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远会客厅》是V讯网重磅打造的高端访谈节目,总编辑程远邀请汽车领域。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等精英人士,共同寻找汽车真相还原汽车事实。订阅

程远会客厅

首页 > 程远专栏 > 程远会客厅 > 正文

程远对话曾庆洪:中国汽车业到了一个转折点

2014年08月04日 出处:V讯网总编 [程远] [原创] 下载

主持人:  程 远 V讯网总编辑

对话嘉宾: 曾庆洪  广汽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精彩语录:

● 尽管中国汽车销量连续五年都是全球市场的NO.1,但是考虑到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千人保有量还处于一个低水平。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人们对实现移动梦想的追求仍然热烈,再之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城镇化的推进等,都将支撑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后8-10年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速。

●  估计今年汽车业会有8%-10%的增长,这能从当前整个经济增长势头中得到佐证,上半年GDP实现7.4%的增长,预计全年可以达到7.5%,GDP对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  “转折点”的说法,我十分认同。首先,很多合资企业的合同已经到期,其次,自主品牌销量连续十个月下滑,自主品牌面临严峻的挑战,下一个三十年,我们该怎么发展,要看国家政策怎样适应,包括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合资政策等今后的发展。

● 实现百万销量,对广汽来说确实是上了个台阶,汽车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产业,是个最讲究规模经济的产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支撑,就没办法支撑研发等配套服务,所以规模非常重要。

● 规模经济的“规模”到底多大合适?多大规模是企业最佳状态?要看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广汽一百万辆刚刚好,这一数量能够较好分摊配套、服务、出口等方面的成本,但这只能说是一个起步,我们希望到2020年,广汽实现三百万辆的规模,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

● 目前广汽自主品牌有十万辆产销量,远远没有达到经济“规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走“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道路,我们还是强调,先考虑把企业做强,然后再做大。

● 最近十年广汽的发展确实迅速,从单一与日系车企合资,到与欧美车企合作以及自主品牌的突破。下一步希望实现欧美系、自主品牌和日系三足鼎立局面。现在还只是做了基础的布局,自主品牌刚刚起步,广本三厂,广丰三厂也在建设,通过这些布局,相信五年后应该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 广汽近十年快速发展是通过重组、合资和发展自主品牌三种方式实现的,在整体战略布局上达到我们事先的计划。重组过程没有想象得那么顺利、那么简单,体会、经验和教训,我们深有感触,只要走出这步,这些困难永远都会存在,关键是想办法怎么去解决它们。

● 广汽不会为了规模而规模,我们是从企业结构调整,从产品结构、地域布局等很多方面综合地考虑兼并重组的战略。我们想的不只是量的问题,单靠量的增长,肯定不可能持续发展。

● 从全国来看,广汽目前在行业内可能产品线最长,摩托车、大卡车、客车、商务车、乘用车等等,一应俱全,但关键是要有竞争力。什么都有,大而全,没有竞争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  今后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是怎样整合资源,不是品牌越多越好,不是产品越多越好,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竞争力,这样也是对资源的浪费。投资的目的是逐利,如何整合配套资源,网络资源,销售资源等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  广汽未来的发展,我们总结出“四个跨越”,第一,从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跨越;第二,从经营资产到经营资本跨越;第三,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跨越;第四,从创造利润向创造价值跨越。

●  广州本田、广州丰田改名广汽本田、广汽丰田,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听起来以为是本田、丰田在广州设的厂,后者更能体现双方合资的平等地位。

●  表面看,菲亚特品牌力、影响力在中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品牌,但是菲亚特有六个品牌,既有豪华品牌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也有依维柯这样的商用车,还有蓝旗亚、菲亚特等品牌,是非常有潜力的,特别是在小型车方面,菲亚特产品很有竞争力,只是在中国没有很好的推广而已。

● 无论是自主品牌传祺,还是新能源,广汽跟菲亚特在技术上都有很多合作,包括发动机、底盘等,都有很多共平台的东西,在生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等方面,都希望能够共享资源。

● 自主品牌与合资企业资源共享,是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经济就应该按市场规律办,首先要能发展下去,如果经营亏损,最后可能关门。只要对双方有利,对持续发展有利,就应该探讨这种发展模式。  

