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3月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复苏忙碌的季节,尽管工业发展的当下雾霾笼罩着一切,但人们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际里紧罗密布的编织着各自的梦想。
汽车也是如此,还有不到一个月整个行业就将面临一次“检阅”式的大阵仗——北京车展。不过企业大小、是否成熟,谁都希望在这一场车展中为自己拿下一年的好彩头,这其中有一家汽车企业这种求胜欲望更加迫切,它就是宝沃,一个在中国刚刚复活的德国汽车品牌,即将在北京车展向中国市场发布第一款量产车型。
为了这一时刻宝沃准备了10年,但现实中人们对他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传奇与陌生共存,希望与观望同行,期待与唱衰并肩。或许对一个品牌,中国人惯有的感性认知所下的判断背后也夹杂着缺乏“共鸣”元素的认知。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已经离汽车远去50年的汽车品牌已经不可能留有任何遗迹,包括一个品牌最大的价值:一个时代的认可与精神。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3月20日-25日,寰球汽车来到宝沃品牌诞生与逝去的地方,从这里开始,穿越德国南北,最终到达斯图加特,尝试在这蛮长的时间中为大家展现宝沃汽车在这个工业强国的历史发展中留下的足迹。
今天请先跟随我从不莱梅开始,在当地一群老人的带领下,寻找宝沃曾经的厂房、故居、纪念碑,以及当地老爷车俱乐部留下的传奇车型,在这里感受一个逝去50余年的汽车品牌散发的精神光芒。
一天的走访下来我的内心突然冒出这样一种情感思考:宝沃让我想起了上海牌轿车,不莱梅当地对宝沃品牌的反馈与二十年前新闻联播对上海牌轿车关闭生产线高亢而又热情的欢欣鼓舞之声对我形成了强烈反差。
著名新闻人艾丰曾向我这样说道:“我当时正在吃晚饭,当听到新闻为上海牌轿车的消失表达着欢欣鼓舞时,我既可笑又可气,一个曾经费尽多少人心血的梦想,如今轻而易举在一个丫头甜美的声音中被判死刑,我们不应该沉痛的反省思考吗?这是一个时代的耻辱,是对工业精神的践踏。”
或许看完下面这篇类似于游记的文章,我想对外表达这样一丝感悟:宝沃在不莱梅留下的遗迹对于中国汽车而言或许是一种“死亡启示”——我想如果某一天中国出现一家这样的破产企业,在50年后整个城市都在怀念并以各种形式保存对他的记忆,那么中国强大之中的内核才有了真正的基因填充。
老爷车带你到当年出生的地方
3月20日早上7点,周末,对于一个习惯了喧嚣生活的中国人来说,德国不莱梅的空旷寂寥是难以适应的。街道空无一人,路面除了公交电车外也只有零星的几辆经典沃尔沃出租驶过。
位于德国北部的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我们看到的德国印象,他们与传统的“普鲁士”并不相同,而是保留着曾经北部地区典型的容克思维和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了探寻宝沃的第一天行程。
生产标签可以看出这辆汽车生产于1958年
出发前,当地一家宝沃老爷车俱乐部驾驶着五辆老爷车来到酒店,这几款产品都曾是宝沃当年开发的最经典车型,其中一辆中巴车是50年代宝沃生产的唯一一辆。
我选择了乘坐中巴,因为在车厢内汽油味以及老式中巴能找回小时候农村赶集的感觉,尽管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这辆中巴载着一群中国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士开始了一天的探寻,前往宝沃曾经的工厂。
从酒店出发,一路上路人看到一行这样的汽车都驻足观看,这很正常,毕竟这样老式的汽车总会吸引他人的目光。不过年纪大一些的当地人都会挥手致意,为我们开车的中巴司机告诉大家,每次他开着宝沃古董车走在街道,总会感到整个城市都像亲人一样熟悉。
行驶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一个偏僻的工业区域,狭窄的道路旁除了工厂还有两条似乎已经废弃的火车道,当地人介绍,火车道旁边的这座厂区就是宝沃汽车曾经的工厂,大门后面的建筑仍旧保留着曾经的样式,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也就是在这里,宝沃生产的汽车销售突破百万辆,仅在奔驰之后。
由于是周末,这所工厂处于封闭中,我们最终没有进入厂区,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享受精神。
奔驰工厂旁竖立着的“宝沃”纪念碑
再次出发,我换乘了一辆宝沃6缸发动机轿车,在空旷的道路上,司机曾一度将速度飙至120公里每小时。言谈中得知这位司机是一名医生(在德国这是高薪阶层),更巧的是他的专业是德式针灸,当然和中国传统针灸并不相同。
他和妻子都是宝沃俱乐部成员,妻子担任这所俱乐部主席,负责日常的一些事务,夫妻两人收藏了3辆宝沃老爷车。
当地为宝沃创始人所立纪念碑
车队行驶到一处公路弯道处停下,远远看到旁边就是奔驰工厂,这位司机告诉我,这座工厂曾经的名字是宝沃赛巴兹布吕克工厂,像伊莎贝拉等多款经典车型就从这座工厂驶出。上世纪60年代奔驰接手了工厂,开始生产奔驰汽车。
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块纪念碑,走近后才发现这是一块纪念宝沃创始人的碑刻。纪念碑上镌刻着宝沃先生特有的形象,手中拿着雪茄,背后是宝沃工厂大楼,旁边是伊莎贝拉、P100以及其他一些宝沃经典车型。
