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会客厅》是V讯网重磅打造的高端访谈节目,总编辑程远邀请汽车领域。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等精英人士,共同寻找汽车真相还原汽车事实。订阅

程远会客厅

首页 > 程远专栏 > 程远会客厅 > 正文

对话张丕杰:“新常态”是企业历练提升的机遇

2015年07月02日 出处:V讯网总编 [程远] [原创] 下载

主 持 人 : 程  远    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V讯网总编辑

对话嘉宾:张丕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精彩语录:

汽车业确实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外部形势带来的困难实实在在摆在面前,但也没有那么严重,如果把这作为历练、提升企业的一次机遇,困难会度过的,回头再看,会发现企业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企业所有策略都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只强调主机厂这一块,强调主观想要达到的目标,应该以整个价值链的健康发展为中心,不能让经销商承担太大的压力。

一汽-大众品牌产品缺少快速成长的跨界车MPV、SUV,它们占了整个市场销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持续增长,这种环境反差,劣势就被放大了。靠现有产品和经销商一同努力,取得一个稳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支撑未来战略是没有问题的。

追求一个“适度的目标”,就是说还是看重市场份额,奥迪的市场份额比去年要略有增长,大众品牌的份额至少维持去年的水平。大众产品覆盖度不高,既是劣势也是优势,通过扩展产品覆盖可以提升市场份额。

我们“2020战略”提出300万辆的目标,有条件也有机会实现,现在的生产力布局就是按这个规划做的。

达到一千万辆,首先是为这个体量感到很自豪,在这种心境下,就觉得一千万辆之后是责任,这个责任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整个价值链要和谐平衡发展,要对消费者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中国产业承担起更多责任。

企业尽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做公益,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需要什么车,应该造什么样的车。企业想对客户负责任,就得具备这样的能力,培养所有员工有制造高品质汽车的能力。

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是存在的,培育了大部分零部件体系,很多跟一汽-大众走过来的零部件企业,都成长为了能够进行全球布局的企业,在跟自主企业合作,这是合资企业对自主品牌最大的反哺。

一期合资时,中方更多关心的是合资能赚到钱,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三方面的积累,发展自主事业。二期合资不同,在后一个25年合资开始时,要实现能力上的完整性,比如研发,希望能拿到中国做的都拿到这边做,产品更多体现中国客户的需求,更快捷,开发成本低。

我觉得合资企业产品品牌发展得不错,但企业品牌发展得不够好,一汽-大众在中国有一千万客户,客户过去感受到的只是冷冰冰的技术,客户需要感受到一个有情感色彩的一汽-大众,这对维股东双方的利益也是有帮助的。

原来设计的时候一汽-大众股比就是50:50,一个偶然因素导致成了现在的状态。当时德国大众希望他们在台湾的一个实体能投10%,由于政策障碍没有实现,结果一汽又多投了10%,达到60%。后来企业发展好了,德国人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国家也是考虑到长期发展,就同意股比调整,但控股关系没改变。

很多人没有在合资企业工作过,不了解情况,合资企业决策不是投票决定的,是双方一致的原则,一方不同意,就做不了决定,跟股比多少没有太大关系。

要想让合资企业发展好,双方都应该是开放的态度,合作是公平的,合资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问题。一汽有自主平台,可以在自主平台上实现很多战略诉求。

自主品牌发展不好,或者说不尽如人意,或者说跟大家期望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对既定战略坚守不够,既然确定了市场定位,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这叫坚守。做一代产品发现不行,就去另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老想有没有捷径可以选择。技术发展是没有捷径的,弯道超车也要凭技术。

  取得稳定的市场份额,我们是有信心的

  程 远:这是跟张总不到半年时间的第二次会面,每次跟张总谈话,都有很多收获,今天还是先从经营状况谈起吧。

  张丕杰:眼下汽车业确实进入一种“新常态”,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市场,从资源支撑能力看,超速度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外部形势带给主机厂的困难,实实在在摆在面前,但也没有那么严重,要看怎么去把握,如果见招拆招,只是应对经营局面,不做长远考虑,麻烦会很多;如果把这作为一次历练、提升自己的机遇,困难会度过的,回头再看,就会发现企业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程 远:一汽-大众的经营形势怎么样?

