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稿 > 正文

徐长明:汽车市场有1000万辆增长空间,今年市场增速为8%左右

2017-03-14 14:16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田大鹏

  3月14日,由寰球汽车、车人网连续6年承办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企业、行业专家发表有关中国汽车售后服务的观点。在本次论坛会上,发布了“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报告”,总结分析过去一年汽车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并对在汽车服务质量上获得车主认可的汽车品牌进行表彰。

  在论坛会现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向大家分享了两个观点:第一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仍有1000多万辆的增长空间;第二是2017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到常态运行的状态,预计增速为8%左右。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言实录:

  第一个是从长期看,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个观点是2017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到常态运行的状态,去年是因为有政策,速度比较高,今年应该是常态运行。

  我们先看看这个量大概是多少,这是我们的一个分析,去年的数据整个汽车加到一起2800万辆,就是加上商用车、乘用车和微型客车;到2025年应该能达到4000万辆。按照这个测算的话,我们还有1200万辆的差距。未来微型客车还会逐年下降,商用车每年会逐年增长,下降的比较少、增长的比较慢,它们两个会正负相抵,主要增长的是乘用车,如果按照30万一个工厂测算,还需要有40个工厂需要建设,才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

  很多人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我觉得如果是产能过剩也是短期的,因为未来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跟钢铁、化工、水泥行业不一样,那些行业已经达到了顶点;而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判断,还能有这么大的销量?我们说汽车的销售量和汽车的保有量之间都达到峰值状态下,有一种数学关系,就是保有量除以一个车平均用多少年,这就是销售量的峰值点。在发达国家平均一辆车15年报废,保有量除以十五就是销售量的峰值点。保有量也是可计算的,它是由千人汽车保有量和国家人口的峰值点,总人口除以1000个人有多少汽车,就是保有量的峰值点。

  现在全世界达到饱和的国家有二十几个,最高的是美国,千人保有量808辆,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在600辆左右,丹麦的水平最低,千人是497辆,而中国是千人保有量是102辆。丹麦比较追求环保,提倡骑自行车,中间是汽车道,两边是自行车道,再两边是人行道。所以基本上的峰值点是千人600辆乘用车,这个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我们说它是由九个因素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密度,它在90%的程度上决定千人保有量的高低。

  我们看看两个国家的数据,一个是日本,横向代表的人口密度,纵向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千人保有量越低;人口密度越低的地方,千人保有量越高。日本东京人口密度最高,1平方公里大概有12000人;日本东京在不同的地区,因为人口密度不一样,所以千人保有量也不一样。

  我们再看看美国也是一样,只不过美国的密度点最高左边一点,最右边的点是纽约,人口密度大概是1平方公里1000万人,千人保有量600辆。日本和美国的城市放到一起,右边橙色的点是日本的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蓝色的点是美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低。蓝色和橙色的点在一起的,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千人保有量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说既然人口密度是决定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因素,那就看看我们的人口密度是多少;我们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但是我们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平衡,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很低,新疆是14人/平方公里,西藏是3人/平方公里,而上海是2426人/平方公里。我们这张图上有一条线,这条线的东边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右边是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东边的人口密度平均在300人/平方公里,这就跟英美等国家差不多的,既然他们的千人保有量能达到600辆左右,我们应该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一辆车用15年,保有量达到6亿辆,每年的需求量能达到4000万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乐观预测基本上都是实现的。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偏乐观的,通用比我们的判断孩子要乐观,福特相对比较保守,一保守就会导致建设、投资、市场发展都会慢,市场可能就会出问题。

  如果说保有量,去年大概是1.95亿辆,前年是1.63亿辆。我们的需求量是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我们的需求量大概在2017年以后也会超过美国。将来我们会有6亿辆汽车,现在刚不到2亿辆,所以对我们的售后服务也提出了要求,机遇也是有的。

  我们说研究当年的市场,第一是看规律,2000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33%乘用车,每一年的速度是在33%上下波动,过去几年2011年到2015年降到了11%,每年在11%上下波动。第二是经济,它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波动,还有一个就是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带来波动。

  那速度是多少呢?我们说4000万是一个峰值点,那么怎么发展上去呢?我们说十三五期间相对速度比较高,而且风险比较小;还有一两年、两三年的时间,乘用车的速度相当于GDP的1.3倍;再过几年,十三五末、十四五初期,增长速度相当于GDP的1倍,再过几年就比较低的。