●  我们没考虑什么逆向开发、正向开发,一个成熟的平台,人家搞了近百年,你要重新摸索,没什么太大必要。我们一开始,就采用阿尔法•罗密欧平台设计,造型哪里好,当然是都灵,就从都灵请了几十个设计师来设计;内饰设计日本有优势,我们希望自主品牌能够集中全球优势,为我所用。

● 整体讲,自主品牌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这种发展模式前途确实令人担忧,这跟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像做新能源,汽车厂都必须要做,不做就不给发展,还有油耗标准,我不是反对降低油耗,反对新能源,但是要有分工,不要大家都搞,好像不搞就没有前途;搞自主品牌也一样,大家都必须搞,不搞就不爱国,企业就没有发展机会。

●  我做人大代表十多年,一直跟主管部委强调,不要一窝蜂,自主品牌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投入跟产品不成正比,亏损五年,老本就亏完了。我们没有说自主品牌一定要做多大,该说的我们会说,有的我们不说,一步一步把自己的事做好。

●  不要说自主品牌一定要做到总产量的多少比例,要实事求是,我们开始做广本的时候,产业政策说经济规模是30万辆,如果一开始就按这个政策做,我可能就死了,我起步就做一万辆,一万辆也赚钱了。

●  经济规模是一个辩证的问题,关键是市场能接受多少,以前中国整个中高级车市场就20多万辆,怎么形成规模?怎么国产化?怎么分摊成本?只有到了一定规模,再慢慢做起来,所以我们讲,自主品牌不要求大,要研究怎么做强。

● 自主品牌确实要从政策上好好研究如何做强,研发怎么做,资源怎么整合、怎么共享,不要只是说上啊,上啊,现在各搞各的,一个企业搞几十个品牌,几十个发动机,能有竞争力吗?这样做下去,自主品牌竞争力很难提高,这是我们汽车人的一大课题,我也跟你一样很担忧。

● 现在两极分化很明显,合资企业越做越好,自主品牌只是维持而已,这样发展下去,我们只能保持生存,不是发展,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这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优胜劣汰,你做不好,市场不认同,就只能关门,对谁都一样,这是需要国家层面考虑的问题。

● 不做自主品牌,广汽十个企业,每个企业赚几十亿,过得也很好。为什么搞自主品牌,更多是从长远发展、国家战略方面考虑。其实,没有自主品牌会怎么样,这是需要国家层面考虑的问题,我们只是一个企业,只是国家的一个分子而已,我考虑不到我考虑不到的问题,我只能把我的企业做好。

●  汽车协会也好,政府主管部门也好,正在一起做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自主品牌战略,也征求了很多企业的意见,我们也有很多探讨。单一企业哪个都没有强到拥有世界强国的的竞争力,大家都强才叫强国。

● 中国要整合资源,有好的战略,好的政策,好的资源整合,给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自主品牌就能够发展下去。在这方面,大家目前好像都没有做到位。

 

 

GDP依然保持增长,汽车业跟着大势走
 

程  远:曾总,首先想请你介绍一下当前汽车业总的发展形势。

曾庆洪: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业整体发展比较平稳,全国汽车销量为1168.35万辆,同比增长8.36%,应该是在大家意料之中。2014年全年,估计会有8%-10%的增长,这可以从当前整体经济的增长势头中得到佐证。上半年GDP实现7.4%的增长,预计全年可以达到7.5%,GDP跟汽车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整个汽车行业产销量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这一点从其它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程  远:你认为下一阶段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是会延续现在所谓的“平稳”趋势,还是会出现一个小高潮,或者是会陷入一个低谷?

曾庆洪:我想应该是继续一种平稳增长的态势,跟GDP保持差不多的增速,比如说GDP达到7%的增长,汽车行业发展也应该会达到这个水平。回顾一下历史,汽车业跟GDP的增速非常吻合,很多汽车大国、强国,如美国、日本、德国,汽车业的发展跟GDP的增长关系非常大,从目前看,我国GDP依然保持不断增长,所以汽车也会跟着大势走。

程  远:只是和GDP相关?

曾庆洪:另外一个关键点是国家政策,比如说城镇化。我曾经跟一位外国人士有过交流,他认为中国每年城镇化率即便提升一个点,就是一千三百多万人,两个点就是两千多万人,这两千多万人背后意味着多少住房、原材料,包括钢筋,水泥等?我想汽车也一样,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都会为汽车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程  远: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汽车是不是到了一个“转折点”?

