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超四成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取消汽车产业政策

2014-09-11 00:15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王双双

  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小虞发表观点认为,中国汽车行业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也认为,过去计划经济式过于细化的产业政策,目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未来只需要对行业和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指导性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行业内也再次展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底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大讨论。汽车商报记者认为,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确实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激活汽车市场,扶持汽车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性作用,但随着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和阶段的不同,汽车产业政策确实暴露了诸多不合理的短板,甚至成为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负面因素,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刻,未来甚至存在取消的可能,而用更加细化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取而代之。

超四成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取消汽车产业政策

  针对这一话题,汽车商报联合V讯网、车人网对汽车业内人士进行了抽样采访调查,在受访的40余位汽车媒体、企业、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咨询公司的人士当中,有多达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汽车产业政策应该取消,另外有五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汽车产业政策亟需调整,仅有个别人士保持中立态度。

  有意思的是,建议取消产业政策的受访者以媒体人士和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为主;建议调整的以行业主管部门和自主品牌人士为主,这也意味着同样是汽车产业政策,受益者和非受益者阵营分化明显,媒体人则倾向于彻底为汽车企业松绑。

  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取消也不是天方夜谭,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汽车行业同样也需要在规范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与产业政策相比,更加合理细化的法律法规或许是更合适的解决之道。

  专家声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付于武:

  产业政策起到引导的作用就行了

  对于今后汽车产业政策要不要,我觉得,在当今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今天,像我们过去计划经济式的汽车产业政策,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用实际是越来越小。

  但放眼全世界,像美国、日本、德国这些汽车产业强国,政府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的指导,当然他们不叫产业政策,是在自己本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给予一定方向性的引领思想。

  我想我们未来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肯定也不能是像过去那种管得过细、管得过多的计划经济式指导,而需要的是给整个产业、企业一个发展方向、发展思想上的指导,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就行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汽车产业政策同样需要创新

  我们是转型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短时间内要取消恐怕是有难度。过去是靠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后,行政手段肯定越来越不能继续使用了,需要改革。但是改革一个基本的方式就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政策支持和政策鼓励一些产业的发展,所以产业政策恐怕在一段时间内还要继续存在。不过这个产业政策需要一些改变和调整,比如政策的方向不要覆盖面太宽;还有就是不能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相悖,比如公平采取市场竞争,平等实现生产要素,要受到法律保护,各种类型的企业不能受到歧视等等。所以说政策调整不等于政府无所作为,可以用一些创新型的指导性政策来实现,通过政策也可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安庆衡

  汽车产业政策应该对国内放开,对外资保留

  我们一些人可以说,说话不负责任,只图一时嘴上痛快。我们试想想如果任何汽车产业政策没有了,外资不就更大举进入了,自主品牌不就更活不下去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内放开政策,而对外资方面应该继续保留,对合资企业股比的限制绝不能放开。现在外资对我们自主品牌的挤压已经很厉害了,我们有些人也总说,市场换技术没换来,试想如果全面放开,任由外资进入,换都不换了,就更谈不上学来技术了。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是要有

  必要的产业政策还是应该有,关键看其中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如果完全放开产业政策,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恐怕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会更困难,所以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还是应该有,这样有利于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 杜芳慈

  汽车产业要以法管理

  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怎么管呢?应该用法来管,产业政策不是法,所以,未来国家管理汽车产业应该用法来管,而不是产业政策,我们汽车产业应该尽快立法,归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习主席强调,要以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所以,我们汽车产业也应该用法管起来。

  企业观点

  某自主品牌公关总监

  汽车产业市场化是长远目标

  汽车产业政策不能说完全不需要,它仍然对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至少在短期内它还不能完全被取消。考虑到中国有着相对特殊的国情,幅员辽阔而汽车产业比较分散,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实力有限,在这些方面还是需要国家来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协调。前段时间一直在争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它的确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在一些方面又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全盘取消,现行汽车4S店模式被终结,汽车销售缺乏相应的规范,只会导致市场的混乱。而在诸如生产资质准入方面,我觉得就已经没有必要了,这点上应当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更加放开,让市场真正成为主导。总体来说,汽车产业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它的设计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但如果谈到修改,又牵涉到很多部门和集体的利益,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变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化必定是最终要实现的。

  某合资品牌品牌总监

  需建立成熟市场机制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这个命题显得有些宏观,在同样的汽车产业政策之下,有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猛的,可见这个政策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保障,如果取消产业政策,企业还能否维持同样的发展态势反倒很难说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产业政策毕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很多产业发展的势头和方向是难以预估的,肯定会造成相应的掣肘与限制。如果制订新的产业政策,可以更为合理地规避这些问题,或者建立一套有效的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或许会是最好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无疑是努力的方向,但以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自主车企的成熟程度,有国家宏观的调控措施可能还是会更稳当一点。

