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雷山茶迎来“吉时雨” 吉利打造有温度的公益经营模式

2019-06-06 09:20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在一场“吉时雨”的滋润下,藏匿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的雷山茶终于重获生机。这不仅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更多的则是吉利在以公益回报社会中所收获的成果。

作者 |张智亮 编辑 |王鑫

● ● ●

5月1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由故宫文创以公益名义打造出一款“宫禧福茶”,选用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项目“吉时雨”雷山云尖茶。红蓝茶罐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在这款名为“宫禧福茶”的茶罐中,内盛绿茶与红茶,而这两种茶叶的原料均来自同一个地方“贵州雷山”。谁也不曾想到,一年前的雷山,还以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制茶技术生产茶叶,尽管茶香四溢,但相对落后的茶业始终无法将这份香气传出大山。

一年后,得益于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项目的帮助,在“吉时雨”的滋润下,终于使这个藏匿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的雷山茶重获生机。在外界看来,吉利或许只是一家专心造车的车企,但事实上,在立足于安身立命的汽车行业以外,吉利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以自身实践带动全员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苗族人口超过84%,民族风俗浓郁。这里茶园众多,遍布于海拔1400-1600米之间的雷公山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茶树叶片肥厚,营养成分丰富。但是,偏远的交通条件和落后的生产与推广技术却使得雷山茶一直被埋没于民间。

吉利控股集团“吉时雨”项目组在发现雷山茶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商业潜力时,也洞察到当地茶企“难成气候”的三大痛点:没有品牌,无法提升知名度;没有专业的设备与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没有销售渠道,无法形成完善的产销模式。

面对阻碍雷山发展茶业的瓶颈,吉利控股集团以一场“吉时雨”,给当地茶田、茶农带来了转机。2018年,吉利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流转茶园2000多亩,为当地新建了茶叶精深加工厂房及配套设备,实现“当地采摘、当地加工”,项目惠及当地17个村1700多户贫困户。同时还特派专员长期驻点,管理资金与培养人才,在雷山茶扶贫项目中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

在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管理下,雷山当地传统茶农开始积极地学习起新的制茶技术。今年3月,雷山云尖茶业加工厂正式投产,与以往复杂耗时又低效率的传统技术不同,摊晾、杀青、回潮、揉捻、烘干等精细化的加工工艺自动衔接,提高了产品水准。另外,工厂还配置了5条生产线,可实现红茶、扁形茶、毛峰茶、香茶、银球茶的精加工生产。

雷山县副县长李绍雄表示,“不像以前捐钱捐物捐完就走人,吉利的帮扶模式很好,不仅给钱、给人、给技术,还带着我们闯市场”。据了解,茶厂收益除部分留给公司运转使用外,剩下的则回馈给当地贫困人口进行分红。科学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给雷山茶业新的生机,更为当地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切实的改变。

产销结合 开创全产业链扶持新模式

从原来粗加工的中低端产品到如今精良优质的高端茶,在现代化生产线和专业化工艺的带领下,雷山茶的品质大幅提升。但是,这些优质的茶叶该卖给谁?销售渠道也成为雷山茶业的一道难题。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中自主品牌的领导者,吉利在渠道建设上已有多年的成熟经验。借助多方社会资源,吉利与全国茶叶出口量第一的浙江省茶叶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雷山茶建立产品标准,构建完整的茶产业链销售网络。

为了培育当地的茶叶品牌,吉利控股集团还注册申请了“雷山云”品牌,并通过商业化运作,以联合品牌运营方式拉动销量的同时助推品牌提升。此次“宫禧福茶”就是吉利与故宫文创为雷山茶打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枪。官方透露,接下来还将陆续与网易严选、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等电商平台合作,助推网络销售。

对于雷山县茶产业的帮扶,吉利控股集团“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走出了一条从产业扶贫到“资金+管理+技术+销售”全产业链扶持的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吉利坚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公益理念,真正实现了当地以茶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扶贫基金理事会郑文凯评价,“吉利不仅是在资金上投入,而且还配合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支持,这样的脱贫攻坚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吉利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吉利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和模式。”

造车主业之外 社会责任从未放下

尽管“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是吉利至始至终最核心的使命,但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吉利通过长期的实践努力推进了社会公益体系的完善,为提升全社会责任意识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最终总是会被市场无情抛弃,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永续经营的。”正是因为对社会公益事业保持着长期的热情,作为车企的吉利才在造车主业之外,将“吉时雨”撒向越来越多“干涸”的领域。

自2016年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开始,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深化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举措,在中国帮扶超过10000人次的贫困学子上学与就业,在全国20县39村启动25个农业帮扶项目,帮扶9省17地的13000余个建档立卡家庭,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让扶贫更精准的同时,也更见实效、更有温度。

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汽车企业,吉利公益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除“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外,吉利控股集团还开展了吉利汽车韩红百人援助、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沃尔沃汽车与“沃同享”等公益活动,与旗下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等子公司构成了吉利控股集团包容、开放的公益矩阵。

有温度的企业,才会积极回馈社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然,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成功的企业,大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吉利通过在各领域开展公益活动,积极推动社会公益项目与机制的发展,让社会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温度。


责任编辑:田大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雷山茶迎来“吉时雨” 吉利打造有温度的公益经营模式

2019-06-06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在一场“吉时雨”的滋润下,藏匿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的雷山茶终于重获生机。这不仅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馈赠,更多的则是吉利在以公益回报社会中所收获的成果。