曾庆洪:关于“转折点”的提法,我十分认同,首先,很多合资企业的合同都已经到期;其次,自主品牌销量连续10个月下滑,有的甚至下降了二十几个百分点,可以说自主品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下一个三十年,我们应该怎么办?要看国家政策怎样适应今后的发展,包括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政策等。


最佳规模依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
 

 程  远:2013年,广汽实现了百万销量,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你觉得这个百万辆对广汽有什么特别意义,算不算广汽在规模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

曾庆洪:一百万销量对广汽来说,确实是上了个台阶。大家知道,汽车是个讲究规模经济的产业,是一个大投入、大产出的一个产业,没有一定的规模支撑,就没办法支撑研发等配套服务,所以规模非常重要。

 程  远:多大规模是企业“最佳经济规模“?

曾庆洪:多么大规模才是最佳状态,我跟日本和欧美合作伙伴的看法有所不同,他们有说三百万辆,有说六百万辆,那是因为他们的研发机构有几万人,达不到三百万、六百万辆,就支撑不了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配套体系,分摊不了相应的费用和成本。我以为,规模经济的“规模”到底要多大合适,应该要看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程 远:对广汽来说,多大规模比较合适?

曾庆洪:我们认为一百万辆刚刚好,但只能说是一个起步,这一数量开始能够较好地分摊在配套系统、服务出口等方面的成本,但是我们希望到2020年,广汽能够实现三百万辆的规模,包括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现在,合资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自主品牌相对还弱一些。

 程  远:合资与自主不是很平衡,是不是要加大自主品牌的投入?

曾庆洪:关键是如何扩大自主品牌规模,目前我们的自主品牌有十万辆的规模,远远没有达到“规模”,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会坚持走“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道路,不一定要求大,但一定要求强,仅仅大能怎么样呢?不强还是不行,所以我们一致强调,要先考虑怎么把企业做强,然后再慢慢做大。
 
广汽集团发展史是一个重组的过程

 

 程  远:经过最近十年发展,现在广汽集团的基本构架已经形成。

曾庆洪:现在还只是做了基础的布局,自主品牌刚刚起步,在合资方面,广本三厂,广丰三厂也在建设。我相信,通过这些布局,五年后,我们应该还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程  远:在我们局外人看来,广汽集团的架构搭得比较合理,由单一合资发展为合资与自主并举;合资方面,从单纯的日系合资,改变为日系和欧美系兼而有之;自主品牌方面,广汽投入的力量还是很强的,虽然现在总量上还比较少,但基础架构搭得很好。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广汽已经把一半的成功握在手中了。广汽整个架构,我感觉兼并重组起得作用很大,能否跟我们分享下这方面的经验?

曾庆洪: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是广汽近几年发展的重要举措,比如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都是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推进。例如兼并长丰,重组广汽三菱。此外还跟民营企业吉奥合作,搞混合经济,广汽是最早的。

 程  远:和中兴合作,外界没怎么听说。

曾庆洪:广汽中兴也是通过重组实现的,可以说,广汽集团整个发展史应该是一个重组的过程。原本没有广汽集团,1997年,广州市把几个系统的汽车业务,包括机电、交通、公共事业等几大跟汽车相关的企业整合在一起,组建了广汽集团,成立广本是一个标志,随后17年兼并重组的过程一直到今天。

 程  远:有点像美国通用汽车?

曾庆洪:我们希望通过重组,整合资源,更快地抢占时间,这是我们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对兼并重组的体会、经验和教训,我们感触很深,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那么简单,有很多问题,包括国家相关政策,也包括资源如何整合到位等,但是我们还是沿着这个路走下去。兼并重组的整个布局基本上达到我们事先的计划,包括产品规划,产品结构等。    

广汽是典型的“先有儿子后有老子”
 

 程  远:说实话,十年前,外界,包括一些业内人士,很多都没听说过广汽,而广本的名气很大,广汽是典型的“先有儿子后有老子”。但是最近十年,广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中国几大国有汽车集团里,算是异军突起吧?现在俨然是南方市场一霸。广汽是如何实现这种快速成长的?是因为兼并重组的步伐比较大吗?

曾庆洪:谢谢程老师长期以来对广汽的关注和关心,确实,这十年来,广汽的发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快的,十年前确实只有广本,而这十年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原来只有一个合资企业广本,现在有十个品牌: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广汽日野、广汽吉奥、广汽长丰、广汽中兴,还有广汽客车和广汽乘用车,也就是传祺,还没有算上摩托车。

 程  远:“广汽中兴”也是自主品牌吧?

