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且评且珍惜 全方位解密2014寰球年度车评选

2014-12-25 21:48出处:王文汐 [原创]责编:王文汐

  2014年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各行各业的“年度关键词”纷纷开始攻占各大头条摊位,以最言简意赅的方式总结过去的365天。对于汽车圈来说,最能代表全年的关键词,非“年度车”莫属。有道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款车型都希望成为其所在细分市场的标杆,更希望成为全年的车型代表。那么问题来了,“年度车”的桂冠究竟会花落谁家呢?秉承着“公正、专业”的宗旨,寰球汽车传媒启动了“寰球年度车评选”项目,将从入围的数十款车型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为汽车圈的2014年划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何为寰球年度车评选?

  2014年,寰球汽车传媒推出首届年度车大奖评选活动。通过整合旗下汽车媒体、电子商务、线下巡展共九大业务平台,以及寰球汽车传媒强大、专业的行业、学术领域专家资源,为汽车行业以及消费市场提供具有统一规则、更加整体、全面、客观、公正的年度车评选大奖。

  为了实现公正、科学、专业的评选,为消费者实际购车带来指导作用,寰球汽车传媒携旗下8个业务线,联合众多汽车专业权威机构,聚集不同年龄、领域,多个维度的专家、达人、消费者、经销商,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最专业、最公正的年度车评选活动。

  如何体现专业?

  权威的指导机构是寰球年度车评选“专业”一词的保障。作为本届寰球年度车评选的技术指导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及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全程为年度车评选保驾护航。而J.D.power、中国品牌监测中心的大力支持也为寰球年度车评选提供了信心保障。除此之外,包括专家、媒体、专业车手三个维度的权威人士对数十辆入围车型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评测,针对每款车型,分别给出专家组、媒体组和车手组的评分,也成为年度车评选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度车专家组的阵容十分强大,不仅涵盖了汽车界的影响力人物,还包含了经济界、艺术界的专家与新秀,覆盖面之大可以想见。九位参与场地测试和赛道测试的行业专家分别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车辆认证处处长谢鹏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宋健,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教授张金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高级项目分析师张桐山。九位专家在评测后进行了为时7小时的唱票,分别就每款车型的外型、内饰、技术、安全、人机交互等十项评分选项现场打分,组委会统计评分,按照专家60%,媒体20%,车手20%的权重得出最终结果,专业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体现公正?

  秉承“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原则,寰球年度车评选在海选阶段通过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车展活动、巡展活动等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消费者选出入围车型。作为2014年寰球年度车两大线上投票平台,车人网平台共有12万人次进行了网上投票、V讯网平台共有20万人次进行了网上投票;作为2014年寰球年度车纸媒投票平台,《汽车商报》共收集读者回馈8357份、中国汽车市场·星CAR、车时代以及轰杂志共收集读者回馈6847份;“城市地标购车节”则于各现场共收集调查问卷共107209份,其中东北11380份、华北34572份、西北9654份、华中32940份、华东18663份;同时,在2014年广州车展期间,组委会共收集调查问卷21118份;而在时下最热门的微博公众平台中,共有2870人进行了线上投票。至此,共有5736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交了其各自心目中的年度车型,为年度车评选计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也诠释了寰球年度车评选中”公正“一词的内涵。

  寰球年度车大奖如何产生?

  以专家组、媒体组和车手组针对每款车型给出的评分作为标准,总分累加,计算出每款车型的最终分数。其中专家组权重为60%,媒体组、专业组分别为20%,由此选出各单项奖得奖车型;最终年度车大奖则将于2015年1月18日颁奖典礼现场由与会各组嘉宾现场从各单项奖获得者中投票产生。

  由消费者、专家、车手及媒体共同评选的年度车大奖,能否满足你对年度车评选的要求?又是哪款车型将通过重重考验,问鼎2014年寰球年度车之首?2015年1月18日,谜底即将揭晓,你心仪的“它“能否不负众望?对于即将到来的寰球年度车颁奖典礼,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王文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且评且珍惜 全方位解密2014寰球年度车评选