作者 |张智亮 编辑 |王鑫

● ● ●

5月15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由故宫文创以公益名义打造出一款“宫禧福茶”,选用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项目“吉时雨”雷山云尖茶。红蓝茶罐引起了业内外的关注。

在这款名为“宫禧福茶”的茶罐中,内盛绿茶与红茶,而这两种茶叶的原料均来自同一个地方“贵州雷山”。谁也不曾想到,一年前的雷山,还以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制茶技术生产茶叶,尽管茶香四溢,但相对落后的茶业始终无法将这份香气传出大山。

一年后,得益于吉利控股集团精准扶贫项目的帮助,在“吉时雨”的滋润下,终于使这个藏匿在贵州崇山峻岭中的雷山茶重获生机。在外界看来,吉利或许只是一家专心造车的车企,但事实上,在立足于安身立命的汽车行业以外,吉利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以自身实践带动全员社会责任意识的建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苗族人口超过84%,民族风俗浓郁。这里茶园众多,遍布于海拔1400-1600米之间的雷公山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茶树叶片肥厚,营养成分丰富。但是,偏远的交通条件和落后的生产与推广技术却使得雷山茶一直被埋没于民间。

吉利控股集团“吉时雨”项目组在发现雷山茶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与商业潜力时,也洞察到当地茶企“难成气候”的三大痛点:没有品牌,无法提升知名度;没有专业的设备与技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没有销售渠道,无法形成完善的产销模式。

面对阻碍雷山发展茶业的瓶颈,吉利控股集团以一场“吉时雨”,给当地茶田、茶农带来了转机。2018年,吉利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流转茶园2000多亩,为当地新建了茶叶精深加工厂房及配套设备,实现“当地采摘、当地加工”,项目惠及当地17个村1700多户贫困户。同时还特派专员长期驻点,管理资金与培养人才,在雷山茶扶贫项目中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

在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管理下,雷山当地传统茶农开始积极地学习起新的制茶技术。今年3月,雷山云尖茶业加工厂正式投产,与以往复杂耗时又低效率的传统技术不同,摊晾、杀青、回潮、揉捻、烘干等精细化的加工工艺自动衔接,提高了产品水准。另外,工厂还配置了5条生产线,可实现红茶、扁形茶、毛峰茶、香茶、银球茶的精加工生产。

雷山县副县长李绍雄表示,“不像以前捐钱捐物捐完就走人,吉利的帮扶模式很好,不仅给钱、给人、给技术,还带着我们闯市场”。据了解,茶厂收益除部分留给公司运转使用外,剩下的则回馈给当地贫困人口进行分红。科学高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不仅给雷山茶业新的生机,更为当地的扶贫工作带来了切实的改变。

产销结合 开创全产业链扶持新模式

从原来粗加工的中低端产品到如今精良优质的高端茶,在现代化生产线和专业化工艺的带领下,雷山茶的品质大幅提升。但是,这些优质的茶叶该卖给谁?销售渠道也成为雷山茶业的一道难题。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中自主品牌的领导者,吉利在渠道建设上已有多年的成熟经验。借助多方社会资源,吉利与全国茶叶出口量第一的浙江省茶叶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雷山茶建立产品标准,构建完整的茶产业链销售网络。

为了培育当地的茶叶品牌,吉利控股集团还注册申请了“雷山云”品牌,并通过商业化运作,以联合品牌运营方式拉动销量的同时助推品牌提升。此次“宫禧福茶”就是吉利与故宫文创为雷山茶打造品牌形象的第一枪。官方透露,接下来还将陆续与网易严选、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等电商平台合作,助推网络销售。

对于雷山县茶产业的帮扶,吉利控股集团“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走出了一条从产业扶贫到“资金+管理+技术+销售”全产业链扶持的创新之路。与此同时,吉利坚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公益理念,真正实现了当地以茶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中国扶贫基金理事会郑文凯评价,“吉利不仅是在资金上投入,而且还配合管理、技术、市场等各方面的支持,这样的脱贫攻坚举措不仅充分体现了吉利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吉利参与脱贫攻坚的创新做法和模式。”

造车主业之外 社会责任从未放下

尽管“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是吉利至始至终最核心的使命,但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吉利通过长期的实践努力推进了社会公益体系的完善,为提升全社会责任意识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最终总是会被市场无情抛弃,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实现永续经营的。”正是因为对社会公益事业保持着长期的热情,作为车企的吉利才在造车主业之外,将“吉时雨”撒向越来越多“干涸”的领域。

自2016年启动“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开始,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深化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等举措,在中国帮扶超过10000人次的贫困学子上学与就业,在全国20县39村启动25个农业帮扶项目,帮扶9省17地的13000余个建档立卡家庭,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让扶贫更精准的同时,也更见实效、更有温度。

作为一家面向全球的汽车企业,吉利公益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于国内。除“吉时雨”精准扶贫项目外,吉利控股集团还开展了吉利汽车韩红百人援助、绿跑道乡村少年体育梦想计划、沃尔沃汽车与“沃同享”等公益活动,与旗下沃尔沃汽车、伦敦电动汽车等子公司构成了吉利控股集团包容、开放的公益矩阵。

有温度的企业,才会积极回馈社会,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当然,积极投入公益事业,也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扩展自己的消费群体。成功的企业,大都是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引领者,吉利通过在各领域开展公益活动,积极推动社会公益项目与机制的发展,让社会感受到中国企业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