曾庆洪::对,自主品牌。我们现在拥有五大自主品牌:广汽吉奥、广汽中兴、广汽客车、广汽传祺、广汽长丰。这十年广汽的发展确实非常迅速,从单一与日系车企合资,到与欧美车企以及自主品牌合作的突破。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够实现欧美系、自主品牌和日系三足鼎立的局面,一起并肩发展。欧美系是指与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合作,刚刚起步;另外自主品牌是在2010年开始投向市场,也处在起步期。

 程  远:自主品牌起步是在你离开广本回到集团以后的事情?

曾庆洪:可以这样说。当时我在广本工作了七年多时间,希望自主品牌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回到集团以后也是分管自主品牌,当然还有集团上市的工作,这也是整个集团发展的战略之一。可以说,广汽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就是通过重组、合资和发展自主品牌这三种方式慢慢实现的。

多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竞争力,整合资源是重要课题
 

 程  远:拥有这么多资源,现在可以说广汽是“长缨在手”。

曾庆洪:从全国来说,广汽可能是产品线最全的一个汽车集团,摩托车、大卡车、客车、商务车、乘用车等等,一应俱全,但关键是要有竞争力。什么都有,大而全,没有竞争力,也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

 程  远:下一步你们重点会抓什么?

曾庆洪: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就是怎样整合这些资源,不是品牌越多越好,也不是产品越多越好,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有竞争力。如何去整合配套资源,整合网络的资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程  远:整合资源如何着手?

曾庆洪:我们和日本、欧美的合作伙伴,都进行过非常深入的交流,对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家都很有积极性,比如说配套销售,不管是三菱、克莱斯勒还是广汽传祺,大家都愿意整合到一起来做,因为大家规模都比较小,没有一定的保有量,要单独去搞配套、建网络,运营起来肯定有一定难度,有了单独的配套、网络,但投资者没有效益的话,也很难持续下去。投资家的目的是逐利,而且这样也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

 程  远:从全球范围来讲,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其实并不很多,国内也一样,有些企业兼并重组制造了一大堆矛盾,反而变成了包袱,但是外界好像没有听到过广汽在兼并重组出现过什么严重问题。

曾庆洪:谢谢程老师的夸奖。广汽整个重组过程中相对比较大的,一个是广标,另外一个是广汽长丰。广汽长丰是个上市公司,对其兼并重组分两步走:第一步收购了上市公司29%的股份,把长丰改为广汽长丰,还继续是上市公司;第二步成立广汽三菱。“加一减一”的兼并重组政策在2010年出台,要完全兼并才能成立新公司。广汽集团也要计划上市,但因为同业竞争,必须要把长丰全部收购后退市才能实现。广汽没有借壳上市。广汽集团独家100%把长丰收购下来,再跟三菱50/50合作成立广汽三菱。过程涉及到其他股东、股民、涉及到政策,十分复杂,花了很大代价。

广汽发展目标是实现“四个跨越”
 

程  远:通过兼并重组广汽集团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规模,算不算是一种“广汽模式”?

曾庆洪:谢谢程老师的肯定,“模式”的说法是社会给我们提炼、概括而来的,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广汽是种什么发展模式,如果真要总结,我们可以谈点体会。广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也不能说大——发展到今天,确实是走了一个兼并重组的过程,但更重要的,是广汽一直坚持一种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方式,这是我们一如既往所坚持的,不要求每一步要有多大,而是一步一步地发展,从最开始的1万辆到3万辆、6万辆、24万辆、30万辆、60万辆,再到100万辆,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程  远:“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是一种稳健发展的模式。

曾庆洪:是这样,我们认为这样走是比较稳健的,投入比较少,时间比较快,发展比较稳。此外,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产能利用率、负债等情况都非常好,我们基本都是靠自有资金去发展,正是因为坚持这样的方式发展,广汽才没有什么包袱。所以说,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是广汽发展的一个基本思路。

 程  远:你们提出的“四个跨越”和上面说的“基本思路”什么关系?

曾庆洪:对广汽未来的发展目标,我们总结出了“四个跨越”:第一,从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跨越,原来纯粹是生产、制造,现在我们要创造;第二,从经营资产到经营资本跨越,这也是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我们一早也有这种想法,国有资产的经营也需要资本运营,所有我们在做上市公司的工作;第三,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的跨越;第四,从创造利润向创造价值跨越。

合资公司改名,一字之差,内涵大不相同
 

 程  远:四个跨越,将是你们下一步的发展战略?

