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我为何用一个月“整理”中国汽车15年

2016-06-01 08:09出处:王鑫 [原创]责编:田大鹏

  在这个靠虚幻数据生存的年代,外在的展现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大标杆,阅读量,排行榜,粉丝,阅读……当我们被这些所牵绊时,不知不觉间发现,我们讨论的话题中似乎少了两个灵魂字眼——汽车。

  汽车是什么?这是萦绕我心头许久的一个问题,甚至会让我显得有些分裂。好在,我的人生总有“贵人”。

  这位“贵人”告诉我,你是时候去尝试认识汽车了,而不要站在一边去旁观汽车。我有些不解,结果换回的是被突如其来的一个个问题“羞辱”的体无完肤。

  于是我不服气的开始在纸上描绘自己心中对于中国汽车的理解和认识,结果我发现自己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每一年的销量,我不清楚SUV从何时开始火起来,我不了解中国汽车生产集中度为何物?我甚至连中国汽车15年中消失和诞生的企业有哪些都说不完整……

  这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要开始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学习。

  用两周的时间整理素材与数据,两周时间制作图表和文字描述,我发现原来“2005年—2010年”中国汽车已经“抛弃”了哈飞(从汽车企业产销前十位中消失);我发现原来从2011年开始SUV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2015年年均增速40%);我发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到过去整体产销的69%。

  我整理的异常苦恼,因为我陷入了庞大数据带来的困惑,我被自己打败了。在战战兢兢下,我开始整理出一条思绪,或许这些材料我应该将他们整理出来,即使我仍旧没有弄懂背后的故事,但至少可以展现出来给懂的人。

  如果让我描述这次的数据整理,我会矫情的说:是对人生认知尚且割裂的我一次自卑的反省,是对中国汽车一次真正的认知与学习,是自己给自己的一记响亮耳光,让沉醉在迷茫与无知下的自己清醒一些。

  我想明天开始,准备了一个月的这一系列稿件是时候展现给大家了。不管评价如何,至少是一位年轻人对中国汽车一次虔诚的敬拜,或许仍是文理不通、逻辑不搭,但至少能让一颗浮躁的心沉寂下来,学会思考,我想对我和与我一样年轻的汽车人来说,这就够了。

  正如前不久一位朋友的3岁孩子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我关上灯,就看不见蓝蓝的天空;我打开灯,就看不见黑黑的夜。”希望明天之后陆续推出的这一系列文章,能给处在变革下的中国汽车一个“三岁孩子”般的领悟,这就够了。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我为何用一个月“整理”中国汽车15年

2016-06-01 出处:王鑫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在这个靠虚幻数据生存的年代,外在的展现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最大标杆,阅读量,排行榜,粉丝,阅读……当我们被这些所牵绊时,不知不觉间发现,我们讨论的话题中似乎少了两个灵魂字眼——汽车。

  汽车是什么?这是萦绕我心头许久的一个问题,甚至会让我显得有些分裂。好在,我的人生总有“贵人”。

  这位“贵人”告诉我,你是时候去尝试认识汽车了,而不要站在一边去旁观汽车。我有些不解,结果换回的是被突如其来的一个个问题“羞辱”的体无完肤。

  于是我不服气的开始在纸上描绘自己心中对于中国汽车的理解和认识,结果我发现自己一无所知:我不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每一年的销量,我不清楚SUV从何时开始火起来,我不了解中国汽车生产集中度为何物?我甚至连中国汽车15年中消失和诞生的企业有哪些都说不完整……

  这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要开始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学习。

  用两周的时间整理素材与数据,两周时间制作图表和文字描述,我发现原来“2005年—2010年”中国汽车已经“抛弃”了哈飞(从汽车企业产销前十位中消失);我发现原来从2011年开始SUV已经成为中国乘用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11年-2015年年均增速40%);我发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到过去整体产销的69%。

  我整理的异常苦恼,因为我陷入了庞大数据带来的困惑,我被自己打败了。在战战兢兢下,我开始整理出一条思绪,或许这些材料我应该将他们整理出来,即使我仍旧没有弄懂背后的故事,但至少可以展现出来给懂的人。

  如果让我描述这次的数据整理,我会矫情的说:是对人生认知尚且割裂的我一次自卑的反省,是对中国汽车一次真正的认知与学习,是自己给自己的一记响亮耳光,让沉醉在迷茫与无知下的自己清醒一些。

  我想明天开始,准备了一个月的这一系列稿件是时候展现给大家了。不管评价如何,至少是一位年轻人对中国汽车一次虔诚的敬拜,或许仍是文理不通、逻辑不搭,但至少能让一颗浮躁的心沉寂下来,学会思考,我想对我和与我一样年轻的汽车人来说,这就够了。

  正如前不久一位朋友的3岁孩子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话:“我关上灯,就看不见蓝蓝的天空;我打开灯,就看不见黑黑的夜。”希望明天之后陆续推出的这一系列文章,能给处在变革下的中国汽车一个“三岁孩子”般的领悟,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