  某自主品牌市场部部长

  新能源汽车需要政策引导

  产业政策更多的还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市场阶段和发展水平之上的。对于产业政策的评价应当还是本着辩证的原则,不能绝对地说它好或者坏,也不能简单地说要或者不要。每一次的产业政策调整,其初衷仍旧是为了提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建立规范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大势所趋,但一些行政性的手段在特定环境下也是必要的。就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政府的补贴行为就是非市场化的,这是因为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目的是为了逐步地培育市场,让新能源汽车有更多的受众。如果说完全放开市场,就很可能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本就具有优势的外国品牌会在市场局面打开的情况下抢占份额,燃油车方面的落后局面又会重演。当前国家将“汽车强国”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地位,以行政手段或产业政策指导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式仍将继续一段时间。

  一汽丰田相关负责人

  汽车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

  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法制化管理,都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顶层设计,作为企业来讲,即便两者取其一,也只能是被动接受,不好拿谁退出或者谁进入来衡量。如果必须要选择,可能我个人会更倾向于法制化管理。

  英菲尼迪中国某负责人

  只希望准入程序更加简化

  汽车法规政策增加了我们许多无谓的时间成本,尤其是汽车准入政策,拖沓的程序应该被简化。当然,我并不寄希望于政策被取消,中国政府认为这样会威胁到它的经济安全,我只希望在程序上可以进行相应的简化。

  雷克萨斯中国某负责人:

  汽车产业政策应该直接取消

  汽车法规政策应该直接取消,转而制定更规范健全的产品标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更好,更可以使市场的竞争更激烈,让市场选择成为主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过,根据中国的“特色”,法规政策该不会被取消。

责任编辑:王双双 
V讯网

超四成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取消汽车产业政策

2014-09-11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王双双

  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小虞发表观点认为,中国汽车行业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产业政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也认为,过去计划经济式过于细化的产业政策,目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未来只需要对行业和企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指导性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汽车行业内也再次展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到底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大讨论。汽车商报记者认为,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汽车产业相关政策确实对于促进产业发展,激活汽车市场,扶持汽车企业发展壮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性作用,但随着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和阶段的不同,汽车产业政策确实暴露了诸多不合理的短板,甚至成为阻碍汽车产业发展的负面因素,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刻,未来甚至存在取消的可能,而用更加细化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去取而代之。

超四成受访业内人士建议:取消汽车产业政策

  针对这一话题,汽车商报联合V讯网、车人网对汽车业内人士进行了抽样采访调查,在受访的40余位汽车媒体、企业、行业协会、管理部门、咨询公司的人士当中,有多达四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汽车产业政策应该取消,另外有五成左右的受访者认为汽车产业政策亟需调整,仅有个别人士保持中立态度。

  有意思的是,建议取消产业政策的受访者以媒体人士和跨国公司相关负责人为主;建议调整的以行业主管部门和自主品牌人士为主,这也意味着同样是汽车产业政策,受益者和非受益者阵营分化明显,媒体人则倾向于彻底为汽车企业松绑。

  这样的调查结果表明,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取消也不是天方夜谭,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汽车行业同样也需要在规范的市场中公平竞争,与产业政策相比,更加合理细化的法律法规或许是更合适的解决之道。

  专家声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付于武:

  产业政策起到引导的作用就行了

  对于今后汽车产业政策要不要,我觉得,在当今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的今天,像我们过去计划经济式的汽车产业政策,对于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作用实际是越来越小。

  但放眼全世界,像美国、日本、德国这些汽车产业强国,政府也并不是完全没有相关的指导,当然他们不叫产业政策,是在自己本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个阶段后,给予一定方向性的引领思想。

  我想我们未来的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肯定也不能是像过去那种管得过细、管得过多的计划经济式指导,而需要的是给整个产业、企业一个发展方向、发展思想上的指导,仅仅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就行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赵昌文

  汽车产业政策同样需要创新

  我们是转型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短时间内要取消恐怕是有难度。过去是靠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发展的,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后,行政手段肯定越来越不能继续使用了,需要改革。但是改革一个基本的方式就是需要通过必要的政策引导、政策支持和政策鼓励一些产业的发展,所以产业政策恐怕在一段时间内还要继续存在。不过这个产业政策需要一些改变和调整,比如政策的方向不要覆盖面太宽;还有就是不能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相悖,比如公平采取市场竞争,平等实现生产要素,要受到法律保护,各种类型的企业不能受到歧视等等。所以说政策调整不等于政府无所作为,可以用一些创新型的指导性政策来实现,通过政策也可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安庆衡

