么。说实话,其实也是为了各自再加点儿利润。所以,我们订的大部分车,都是加了东西的,很少有不带的。”前述路虎经销商运通嘉捷工作人员表示,加价,是在“应售价”的基础上再加20万。“所以最后实际的价格应该是237.35万”。

  “按照我的了解,我们的车在出厂时,选配的配置是必须要装的,有2万、3万、4万,如果8万可能就有点儿高了。”在得知该情况后,前述捷豹路虎中国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在价格上,如果我们对经销商过分干涉,那么就涉及到反垄断的问题。在每款产品出产的时候,我们会有官方建议零售价,这仅仅是指导价,是我们建议经销商卖的价格。但如果说经销商要强行卖一个价格,我们要强行干涉的话,这就是垄断。打个比方,经销商在促销的时候,极光、发现还会便宜很多,这个时候也要去干涉吗?如果我们干涉,说你不许降这么多,这种降价对于品牌来讲是有稀释作用的,如果这样,也是垄断。所以我们现在在寻找一个平衡。如果外界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也会考虑加入到我们的制度中,但现实的情况就是如我所说的那样。”

  她同时表示,“对于经销商的加价行为,我们会有严格的处理办法,但这个办法不会向外界公布。每个厂家对于经销商的处罚,包括扣分、扣利润,都有一套不一样的系统,比如说,如果经销商犯了严重的错误,我们都会从他的拿车、返点到利润都会有相应的处罚。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经销商的错误不一样、加的价格不一样、对待消费者的态度也不一样。说白了我把这套制度发出去经销商该如何看待我们?毕竟我们与经销商是共生共荣的关系——我可以对经销商进行管理、处罚,但不能在这之后再公布这个结果。”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路虎仍然处于加价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这个“严格的处理办法”尚未起到作用?

   “毕竟厂家与经销商是利益共同体,每年厂家与经销商签订的合同中,只规定了销售任务,不管是加价还是降价,只要经销商能完成任务,那么厂家对于这种行为肯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7月7日,业内专家田永秋向本报记者表示,当年路虎确实在中国市场上供不应求,但尽管如此,随着诸多产品如Q7、新大切诺基的加入与升级换代,揽胜的产品竞争力在慢慢地走下坡路,未来全尺寸SUV市场将越来越激烈,路虎还能加价多久,值得进一步探讨。

  “路虎加价是厂家纵容的结果。从去年的降价再到加价,路虎一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近百万元的价格波动,说明捷豹路虎中国作为厂家,已经失去了对经销商的管控能力,从放纵经销商加价,到现在价格失控,经销商说加多少就是多少,捷豹路虎中国需要对此负责。”7月7日,一位资深媒体人士告诉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