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负面情绪”成主线 斯巴鲁年关如何渡?

2019-01-30 13:45出处:东克平 [原创]责编:东克平

1月28日,斯巴鲁官方发布声明,此前停产的日本群马工厂已恢复生产。据悉,今年1月16日,该工厂因从外部采购的部分主要零部件电动转向装置被发现存在缺陷而停止生产,涉及的车型包括斯巴鲁森林人、XV、翼豹等车型,总产量占其全球总产量的60%。

针对此事件,斯巴鲁官方在声明中表示,受影响的车辆尚未到达日本以外任何国家的任何客户,因此,国内至今斯巴鲁未发布任何有关产品召回的消息。

随着群马工厂恢复生产,似乎一切都将重回正轨,然而,富士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又将斯巴鲁带回到阴云之中:早前,斯巴鲁群马工厂内,一名员工因长期加班、未获得相应报酬而选择自杀。至此,斯巴鲁未能改写2018年的基调,负面成主旋律这一局面延续到了新的一年。

负面成主旋律 斯巴鲁折戟中国市场

总结斯巴鲁近一年的大事件,会发现负面影响成了斯巴鲁的“故事主线”,事件也涉及多个层面。

2018年5月,斯巴鲁被指控“排放造假”,在随后斯巴鲁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承认了这一指控,称其员工在汽车燃效消耗和尾气排放方面篡改了数据;同年6月,在中国市场日趋沉沦的斯巴鲁遭到了经销商的“围攻”,最终不得不以“补贴”息事宁人;进入9月,斯巴鲁又被曝出因燃油泵存在安全隐患,全球召回力狮、傲虎、翼豹等车型共计9228辆。

这回确定了!斯巴鲁最终承认排放数据造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问题,合伙人庞大集团也为斯巴鲁留下了难题。在双方的合作中,庞大集团近乎垄断了斯巴鲁在华的所有销售渠道,尽管“初来乍到”的斯巴鲁借住庞大集团的资源取得过不错的销量成绩,但斯巴鲁的命运始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随着庞大集团的崩塌溃败,没能力自救的斯巴鲁渐渐走上了绝路。

综上,在多维度的“负面打击”下,市场销量下滑成了必然,这使得在中国市场本就不那么紧俏的斯巴鲁更显颓势。有数据指出,斯巴鲁在华2018全年销量为24816辆,同比下降19%。这与其年初所定的10万辆目标相差甚远。在日本本土,斯巴鲁也遭遇了滑铁卢。有资料显示,2018年4月-9月,斯巴鲁在日本国内的销量降至6.5万辆,同比下滑20%。日本国内有机构预测,斯巴鲁2018财年的合并营业利润将同比下滑42%。

对于斯巴鲁而言,除了要面对销量下滑带来的利润问题,一系列负面事件所需要的“善后”费用以及股价下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笔可观但不可拒绝的支出。此外,企业信誉的损失无法用具体的经济成本计算。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斯巴鲁想要挽回声誉,无疑将投入更多预算改善公共关系。这对于本就“不宽裕”的斯巴鲁而言,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北美市场能否回天难预料

在斯巴鲁手中,美国市场是一张底牌。

据外媒报道,国际信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RI,全球领先的声誉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公布了2018年美国车企声誉排行榜。该研究机构邀请了美国1,785名知情公众参与调研,并以企业声誉为标准确定了榜单,其中,斯巴鲁力压宝马摘得了车企桂冠。

长期以来,斯巴鲁在美国始终拥有很好的声誉与销量,有资料显示,2018年,斯巴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继续保持正向增长,全年销售新车约68万辆,同比增长5%。前不久,斯巴鲁旗下经典车型WRX STI再次升级改款,无疑,在美国涡轮拉力赛事中大放异彩的斯巴鲁将再次点燃当地消费者的热情。

Subaru-WRX_STI_S209-2019-1280-02.jpg

不过,对于斯巴鲁而言,美国市场5%增幅所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成为“负面打击”下经济支出的保障,仍是个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发布的统计来看,斯巴鲁产品的单台利润在3000-3500美元之间,粗略计算后,北美市场增幅带来的利润还不足以支付斯巴鲁付给中国经销商的安抚费用。

无疑,斯巴鲁对东西两个汽车出口大国的适应程度有着天壤之别,选择社会大环境与文化背景相对更“亲近”的美国市场作为立足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危机情况下,斯巴鲁没有更多选择余地,因未能“入乡随俗”立足中国市场的斯巴鲁,白白流失了大批潜在用户。

同为日系品牌,东西通吃的丰田集把生意做的团风生水起,成为了与大众争夺销量冠军的强大势力;同样拥有“小众”标签的马自达以同样重视美国市场,同时对于中国市场的尝试与维护一直快速推进。

对于斯巴鲁而言,尝试在“水土不服”的中国市场拓荒,未尝不是件好事,在能索取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将品牌魅力覆盖到更广阔的范围,无论是应对当下困境,还是日后向上突围,都是一张强力底牌。

责任编辑:东克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负面情绪”成主线 斯巴鲁年关如何渡?

