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 企业新闻 > 正文

大众开始在汽车使用终端服务上做收钱的准备

2017-01-04 08:43出处:V讯网 [原创]责编:曹邯月

  大众此次与PayByPhone携手自建支付平台,对于未来出行服务回款资金集中并快速流转有着实验效应:在资金轮转上谋求与“终端出行服务商”战略形成统一。

  12月18日外媒报道称,大众集团旗下金融公司证实收购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该消息得到双方正式确认。舆论看来,收购支付公司标志着大众集团为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在终端支付领域已开始布局。

  汽车预言家了解到,2016年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交易额达2.5亿美元,这与大众集团整体收入相比就是九牛一毛,大众与其合作显然不是为了这微乎其微的交易额。那么,大众收购PayByPhone后将在移动出行领域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改变未来移动出行支付方式

  作为北美的一家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这家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是通过消费终端APP、短信等移动支付服务方式提供停车费。

  据悉,目前在伦敦、巴黎、波士顿、旧金山和西雅图等地共26.2万个停车位使用了该移动支付服务。拥有的用户基数达1250万,且每日新增用户数逾7000人。

  通过交易额数据的对比,大众收购PayByPhone的目的显然不是以此赚取微额利润,而是其终端使用人群与大众未来的发展定位紧密相关。

  大众金融服务股份公司市场销售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戴雷姆表示:通过这次并购,我们成为了全球停车业务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导者。未来,我们会围绕停车这一主题,将其打造成一个独立的业务领域。

  换言之,大众收购PayByPhone的醉翁之意在于改变大众未来移动出行的付款方式,同时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做终端支付的准备。

  2016年12月5日,大众在巴黎车展期间提出的打造旗下第13个品牌浮出水面,并被命名为“MOIA”,主要应用于大众在电动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发展,目的在于提高在汽车共享及其他移动出行服务领域中拥有竞争力。

  处于互联网大潮下,在快速便利以及价位低廉的消费需求下,作为传统汽车生产商的大众开始向互联网领域渗透,进军移动出行服务。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汽车集团此次的收购举措无疑是一种对之前MOIA公司成立的补充。而PayByPhone背后的经济效益将为其带来一定的转机。

  大众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的真实目的

  关于移动出行领域的投资,2016年1月 ,大众奥迪向美国初创公司投资2800万美元;另外,向特拉维夫的打车软件公司Gett投资了3亿美元;以及打造13个品牌和携手PayByPhone平台。

  就中国市场来言,2016年11月17日,大众汽车与首汽、滴滴、优信等三大国内领先的创新移动出行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大众就此表示,集团携手PayByPhone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成熟的技术寻找一个更方便的支付方式。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大众未来希望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其根本目的是希望从销售终端走向使用终端,将之前销售一辆汽车变为分散使用,最终形成一辆汽车10个消费者使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未来汽车将不再是单纯批量流水线式生产,而是朝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方向转变,通过在车型开发、流程标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变革,满足客户多元的需求,实现精准生产,减少库存,将长时间的排产缩短。

  另外,未来车企节省下的人力资源,将转移至智能终端,以求赢利点从终端销售转向终端消费使用环节,即由售卖给消费终端车辆转向为售卖给使用终端出行服务。

  而这一战略的转变,大众如何实现?汽车预言家了解到,随着现阶段车企对产品更新还贷的速度提高,每辆汽车的使用寿命都不会超过10年,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大众汽车2016年前11月的全球销量达937.9万辆,若增速平稳,未来十年内8000万辆将成为产能极限,在共享时代下,这样的产能显然与终端使用市场无法比拟,换句话说,谁能抓住未来汽车使用终端市场,谁就将在汽车下一个革新时代取得先机。

  通过核算汽车预言家发现,一辆汽车一个人每天的使用时间以4个小时为限,其使用率仅有16.7%;若是放置共享环境下5人使用,2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够实现全天85%的使用率。

  使用频率增高带来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自然而然的缩短,终端需求带动生产需求,按此使用效率来讲,未来十年内,大众将抓住终端市场“1亿”个消费使用者,相比现有的1000万销售业绩,终端市场的蛋糕更为诱人。

  支付环节做好最后机遇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浪潮下做移动出行服务,需要做到的就是便捷、速度,对于传统汽车生产厂商而言,若做到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就要在资金自由支配度上提高,简言之需要在支付方式上做改变。

  作为传统汽车生产厂商的大众,目前而言其经营模式依旧是从生产到汽车销售。在支付方式上虽然存在现金支付、贷款支付、银联卡支付以及电子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但这对大众在未来发展上的效率问题上依旧存在一些弊端。

  车企生产研发产品需要预支大量资金,售出产品的回款慢且分散,受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制约较大,金融体系庞大且复杂,以及资金自由支配度较差。

  未来大众进军互联网的移动出行的浪潮中后,首当其冲发生改变的是其经营模式,即由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环节。换言之,未来大众将以双重渠道(传统销售及未来出行)重闯市场。而这需要快速的排产反应,排产节奏加快的同时也要求资金周转的速度同时跟进。

  在外界看来,大众此次与PayByPhone携手自建支付平台,对于未来出行服务回款资金集中并快速流转有着实验效应,未来车企在寻求变革的同时也在尝试避开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制约,在资金轮转上与“自动出行服务商”这一战略形成统一。

责任编辑:曹邯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V讯网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众开始在汽车使用终端服务上做收钱的准备

2017-01-04 出处:V讯网 [原创] 责编:曹邯月

  大众此次与PayByPhone携手自建支付平台,对于未来出行服务回款资金集中并快速流转有着实验效应:在资金轮转上谋求与“终端出行服务商”战略形成统一。

  12月18日外媒报道称,大众集团旗下金融公司证实收购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该消息得到双方正式确认。舆论看来,收购支付公司标志着大众集团为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在终端支付领域已开始布局。

  汽车预言家了解到,2016年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交易额达2.5亿美元,这与大众集团整体收入相比就是九牛一毛,大众与其合作显然不是为了这微乎其微的交易额。那么,大众收购PayByPhone后将在移动出行领域哪些方面做出改变?

