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吴小员:中国共享汽车总数规模全球第一 电动汽车占比为95%

2018-01-17 14:23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1月1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在广西柳州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关注用户评价,聚焦业态创新”。

  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补贴退坡、产品可靠性、商业运营模式、产业链配套等多方面的挑战。

  会议邀请到行业专家、电池企业、设备企业、整车企业、分时租赁、三电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等数百位大咖齐聚,共同回顾2017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对2018年产业走向和趋势做出预判。同时,还将面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等行业问题。

  以下是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小员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朋友,这几年随着我国进入共享化时代,那么各方主体如何参与,如何创新引领新生代,实现大家共享共赢的未来呢?现在共享经济,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兴起,为汽车的共享,更为百姓,包括研究机构,包括我们的行业界的理解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那什么到底是汽车共享,它的边界和范围在哪里?有时候泛泛讲汽车共享多少亿级多少规模,行业走到这个阶段,有必要细分一下。

  今年2017年8月份也是国内在国家交通、住建官方层面首次对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有了一个《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意见》。分时租赁俗称汽车共享,按小时或分钟来计算使用车辆的价值的方式,不包含带司机的网约车,已经迈入出租车的管理,也不包含私家车,也不包括传统的长租,虽然我们分时租赁汽车共享纳入了汽车租赁的范畴,但是原来长期一天以上的租赁方式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运营业态、政策等方面,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70年前瑞士起先,20年前以德美率先开展商业化运营,到了现在2011年中国开始探索,短短七年中国已经变成了领先。领先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首先是投入汽车共享的车辆总数规模已经全球第一,其中电动汽车在所投入所有车辆的占比是全球第一,而且绝对领先。到今年上半年,几个典型国家,德国是17000多辆,其中电动汽车的占比是10.4%左右,美国是接近1.7万辆,电动汽车的占比不到1%,而我国4万辆,其中电动汽车的占比高达95%以上。去年年底,仅仅30家运营商投入运营的电动汽车总数已经达到了13.9万辆,其中分时租赁的电动汽车约8.9万辆。首先,去年年底中国累计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接近180万辆,其中电动乘用车的总量接近80辆,我国分时租赁用电动汽车数量仅仅在2017年的下半年,仅仅是这30家典型的运营商投入总数超过此前全国投入的数量。其次,我国累计用于分时租赁电动汽车数量占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之比已经大于10%了。

  基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共享发展进程,到2017年12月四个第一:共享汽车规模全球第一,EV占比全球第一,拥有全球电动汽车共享规模第一的城市,包括了上海、北京、重庆等等,都超过了此前在2015、2016年。

  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了。德鲁克老先生这句话是十几年前说的,现在的商业模式也依然重要,没有商业模式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一个很好听的商业模式,或者商业逻辑,也不是万能的,运营能力、资源管控的能力都会影响到商业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实施。

  从宏观来讲,最大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一个是国家层面,我国首次在去年8月对分时租赁做了管理体制的定位,并且8月8日交通部的文件用了两句话,明确了它的范畴,鼓励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使很多城市在不断选择电动出租车、网约车。商业模式是车型选择,如果你非要投全部燃油车做分时租赁的,你要考虑看好现在还是看好未来,这是值得思考的。

  从国家层面来讲,德国也在今年出台了共享汽车的优惠方案,我们中国的政策体系层次更丰富,除了考虑交通行业管理的问题,还有中国特色,我们的汽车分享分时租赁就一开始就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现在朝着电动化大道上奔驰,因此分时租赁也有路线,你到底是燃油还是纯电动,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商业模式也跟区域性差别非常大,你可能在A城市得到各方面的资源,到了B城市你的模式能不能一招吃遍天,这也值得各届关注,我简单举个例子,从国际上来看,巴黎是典型的政企协同PPP模式,有政府对运营商严格的招投标要求,有12年,这套体系要继续用的要求,对城市的市政公共停车位公共资源的体制,使得欧洲城市因为政策有特别的支持,这个商业模式可以走通。但是在我们国家,有的企业喜欢说强调哪个特点,比如我有自由流动,结果没人租,一张停车费的帐单就是上千块。上海和长沙,因为产业基础不同,因为发展的历史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同的,我指的是分时租赁。广州也是同样的道理,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并且长沙跟广州的特点,现在对分时租赁的牌照额度还没有严格的限制,换句话说在北京、上海、深圳有严格的限制,你的商业模式也得精心考量。