  张丕杰:目前奥迪的表现应该是在及格以上。基于今年的困难形势,股东希望市场份额是33.8%。今年1-5月,奥迪市场份额是33%,保持了与竞争对手绝对量的差距,发展比较好的老经销店,经营是稳定的;一些新店需要支持,我们在能力和政策上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我们认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应该多从经销商层面思考问题。

  程 远:大众品牌情况如何?

  张丕杰: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产品所处的从A到B级两厢三厢轿车市场,和前十位企业相比,市场覆盖度偏低。1-5月份这个细分市场总体被压缩,一汽-大众在这个细分市场的表现相比去年的12.6%,下降了0.5个百分点,那些快速成长的跨界车型我现在都没有,现在我们正在丰富产品线,2017年应该能拥有这些车型。眼下靠现有产品,和经销商一同努力,取得一个稳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程 远:今年一季度或者说1-5月一汽-大众销量有比较大的下降,这有没有在你们预料之中?

  张丕杰: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我们就发现细分市场结构在变化,德系车市场份额有被压缩的趋势,去年我们定的目标并不高,过去我们提的年度关键词都是“进取、挑战”,2015年我们的关键词是“夯实”。

  对今年市场变化我们有两个“没想到”

  张丕杰:对今年市场我们还是有两个“没想到”。当时发布今年目标的时候,外部有评价认为过于保守,但我们有自己的判断,不过,今年1-5月市场下滑的这样严重,我们还是没有想到,因为我们没有SUV,没有想到这个短板被放大了。

  程 远:大家都以为SUV市场该转向了,但是这个转折点还是没有来。

  张丕杰:中国消费者求新求异的心理跟其他市场不一样,选购第二台车时,愿意选择跨界车,首次购车也认为开跨界车是不错的选择。

  程 远:我们的消费理念是比较超前的。

  张丕杰:对。消费者对跨界车的选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程 远:还有一个没想到是什么?

  张丕杰:是豪华车市场掉这么快,一般豪华车市场增长率总是高于大势一倍,今年正好相反,是在大势基础上折半,这种下行趋势还真不大好预测,5月份豪华车同比增幅是负的1%,这是好多年都没有见过的现象。

  程 远:出乎所有豪华车品牌的意料之外。

  张丕杰:对。过去两年一汽-大众对豪华车的市场预判都比较准确,今年的预测判断跟现实差了很多,像您说的,全行业对这件事的判断都出了问题。

  程 远:今年还剩下半年时间,你们是按照既定方针继续走,还是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把销售状况改变一下?

  张丕杰:企业对外部环境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所有策略都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强调主观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应该以整个价值链的健康发展为中心。我们不能只强调主机厂这一块,还要看看合作伙伴,不能让经销商承担太大的压力,一味压车,要对市场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判断,再制定一个适度、有挑战性、可以高质量完成的目标。

  程 远:跳一跳够得着。

  张丕杰:对,一个提升整个价值链运营质量的目标,对大家都好的目标。

  程 远:就是说后半年你们不会采取什么非常措施。

  张丕杰:销量目标会适度调整。

  程 远:这种形势变化对你们“2020战略”战略会不会有影响?

  张丕杰:没有,越是困难,后期规划布局力度应该越大,一汽-大众从来都是这样。

  实现300万辆产销目标有条件也有机会

  张丕杰:我们说过要追求一个“适度的目标”,就是说还是看重市场份额。奥迪的市场份额比去年要略有增长,大众品牌的份额至少维持去年的水平,这是今年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支撑未来战略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做重大的修订。

  程 远:请你再大概将未来战略介绍一下。

  张丕杰:未来战略就是“2020战略”,一千万辆后向社会承担更多企业责任,向客户承担更多责任。

  程 远:你们的 “2020战略”是怎样描述的?