  改变未来移动出行支付方式

  作为北美的一家移动支付公司,PayByPhone总部位于加拿大温哥华,这家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是通过消费终端APP、短信等移动支付服务方式提供停车费。

  据悉,目前在伦敦、巴黎、波士顿、旧金山和西雅图等地共26.2万个停车位使用了该移动支付服务。拥有的用户基数达1250万,且每日新增用户数逾7000人。

  通过交易额数据的对比,大众收购PayByPhone的目的显然不是以此赚取微额利润,而是其终端使用人群与大众未来的发展定位紧密相关。

  大众金融服务股份公司市场销售负责人克里斯蒂安·戴雷姆表示:通过这次并购,我们成为了全球停车业务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导者。未来,我们会围绕停车这一主题,将其打造成一个独立的业务领域。

  换言之,大众收购PayByPhone的醉翁之意在于改变大众未来移动出行的付款方式,同时为未来移动出行服务做终端支付的准备。

  2016年12月5日,大众在巴黎车展期间提出的打造旗下第13个品牌浮出水面,并被命名为“MOIA”,主要应用于大众在电动汽车和移动出行服务领域的发展,目的在于提高在汽车共享及其他移动出行服务领域中拥有竞争力。

  处于互联网大潮下,在快速便利以及价位低廉的消费需求下,作为传统汽车生产商的大众开始向互联网领域渗透,进军移动出行服务。不可否认的是,大众汽车集团此次的收购举措无疑是一种对之前MOIA公司成立的补充。而PayByPhone背后的经济效益将为其带来一定的转机。

  大众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的真实目的

  关于移动出行领域的投资,2016年1月 ,大众奥迪向美国初创公司投资2800万美元;另外,向特拉维夫的打车软件公司Gett投资了3亿美元;以及打造13个品牌和携手PayByPhone平台。

  就中国市场来言,2016年11月17日,大众汽车与首汽、滴滴、优信等三大国内领先的创新移动出行服务商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大众就此表示,集团携手PayByPhone的目的只有一个,即为成熟的技术寻找一个更方便的支付方式。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大众未来希望成为“移动出行服务商”,其根本目的是希望从销售终端走向使用终端,将之前销售一辆汽车变为分散使用,最终形成一辆汽车10个消费者使用的现状。

  众所周知,未来汽车将不再是单纯批量流水线式生产,而是朝着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方向转变,通过在车型开发、流程标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等方面的创新变革,满足客户多元的需求,实现精准生产,减少库存,将长时间的排产缩短。

  另外,未来车企节省下的人力资源,将转移至智能终端,以求赢利点从终端销售转向终端消费使用环节,即由售卖给消费终端车辆转向为售卖给使用终端出行服务。

  而这一战略的转变,大众如何实现?汽车预言家了解到,随着现阶段车企对产品更新还贷的速度提高,每辆汽车的使用寿命都不会超过10年,正常情况下,使用寿命一般在8年左右。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大众汽车2016年前11月的全球销量达937.9万辆,若增速平稳,未来十年内8000万辆将成为产能极限,在共享时代下,这样的产能显然与终端使用市场无法比拟,换句话说,谁能抓住未来汽车使用终端市场,谁就将在汽车下一个革新时代取得先机。

  通过核算汽车预言家发现,一辆汽车一个人每天的使用时间以4个小时为限,其使用率仅有16.7%;若是放置共享环境下5人使用,2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能够实现全天85%的使用率。

  使用频率增高带来的是产品的生命周期自然而然的缩短,终端需求带动生产需求,按此使用效率来讲,未来十年内,大众将抓住终端市场“1亿”个消费使用者,相比现有的1000万销售业绩,终端市场的蛋糕更为诱人。

  支付环节做好最后机遇

  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浪潮下做移动出行服务,需要做到的就是便捷、速度,对于传统汽车生产厂商而言,若做到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就要在资金自由支配度上提高,简言之需要在支付方式上做改变。

  作为传统汽车生产厂商的大众,目前而言其经营模式依旧是从生产到汽车销售。在支付方式上虽然存在现金支付、贷款支付、银联卡支付以及电子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但这对大众在未来发展上的效率问题上依旧存在一些弊端。

  车企生产研发产品需要预支大量资金,售出产品的回款慢且分散,受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制约较大,金融体系庞大且复杂,以及资金自由支配度较差。

  未来大众进军互联网的移动出行的浪潮中后,首当其冲发生改变的是其经营模式,即由生产到销售再到使用环节。换言之,未来大众将以双重渠道(传统销售及未来出行)重闯市场。而这需要快速的排产反应,排产节奏加快的同时也要求资金周转的速度同时跟进。

  在外界看来,大众此次与PayByPhone携手自建支付平台,对于未来出行服务回款资金集中并快速流转有着实验效应,未来车企在寻求变革的同时也在尝试避开第三方金融平台的制约,在资金轮转上与“自动出行服务商”这一战略形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