  最关键的企业微观层面,2016年底摩拜在贵安新区合作,多元化的主体探索商业模式的格局会继续延续,可以预判2018年继续红火。我把分时租赁相关的商业模式涉及到的关键要素和节点做了分裂,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区域,可能会做一些平台和组合,各具特点,特别是在金融业务模式上,因为做B2C、BZG,还有都市交通、县乡出行等场景的,各个城市都在探索。包括车是自购还是租赁,还是私家车,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另外一个容易忽视的是牌照获得能力,你是自由,你能拿到运营拍照,还是租别人的牌照运行,或者压根没有牌照,还有补能模式是充电还是换电还是加油。把你当做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来投还是其他,这个商业模式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从国际上来讲,三大巨头背后的企业基因各不相同,他们选择的道路有天壤之别,以zipcar以例,在不同的阶段商业模式是在变化的,另外除华盛顿、波士顿、纽约之外,其他城市也盈利过,只不过某时某地,不一定是永远。另外,zipcar不同的车型,低端车型和高端车型共享的时候,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比如低端车型适合年轻时尚的消费者,他贴了很多花花绿绿的LOGO,但是给高端人士用的共享宝马就贴简约的,这些东西也是商业模式的体现。car2go曾经在全球6个城市用过电动汽车做分时租赁,后来因为充电设施受地域设置的问题退出了美国几个城市,现在只在马德里等几个城市,而这几个城市又有细微的差别。

  现在来看看国内的,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是六大派,资源为王派,包括了车企依托派、电池参赛派、租运创新派、多网一位派。还有流量平台派、技术方案派、场景精耕派、地方专功派、独立运营派,各有优势。车企派不做移动出行不做分时租赁的不是好的租赁公司,基本所有的车系无论是国内国际都在做出行服务。

  上海有比较小规模的,做乘用车和物流车充电等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已经是成功的租赁模式。在企业层面,30家运营商的数据来看,到底我们的未来和现在的模式状态如何,这30家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遍布六大派,上线时间各个时间点都有,他们的分布模式里,最高的是租车,还有广告,包括其他的增值服务,已经在不断体现它的价值。做B2C运营是最多的,基本上20多家都做B2C,规模最大的三家有一万辆的三家,也在继续扩大。从他们的取还模式、计费方式来看,基本是异地还、原借原还、网点+自由流动、自由流动为主。这些运营商面临着最大困难,或者商业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不是模式不好,而是牌照资源,这是一剑封喉的资源。到2020年,2020年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有10万辆,就以上一周30家投入的运营总数接近140万,电动汽车租赁到2020年应该在90—100万。三家分时租赁公司有进军全球的计划,准备在海外布局15万辆。对未来分时租赁到底是风口还是火坑,到底是馅还是陷井,他们非常乐观,2018年有8家盈利了,到2020年还有8家盈利,他们未来对智能驾驶、汽车共享的促进和发展结合,他们的信息表达得非常好,。

  未来新的跨界是大平台,重资产传统汽车行业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一定能够大有作为,而且共享的全球大幕也拉开了,在全球大舞台上找到定位,凝练我们的模式,协同创新,共享共赢未来,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田大鹏 
V讯网

吴小员:中国共享汽车总数规模全球第一 电动汽车占比为95%

2018-01-17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1月17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在广西柳州举办。本届会议主题为“关注用户评价,聚焦业态创新”。