曾庆洪:四个跨越”算是我们关于广汽发展的一个探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基地,现在要进一步将其“集结成群”,实现从生产到产业跨越。生产可能就只是制造,比如跟其它企业合资,没有开发能力、配套能力、产业群,包括服务、保险、金融……没有一个产业链的相互互动,所有我们一定要向整个产业链发展,既有上游,又有下游。在经营资本方面,广汽是国内最早实现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汽车企业,我们以整体上市的方式,将广汽集团95%的资产打包上市,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怎么把资本运营做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个跨越讲得就是怎么样把品牌做强;当然还要重视创造价值,这是第四个跨越。

 程  远:品牌是中国企业目前普遍的弱项。

曾庆洪:对,没错。在品牌方面,这十多年来,我们也做了很多尝试,比如原来叫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现在都改名为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在广告投入方面,我们每年就有几十亿的投入,如果继续以前的方式,大家就以为只是本田、丰田在广州设厂,跟谁合作?姓什么?都不知道。

 程  远:这样就更显得是两个平等公司的合作了。

曾庆洪:对,本来就是50:50。

 程  远:广州本田”、“广州丰田”,改名“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一字之差,内涵完全不同,原来的名字只是一个地域概念,容易让人理解为就是本田、丰田在广州设的一个厂,现在体现出是两个对等企业的合资了。

曾庆洪:对。广汽是慢慢将做品牌放在首位。现在很多人买车很讲品牌,品牌包括产品的质量、服务、形象等等,不仅仅是价格那么简单,它的内涵很多,今后还将包括环保理念、社会责任等等很多方面。

五大板块完善自主品牌布局
 

程  远:很多企业兼并重组目标很单纯,就是追求规模,听了曾总的介绍,觉得广汽的兼并重组,更重视的是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强了自主品牌板块,从原来没有自主品牌到拥有五个自主品牌。

曾庆洪:广汽不会为了规模而规模,我们是从企业结构调整,从产品结构、地域布局等很多方面综合考虑兼并重组的战略。

 程  远:能不能把你们五个自主品牌板块做个介绍,很多人提起广汽的自主品牌,好像就是传祺,并不全面了解广汽自主品牌全面情况。

曾庆洪:自主品牌方面,广汽的宣传力度确实不够,广汽自主品牌目前分为五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比较清楚,就是传祺,这是轿车板块,是我们百分百自己做的;第二个板块是客车和商务车板块,在这个领域我们有着比较长的发展历史;第三个板块是广汽吉奥,当时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在产品布局方面增强微车、皮卡的实力,因为吉奥在微车、皮卡领域有不错的积累;第四块是中兴,中兴也是在皮卡方面有优势,历史也比较长。

 程  远:你本人就是做客车起步的吧?

曾庆洪:对,我做了20多年的客车。中兴在宜昌有了现成的生产线和配套,缺的就是产品,刚好符合我们对地域的布局,以及产品结构优化的需求。

 程  远:你们看重的是产品和地域布局要符合广汽的战略发展。

曾庆洪:对,要符合我们的战略发展需求。第五块就是长丰,长丰主要生产猎豹,重组长丰的时候,主要围绕的是新的项目和自主品牌。所以从整体看,我们的兼并重组,关注的企业结构的完善,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地域性的布局。

整合资源是自主品牌板块的重要课题
 

 程  远:通过这五个板块,广汽自主品牌的 产品结构和地域布局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安排,产品更加丰富了,广汽现在总的能力,大概能有多少了呢?

曾庆洪:整体来看,现在我们产能利用率大概达到80%,有130多万辆的产能规模。

 程  远:其中自主品牌大概是多少?

曾庆洪:自主品牌产能大概是35万辆规模,其中乘用车大概是20万辆,这主要是指传祺,以前是10万辆,今年能达到20万辆。其他四个板块的量还比较少,吉奥10万辆,中兴5万辆,长丰大概是5万辆,真正做了2万多,吉奥真正也就做了大概4万多辆,加起来是35万辆,产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自主品牌接下来一个很大问题的怎么去整合,过去都是单打独斗,跟吉奥合资搞了一个网络,跟中兴又搞一个网络,跟长丰搞另外一个网络,传祺又是另外一个网络,这样做很难长期持续发展下去。

 程  远:单打独斗体现不出规模经济优势,广汽现在把台子搭好了,下一步怎么唱戏,还要花很大的力气。

曾庆洪:对,主要是要研究在配套和网络上怎样整合,从研发、配套、服务到销售都是一个产业链,能够共享资源。单打独斗,成本很难下降,很难有竞争力,合作的前提就是希望能共享资源,单打独斗,何必合作呢?