  今年的GDP速度预测均值是6.39%,我们的预测能够达到6.5%左右,去年的预测是6.5%-7%,今年是6.5%左右。原因就是我们到2020年中央确定了一个计划,2020年的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前面几年是7.8%,后面要达到6.5才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况且政策是有办法的,我们的政府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今年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相当高,所以导致现在乘用车增长下降,但是商用车形势非常好。

  如果达到这个水平的话,6.5×1.3就是8.45,但是由于政策的调整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因为今年有些人本来在3、4月份消费的人提前到了去年的四季度,这些人不少。我们说虽然明年的一季度也会有人转到今年的四季度,但是这个量比较小,所以导致这个速度会下降2个点左右,大概降到6%左右。

  但是也有有利的政策,北京的国1、国2,扣除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应该有30万辆左右,今年还有十几万辆要换。这就是不到1个点,但是还有其他地方也会学北京,这种情况下按说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我的私有财产,你现在不让我用了,我当时买车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但是法律依据没有那么充分,但是我觉得北京既然实行了,其他地方也可以实行了,又会加量上去。公车改革,一辆公车淘汰出去,会有一辆私车进来。

  这些公车改革之后,县长、县委书记和镇长大概还能保留车,但是只限于公用,上下班是不能开的,所以大家都得买私车。再加上企业自己还在做补贴,我们今年政府把5%调到7.5%,很多企业把2.5%补上了。所以今年很多政策加在一起,我觉得今年的需求预测要乐观一点,我们预测乘用车大概有8%左右的水平,商用车的速度可能比乘用车还要乐观一点,所以我们估计今年整个的车市速度应该跟GDP速度大致相当,GDP如果是6.5%,整个汽车速度应该在6.5%左右,乘用车高一些,微型客车低一些。

  总的来讲,我们说未来的机会很大,还有1000多万辆的增长空间,这在其他行业都没有,在实体经济里面,汽车是增长到最后的一个产业。今年的形势能够恢复到一个常态运行,也就是8%左右这样一个区间

责任编辑:田大鹏 
V讯网

徐长明:汽车市场有1000万辆增长空间,今年市场增速为8%左右

2017-03-14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田大鹏

  3月14日,由寰球汽车、车人网连续6年承办的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企业、行业专家发表有关中国汽车售后服务的观点。在本次论坛会上,发布了“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售后服务报告”,总结分析过去一年汽车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的现状、问题及趋势,并对在汽车服务质量上获得车主认可的汽车品牌进行表彰。

  在论坛会现场,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向大家分享了两个观点:第一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市场仍有1000多万辆的增长空间;第二是2017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到常态运行的状态,预计增速为8%左右。

  以下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言实录:

  第一个是从长期看,中国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个观点是2017年汽车市场将恢复到常态运行的状态,去年是因为有政策,速度比较高,今年应该是常态运行。

  我们先看看这个量大概是多少,这是我们的一个分析,去年的数据整个汽车加到一起2800万辆,就是加上商用车、乘用车和微型客车;到2025年应该能达到4000万辆。按照这个测算的话,我们还有1200万辆的差距。未来微型客车还会逐年下降,商用车每年会逐年增长,下降的比较少、增长的比较慢,它们两个会正负相抵,主要增长的是乘用车,如果按照30万一个工厂测算,还需要有40个工厂需要建设,才能够满足未来的需要。

  很多人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我觉得如果是产能过剩也是短期的,因为未来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这跟钢铁、化工、水泥行业不一样,那些行业已经达到了顶点;而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判断,还能有这么大的销量?我们说汽车的销售量和汽车的保有量之间都达到峰值状态下,有一种数学关系,就是保有量除以一个车平均用多少年,这就是销售量的峰值点。在发达国家平均一辆车15年报废,保有量除以十五就是销售量的峰值点。保有量也是可计算的,它是由千人汽车保有量和国家人口的峰值点,总人口除以1000个人有多少汽车,就是保有量的峰值点。

  现在全世界达到饱和的国家有二十几个,最高的是美国,千人保有量808辆,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在600辆左右,丹麦的水平最低,千人是497辆,而中国是千人保有量是102辆。丹麦比较追求环保,提倡骑自行车,中间是汽车道,两边是自行车道,再两边是人行道。所以基本上的峰值点是千人600辆乘用车,这个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我们说它是由九个因素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密度,它在90%的程度上决定千人保有量的高低。

