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宝马定位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

2017-06-12 09:11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宝马集团所认为的自动驾驶和高度互联,已不再为了制造一辆简单的交通出行工具,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6月7日,宝马集团在2017年宝马中国创新日展示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智能云驱动下的个人数字生活。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只是车企走向自动驾驶过程的一次成果展示,但对宝马而言,却是开始尝试重新认知未来科技,走向提供更好出行方式终极目标的重要一步。

  从全新“第一战略”规划、资金与人员储备,到与企业间的不同合作方式,宝马集团所认为的自动驾驶和高度互联,已不再为了制造一辆简单的交通出行工具,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摒弃过去的单纯展现黑科技,转向“BMW i未来概念座舱”,宝马在化身一家“科技公司”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为实现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智能出行生活方式,宝马将还需迎接怎样的挑战?

  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新成果

  在创新日活动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中国首发的BMW i未来概念座舱。

  BMW i未来概念座舱拥有在触控、音效系统上的高科技配置,当汽车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时,驾驶者可以解放双手、双脚、双眼,甚至大脑。其配备的BMW HoloActive触控系统由一块屏幕、一个捕捉手动作的摄像头、和一个超声波装置组成,是有史以来首个无需接触,实现触觉反馈式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自然语音控制,与横贯仪表台的超大显示屏幕进行信息互动。

  后排乘客还可以通过从车顶延伸出来的宽屏幕享受更加丰富的娱乐功能。首次展出的BMW Sound Curtain音效系统位于座椅头枕中,可发射不同的音频信号,让驾驶者和乘坐者可以互不干扰地享受音乐。

  BMW i未来概念座舱不仅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具学习和美好生活的第三空间,也为宝马未来内饰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一个拥有10年之久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汽车厂商,宝马集团从2006年开始的赛道训练,已经发展到360°防碰撞试验。如今,即将上市的全新BMW 5系Li已经实现第二级自动驾驶,可在时速210公里的范围内控制车速和前车距离;在时速40到160公里范围内探测障碍物,通过紧急避让降低碰撞风险。

  为了更好实现在自动驾驶上的发展,宝马还在高精度地图、传感器系统、人工智能及环境建模和车身控制四大技术上与相关企业展开通力合作。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宝马与奥迪、奔驰共同收购Here,通过收集传感器数据,实现高精度地图厘米级精度和在线运行。另外,宝马还同英特尔、mobileye在传感器系统、人工智能进行三方非独家合作,达成用户界面的体验要求。而对于车身控制,宝马则独自进行驾驶策略及规划,维护车辆稳定系统。

宝马通过三种合作方式推动自动驾驶四大技术

  宝马集团负责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的高级副总裁Mr. Dieter May告诉记者,在合作上,用户界面的信息采集必须由企业介入收集,而底层车身控制数据更是需要独立研发,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完成。

  针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及驾驶行为的多样化,宝马在自动驾驶的两大核心基础——高精度地图及云端数据进行了重新调整。宝马工程技术人员通过SGM*模型的匹配以确定车辆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一计算模式由中国工程师寻找并实现计算,目前这一计算形式已在宝马全球普及运用。

  除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宝马在数字化上提供专为中国用户定制的BMW云端互联服务,主要包括旅程管理服务、车辆服务、高档出行服务和生活方式及娱乐服务。

  “科技公司”的战略、资金、人员储备

  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一个“科技公司”,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是新颖,但一个长远的战略需要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领域展开,宝马在“第一战略”的规划中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在战略规划上,宝马集团制定了6大发展方向,分别是品牌与设计、产品布局、技术研发、消费者体验与服务、数字化以及盈利能力。

  宝马集团未来的技术重点将提升新能源核心技术以及数字化领域的研发,并计划于2020年将电机从现有第三代产品提升到第五代。对于未来汽车发展的走向,宝马集团将研发重心逐步朝向数字化领域,重点布局发展与自动驾驶高度紧密相关数字化技术研发,最终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导位置。