 程  远:未来对这五个板块有没有实行统管之类的设想?

曾庆洪:都是合资的,有的是控股,有的是参股,我们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共享资源。

与菲亚特合资,并非只是出于量的考虑
 

 程  远:有很多人认为,菲亚特过去在中国发展不是很好,不算是什么优质资源,为什么要选择与它合资,广汽是不是就是为了走量?

曾庆洪:从品牌力、影响力方面看,菲亚特在中国确实是一个比较弱的品牌,但是我们经过交流、考察发现,菲亚特有六个品牌,既有豪华品牌法拉利、玛莎拉蒂、阿尔法•罗密欧,也有依维柯这样的商用车,还有蓝旗亚、菲亚特等,我们感觉是非常有潜力的,特别是小型车方面,产品性能很好,油耗和经济性也不错,菲亚特本身在产品方面很有竞争力,就是在中国没有很好的推广而已。

 程  远:宝贝藏在深山人未识。

曾庆洪:此外,菲亚特还兼并了克莱斯勒,克莱斯勒的变化非常大,无论是成本、制作工艺可以说跟日系、欧系产品没有什么区别,精细化方面做得非常好。以前感觉美国车就是大,油耗也大,现在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是这些认识和发现让我们决定和菲亚特进行合作。

 程  远:和吉普合作,有人认为广汽多了一个合资对象,控排这一合资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企业结构的调整。

曾庆洪:是的,和菲亚特合资开始是在长沙,克莱斯勒进来以后,在广州设分厂,可能有一些人不理解,认为广汽又搞了一个合资公司,是不是就是为了走量?其实我们想的不只是量的问题,靠量永远不能长久,成本下不来,产品没有竞争力,跟网络、配套一样,肯定不可能持续发展。

 程  远:那将来Jeep在广州发展,菲亚特在长沙,将来会不会形成两条轨道,各走各的?

曾庆洪:我们现在是两边都生产Jeep,两个工厂按照平台来划分,不是按照品牌划分。这样成本更低,区分也比较合理,没有刻意去要求你做菲亚特,他做克莱斯勒。

与合资企业共享资源是按市场规律办事
 

 程  远:为什么吉普的工厂要建在广州?

曾庆洪:吉普工厂建在广州,是希望有更多资源的分享,包括土地资源、物流资源、配套资源、研发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希望菲亚特、克莱斯勒、传祺能更好地共享资源。因为开始大家量都不是很大,保有量也不大,如果单打独斗,成本方面就没有竞争力。一定要让大家共享资源,组成一个团队,形成规模经济,就像吃饭,程老师来我家吃饭,我加双筷子就OK了。广菲二工厂建在广州,是希望跟传祺共享资源,这样既能节省时间,也节约成本,对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来说,都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接下来在销售网络方面,我们也要这样做,我想这种方式在中国是第一家。

 程  远:这种合资与自主“共享模式”,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一个合资企业建在一个自主品牌的厂区里边,一开始以为你们只是为了快,可以利用现成的土地,借用它的生产线,但是更深次考虑,恐怕意义不仅仅是这样,你能讲讲广汽的用心吗?

曾庆洪:一方面是考虑时间能更加迅速,更关键的在于通过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其实按照广汽原本的布局,与菲亚特合资就是两个工厂,广州这面120万平方米的土地,本来就是为广汽菲亚特准备的,后来是为了兼并长丰才搬到长沙去的,否则也不会建在长沙。无论是自主品牌传祺,还是新能源,广汽跟菲亚特在技术上都有很多合作,包括发动机、底盘等都可以共享,从研发、生产、配套到销售,我们都希望能够共享资源。没有开放的态度,很难理解。

 程  远:这是不是跟吉普在中国尚在起步期,比较小、比较弱有关系?

曾庆洪:跟自主品牌也有关系,自主品牌更弱,我们希望这两个聚集在一起,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如果分开来做,还有什么优势?

