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国汽车15年,这是汽车预言家此次策划的一场大型专题报道。
首先有必要解释这15年的划分,他并非人们预想的是对过去中国汽车15年一次梳理,而是分为过去10年与未来5年两个时间段。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如此区划分?理由很简单,我希望通过距离我们最近的10年,尝试从中找到中国汽车发展至今的溯源,当然这并非是一场感性的历史回顾,我们希望通过温习这些不曾被我们重视的数据,来尝试从数字的缝隙中找到中国汽车留给我们未来的一些答案。
从今天开始汽车预言家推出“致敬中国汽车15年”系列报道,尝试从整体车市、自主品牌、轿车与SUV市场、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围度,将中国汽车过去10年与未来5年尝试进行一次连接,看看其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今天首先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中国汽车2006年-2015年变革中带给我们的5大思考》,希望通过对过去10年各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胡乱猜测,能给大家重新思考中国汽车提供一次机会。
能力有限,资历尚欠,可能在很多数据专家眼里这些都不值一提,但对于当下处在汽车变革时代的我们这批年轻汽车人,我想扎实做一件事情比什么都强。最后请大家在阅读完后留下最客观真实的感想,因为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系列报道中得到您的帮助和指导。
整体车市“W”曲线将趋于平缓
2006年—2010年,5年的时间中国汽车销量逐渐迈入千万级,汽车总销量年均增速为26.4%,其中乘用车年均增速为28.9%。
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10%,跌至6.7%。不过2009年受到多重政策利好影响,中国汽车整体销售大幅增速至46.15%,乘用车销量增幅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52.93%。
可以说2006年-2010年这5年,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5年,5年时间使得中国汽车彻底走向市场化,主流国际车企产销扩充以及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将中国汽车这块蛋糕迅速做大。
进入2000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开始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从快速的增速逐渐趋向稳定。2011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体销量年均增速为6.43%;其中,乘用车年均增速为9.03%。相较上一个5年,2011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与乘用车年均增速分别降低了19.97和19.87个百分点。
从整体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销售增速约为这10年的平均值——6%,这也符合目前几大机构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增幅的判断;同时,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涨幅,不会再出现2008年-2009年大起大落的情况,“W”曲线增速现象将趋于平缓。
从汽车产销集中度来看,2006年-2010年前十位中国汽车厂家销售总和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89%以上,同时形成了“6+4”格局或“TOP 10”格局。
其中6大汽车集团在2010年后形成目前稳定的排序,华晨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在另外前10排位中轮流坐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前十位汽车厂家中,哈飞汽车作为曾经排在其中的企业已经消失。
自主轿车进入“相互夺食”的负增长时代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06年-2015年年均市场份额占比为40.1%,基本维持在这一局面之中。
不过从数据中发现,2011年~2014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进入逐年降低状态。虽然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幅15.3%,带动整体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处于增幅状态,但主要原因是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SUV同比增长82.8%,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保持增长。
以此来看,未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份额将难以避免逐年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轿车市场销量从2015年开始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2015年中国轿车市场销量增幅为-5.33%,创造了10年以来中国轿车销量首次负增长的历史。这预示着未来中国轿车市场将正式进入互相抢夺份额的红海状态,给未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车企与自主车企很大影响。
相比整体轿车市场,我们发现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更不乐观。从2010年-2015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降低,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增幅相较2010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整体自主轿车份额的缩减,也是一批自主品牌车企在市场中遇冷的一大因素。