  从目前情况来看,发展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但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补贴退坡、产品可靠性、商业运营模式、产业链配套等多方面的挑战。

  会议邀请到行业专家、电池企业、设备企业、整车企业、分时租赁、三电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等数百位大咖齐聚,共同回顾2017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历程,并对2018年产业走向和趋势做出预判。同时,还将面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等行业问题。

  以下是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小员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朋友,这几年随着我国进入共享化时代,那么各方主体如何参与,如何创新引领新生代,实现大家共享共赢的未来呢?现在共享经济,特别是共享单车的兴起,为汽车的共享,更为百姓,包括研究机构,包括我们的行业界的理解起到非常好的作用。那什么到底是汽车共享,它的边界和范围在哪里?有时候泛泛讲汽车共享多少亿级多少规模,行业走到这个阶段,有必要细分一下。

  今年2017年8月份也是国内在国家交通、住建官方层面首次对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有了一个《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意见》。分时租赁俗称汽车共享,按小时或分钟来计算使用车辆的价值的方式,不包含带司机的网约车,已经迈入出租车的管理,也不包含私家车,也不包括传统的长租,虽然我们分时租赁汽车共享纳入了汽车租赁的范畴,但是原来长期一天以上的租赁方式无论是在商业模式、运营业态、政策等方面,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差别。

  70年前瑞士起先,20年前以德美率先开展商业化运营,到了现在2011年中国开始探索,短短七年中国已经变成了领先。领先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首先是投入汽车共享的车辆总数规模已经全球第一,其中电动汽车在所投入所有车辆的占比是全球第一,而且绝对领先。到今年上半年,几个典型国家,德国是17000多辆,其中电动汽车的占比是10.4%左右,美国是接近1.7万辆,电动汽车的占比不到1%,而我国4万辆,其中电动汽车的占比高达95%以上。去年年底,仅仅30家运营商投入运营的电动汽车总数已经达到了13.9万辆,其中分时租赁的电动汽车约8.9万辆。首先,去年年底中国累计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接近180万辆,其中电动乘用车的总量接近80辆,我国分时租赁用电动汽车数量仅仅在2017年的下半年,仅仅是这30家典型的运营商投入总数超过此前全国投入的数量。其次,我国累计用于分时租赁电动汽车数量占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之比已经大于10%了。

  基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汽车共享发展进程,到2017年12月四个第一:共享汽车规模全球第一,EV占比全球第一,拥有全球电动汽车共享规模第一的城市,包括了上海、北京、重庆等等,都超过了此前在2015、2016年。

  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了。德鲁克老先生这句话是十几年前说的,现在的商业模式也依然重要,没有商业模式是万万不能的,但是仅有一个很好听的商业模式,或者商业逻辑,也不是万能的,运营能力、资源管控的能力都会影响到商业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和实施。

  从宏观来讲,最大影响商业模式的因素,一个是国家层面,我国首次在去年8月对分时租赁做了管理体制的定位,并且8月8日交通部的文件用了两句话,明确了它的范畴,鼓励用新能源车辆开展分时租赁,使很多城市在不断选择电动出租车、网约车。商业模式是车型选择,如果你非要投全部燃油车做分时租赁的,你要考虑看好现在还是看好未来,这是值得思考的。

  从国家层面来讲,德国也在今年出台了共享汽车的优惠方案,我们中国的政策体系层次更丰富,除了考虑交通行业管理的问题,还有中国特色,我们的汽车分享分时租赁就一开始就搭载在新能源汽车上,现在朝着电动化大道上奔驰,因此分时租赁也有路线,你到底是燃油还是纯电动,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再看一下,商业模式也跟区域性差别非常大,你可能在A城市得到各方面的资源,到了B城市你的模式能不能一招吃遍天,这也值得各届关注,我简单举个例子,从国际上来看,巴黎是典型的政企协同PPP模式,有政府对运营商严格的招投标要求,有12年,这套体系要继续用的要求,对城市的市政公共停车位公共资源的体制,使得欧洲城市因为政策有特别的支持,这个商业模式可以走通。但是在我们国家,有的企业喜欢说强调哪个特点,比如我有自由流动,结果没人租,一张停车费的帐单就是上千块。上海和长沙,因为产业基础不同,因为发展的历史不同,城市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同的,我指的是分时租赁。广州也是同样的道理,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并且长沙跟广州的特点,现在对分时租赁的牌照额度还没有严格的限制,换句话说在北京、上海、深圳有严格的限制,你的商业模式也得精心考量。