  张丕杰:我们认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发展到三千万辆之后应该有回调,去年一汽-大众9.8%的市场份额,稍微跳一跳,很有可能超过10%。现在一汽-大众产品覆盖度不高,这既是劣势也是优势,通过扩展产品覆盖率可以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在一汽-大众新的25年合资合同里,还有一个“X品牌”,我们还要去另外一个细分市场发展。

  程 远:是大众旗下的品牌还是合资自主品牌?

  张丕杰:定义为合资企业自有品牌,这个战略契合中国市场的发展。今年大家都说困难,但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长还是不错的,只是结构发生了变化。目前一汽-大众的产品还够不到城镇化带来的低端产品市场,下一步会通过“X品牌”发展这个细分市场,确保一汽-大众10%-12%的市场份额。

  程 远:你们规划的总规模是300万到320万辆?

  张丕杰:对。“2020战略”提出300万辆的目标,我们认为有条件,也有机会实现,一汽-大众仍然是市场的领导者。这个提法虽然不够谦虚,但正是它激励我们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现在的生产力布局就是按这个规划做的,西南基地产能是60万辆,华南基地一、二期也是60万辆,长春基地100万辆,正在建设的华东基地,建成后也是60万辆,还有华北基地,就算一期 30万辆,总计就有310万辆产能了。

  跨界车缺失放大了一汽-大众的产品结构劣势

  程 远:一汽-大众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取决于哪些重要因素?

  张丕杰:是靠体系能力不断发展的,现在研发上被动安全这一块负荷很高,每天都有实车碰撞试验,一年得碰二三百辆。在其他企业,碰撞环节只有在开发产品阶段才能看见,很难看到批量生产的东西要抽车去碰,但是在一汽-大众,我们也把它作为一种批量监控手段。

  程 远:这要舍得投入的。刚才你说产品结构的缺陷,既是劣势,也是优势,如何理解也是优势?

  张丕杰:比如像奥迪,优势是始终比竞争对手多一个产品,在豪华车里本土化做得最好。大众品牌产品国产化率非常高,但是对细分市场的覆盖不够是劣势,这个劣势还比较明显,同时这也是一种提升的空间。

  程 远:你们 A级车、B级车产品很齐全。

  张丕杰:但缺少MPV、SUV这种跨界车型,而它们占了整个市场销量的三分之一。

  程 远: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张丕杰:百分之四十五十的持续增长,而且还看不到衰减,在这种环境反差下,我们的劣势就被放大了。

  程 远:产品结构的这个劣势你们什么时候发现的?

  张丕杰:两年前。

  程 远:那个时候调整就来不及了。

  张丕杰:从开始讨论引进产品到产品出来,怎么也得两年时间。

  自主品牌发展要坚定对既定战略的坚守

  程 远:当然,合资企业老总没有发展自主品牌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发展自主品牌应该是集团考虑的事,你在自主品牌企业干过七年,对发展自主品牌有什么想法?

  张丕杰:我觉得自主品牌发展不好,或者说不尽如人意,或者说跟大家期望有差距,主要原因是对既定战略坚守不够,既然确定了市场定位,一代不行就两代,两代不行就三代,这叫坚守。做一代产品发现不行,就去另一个细分市场,或者老想有没有捷径可以选择。技术发展是没有捷径的,弯道超车也是不存在的。

  程 远:“弯道超车”包含有投机取巧的因素。

  张丕杰:对,弯道超车也要凭技术,哪能说直道不行,弯道就比别人强。

  程 远:你认为合资企业应该怎样反哺自主企业?

  张丕杰: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是存在的,它培育了大部分零部件体系,很多跟一汽-大众一步步走过来的零部件企业,都成长为了能够进行全球布局的企业,这些零部件企业现在就在跟自主企业合作,这是合资企业对自主品牌最大的反哺。另外,在人才上和管理上也都有反哺。

  程 远:合资企业对自主品牌事业客观上是有贡献的。我们更看重下一期合资的质量,下一期合资和一期合资相比有什么提升?