一定要看到15万—20万的SUV市场空白
2006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增速逐渐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乘用车市场份额在2011年-2014年也是以负数逐年递减,不过在诸多不好的市场环境下,SUV却是异军突起。
2016年-2015年,中国汽车SUV整体销量年均增幅为44.84%,成为支撑整个中国市场增幅的中流砥柱。
根据2011年-2015年中国SUV市场份额对比发现,SUV销量占到乘用车总销量份额逐年加大,甚至在2015年接近33%的比例,从上图展现的SUV市场份额增幅判断,未来中国SUV市场竞争会进入白热化状态。
从具体车型来看,中国SUV市场经历了几个格局变化,首先2006年-2008年,中国SUV市场一度出现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格局,但从2009年-2013年,合资SUV占据了前十销量排行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主要原因是合资SUV产品强大竞争力,彻底击败了之前猎豹、华泰、众泰等一成不变的老牌自主SUV企业。
根据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SUV前十位中再次出现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局面,不过仔细分析产品区间发现,合资产品大多处于20万元以上的市场,自主产品处于15万元以下的市场,这中间出现了15万-20万元的市场空白。
以此判断,随着合资产品今年广泛布局中大型suv的初步完成,未来一定会将SUV产品下探到20万元以下,所以自主车企一定要抢先机遇,抓住这一市场的蓝海空间。
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是过去7年总和的3倍
随着2008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规划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扬,“十二五”规划2015年累计销量完成50万辆。2010年-2015年实际完成48万辆,但其中33.11万辆为2015年完成,占到2010年-2015年规划销量的69%。因此从销量增幅大起大落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仍未真正形成可以预判的市场行为。
十年梳理再思考
中国汽车整体销售增幅未来将进入“6%”时代,乘用车增幅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进入负增长时代。
SUV形成年均增速40%以上的态势。SUV市场格局目前形成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局面,未来自主与合资需加快挖掘15万-20万元之间的市场潜力,自主品牌一定要抢抓机遇。
新能源汽车2010年-2015年销售平均增速91%。但随着补贴的退坡,以及相关限购城市有利政策的收紧,这一市场的增幅未来不太明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起大落仍有可能。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未来进入微增长阶段,未来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将由中国品牌SUV支撑增长。
新兴互联网汽车企业将在未来成为X因素,或将在市场份额中拥有一席之地。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6-02 出处:王鑫 [原创] 责编:王一萍
致敬中国汽车15年,这是汽车预言家此次策划的一场大型专题报道。
首先有必要解释这15年的划分,他并非人们预想的是对过去中国汽车15年一次梳理,而是分为过去10年与未来5年两个时间段。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如此区划分?理由很简单,我希望通过距离我们最近的10年,尝试从中找到中国汽车发展至今的溯源,当然这并非是一场感性的历史回顾,我们希望通过温习这些不曾被我们重视的数据,来尝试从数字的缝隙中找到中国汽车留给我们未来的一些答案。
从今天开始汽车预言家推出“致敬中国汽车15年”系列报道,尝试从整体车市、自主品牌、轿车与SUV市场、新能源汽车等多个围度,将中国汽车过去10年与未来5年尝试进行一次连接,看看其中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今天首先推出系列报道第一篇:《中国汽车2006年-2015年变革中带给我们的5大思考》,希望通过对过去10年各种领域的数据分析和胡乱猜测,能给大家重新思考中国汽车提供一次机会。
能力有限,资历尚欠,可能在很多数据专家眼里这些都不值一提,但对于当下处在汽车变革时代的我们这批年轻汽车人,我想扎实做一件事情比什么都强。最后请大家在阅读完后留下最客观真实的感想,因为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系列报道中得到您的帮助和指导。
整体车市“W”曲线将趋于平缓
2006年—2010年,5年的时间中国汽车销量逐渐迈入千万级,汽车总销量年均增速为26.4%,其中乘用车年均增速为28.9%。
在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汽车销量增幅自1999年以来首次低于10%,跌至6.7%。不过2009年受到多重政策利好影响,中国汽车整体销售大幅增速至46.15%,乘用车销量增幅更是达到历史最高的52.93%。
可以说2006年-2010年这5年,是中国汽车发展的黄金5年,5年时间使得中国汽车彻底走向市场化,主流国际车企产销扩充以及自主品牌的迅猛发展,将中国汽车这块蛋糕迅速做大。
进入2000年以后的中国汽车开始出现优胜劣汰的格局,从快速的增速逐渐趋向稳定。2011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体销量年均增速为6.43%;其中,乘用车年均增速为9.03%。相较上一个5年,2011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与乘用车年均增速分别降低了19.97和19.87个百分点。
