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层面,目前豪华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节奏。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4月份销售数字显示,1-4月份乘用车整体销量增长7.67%,增速明显放缓。
与此对应,却是奥迪的一骑绝尘。5月21日,正值奥迪在华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之际,一汽-大众奥迪特别启动“礼赞300万车主信赖”感恩活动,并宣布奥迪A3、A4L、A6L以及奥迪Q3四款300万纪念版车型上市。
“3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代表了一汽-大众奥迪27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更值得赞叹的是,自1988年5月17日正式入华,完成首个100万辆用了22年,完成第二个100万辆用了33个月,完成第三个100万辆只用了22个月,这个速度确实令人惊讶。
照此推算,完成第四个100万辆,该不会只用11个月吧?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不可否认的是,奥迪入华的27年间,其确实带给中国市场许多许多。
作为一个拓荒者,奥迪极大提升了我国高级轿车出产能力,同时刺激了其他跨国车企的豪华品牌快速进入中国,也促成了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作为一个领路者,奥迪成功完成了豪华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融入,并建立了全价值链的豪华品牌生产、研发、采购和营销体系。
搭上中国“快车”
谁也不知道奥迪的公务车形象从何而来,但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却是显而易见:以奥迪第三个100万为基础进行测算,每月平均销量接近5万辆,而它的老对手——宝马包含旗下MINI品牌,2014年在华总销量45.6万辆,月均3.8万辆,奔驰在华每月平均销量为2.3万辆。
月均近5万辆的销售规模,让这个率先踏足中国市场的高档车品牌一骑绝尘。每每有人说起一汽-大众奥迪在细分市场取得的优势地位,总会模糊地一笔带过——强大的先发优势。这固然没错,但这是一汽-大众奥迪至今笑傲江湖的关键吗?
从1988年一汽与奥迪牵手,在经历了奥迪100短暂的“技术转让”模式之后,从奥迪200开始,奥迪就在其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基础的产品引进和开发模式。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桑塔纳的本土化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工程,而作为高档车品牌,奥迪能不避万难,在“私车时代”开启之前迈出这一步实属可贵。相比那些进入21世纪才陆续实现合资的同类豪华品牌纠结、暧昧的本土化进程来说,奥迪的义无反顾,为今日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其他众多汽车品牌,乃至汽车之外的国际大品牌相比,奥迪品牌让人佩服的睿智在于经过短暂磨合之后,很快便能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第一个开展高档车技术转让,第一个实现本土化生产的高档车品牌,第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档车营销网络,第一个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200万辆,乃至如今成为第一个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
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步履蹒跚、惨淡收场的居多,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领悟,不仅帮助他利用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水准的本土化道路,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建立的一套随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变化发展同步前行的发展模式。
自我再进化
一直以来,奥迪都秉承“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理念,在中国汽车市场引领者豪华品牌的发展与进化,而“进取”作为奥迪落地中国27年来孜孜以求的品牌追求,它推动着奥迪为迎合中国市场所作出不断蜕变与进化。
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奥迪宣布2014年共销售新车57.5万辆,同比增长17.7%,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此外,奥迪品牌以34%的市场占有率在整个高档车市场中保持领先,即豪华车市场上每销售出去三辆车当中就有一辆奥迪。