 程  远:共同的目标是降低成本。

曾庆洪:最终原因还在于大家的量都比较少,做强做大了,再分开就没有问题了。市场经济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办事,首先要能够发展下去,如果经营亏损,最后就可能关门了。一定要按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办事,只要对双方有利,对持续发展有利,就应该探讨这种模式。

经济规模是辩证的,关键是市场能接受多少
 

 程  远:近来自主品牌销售出现十连降,但传祺却在逆势而上,广汽做自主品牌不如其他大集团早,也没有一些独立自主品牌起步早,为什么今年传祺能够逆势而上?

曾庆洪:程老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开始规划自主品牌的时候,发展道路问题我们也有很多争论,从A级车、中级车开始,还是从高级车开始?最终决定从B级车、中级车开始,把品牌做好,然后向上向下延伸都可以。传祺一开始做就是GS5、GA5,然后像GA3、GA6。我们的想法是,有一个中级车,能更好地让消费者认可我们的产品,认可我们的价值。所以起步发展什么车型很重要。第二,是自主品牌的量,开始不要求大,要稳稳当当、扎扎实实把产品质量、服务做好。

 程  远:传祺的技术来源是哪里?

曾庆洪:我们的技术来源是高级的,我们没考虑什么逆向开发、正向开发,一个成熟的平台,人家搞了近百年,你要重新摸索,没太大必要,所以我们一开始采用阿尔法•罗密欧平台设计,造型设计哪里好?当然是都灵,我们请了几十个设计师来设计;内饰设计日本有优势,我们自主品牌集中了全球的优势为我所用,配套都源自世界五百强,跟广本、广丰一样,传祺坐进去,跟合资品牌没有区别,换个Logo,一点不差。

 程  远:把所有优势集中起来,变成你的优势。

曾庆洪:对,这样以来,首先我抢到了时间,当然这是要花成本;第二就是起步比较稳当。三年投产效果,证明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场的认同,现在每年都有50%、100%增长,今年上半年也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几。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开端不好,接下来就很难做,我们做自主品牌不追求大而全,品牌只做一个,我们研究过别的企业,五个品牌,六个品牌,我们就是传祺,当时也有三个品牌,有高档的,中档的,低档的,但最后没这样做。

 程  远:贪多嚼不烂。

曾庆洪:开始就几万台的量,搞五六个品牌,资源不够。所以,自主品牌发展不能一味求大,发动机几十种,品牌七八个,亏了,就不可能持续发展。还有个体会就是滚动发展,第一年1.7万辆,第二年3万辆,去年8万辆,今年可能11万辆,不要求快,否则样样做不好,先把国内市场做好,把服务网点建好再出口,不然卖一台死一台。

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自主品牌还有前途吗?
 

 程  远:广汽的自主品牌发展情况相对好一些,总体看自主品牌投入非常大,产出不成正比,你说自主品牌这种搞下去,有前途吗?

曾庆洪:从整体讲,你说的这种发展模式前景确实令人担忧,这跟国家政策有很大关系,就像做新能源一样,凡是汽车厂都必须要做,不做就不给你发展,这样下去完蛋了。还有非要求什么油耗,我不是反对降低油耗,反对新能源,而是要有分工,不能要搞什么大家都搞,不搞就没有前途;自主品牌也一样,大家都必须要搞,好像不搞就不爱国,就没有发展前途。

 程  远:我们干事就要求整齐划一,结果常常是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曾庆洪:这一点我认同,我做人大代表十多年,一直在跟主管部委强调,不要一窝蜂,做自主品牌不那么容易。你说得对,投入跟产出不成正比,做五年老本就亏完了。所以,我们没有说自主品牌一定要做多大,我们该说的说,有的我们不说,我们1万,3万,5万,7万,8万,10,万一步步把自己的事做好。

 程  远:目标提得太高,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曾庆洪:不要说一定要做到总产量的50%还是30%,政策这样要求,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我们开始做广本的时候,产业政策要求30万辆规模,试试看,如果按这个要求做,可能就死了,我就做一万辆,一万辆也赚钱了。

 程  远:这是对“经济规模”的理解问题,“经济规模”,是因时、因事而变得概念,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

曾庆洪:经济规模跟规模经济是一个辩证问题,关键是市场能接受多少。以前中国整个中高级市场就20多万辆容量,30万辆你怎么做?你能形成规模吗?只能是买进口件。整个国家20多万辆,能怎么样国产化?发动机,变速箱怎么分摊成本?只有有了一定规模,我们再慢慢把国产化做起来,所以我们讲,自主品牌怎么做是个大课题,不能急于要求大,要研究怎么做强。

发展自主品牌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
 

 程  远:你认为自主品牌怎样才能做强?