从整体10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表现来看,中国乘用车整体市场销售增速约为这10年的平均值——6%,这也符合目前几大机构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增幅的判断;同时,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乘用车市场涨幅,不会再出现2008年-2009年大起大落的情况,“W”曲线增速现象将趋于平缓。
从汽车产销集中度来看,2006年-2010年前十位中国汽车厂家销售总和占到整体市场规模的89%以上,同时形成了“6+4”格局或“TOP 10”格局。
其中6大汽车集团在2010年后形成目前稳定的排序,华晨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在另外前10排位中轮流坐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汽车前十位汽车厂家中,哈飞汽车作为曾经排在其中的企业已经消失。
自主轿车进入“相互夺食”的负增长时代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在2006年-2015年年均市场份额占比为40.1%,基本维持在这一局面之中。
不过从数据中发现,2011年~2014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开始进入逐年降低状态。虽然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增幅15.3%,带动整体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处于增幅状态,但主要原因是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SUV同比增长82.8%,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保持增长。
以此来看,未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份额将难以避免逐年下降的趋势。
除此之外,中国轿车市场销量从2015年开始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2015年中国轿车市场销量增幅为-5.33%,创造了10年以来中国轿车销量首次负增长的历史。这预示着未来中国轿车市场将正式进入互相抢夺份额的红海状态,给未来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车企与自主车企很大影响。
相比整体轿车市场,我们发现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更不乐观。从2010年-2015年,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降低,2015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增幅相较2010年降低近10个百分点,整体自主轿车份额的缩减,也是一批自主品牌车企在市场中遇冷的一大因素。
一定要看到15万—20万的SUV市场空白
2006年-201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增速逐渐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乘用车市场份额在2011年-2014年也是以负数逐年递减,不过在诸多不好的市场环境下,SUV却是异军突起。
2016年-2015年,中国汽车SUV整体销量年均增幅为44.84%,成为支撑整个中国市场增幅的中流砥柱。
根据2011年-2015年中国SUV市场份额对比发现,SUV销量占到乘用车总销量份额逐年加大,甚至在2015年接近33%的比例,从上图展现的SUV市场份额增幅判断,未来中国SUV市场竞争会进入白热化状态。
从具体车型来看,中国SUV市场经历了几个格局变化,首先2006年-2008年,中国SUV市场一度出现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格局,但从2009年-2013年,合资SUV占据了前十销量排行中的绝大多数席位,其中主要原因是合资SUV产品强大竞争力,彻底击败了之前猎豹、华泰、众泰等一成不变的老牌自主SUV企业。
根据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2015年中国SUV前十位中再次出现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局面,不过仔细分析产品区间发现,合资产品大多处于20万元以上的市场,自主产品处于15万元以下的市场,这中间出现了15万-20万元的市场空白。
以此判断,随着合资产品今年广泛布局中大型suv的初步完成,未来一定会将SUV产品下探到20万元以下,所以自主车企一定要抢先机遇,抓住这一市场的蓝海空间。
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是过去7年总和的3倍
随着2008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规划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扬,“十二五”规划2015年累计销量完成50万辆。2010年-2015年实际完成48万辆,但其中33.11万辆为2015年完成,占到2010年-2015年规划销量的69%。因此从销量增幅大起大落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仍未真正形成可以预判的市场行为。
十年梳理再思考
中国汽车整体销售增幅未来将进入“6%”时代,乘用车增幅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自主品牌轿车销量进入负增长时代。
SUV形成年均增速40%以上的态势。SUV市场格局目前形成自主与合资平分天下的局面,未来自主与合资需加快挖掘15万-20万元之间的市场潜力,自主品牌一定要抢抓机遇。
新能源汽车2010年-2015年销售平均增速91%。但随着补贴的退坡,以及相关限购城市有利政策的收紧,这一市场的增幅未来不太明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起大落仍有可能。
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未来进入微增长阶段,未来中国品牌乘用车份额将由中国品牌SUV支撑增长。
新兴互联网汽车企业将在未来成为X因素,或将在市场份额中拥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