2014-12-25 出处:王文汐 [原创] 责编:王文汐

  2014年仅剩不到一周的时间,各行各业的“年度关键词”纷纷开始攻占各大头条摊位,以最言简意赅的方式总结过去的365天。对于汽车圈来说,最能代表全年的关键词,非“年度车”莫属。有道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一款车型都希望成为其所在细分市场的标杆,更希望成为全年的车型代表。那么问题来了,“年度车”的桂冠究竟会花落谁家呢?秉承着“公正、专业”的宗旨,寰球汽车传媒启动了“寰球年度车评选”项目,将从入围的数十款车型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为汽车圈的2014年划下一个圆满的句号。

  何为寰球年度车评选?

  2014年,寰球汽车传媒推出首届年度车大奖评选活动。通过整合旗下汽车媒体、电子商务、线下巡展共九大业务平台,以及寰球汽车传媒强大、专业的行业、学术领域专家资源,为汽车行业以及消费市场提供具有统一规则、更加整体、全面、客观、公正的年度车评选大奖。

  为了实现公正、科学、专业的评选,为消费者实际购车带来指导作用,寰球汽车传媒携旗下8个业务线,联合众多汽车专业权威机构,聚集不同年龄、领域,多个维度的专家、达人、消费者、经销商,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最专业、最公正的年度车评选活动。

  如何体现专业?

  权威的指导机构是寰球年度车评选“专业”一词的保障。作为本届寰球年度车评选的技术指导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以及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全程为年度车评选保驾护航。而J.D.power、中国品牌监测中心的大力支持也为寰球年度车评选提供了信心保障。除此之外,包括专家、媒体、专业车手三个维度的权威人士对数十辆入围车型进行为期两天的专业评测,针对每款车型,分别给出专家组、媒体组和车手组的评分,也成为年度车评选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度车专家组的阵容十分强大,不仅涵盖了汽车界的影响力人物,还包含了经济界、艺术界的专家与新秀,覆盖面之大可以想见。九位参与场地测试和赛道测试的行业专家分别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车辆认证处处长谢鹏鸿,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宋健,清华大学汽车碰撞实验室教授张金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以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高级项目分析师张桐山。九位专家在评测后进行了为时7小时的唱票,分别就每款车型的外型、内饰、技术、安全、人机交互等十项评分选项现场打分,组委会统计评分,按照专家60%,媒体20%,车手20%的权重得出最终结果,专业性由此可见一斑。

  如何体现公正?

  秉承“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的原则,寰球年度车评选在海选阶段通过网络媒体、平面媒体、车展活动、巡展活动等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消费者选出入围车型。作为2014年寰球年度车两大线上投票平台,车人网平台共有12万人次进行了网上投票、V讯网平台共有20万人次进行了网上投票;作为2014年寰球年度车纸媒投票平台,《汽车商报》共收集读者回馈8357份、中国汽车市场·星CAR、车时代以及轰杂志共收集读者回馈6847份;“城市地标购车节”则于各现场共收集调查问卷共107209份,其中东北11380份、华北34572份、西北9654份、华中32940份、华东18663份;同时,在2014年广州车展期间,组委会共收集调查问卷21118份;而在时下最热门的微博公众平台中,共有2870人进行了线上投票。至此,共有5736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交了其各自心目中的年度车型,为年度车评选计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也诠释了寰球年度车评选中”公正“一词的内涵。

  寰球年度车大奖如何产生?

  以专家组、媒体组和车手组针对每款车型给出的评分作为标准,总分累加,计算出每款车型的最终分数。其中专家组权重为60%,媒体组、专业组分别为20%,由此选出各单项奖得奖车型;最终年度车大奖则将于2015年1月18日颁奖典礼现场由与会各组嘉宾现场从各单项奖获得者中投票产生。

  由消费者、专家、车手及媒体共同评选的年度车大奖,能否满足你对年度车评选的要求?又是哪款车型将通过重重考验,问鼎2014年寰球年度车之首?2015年1月18日,谜底即将揭晓,你心仪的“它“能否不负众望?对于即将到来的寰球年度车颁奖典礼,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