这块纪念碑是宝沃先生百年诞辰时,当地政府为他修建的,尽管宝沃的破产与当时的不莱梅政府有着各种迷一样的关系,但至今当地人认为,曾经不莱梅的繁华归于宝沃每年从此生产几十万辆汽车销往全球各地带来的税收,而现在的城市破败也是因为宝沃之后没有谁敢再来这里寻求发展。
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纪念碑上镌刻的宝沃大楼,他仍然保持着原样,蓝色与黄色交汇的建筑,虽然五十年来周边建起了很多厂区,但这座大楼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据说奔驰也希望在这座大楼中能够继承一些宝沃先生对汽车的认知。
在返回的途中,我们驱车来到宝沃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白色的独栋别墅,清新典雅。目前居住在这里的仍是宝沃家族人士,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有打招呼,这家人提前出行旅游,我们只能在院落中驻足感受宝沃曾经在这里与联邦总统等各阶层的谈话、生活。
一排老爷车停在曾经缔造他的主人家门前,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感慨。
最全老爷车探访
不知不觉间一到下午1点,我们被告知要去就餐,想象中的美食马上到来,应该是件不错的事情,但事实是我们被老爷车带着走出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一所偏僻的小镇。
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这里是当地人自发组成的宝沃老爷车俱乐部,汉莎概念车、伊莎贝拉皮卡、伊莎贝拉运动、伊莎贝拉敞篷、P100、军事卡车、旅行车……几乎所有宝沃经典车系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宝沃汉莎经典车型
一天的参观时间到此基本结束,探寻宝沃曾经足迹,或许对于我们认识即将在北京车展亮相上市的宝沃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正如宝沃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陈威旭向记者表示:“来到这里我们才能体会到宝沃曾经的辉煌,也才能体会到汽车的神圣”。一辆辆老爷车让这位有着多年汽车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感慨颇多,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从福特讲到通用,在谈到现在的宝沃,用他的话讲汽车是需要一种认同和激情的,当你没有这份情感共鸣注入其中,你只会在一些参数中迷失自己,这或许就是他和华立新选择宝沃的重要原因吧。
接下来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敬请期待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6-03-22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王一萍
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3月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复苏忙碌的季节,尽管工业发展的当下雾霾笼罩着一切,但人们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际里紧罗密布的编织着各自的梦想。
汽车也是如此,还有不到一个月整个行业就将面临一次“检阅”式的大阵仗——北京车展。不过企业大小、是否成熟,谁都希望在这一场车展中为自己拿下一年的好彩头,这其中有一家汽车企业这种求胜欲望更加迫切,它就是宝沃,一个在中国刚刚复活的德国汽车品牌,即将在北京车展向中国市场发布第一款量产车型。
为了这一时刻宝沃准备了10年,但现实中人们对他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传奇与陌生共存,希望与观望同行,期待与唱衰并肩。或许对一个品牌,中国人惯有的感性认知所下的判断背后也夹杂着缺乏“共鸣”元素的认知。因为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已经离汽车远去50年的汽车品牌已经不可能留有任何遗迹,包括一个品牌最大的价值:一个时代的认可与精神。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3月20日-25日,寰球汽车来到宝沃品牌诞生与逝去的地方,从这里开始,穿越德国南北,最终到达斯图加特,尝试在这蛮长的时间中为大家展现宝沃汽车在这个工业强国的历史发展中留下的足迹。
今天请先跟随我从不莱梅开始,在当地一群老人的带领下,寻找宝沃曾经的厂房、故居、纪念碑,以及当地老爷车俱乐部留下的传奇车型,在这里感受一个逝去50余年的汽车品牌散发的精神光芒。
一天的走访下来我的内心突然冒出这样一种情感思考:宝沃让我想起了上海牌轿车,不莱梅当地对宝沃品牌的反馈与二十年前新闻联播对上海牌轿车关闭生产线高亢而又热情的欢欣鼓舞之声对我形成了强烈反差。
著名新闻人艾丰曾向我这样说道:“我当时正在吃晚饭,当听到新闻为上海牌轿车的消失表达着欢欣鼓舞时,我既可笑又可气,一个曾经费尽多少人心血的梦想,如今轻而易举在一个丫头甜美的声音中被判死刑,我们不应该沉痛的反省思考吗?这是一个时代的耻辱,是对工业精神的践踏。”
或许看完下面这篇类似于游记的文章,我想对外表达这样一丝感悟:宝沃在不莱梅留下的遗迹对于中国汽车而言或许是一种“死亡启示”——我想如果某一天中国出现一家这样的破产企业,在50年后整个城市都在怀念并以各种形式保存对他的记忆,那么中国强大之中的内核才有了真正的基因填充。