  张丕杰:一期合资中方更多关心的是合资能赚到钱,实现资本、技术和人才三方面的积累,发展自主事业。二期合资不同,在后一个25年合资开始时,一汽-大众要实现能力上的完整性,比如研发,把能拿到中国做的都拿到这边做,产品更多体现中国客户的需求,更快捷,开发成本低,这对双方都有好处。所以我们在建的研发设施比较多,如车辆安全中心,虚拟现实中心、造型模拟中心,挺震撼的,这些方面的能力会更加丰富。

  程 远:只是我们一期合资时间太长了点,如果这个阶段缩短成10年、15年,早点进入二期合资,可能合资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前面的过程完全省略可能也不行,就像说吃第七个馒头饱了,不能说前面六个都不用吃,我们原先的基础确实太差了,连照猫画虎都做不好。

  张丕杰:是的。完全省略不行。

  “一汽-大众是中国的一汽-大众”

  程 远:你觉得合资企业下一步发展应当注意什么?

  张丕杰:我过合资企业这边两年了,觉得合资企业产品品牌发展得不错,但企业品牌发展得不够好,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一汽-大众的企业品牌,就是这个双Logo组合标,对股东双方都非常重要,一汽-大众在中国有一千万客户,客户过去感受到的是奥迪和大众的品牌,只是冷冰冰的技术,对一汽-大众企业了解得并不多。客户需要感受到一个有情感色彩的一汽-大众,这对维系客户关系、了解产品产很有好处,对股东双方的利益也是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去年发布了企业品牌,核心理念叫 “创·享 高品质”。

  程 远:你们说一汽-大众不仅是一汽的一汽-大众,也是中国的一汽-大众,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张丕杰:一汽-大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按规模建设的合资企业,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通过它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企业,也带动了中国的装备业,如中国制造的第一个2000吨压力机,就是一汽-大众订制的。同时也开启了中外联合制造高端设备的先河。另外,一汽-大众使我们中国的千家万户圆了轿车梦。通过24年的发展,一汽-大众为国家上缴税金也逐年增加,2014年上缴税金就达590亿,同比增长11%。截至2014年,一汽-大众已累计向国家缴纳各种税金超过3000亿元。另外,一汽-大众为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在2014年10月李克强总理访德时,见证了合资合同延长的签字仪式,两国总理把一汽-大众称为中德合作的典范,从很多角度上都体现了一汽-大众是中国的一汽-大众。

  程 远:是为中国而生。

  张丕杰:是为中国人造车的企业。德国人看到长春汽车工业的基础很好,人才齐备,加上长春对中国汽车产业做出的贡献。德国人是冲这两个条件来的,一汽全体系支持一汽-大众,很多一汽人都参与一汽-大众的建设。

  程 远:一汽-大众也不负厚望。

  一汽-大众研发能力还要有质的飞跃

  程 远:外界感觉一汽-大众具有德国汽车原汁原味的品质,但开发能力比较弱,你们怎么看?

  张丕杰:一汽-大众有很丰富的研发质保体系,还有支撑质保能力的材料技术中心和测量技术中心,很多手段跟开发手段完全一样,投入非常大。下一步还要生产合资自有产品,将来也不排除有更多的可能性,一汽-大众本土化能力完全能够支撑造出好的产品。

  程 远:就是说,一汽-大众研发能力还要有质的飞跃。

  张丕杰:对,向研发技术含金量高的微笑曲线两端扩展。

  程 远:一汽-大众的开发能力很不错,但媒体印象,一汽-大众因为总能拿到好产品直接生产,所以自己不需要搞开发。

  张丕杰:一汽-大众目前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近1400人,职能范围涵盖造型,概念开发,模拟计算,车身开发设计,电器,底盘、发动机零部件开发匹配,整车、零部件试验试制,开发项目控制,国产化及成本优化等各个领域。我们在农安县建了一个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整车试验场,占地面积14平方公里、各类试车道路总面积达67万平方米,过一年半到两年时间就建成了,它标志着一汽-大众初步形成了健全的自主研发体系。