  在财务方面,宝马集团去年全球收入为941.6亿欧元,税前利润约96.7亿欧元。专家指出,较高的税前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宝马集团有充足的自有资金,这表明其有较高的可支配资金用于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有了资金,宝马在人才储备这个关键点上也做了充足准备。宝马收购地图服务商HERE股份,这家公司拥有6000名软件方面工程师。同时与英特尔、Mobileye两家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三方项目团队也拥有众多顶尖软件工程师。

  汽车预言家调查显示,这些新增员工并非在普通岗位,他们主要集中在集团发展电动出行和数字化业务、金融服务业务扩展以及移动出行系统化扩张三方面,而这其中的多项业务正是宝马此前在全新“第一战略”中提到的未来发展规划。换句话说,如今至少有近万名的IT工程师在围绕未来第一战略开展工作。

  “预见”自动驾驶的两大挑战

  宝马为全新“第一战略”在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投入力度可见一斑,但面对传统汽车与数字化的有机结合,宝马也充分“预见”了自动驾驶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3年前从诺基亚这家数字化公司转到宝马的Mr. Dieter May,切身体会了这一点。

  宝马集团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高级副总裁 Mr. Dieter May

  作为宝马集团负责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的副总裁,Mr. Dieter May认识到汽车自动驾驶是未来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从产品研发角度来讲,数字化产品以周的迭代时间与传统汽车公司数年的产品迭代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消费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如何协调数字化与传统汽车工业产品的迭代时间,这考验着整个行业的智慧。”

  另外,从销售层面上看,传统汽车销售网络基本仅负责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如何发展销售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团队,这也是当下的挑战之一。

  在他看来,汽车与智能化服务未来会更加紧密,而不是割裂的看待。Dieter May指出,在全新“第一战略”的引领下,宝马正以领先的科技推进其走向科技公司的转变。2021年,集高精度数字地图、传感器科技、云科技、人工智能等无人驾驶关键科技的BMW iNext将实现第三级自动驾驶,并在技术上兼容自动驾驶第四级。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宝马定位高科技公司的华丽转身

2017-06-1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宝马集团所认为的自动驾驶和高度互联,已不再为了制造一辆简单的交通出行工具,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6月7日,宝马集团在2017年宝马中国创新日展示了在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智能云驱动下的个人数字生活。

  在外界看来,这似乎只是车企走向自动驾驶过程的一次成果展示,但对宝马而言,却是开始尝试重新认知未来科技,走向提供更好出行方式终极目标的重要一步。

  从全新“第一战略”规划、资金与人员储备,到与企业间的不同合作方式,宝马集团所认为的自动驾驶和高度互联,已不再为了制造一辆简单的交通出行工具,而是致力于提供一套智能的出行解决方案。

  摒弃过去的单纯展现黑科技,转向“BMW i未来概念座舱”,宝马在化身一家“科技公司”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为实现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的智能出行生活方式,宝马将还需迎接怎样的挑战?

  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新成果

  在创新日活动上,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莫过于中国首发的BMW i未来概念座舱。

  BMW i未来概念座舱拥有在触控、音效系统上的高科技配置,当汽车实现高度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时,驾驶者可以解放双手、双脚、双眼,甚至大脑。其配备的BMW HoloActive触控系统由一块屏幕、一个捕捉手动作的摄像头、和一个超声波装置组成,是有史以来首个无需接触,实现触觉反馈式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自然语音控制,与横贯仪表台的超大显示屏幕进行信息互动。

  后排乘客还可以通过从车顶延伸出来的宽屏幕享受更加丰富的娱乐功能。首次展出的BMW Sound Curtain音效系统位于座椅头枕中,可发射不同的音频信号,让驾驶者和乘坐者可以互不干扰地享受音乐。

  BMW i未来概念座舱不仅为汽车消费者提供更具学习和美好生活的第三空间,也为宝马未来内饰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一个拥有10年之久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汽车厂商,宝马集团从2006年开始的赛道训练,已经发展到360°防碰撞试验。如今,即将上市的全新BMW 5系Li已经实现第二级自动驾驶,可在时速210公里的范围内控制车速和前车距离;在时速40到160公里范围内探测障碍物,通过紧急避让降低碰撞风险。