2019-01-30 出处:东克平 [原创] 责编:东克平

1月28日,斯巴鲁官方发布声明,此前停产的日本群马工厂已恢复生产。据悉,今年1月16日,该工厂因从外部采购的部分主要零部件电动转向装置被发现存在缺陷而停止生产,涉及的车型包括斯巴鲁森林人、XV、翼豹等车型,总产量占其全球总产量的60%。

针对此事件,斯巴鲁官方在声明中表示,受影响的车辆尚未到达日本以外任何国家的任何客户,因此,国内至今斯巴鲁未发布任何有关产品召回的消息。

随着群马工厂恢复生产,似乎一切都将重回正轨,然而,富士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又将斯巴鲁带回到阴云之中:早前,斯巴鲁群马工厂内,一名员工因长期加班、未获得相应报酬而选择自杀。至此,斯巴鲁未能改写2018年的基调,负面成主旋律这一局面延续到了新的一年。

负面成主旋律 斯巴鲁折戟中国市场

总结斯巴鲁近一年的大事件,会发现负面影响成了斯巴鲁的“故事主线”,事件也涉及多个层面。

2018年5月,斯巴鲁被指控“排放造假”,在随后斯巴鲁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承认了这一指控,称其员工在汽车燃效消耗和尾气排放方面篡改了数据;同年6月,在中国市场日趋沉沦的斯巴鲁遭到了经销商的“围攻”,最终不得不以“补贴”息事宁人;进入9月,斯巴鲁又被曝出因燃油泵存在安全隐患,全球召回力狮、傲虎、翼豹等车型共计9228辆。

这回确定了!斯巴鲁最终承认排放数据造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身问题,合伙人庞大集团也为斯巴鲁留下了难题。在双方的合作中,庞大集团近乎垄断了斯巴鲁在华的所有销售渠道,尽管“初来乍到”的斯巴鲁借住庞大集团的资源取得过不错的销量成绩,但斯巴鲁的命运始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里。随着庞大集团的崩塌溃败,没能力自救的斯巴鲁渐渐走上了绝路。

综上,在多维度的“负面打击”下,市场销量下滑成了必然,这使得在中国市场本就不那么紧俏的斯巴鲁更显颓势。有数据指出,斯巴鲁在华2018全年销量为24816辆,同比下降19%。这与其年初所定的10万辆目标相差甚远。在日本本土,斯巴鲁也遭遇了滑铁卢。有资料显示,2018年4月-9月,斯巴鲁在日本国内的销量降至6.5万辆,同比下滑20%。日本国内有机构预测,斯巴鲁2018财年的合并营业利润将同比下滑42%。

对于斯巴鲁而言,除了要面对销量下滑带来的利润问题,一系列负面事件所需要的“善后”费用以及股价下跌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一笔可观但不可拒绝的支出。此外,企业信誉的损失无法用具体的经济成本计算。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斯巴鲁想要挽回声誉,无疑将投入更多预算改善公共关系。这对于本就“不宽裕”的斯巴鲁而言,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北美市场能否回天难预料

在斯巴鲁手中,美国市场是一张底牌。

据外媒报道,国际信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RI,全球领先的声誉管理咨询公司)近日公布了2018年美国车企声誉排行榜。该研究机构邀请了美国1,785名知情公众参与调研,并以企业声誉为标准确定了榜单,其中,斯巴鲁力压宝马摘得了车企桂冠。

长期以来,斯巴鲁在美国始终拥有很好的声誉与销量,有资料显示,2018年,斯巴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继续保持正向增长,全年销售新车约68万辆,同比增长5%。前不久,斯巴鲁旗下经典车型WRX STI再次升级改款,无疑,在美国涡轮拉力赛事中大放异彩的斯巴鲁将再次点燃当地消费者的热情。

Subaru-WRX_STI_S209-2019-1280-02.jpg

不过,对于斯巴鲁而言,美国市场5%增幅所带来的利润是否能够成为“负面打击”下经济支出的保障,仍是个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2018年发布的统计来看,斯巴鲁产品的单台利润在3000-3500美元之间,粗略计算后,北美市场增幅带来的利润还不足以支付斯巴鲁付给中国经销商的安抚费用。

无疑,斯巴鲁对东西两个汽车出口大国的适应程度有着天壤之别,选择社会大环境与文化背景相对更“亲近”的美国市场作为立足地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危机情况下,斯巴鲁没有更多选择余地,因未能“入乡随俗”立足中国市场的斯巴鲁,白白流失了大批潜在用户。

同为日系品牌,东西通吃的丰田集把生意做的团风生水起,成为了与大众争夺销量冠军的强大势力;同样拥有“小众”标签的马自达以同样重视美国市场,同时对于中国市场的尝试与维护一直快速推进。

对于斯巴鲁而言,尝试在“水土不服”的中国市场拓荒,未尝不是件好事,在能索取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将品牌魅力覆盖到更广阔的范围,无论是应对当下困境,还是日后向上突围,都是一张强力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