老爷车带你到当年出生的地方
3月20日早上7点,周末,对于一个习惯了喧嚣生活的中国人来说,德国不莱梅的空旷寂寥是难以适应的。街道空无一人,路面除了公交电车外也只有零星的几辆经典沃尔沃出租驶过。
位于德国北部的这座城市,并没有太多我们看到的德国印象,他们与传统的“普鲁士”并不相同,而是保留着曾经北部地区典型的容克思维和生活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开始了探寻宝沃的第一天行程。
生产标签可以看出这辆汽车生产于1958年
出发前,当地一家宝沃老爷车俱乐部驾驶着五辆老爷车来到酒店,这几款产品都曾是宝沃当年开发的最经典车型,其中一辆中巴车是50年代宝沃生产的唯一一辆。
我选择了乘坐中巴,因为在车厢内汽油味以及老式中巴能找回小时候农村赶集的感觉,尽管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这辆中巴载着一群中国体重严重超标的人士开始了一天的探寻,前往宝沃曾经的工厂。
从酒店出发,一路上路人看到一行这样的汽车都驻足观看,这很正常,毕竟这样老式的汽车总会吸引他人的目光。不过年纪大一些的当地人都会挥手致意,为我们开车的中巴司机告诉大家,每次他开着宝沃古董车走在街道,总会感到整个城市都像亲人一样熟悉。
行驶将近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一个偏僻的工业区域,狭窄的道路旁除了工厂还有两条似乎已经废弃的火车道,当地人介绍,火车道旁边的这座厂区就是宝沃汽车曾经的工厂,大门后面的建筑仍旧保留着曾经的样式,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发生变化,也就是在这里,宝沃生产的汽车销售突破百万辆,仅在奔驰之后。
由于是周末,这所工厂处于封闭中,我们最终没有进入厂区,不得不感慨德国人的享受精神。
奔驰工厂旁竖立着的“宝沃”纪念碑
再次出发,我换乘了一辆宝沃6缸发动机轿车,在空旷的道路上,司机曾一度将速度飙至120公里每小时。言谈中得知这位司机是一名医生(在德国这是高薪阶层),更巧的是他的专业是德式针灸,当然和中国传统针灸并不相同。
他和妻子都是宝沃俱乐部成员,妻子担任这所俱乐部主席,负责日常的一些事务,夫妻两人收藏了3辆宝沃老爷车。
当地为宝沃创始人所立纪念碑
车队行驶到一处公路弯道处停下,远远看到旁边就是奔驰工厂,这位司机告诉我,这座工厂曾经的名字是宝沃赛巴兹布吕克工厂,像伊莎贝拉等多款经典车型就从这座工厂驶出。上世纪60年代奔驰接手了工厂,开始生产奔驰汽车。
不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块纪念碑,走近后才发现这是一块纪念宝沃创始人的碑刻。纪念碑上镌刻着宝沃先生特有的形象,手中拿着雪茄,背后是宝沃工厂大楼,旁边是伊莎贝拉、P100以及其他一些宝沃经典车型。
这块纪念碑是宝沃先生百年诞辰时,当地政府为他修建的,尽管宝沃的破产与当时的不莱梅政府有着各种迷一样的关系,但至今当地人认为,曾经不莱梅的繁华归于宝沃每年从此生产几十万辆汽车销往全球各地带来的税收,而现在的城市破败也是因为宝沃之后没有谁敢再来这里寻求发展。
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看到了纪念碑上镌刻的宝沃大楼,他仍然保持着原样,蓝色与黄色交汇的建筑,虽然五十年来周边建起了很多厂区,但这座大楼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据说奔驰也希望在这座大楼中能够继承一些宝沃先生对汽车的认知。
在返回的途中,我们驱车来到宝沃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白色的独栋别墅,清新典雅。目前居住在这里的仍是宝沃家族人士,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有打招呼,这家人提前出行旅游,我们只能在院落中驻足感受宝沃曾经在这里与联邦总统等各阶层的谈话、生活。
一排老爷车停在曾经缔造他的主人家门前,这样的场景不禁令人感慨。
最全老爷车探访
不知不觉间一到下午1点,我们被告知要去就餐,想象中的美食马上到来,应该是件不错的事情,但事实是我们被老爷车带着走出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一所偏僻的小镇。
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这里是当地人自发组成的宝沃老爷车俱乐部,汉莎概念车、伊莎贝拉皮卡、伊莎贝拉运动、伊莎贝拉敞篷、P100、军事卡车、旅行车……几乎所有宝沃经典车系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宝沃汉莎经典车型
一天的参观时间到此基本结束,探寻宝沃曾经足迹,或许对于我们认识即将在北京车展亮相上市的宝沃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正如宝沃汽车中国执行副总裁陈威旭向记者表示:“来到这里我们才能体会到宝沃曾经的辉煌,也才能体会到汽车的神圣”。一辆辆老爷车让这位有着多年汽车管理经验的职业经理人感慨颇多,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从福特讲到通用,在谈到现在的宝沃,用他的话讲汽车是需要一种认同和激情的,当你没有这份情感共鸣注入其中,你只会在一些参数中迷失自己,这或许就是他和华立新选择宝沃的重要原因吧。
接下来需要几个小时的车程,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