不过,销量上的增长并没有使奥迪盲目扩张,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认为,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是“保守沉稳、科技冰冷、动感不足”,未来奥迪产品战略将围绕小型化、运动化、个性化和环保化四个方面展开。其努力也是卓有成效,据葛树文介绍,去年一年,奥迪没卖出一辆A6官车,相应的,奥迪非黑色A6L的销量从12%增至21%。
与此同时,在通往年轻化、个性化的路上,一向以端庄见长的奥迪也开始追赶宝马汽车,数据显示,奥迪的客户中,80后、90后的用户已从33%增长到37%,消费者对奥迪运动的认知从27.9%增长至29.1%。
2014年,奥迪还推出了包括A3家族在内的7款全新产品和10款新车型,A3和Q3完成了“迅速激活高档A级车市场”的任务。奥迪Q3稳定占据高档A级SUV市场的半壁江山,A3的销量增长也远高于竞争对手。在高档A级车市场,奥迪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8%。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5年内,奥迪还有庞大的SUV军团(新Q1、Q2、Q5、Q6、Q7、Q8、Q9)将会参战,可以预估的是,这将会更大激活奥迪的冲量速度和潜力。
“弄潮”互联网
进入2010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尽管官车的形象早已不是一汽-大众奥迪的标签,但是很多人还是质疑这样体量的巨人,会不会像很多企业那样转身困难?不能否认,与其他品牌相比,一汽-大众奥迪似乎并不是最前沿的一个。不过,一步步抽丝剥茧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奥迪为契合中国消费者所作的努力。
2014年,一汽-大众奥迪为全新奥迪A3上市打造的“型动日”,以“全网联动”的方式,携手京东商城和腾讯公益平台进行多领域跨界营销合作;同年,一汽-大众奥迪为新奥迪A8家族上市打造6站定制化的高端圈层营销活动,在业界引发广泛影响;2015年,奥迪品牌正式进驻网上商城,并在“奥迪官方旗舰店”启动全新一代奥迪TT全球限量版车型预售。让消费者感受到最需要、最喜欢、最实惠,是一汽-大众奥迪拥抱互联网时代的三条铁律。
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卖出第300万辆的2015年,也是中国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一年,竞争变得充分甚至惨烈,在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之后,汽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2000年初,进入了文化融合的竞争。
十多年前,合资企业文化融合得好坏,是决定品牌中国发展的起步之路是否顺畅的关键。而如今,品牌文化与中国市场文化契合的深度,将左右未来主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在这之后,成功的品牌将在中国市场做出真正的黏性。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5-06-01 出处:汽车商报 [原创] 责编:石腾
在市场层面,目前豪华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节奏。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4月份销售数字显示,1-4月份乘用车整体销量增长7.67%,增速明显放缓。
与此对应,却是奥迪的一骑绝尘。5月21日,正值奥迪在华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之际,一汽-大众奥迪特别启动“礼赞300万车主信赖”感恩活动,并宣布奥迪A3、A4L、A6L以及奥迪Q3四款300万纪念版车型上市。
“300万”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代表了一汽-大众奥迪27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且,更值得赞叹的是,自1988年5月17日正式入华,完成首个100万辆用了22年,完成第二个100万辆用了33个月,完成第三个100万辆只用了22个月,这个速度确实令人惊讶。
照此推算,完成第四个100万辆,该不会只用11个月吧?对此,我们不得而知。不可否认的是,奥迪入华的27年间,其确实带给中国市场许多许多。
作为一个拓荒者,奥迪极大提升了我国高级轿车出产能力,同时刺激了其他跨国车企的豪华品牌快速进入中国,也促成了中国豪华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作为一个领路者,奥迪成功完成了豪华品牌在中国的本土化融入,并建立了全价值链的豪华品牌生产、研发、采购和营销体系。
搭上中国“快车”
谁也不知道奥迪的公务车形象从何而来,但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却是显而易见:以奥迪第三个100万为基础进行测算,每月平均销量接近5万辆,而它的老对手——宝马包含旗下MINI品牌,2014年在华总销量45.6万辆,月均3.8万辆,奔驰在华每月平均销量为2.3万辆。
月均近5万辆的销售规模,让这个率先踏足中国市场的高档车品牌一骑绝尘。每每有人说起一汽-大众奥迪在细分市场取得的优势地位,总会模糊地一笔带过——强大的先发优势。这固然没错,但这是一汽-大众奥迪至今笑傲江湖的关键吗?