  为了更好实现在自动驾驶上的发展,宝马还在高精度地图、传感器系统、人工智能及环境建模和车身控制四大技术上与相关企业展开通力合作。

  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宝马与奥迪、奔驰共同收购Here,通过收集传感器数据,实现高精度地图厘米级精度和在线运行。另外,宝马还同英特尔、mobileye在传感器系统、人工智能进行三方非独家合作,达成用户界面的体验要求。而对于车身控制,宝马则独自进行驾驶策略及规划,维护车辆稳定系统。

宝马通过三种合作方式推动自动驾驶四大技术

  宝马集团负责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的高级副总裁Mr. Dieter May告诉记者,在合作上,用户界面的信息采集必须由企业介入收集,而底层车身控制数据更是需要独立研发,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可以通过合作完成。

  针对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及驾驶行为的多样化,宝马在自动驾驶的两大核心基础——高精度地图及云端数据进行了重新调整。宝马工程技术人员通过SGM*模型的匹配以确定车辆在地图上的位置,这一计算模式由中国工程师寻找并实现计算,目前这一计算形式已在宝马全球普及运用。

  除了自动驾驶领域的推进,宝马在数字化上提供专为中国用户定制的BMW云端互联服务,主要包括旅程管理服务、车辆服务、高档出行服务和生活方式及娱乐服务。

  “科技公司”的战略、资金、人员储备

  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转变成一个“科技公司”,在很多人看来这很是新颖,但一个长远的战略需要从资金、人才、技术等多领域展开,宝马在“第一战略”的规划中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在战略规划上,宝马集团制定了6大发展方向,分别是品牌与设计、产品布局、技术研发、消费者体验与服务、数字化以及盈利能力。

  宝马集团未来的技术重点将提升新能源核心技术以及数字化领域的研发,并计划于2020年将电机从现有第三代产品提升到第五代。对于未来汽车发展的走向,宝马集团将研发重心逐步朝向数字化领域,重点布局发展与自动驾驶高度紧密相关数字化技术研发,最终在无人驾驶技术领域继续保持领导位置。

  在财务方面,宝马集团去年全球收入为941.6亿欧元,税前利润约96.7亿欧元。专家指出,较高的税前利润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宝马集团有充足的自有资金,这表明其有较高的可支配资金用于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市场。

  有了资金,宝马在人才储备这个关键点上也做了充足准备。宝马收购地图服务商HERE股份,这家公司拥有6000名软件方面工程师。同时与英特尔、Mobileye两家公司结成合作伙伴关系,三方项目团队也拥有众多顶尖软件工程师。

  汽车预言家调查显示,这些新增员工并非在普通岗位,他们主要集中在集团发展电动出行和数字化业务、金融服务业务扩展以及移动出行系统化扩张三方面,而这其中的多项业务正是宝马此前在全新“第一战略”中提到的未来发展规划。换句话说,如今至少有近万名的IT工程师在围绕未来第一战略开展工作。

  “预见”自动驾驶的两大挑战

  宝马为全新“第一战略”在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投入力度可见一斑,但面对传统汽车与数字化的有机结合,宝马也充分“预见”了自动驾驶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3年前从诺基亚这家数字化公司转到宝马的Mr. Dieter May,切身体会了这一点。

  宝马集团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高级副总裁 Mr. Dieter May

  作为宝马集团负责数据产品及服务、数字化客户体验的副总裁,Mr. Dieter May认识到汽车自动驾驶是未来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但从产品研发角度来讲,数字化产品以周的迭代时间与传统汽车公司数年的产品迭代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消费市场对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要求,如何协调数字化与传统汽车工业产品的迭代时间,这考验着整个行业的智慧。”

  另外,从销售层面上看,传统汽车销售网络基本仅负责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如何发展销售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团队,这也是当下的挑战之一。

  在他看来,汽车与智能化服务未来会更加紧密,而不是割裂的看待。Dieter May指出,在全新“第一战略”的引领下,宝马正以领先的科技推进其走向科技公司的转变。2021年,集高精度数字地图、传感器科技、云科技、人工智能等无人驾驶关键科技的BMW iNext将实现第三级自动驾驶,并在技术上兼容自动驾驶第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