曾庆洪:就是整合资源,比如新能源,大家都去搞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肯定搞不起来,你能有多大投入呢?现在是关键时期,自主品牌确实要从政策上好好研究,研发怎么做,怎么共享资源,不要就是说上啊,上啊,大跃进,一个企业搞十几个品牌,几十个发动机,能有竞争力吗?各搞各的,这样做下去,竞争力很难提高,我也跟你一样很担忧,这是我们汽车人的一大课题。

 程  远:人们常讲“马太效应”,“富者恒富,穷者恒穷”,中国汽车业现在有点类似这种情况,合资企业发展越来越快,过去15万辆是个大项目,现在一出手就30万、40万辆,甚至70万辆,合资企业都是3个厂,5个厂,8个厂,10个厂的建,自主品牌产量只是慢慢往上滚,超过20万辆的很少,这样下去,自主品牌会有前途吗?前景让人非常担忧。

曾庆洪:现在这种两极分化很明显,现状确实令人担心,好的做得更好,差的只是在维持而已,这样发展下去,确实人家越来越快,我们只能保持生存,不是发展,我们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但是这也是经济规律的体现,优胜劣汰,你做不好,市场不认同,就只能关门,对谁都一样,这是需要从国家层面考虑的问题。如果广汽不做自主品牌,十个企业,每个企业赚几十个亿,我过得也很好。为什么搞自主品牌呢?从长远发展、国家战略方面,国家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会怎么样,更多是一种战略问题,是我考虑不到的问题,我们只是一个企业,是国家的一分子而已,我只能把我的企业做好。

 程  远:我现在这么理解:从国家层面讲,虽然提出了发展自主品牌,提出了新能源战略,但总体而言,对如何发展合资,如何发展自主品牌,如何发展整个产业,缺乏一个明晰的战略,现在企业反而在做国家战略要做大事情。

国家战略不到位,企业在做国家应当做的事
 

 程  远:搞新能源,搞自主品牌,应该是国家考虑的事情,就企业而言,就是一个经济组织,就是要赚钱,市场需要要什么就做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合资公司挣钱,跨国公司品牌好做,那就做合资公司,就做跨国公司品牌产品。做自主品牌,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依照经济规律,市场法则,从企业的利益角度,不需要发展自主品牌,因为发展自主品牌不赚钱,是吃亏的事情,发展自主品牌,应该由国家考虑。但是现的现实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不热心,没有明晰的战略,不予以政策支持,反倒是企业求着政府去做自主品牌,赔钱、受气赚吆喝,是不是让人感到很纠结,很憋屈?

曾庆洪:协会也好,主管部门也好,大家正在一起做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自主品牌战略,也征求了很多企业的意见,也有很多探讨,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单一企业去做,哪个都没有强到拥有世界强国的的竞争力,一个企业再强也代表不了整个行业,大家强才叫强国。

就国家层面而言,美国就三个企业,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主要是大众、宝马、奔驰,日本主要是本田、丰田、日产。中国迟早会这样走,整合资源,跟美国、日本、德国一样,不这样就没法形成规模经济。

 程  远:我还是认为发展自主品牌应该是国家考虑的事情,不是企业考虑的事情,现在是企业、协会在替国家考虑问题。国家应该有整体战略,政府部门是国家的权力机构,应当担当起自己的责任,让企业回归企业,政府用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做得好要予以支持和鼓励。

曾庆洪:对整个汽车产业,以及自主品牌的发展,协会、企业也有义务配合国家做好这个战略。有好的战略,好的政策,好的资源整合,自主品牌就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相信战略出来之后,能够对汽车发展,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当然,正如你刚才说的,在这方面,大家目前都没有做到位。

 程  远:我觉得现在是政府“缺位”,企业“越位”,企业在考虑国家考虑的事情,干政府应当干事情,什么时候“国家思考”进入自己的角色,自主品牌就会有希望。

曾庆洪:有一定道理。

 程  远:感谢曾总光临程远会客厅,也希望以后能创造这样的机会,跟我们继续进行更多的交流。谢谢。

 







1
转发长微博
程远