  程 远:你们应该向外界澄清这个误解。我觉得一汽-大众所在地长春的环境条件,包括配套、物流,比上海、广州都差,不是“人才洼地”,吸引人才成本也高,因此你们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张丕杰:是这样的,一汽-大众的主机厂在东北腹地,核心零部件在华北、华东,离最近的大连港600多公里,另外东北是老工业基地的形象,但是一汽-大众在长春这片土地上的成长性非常好,就坚定了与一汽合资的信心。

  一千万辆之后更多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程 远:我国现在已经有四个企业累计产销超过一千万辆了,但是“大有大的难处”,普遍感觉再往上走更难了,一汽-大众过了一千万辆后想的是转型,是社会责任,是很独特的。

  张丕杰:2013年我们就想到2014年底会达到一千万辆,首先是为这个体量感到很自豪。在这种心境下,就想一千万辆之后怎么发展,今后的路是什么样的。思考了很久,觉得一千万辆之后是责任,这个责任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整个价值链要和谐平衡发展,另外要对消费者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对中国产业承担起更多责任。企业尽社会责任,不是简单的做公益,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的范围很广。

  程 远:你们是如何理解的?

  张丕杰:首先,企业应该更加关注客户需要什么车,应该造什么样的车。除客户产品体验的感受外,要对其安全出行负责,不仅关心驾驶、乘员的安全,也关心儿童乘车安全,我们在儿童座椅问题上做了很多宣传。

  程 远:这是客户层面责任的体现之一。

  张丕杰:企业想对客户负责任,就得具备这样的能力,培养所有员工有制造高品质汽车的能力,一汽-大众培训工作一直做得不错,有很多强化培训计划,告诉员工怎样追求细节,一层一层,规划得比较完整。

  程 远:企业社会责任怎么体现?

  张丕杰:比如在节能减排上,一汽-大众车的油耗是全国最低的,我们还安排了6个新能源产品,目的不仅是解决碳排放。

  程 远:你们产品排放已经达标了?

  张丕杰:对,一汽-大众的技术到2020年完全可以达标,我们做新能源车是出于战略考虑,是为了应对将来城市限购以及对环保更苛刻的要求,出行经济性好也是尽社会责任,如果只考虑赚钱, 2021年前我们就生产传统燃油汽车。中国企业不能再透支环境了,合资企业有能力,收益还不错,更不能透支环境,这一条我们是有底线的。

  股比变化对话语权没有太多实质影响

  程 远:社会上非常关注一汽-大众的股比变化,一汽-大众股比调整进展到什么程度?

  张丕杰:原来设计的时候一汽-大众股比就是50:50,一个偶然因素导致成了现在的状态。当时德国大众希望他们在台湾的一个实体能投10%,由于政策障碍没有实现,结果一汽又多投了10%,达到60%。后来企业发展好了,德国人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国家也是考虑到长期发展,就同意股比调整,但控股关系没改变。

  程 远:你怎么看股比变动引发的讨论?

  张丕杰:大家以为这件事非常难,其实唯一的难处是一汽是国有企业,决策流程长一些。去年,中德总理高层互访,双方总理觉得合作非常不错,股东双方对一汽-大众的发展也非常有信心,为了长远发展可以尝试在股比上进行调整。但这9%的股比转让不可能协议转让,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衡量评估,双方觉得合适就达成一致。目前,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工作,一切都有序进行。

  程 远:从企业的角度讲,股比纯粹是一种经济利益分配问题,股份多,就多分钱,但社会关注的是谁主导企业。

  张丕杰:大众有这方面的诉求,说明股东对该企业有信心,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这个企业经营不好,股比不是利益,反而是负担。另外,很多人没有在合资企业工作过,不了解情况,实际上合资企业决策不是投票决定的,是双方一致的原则,一方不同意,就做不了决定,跟股比多少没有太大关系。60:40还是51:49,绝对话语权没有太大变化。

  程 远:说到话语权,主要是看谁掌握技术,产品是谁的,没有技术,没有产品,就没有话语权。

  张丕杰:我认为要想让合资企业发展好,双方都应该是开放的态度,只要合作是公平的,合资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问题。一汽的话语权可以放在自主品牌上,不像别的企业没有自主平台,一汽可以在自主平台上实现很多战略诉求。







1
转发长微博
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