从1988年一汽与奥迪牵手,在经历了奥迪100短暂的“技术转让”模式之后,从奥迪200开始,奥迪就在其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着手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基础的产品引进和开发模式。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桑塔纳的本土化都是一件困难重重的工程,而作为高档车品牌,奥迪能不避万难,在“私车时代”开启之前迈出这一步实属可贵。相比那些进入21世纪才陆续实现合资的同类豪华品牌纠结、暧昧的本土化进程来说,奥迪的义无反顾,为今日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站在今天的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与其他众多汽车品牌,乃至汽车之外的国际大品牌相比,奥迪品牌让人佩服的睿智在于经过短暂磨合之后,很快便能接受并认同中国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髓:第一个开展高档车技术转让,第一个实现本土化生产的高档车品牌,第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高档车营销网络,第一个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200万辆,乃至如今成为第一个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
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步履蹒跚、惨淡收场的居多,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领悟,不仅帮助他利用了时间上的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水准的本土化道路,更重要的是由此而建立的一套随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变化发展同步前行的发展模式。
自我再进化
一直以来,奥迪都秉承“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理念,在中国汽车市场引领者豪华品牌的发展与进化,而“进取”作为奥迪落地中国27年来孜孜以求的品牌追求,它推动着奥迪为迎合中国市场所作出不断蜕变与进化。
今年年初,一汽-大众奥迪宣布2014年共销售新车57.5万辆,同比增长17.7%,再次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销量冠军。此外,奥迪品牌以34%的市场占有率在整个高档车市场中保持领先,即豪华车市场上每销售出去三辆车当中就有一辆奥迪。
不过,销量上的增长并没有使奥迪盲目扩张,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认为,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形象是“保守沉稳、科技冰冷、动感不足”,未来奥迪产品战略将围绕小型化、运动化、个性化和环保化四个方面展开。其努力也是卓有成效,据葛树文介绍,去年一年,奥迪没卖出一辆A6官车,相应的,奥迪非黑色A6L的销量从12%增至21%。
与此同时,在通往年轻化、个性化的路上,一向以端庄见长的奥迪也开始追赶宝马汽车,数据显示,奥迪的客户中,80后、90后的用户已从33%增长到37%,消费者对奥迪运动的认知从27.9%增长至29.1%。
2014年,奥迪还推出了包括A3家族在内的7款全新产品和10款新车型,A3和Q3完成了“迅速激活高档A级车市场”的任务。奥迪Q3稳定占据高档A级SUV市场的半壁江山,A3的销量增长也远高于竞争对手。在高档A级车市场,奥迪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8%。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5年内,奥迪还有庞大的SUV军团(新Q1、Q2、Q5、Q6、Q7、Q8、Q9)将会参战,可以预估的是,这将会更大激活奥迪的冲量速度和潜力。
“弄潮”互联网
进入2010年,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尽管官车的形象早已不是一汽-大众奥迪的标签,但是很多人还是质疑这样体量的巨人,会不会像很多企业那样转身困难?不能否认,与其他品牌相比,一汽-大众奥迪似乎并不是最前沿的一个。不过,一步步抽丝剥茧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奥迪为契合中国消费者所作的努力。
2014年,一汽-大众奥迪为全新奥迪A3上市打造的“型动日”,以“全网联动”的方式,携手京东商城和腾讯公益平台进行多领域跨界营销合作;同年,一汽-大众奥迪为新奥迪A8家族上市打造6站定制化的高端圈层营销活动,在业界引发广泛影响;2015年,奥迪品牌正式进驻网上商城,并在“奥迪官方旗舰店”启动全新一代奥迪TT全球限量版车型预售。让消费者感受到最需要、最喜欢、最实惠,是一汽-大众奥迪拥抱互联网时代的三条铁律。
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卖出第300万辆的2015年,也是中国的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一年,竞争变得充分甚至惨烈,在产品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之后,汽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2000年初,进入了文化融合的竞争。
十多年前,合资企业文化融合得好坏,是决定品牌中国发展的起步之路是否顺畅的关键。而如今,品牌文化与中国市场文化契合的深度,将左右未来主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态势,在这之后,成功的品牌将在中国市场做出真正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