  汽车产业政策应该对国内放开,对外资保留

  我们一些人可以说,说话不负责任,只图一时嘴上痛快。我们试想想如果任何汽车产业政策没有了,外资不就更大举进入了,自主品牌不就更活不下去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对内放开政策,而对外资方面应该继续保留,对合资企业股比的限制绝不能放开。现在外资对我们自主品牌的挤压已经很厉害了,我们有些人也总说,市场换技术没换来,试想如果全面放开,任由外资进入,换都不换了,就更谈不上学来技术了。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 徐长明

  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的产业政策还是要有

  必要的产业政策还是应该有,关键看其中的内容是什么。比如,如果完全放开产业政策,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恐怕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会更困难,所以扶持自主品牌发展的政策还是应该有,这样有利于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 杜芳慈

  汽车产业要以法管理

  国家对汽车产业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怎么管呢?应该用法来管,产业政策不是法,所以,未来国家管理汽车产业应该用法来管,而不是产业政策,我们汽车产业应该尽快立法,归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习主席强调,要以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所以,我们汽车产业也应该用法管起来。

  企业观点

  某自主品牌公关总监

  汽车产业市场化是长远目标

  汽车产业政策不能说完全不需要,它仍然对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至少在短期内它还不能完全被取消。考虑到中国有着相对特殊的国情,幅员辽阔而汽车产业比较分散,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研发实力有限,在这些方面还是需要国家来进行宏观的把握和协调。前段时间一直在争议《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它的确有很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在一些方面又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全盘取消,现行汽车4S店模式被终结,汽车销售缺乏相应的规范,只会导致市场的混乱。而在诸如生产资质准入方面,我觉得就已经没有必要了,这点上应当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更加放开,让市场真正成为主导。总体来说,汽车产业政策设立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它的设计初衷并未完全实现。但如果谈到修改,又牵涉到很多部门和集体的利益,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变动。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化必定是最终要实现的。

  某合资品牌品牌总监

  需建立成熟市场机制

  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说,这个命题显得有些宏观,在同样的汽车产业政策之下,有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相当迅猛的,可见这个政策本身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保障,如果取消产业政策,企业还能否维持同样的发展态势反倒很难说了。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产业政策毕竟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很多产业发展的势头和方向是难以预估的,肯定会造成相应的掣肘与限制。如果制订新的产业政策,可以更为合理地规避这些问题,或者建立一套有效的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或许会是最好的结果。从长远来看,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无疑是努力的方向,但以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自主车企的成熟程度,有国家宏观的调控措施可能还是会更稳当一点。

  某自主品牌市场部部长

  新能源汽车需要政策引导

  产业政策更多的还是一个临时性的政策,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市场阶段和发展水平之上的。对于产业政策的评价应当还是本着辩证的原则,不能绝对地说它好或者坏,也不能简单地说要或者不要。每一次的产业政策调整,其初衷仍旧是为了提升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建立规范的市场化运行机制是大势所趋,但一些行政性的手段在特定环境下也是必要的。就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政府的补贴行为就是非市场化的,这是因为市场化的条件尚不成熟,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目的是为了逐步地培育市场,让新能源汽车有更多的受众。如果说完全放开市场,就很可能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在技术、资金等方面本就具有优势的外国品牌会在市场局面打开的情况下抢占份额,燃油车方面的落后局面又会重演。当前国家将“汽车强国”提到了国家安全的地位,以行政手段或产业政策指导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式仍将继续一段时间。

  一汽丰田相关负责人

  汽车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

  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法制化管理,都属于具有战略意义的顶层设计,作为企业来讲,即便两者取其一,也只能是被动接受,不好拿谁退出或者谁进入来衡量。如果必须要选择,可能我个人会更倾向于法制化管理。

  英菲尼迪中国某负责人

  只希望准入程序更加简化

  汽车法规政策增加了我们许多无谓的时间成本,尤其是汽车准入政策,拖沓的程序应该被简化。当然,我并不寄希望于政策被取消,中国政府认为这样会威胁到它的经济安全,我只希望在程序上可以进行相应的简化。

  雷克萨斯中国某负责人:

  汽车产业政策应该直接取消

  汽车法规政策应该直接取消,转而制定更规范健全的产品标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更好,更可以使市场的竞争更激烈,让市场选择成为主导。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不过,根据中国的“特色”,法规政策该不会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