  最关键的企业微观层面,2016年底摩拜在贵安新区合作,多元化的主体探索商业模式的格局会继续延续,可以预判2018年继续红火。我把分时租赁相关的商业模式涉及到的关键要素和节点做了分裂,不同的企业根据自己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时机不同的区域,可能会做一些平台和组合,各具特点,特别是在金融业务模式上,因为做B2C、BZG,还有都市交通、县乡出行等场景的,各个城市都在探索。包括车是自购还是租赁,还是私家车,最后的结果也不一样,另外一个容易忽视的是牌照获得能力,你是自由,你能拿到运营拍照,还是租别人的牌照运行,或者压根没有牌照,还有补能模式是充电还是换电还是加油。把你当做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来投还是其他,这个商业模式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从国际上来讲,三大巨头背后的企业基因各不相同,他们选择的道路有天壤之别,以zipcar以例,在不同的阶段商业模式是在变化的,另外除华盛顿、波士顿、纽约之外,其他城市也盈利过,只不过某时某地,不一定是永远。另外,zipcar不同的车型,低端车型和高端车型共享的时候,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比如低端车型适合年轻时尚的消费者,他贴了很多花花绿绿的LOGO,但是给高端人士用的共享宝马就贴简约的,这些东西也是商业模式的体现。car2go曾经在全球6个城市用过电动汽车做分时租赁,后来因为充电设施受地域设置的问题退出了美国几个城市,现在只在马德里等几个城市,而这几个城市又有细微的差别。

  现在来看看国内的,大家在网上看到的是六大派,资源为王派,包括了车企依托派、电池参赛派、租运创新派、多网一位派。还有流量平台派、技术方案派、场景精耕派、地方专功派、独立运营派,各有优势。车企派不做移动出行不做分时租赁的不是好的租赁公司,基本所有的车系无论是国内国际都在做出行服务。

  上海有比较小规模的,做乘用车和物流车充电等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已经是成功的租赁模式。在企业层面,30家运营商的数据来看,到底我们的未来和现在的模式状态如何,这30家分布全国东西南北中,遍布六大派,上线时间各个时间点都有,他们的分布模式里,最高的是租车,还有广告,包括其他的增值服务,已经在不断体现它的价值。做B2C运营是最多的,基本上20多家都做B2C,规模最大的三家有一万辆的三家,也在继续扩大。从他们的取还模式、计费方式来看,基本是异地还、原借原还、网点+自由流动、自由流动为主。这些运营商面临着最大困难,或者商业模式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不是模式不好,而是牌照资源,这是一剑封喉的资源。到2020年,2020年分时租赁汽车共享有10万辆,就以上一周30家投入的运营总数接近140万,电动汽车租赁到2020年应该在90—100万。三家分时租赁公司有进军全球的计划,准备在海外布局15万辆。对未来分时租赁到底是风口还是火坑,到底是馅还是陷井,他们非常乐观,2018年有8家盈利了,到2020年还有8家盈利,他们未来对智能驾驶、汽车共享的促进和发展结合,他们的信息表达得非常好,。

  未来新的跨界是大平台,重资产传统汽车行业一定能够有所作为,一定能够大有作为,而且共享的全球大幕也拉开了,在全球大舞台上找到定位,凝练我们的模式,协同创新,共享共赢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