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冠名呈现 订阅

程远有话就说

首页 > 程远专栏 > 程远有话就说 > 正文

有话就说:更多的人来干汽车也并非是坏事

2017年07月24日 出处:V讯网总编 [程远] [原创] 下载

  汽车行业从来不乏新面孔,如今家电领域女总裁董明珠和房地产大亨王健林也参与了进来。12月15日,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个人携万达集团等4家企业与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五方共向珠海银隆增资30亿元人民币,获得珠海银隆22.388%的股权。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面对汽车行业,外行们似乎并不满足于“看热闹”。从上世纪末民营车企兴起到中国入世车市爆发,再到中国汽车年销量突破2000万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造汽车热”的风潮从未间断。

  作为中国汽车发展30年的见证者,V讯网总编辑,寰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程远老师曾在2003年发文《干不了别的就去造汽车》(后附原文),描述了当时全国范围内“造汽车热”的局面,“不仅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开登堂入室,摩托车、家电、IT行业,由于竞争充分,发展迅速,市场呈现饱和,初步形成了市场垄断局面,一些企业感到难以继续做下去,便想改换门庭,仗着自己有个好‘机制’,就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汽车制造业。”

  相比当年的“造汽车热”,程远认为,眼下人才、资本转向汽车与早些年有很大不同,“这些年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更多的人来造车也不是不可以的。”

  程远看来,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汽车行业 ,现在技术和资金都已经不再是问题。过去造车核心技术太多,如今到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很多原本属于核心的技术都已经“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成为公开基础技术,很容易获得与掌握。另外,现在中国,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拥有了大量财富,这些资金一直苦于找不到投资渠道,这些钱与其炒房炒股,还不如做点实业造汽车。

  纵观国内实业,钢铁、水泥、煤炭等与房地产相关的行业都已经产能过剩,急需“去产能”,不适宜再投资,只有汽车还在增长。

  三年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中国汽车业进入了“微增长”时代,不想2015年增速超出预期。达到两位数,今年有将无悬念地实现连续两位数的增长,年销量将达到2800万辆。中国市场这种“无限增长”,简直让我们看不到尽头。多年前,美国汽车市场年销量曾经达到1700万辆,当时我们觉得这简直是高不可攀,可现在轻而易举就被我们跨越了,现在谁都不知道中国汽车市场的峰点在哪里,这么大的市场,有的是机会,不妨大家都来搞汽车。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现在搞汽车的人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搞得都是传统汽车,现在都是搞新能源、互联网汽车,新加入者的人员都是高知识结构、“玩互联网”的新兴人群,玩的是“互联网+”概念。

  所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社会环境、产业环境、新加入者的造车内容等都有了很大变化。现在更多的人来干汽车也并非一件坏事”。

  附:《“干不了别的就去造汽车”》( 2003年12月10日)

  入世两周年,中国经济最为抢眼的景观之一,就是全国兴起的造汽车热,特别是造轿车热。不仅原有的汽车厂数量不见减少,其他行业的企业还在竞相进入;过去国家确定了8个定点轿车生产基地,今年增加到23处。不仅汽车零部件企业公开登堂入室,摩托车、家电、IT行业,由于竞争充分,发展迅速,市场呈现饱和,初步形成了市场垄断局面,一些企业感到难以继续做下去,便想改换门庭,仗着自己有个好“机制”,就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汽车制造业。

  这不禁使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民间流传过的一句笑话,“中学毕业干不了别的就去当作家”。那时,中国的作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特别是“知青文学”的兴起,使很多下过乡的初高中生,一夜成名,由此燃起了许多中学生的作家梦。

  其实造汽车和当作家一样,并不简单。当作家不仅要有知识,有生活,还需要有才气,所以几千万知识青年,最后成了作家的却是凤毛麟角。汽车产业传统上叫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行业,现在有人称它为“高新技术产业”了。几亿资金搞家电,做IT,也许还算得上是个“腕儿”,玩汽车就太“小儿科”了,更不是有个好机制就能干成的。当年美国近2000家汽车企业,都有相同的市场机制,今天只剩下了两家半,就是个例证。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企业要知难而进,铤而走险?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汽车业竞争又很不充分,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还没有出现,企业便都认为自己有可能成龙成凤,中国的汽车业竞争才刚刚开始。

  中国过去多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汽车工业缺乏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对轿车进入家庭又长期争论不休,没有明确的鼓励私人消费政策,致使中国人均保有汽车量,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被压抑的购买热情得以释放,汽车市场出现井喷行情。在市场上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呈现过剩的情况下,去年汽车整体销售增长36%,轿车销售增长56%,有些产品还供不应求,汽车企业几乎家家赚钱,这怎能不让行外人眼红?大家怎能不去想造汽车?

  中国有13亿人口,十分之一就相当一个日本,六分之一就相当一个美国。日本保有汽车7500万辆,美国保有汽车1.9亿辆。目前中国汽车保有量刚刚超过2000万辆,即使中国人六个人中有一个富起来,有能力买车就相当于美国现在的保有水平,这给人带来多大的市场想象空间?再说日本1.3亿人口,37万多平方公里国土,分别为我们的十分之一和二十七分之一,有11家汽车厂;韩国4000万人口,9.8万平方公里土地,金融风暴之前曾有过5家汽车厂,我们的汽车工业向来以日韩为师,其实他们的“散乱”程度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巨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的存在,市场呈现多元化,各种汽车产品,从1180万元1辆的宾利,到3万多元1辆的夏利、奥拓、吉利,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各种层次的企业都能各展其能,各种企业也都能活下去。

  再有,入世以后,国产化不再是对汽车生产厂家的硬性要求,汽车产品进口配额又年年大幅度提高,散件进口大量增加,加之汽车目录制变公告制,市场准入松动,CKD、SKD组装,使汽车生产变得简单而又简单,甚至不需要生产线,卸下四个轮子再重新装上,就算“汽车制造”了,厂家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1
转发长微博
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