  我们看看两个国家的数据,一个是日本,横向代表的人口密度,纵向代表的是每个城市的乘用车千人保有量。人口密度越高的地方,千人保有量越低;人口密度越低的地方,千人保有量越高。日本东京人口密度最高,1平方公里大概有12000人;日本东京在不同的地区,因为人口密度不一样,所以千人保有量也不一样。

  我们再看看美国也是一样,只不过美国的密度点最高左边一点,最右边的点是纽约,人口密度大概是1平方公里1000万人,千人保有量600辆。日本和美国的城市放到一起,右边橙色的点是日本的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蓝色的点是美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低。蓝色和橙色的点在一起的,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千人保有量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说既然人口密度是决定千人汽车保有量的因素,那就看看我们的人口密度是多少;我们的人口密度为143人/平方公里,但是我们的人口密度分布不平衡,沿海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很低,新疆是14人/平方公里,西藏是3人/平方公里,而上海是2426人/平方公里。我们这张图上有一条线,这条线的东边是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右边是人口密度小的地方,东边的人口密度平均在300人/平方公里,这就跟英美等国家差不多的,既然他们的千人保有量能达到600辆左右,我们应该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一辆车用15年,保有量达到6亿辆,每年的需求量能达到4000万辆,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乐观预测基本上都是实现的。我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偏乐观的,通用比我们的判断孩子要乐观,福特相对比较保守,一保守就会导致建设、投资、市场发展都会慢,市场可能就会出问题。

  如果说保有量,去年大概是1.95亿辆,前年是1.63亿辆。我们的需求量是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我们的需求量大概在2017年以后也会超过美国。将来我们会有6亿辆汽车,现在刚不到2亿辆,所以对我们的售后服务也提出了要求,机遇也是有的。

  我们说研究当年的市场,第一是看规律,2000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33%乘用车,每一年的速度是在33%上下波动,过去几年2011年到2015年降到了11%,每年在11%上下波动。第二是经济,它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波动,还有一个就是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带来波动。

  那速度是多少呢?我们说4000万是一个峰值点,那么怎么发展上去呢?我们说十三五期间相对速度比较高,而且风险比较小;还有一两年、两三年的时间,乘用车的速度相当于GDP的1.3倍;再过几年,十三五末、十四五初期,增长速度相当于GDP的1倍,再过几年就比较低的。

  今年的GDP速度预测均值是6.39%,我们的预测能够达到6.5%左右,去年的预测是6.5%-7%,今年是6.5%左右。原因就是我们到2020年中央确定了一个计划,2020年的GDP要比2010年翻一番,前面几年是7.8%,后面要达到6.5才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况且政策是有办法的,我们的政府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力量是比较强大的,今年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相当高,所以导致现在乘用车增长下降,但是商用车形势非常好。

  如果达到这个水平的话,6.5×1.3就是8.45,但是由于政策的调整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因为今年有些人本来在3、4月份消费的人提前到了去年的四季度,这些人不少。我们说虽然明年的一季度也会有人转到今年的四季度,但是这个量比较小,所以导致这个速度会下降2个点左右,大概降到6%左右。

  但是也有有利的政策,北京的国1、国2,扣除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应该有30万辆左右,今年还有十几万辆要换。这就是不到1个点,但是还有其他地方也会学北京,这种情况下按说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我的私有财产,你现在不让我用了,我当时买车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但是法律依据没有那么充分,但是我觉得北京既然实行了,其他地方也可以实行了,又会加量上去。公车改革,一辆公车淘汰出去,会有一辆私车进来。

  这些公车改革之后,县长、县委书记和镇长大概还能保留车,但是只限于公用,上下班是不能开的,所以大家都得买私车。再加上企业自己还在做补贴,我们今年政府把5%调到7.5%,很多企业把2.5%补上了。所以今年很多政策加在一起,我觉得今年的需求预测要乐观一点,我们预测乘用车大概有8%左右的水平,商用车的速度可能比乘用车还要乐观一点,所以我们估计今年整个的车市速度应该跟GDP速度大致相当,GDP如果是6.5%,整个汽车速度应该在6.5%左右,乘用车高一些,微型客车低一些。

  总的来讲,我们说未来的机会很大,还有1000多万辆的增长空间,这在其他行业都没有,在实体经济里面,汽车是增长到最后的一个产业。今年的形势能够恢复到一个常态运行,也就是8%左右这样一个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